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化人類發(fā)展原則要求各方都能在目標上達成共識。本章中提出了一種各方共識的概念——追求永生(Pursue of Immortality),作為人類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然后討論建立這種旨在目標最大化的人類發(fā)展原則時面臨的挑戰(zhàn)。
追求永生是一種在個體和/或物種層面致力于最大化人類永生可能性的發(fā)展模式。永生是指人類作為個體或者物種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以某種形式存活的狀態(tài)。以我們現有的科學知識而言,永生意味著將永遠存活下去直到宇宙毀滅。當然,并不一定要按照現在生存的方式實現永生。
追求永生的目標具有可靠的科學基礎,它是物種及其成員在漫長進化過程中追求生存的目標的自然延伸。進化迫使我們?yōu)楸M可能長時間生存而斗爭,而永生追求的就是無限延長這個過程。追求永生也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并不是主觀的另類詮釋和失實陳述。最為重要的是,它統(tǒng)一了泡泡理論兩位一體層中物種和自身的渴望,使得最優(yōu)化人類發(fā)展原則成為可能。
但現階段要實現最優(yōu)化人類發(fā)展原則以得到永生面臨三大挑戰(zhàn)。挑戰(zhàn)之一在于文化、哲學和宗教的因素使個體之間對于目標依然存有爭議。此外,人們也認為這個目標過于理想化,難以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大部分人也不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這類遙遠的夢想之中。如果沒有得到活著的大部分人的支持,政府不會實施任何基于此目標的人類發(fā)展原則。
挑戰(zhàn)之二在于沒有明確且可操作的永生定義。換句話說,我們不清楚最后會是什么樣子。雖然我們都理解永生的含義,但不知道如果達到永生的階段個體或物種將會或應該以何種形式存活。根據我們現有的知識已經可以確定幾種可能的永生形式。一個永生的個體也許擁有和現在人類相同的機體形式,也可能寄居在一個機器人體內,還有可能是以一種復雜的虛擬形態(tài)(軟件)存在,只在必要時使用某些特定的物理形式。類似的道理,永生的人類物種可能表現為一群永生個體的組合,也可能是一個由所有活著的個體合起來形成的“怪物”。隨著科學知識和技術的進步,可能的永生形式還會不斷增加。無法預測哪種我們想象到的永生形式更可能成為現實,另外,不同的個體也許更加喜歡某種永生形式,即使一些形式比死亡好不了多少。因此,在沒有明確的可操作目標的情況下,很難執(zhí)行任何最優(yōu)化規(guī)則。
挑戰(zhàn)之三在于與追求永生的任何潛在最優(yōu)化路徑相關的信息不完整,并且獲得此類信息所花費的成本高昂。雖然這項挑戰(zhàn)并不只存在于此,但由于規(guī)模大(整個人類)、時間長(可預見的未來)、不可逆性(一些改變無法撤銷)以及所消耗資源的稀缺性(無法再生),在追求永生中挑戰(zhàn)變得更加嚴峻。要決定該在哪里分配多少資源來得到正確的信息幾乎不可能。在商業(yè)活動中,眾所周知,一個人要賺錢就必須先花錢。如果你不投資并承擔風險,就永遠無法實現既定目標。資源如同遺產,如果我們不拿去做投資或者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它就會一直保持初始的狀態(tài)。但我們也無法使其增值,甚至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如果資源為人類發(fā)展所用,它們的價值也可能減少,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替代品的出現會降低這些資源的使用價值。但在人類發(fā)展中,錢生錢的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相反,許多組織也許已經采取了對人類發(fā)展無益的不必要的資源保護措施。
人們渴望能實現永生的最優(yōu)化人類發(fā)展原則,但上述挑戰(zhàn)的存在使得這些原則還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所以,我們運用簡化規(guī)則方式將追求永生的近似目標作為人類現階段的發(fā)展原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