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息取舍要恰當
有些記者認為,現場連線報道就是要突出現場感,因此現場描述得越多越好,殊不知,這樣一來,造成了大量無用信息的堆砌,反而沖淡了新聞事件的主題??梢?,正確的信息取舍對現場報道的成功與否十分重要。那么到底該如何進行信息取舍呢?
首先,現場連線的開頭要及早交待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等要素和主要的新聞事實,而且要做到先聲奪人,盡早把聽眾引入新聞現場,使之身臨其境。切忌開篇的時候長篇大論,遲遲進入不了主題,讓聽眾等得不耐煩。
曾獲得第八屆中國新聞獎的《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4]的開篇就非常簡潔:
各位聽眾,我是湖北臺記者王彬?,F在,我是在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現場向您報道。現在是8點30分,此時的長江風平浪靜,薄霧籠罩著江面。在上游圍堰左岸戧堤堤頭,依次排列的48臺自卸車上滿載著各種石料,它們在等待著合龍的沖鋒號令。
短短幾句話交待了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現場氛圍,讓人感覺到合龍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雖然沒有過多的話語,卻在聽眾眼前展現出一幅千軍萬馬截大江的壯觀場面。
另外,事件過程的敘述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介紹最重要的地方,舍棄一般性材料。結尾部分要見好就收,干凈利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間穿插的背景材料要簡潔,選擇最必要的,切勿拉雜。因為介紹過長就會脫離現場,失去節(jié)奏感,現場報道的魅力就會大打折扣。以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新聞獎的作品《陶璐娜奪得第一枚金牌》[5]為例。
各位聽眾,我是中央臺記者張文星。
今天是本屆奧運會開賽的第二天,在射擊賽場上中國奧運代表團終于奪得了人們盼望著的第二枚金牌。
這就是中國射擊選手陶璐娜在女子10米氣手槍比賽中以488.2環(huán)的成績奪得金牌。
南斯拉夫選手塞卡利奇獲得銀牌,澳大利亞選手弗戴爾獲得銅牌。
當射擊場大屏幕上剛剛閃現出陶璐娜奪得金牌的成績,全場觀眾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突出現場音響:宣布陶璐娜獲得金牌)
在頒獎儀式上,陶璐娜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她面帶微笑,胸前的金牌閃閃發(fā)光,她揮舞著手中的鮮花頻頻向觀眾致意。
陶璐娜今年26歲,這位來自上海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今天終于登上了奧運金牌領獎臺。
最后一段是背景材料的介紹,只有一句話,雖然十分簡練,但包含的信息卻很多,包括陶璐娜的年齡、籍貫、家庭情況,而且巧妙地通過“普通工人家庭”和“奧運金牌領獎臺”這個隱含的對比,突出地表現了陶璐娜成功的來之不易。
由此可見,新聞背景的恰當、巧妙運用,不但可以有效調節(jié)現場連線報道的節(jié)奏,也有利于深化主題,使新聞增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