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期的治療可首選秋水仙堿,因為秋水仙堿有抑制中性粒細胞遷移至炎癥部位的作用,從而減輕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但宜早用,即在痛風發(fā)作的最初數小時內就應服用,這時有效率可達90%,如在痛風發(fā)作24小時后服用則療效明顯下降。有人服用秋水仙堿后可出現精神憂郁,肝、腎損傷,骨髓抑制,呼吸抑制等,應予以注意。
痛風急性發(fā)作時,應盡快治療,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直至疼痛緩解后三天方可活動,否則會遷延不愈。
急性期的治療可首選秋水仙堿,因為秋水仙堿有抑制中性粒細胞遷移至炎癥部位的作用,從而減輕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但宜早用,即在痛風發(fā)作的最初數小時內就應服用,這時有效率可達90%,如在痛風發(fā)作24小時后服用則療效明顯下降。劑量一般為每次0.5~1.0毫克,每2小時1次,至惡心、腹瀉出現后即停止,24小時服用總量不應超過6毫克。有人服用秋水仙堿后可出現精神憂郁,肝、腎損傷,骨髓抑制,呼吸抑制等,應予以注意。為防止其毒性作用,也可采用小劑量秋水仙堿加解熱鎮(zhèn)痛藥,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雙氯芬酸、舒林酸、萘普生等。應用解熱鎮(zhèn)痛藥物常出現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尤其有胃潰瘍者更應慎用。如果以上藥物反應不佳,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時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但也因其不良反應不宜長期使用。痛風急性發(fā)作時,盡管有高血尿酸,一般不急于服用降血尿酸或排尿酸藥物,如別嘌呤醇或苯溴馬隆等,因為突然的血尿酸下降,反而使關節(jié)疼痛部位遷移和癥狀緩解時間延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