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是慢性病,需要終身治療和用藥,而住院只是在心衰加重、惡化時才在醫(yī)院由醫(yī)師幫助處理,大部分時間,心衰患者在家中,這就要求心衰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治療有一定的了解。而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心衰的綜合性防治方案包括將??漆t(yī)生、基層醫(yī)生(城市社區(qū)和農村基層醫(yī)療機構)、患者及其家人的努力結合在一起,可以顯著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預后。心衰患者需要一定的隨訪和健康教育。
1.一般性隨訪 建議每1~2個月1次,內容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狀況;藥物應用的情況(順從性和不良反應);體檢看是否肺部啰音、水腫、心率和節(jié)律等能夠反應心衰變化的情況。
2.重點隨訪 建議每3~6個月1次,除一般性隨訪中的內容外,應做心電圖、生化檢查、BNP、NT-proBNP檢測,必要時做胸部X線和超聲心動圖檢查。
3.教育患者 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讓患者自己正確評估心衰情況。
(1)讓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癥狀和體征,知道有可能反映心衰加重的一些臨床表現如疲乏加重、運動耐受性降低、靜息心率增加≥15~20次/分、活動后氣急加重、水腫(尤其下肢)再現或加重、體重增加等。
(2)掌握自我調整基本治療藥物的方法:出現心衰加重征兆,尤其水腫再現或加重、尿量減少或體重明顯增加2~3千克,利尿藥應增加劑量;清晨起床前靜息心率應在55~60次/分,如>65次/分可適當增加β受體阻滯藥的劑量;若血壓較前明顯降低或≤120/70毫米汞柱時,則各種藥物(ACEl/ARB、β受體阻滯藥、利尿藥等)均不宜再加量。
(3)患者應該知道應避免的情況,如:過度勞累和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等應激狀態(tài);感冒、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各種感染;不順從醫(yī)囑,擅自停藥、減量;飲食不當,如食物偏咸等;未經??漆t(yī)生同意,擅自加用其他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物等。
(4)應該知道須就診的情況:心衰癥狀加重、持續(xù)性血壓降低或增高(>130/80毫米汞柱)、心率加快或過緩(≤55次/分)、心臟節(jié)律顯著改變:從規(guī)則轉為不規(guī)則或從不規(guī)則轉為規(guī)則、出現頻繁期前收縮且有癥狀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