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與養(yǎng)生
Summer
夏季是從小暑到立秋,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jié)氣。夏季為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候。夏季給人體帶來了許多生理變化,如體熱散發(fā)困難,皮膚濕黏,體溫升高,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tǒng)負擔增加,提高了神經(jīng)活動的緊張度,從而使能量消耗增加,再加之氣溫高的影響,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此時,如果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補償,將會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夏季飲食調理
夏季要重視飲食調理,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huán)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jié)、水鹽代謝以及循環(huán)、消化、神經(jīng)、內分泌和泌尿系統(tǒng)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終導致人體代謝增強,營養(yǎng)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熱大量出汗,又導致了許多營養(yǎng)素從汗液流失。而夏天人們的食欲減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營養(yǎng)素的正常攝取。所以,這些均有可能導致集體營養(yǎng)素代謝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yǎng)素缺乏癥與其他疾病。由上可知,夏天的飲食調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在飲食調理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養(yǎng)心健脾
中醫(yī)學中將四季與人體的五臟一一對應起來,因一年只有四季,由此而有長夏之說。長夏是指夏季末、夏秋之交的多雨季節(jié),大約是在陰歷的七月左右。夏季屬火,人們容易出現(xiàn)疲勞、胸悶、睡眠不好、頭痛、心悸等癥狀,心臟負擔加重之后,心腦疾病也容易頻發(fā)。因此,夏季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養(yǎng)心為主。
清補為上
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紫菜、薏米等。此外,亦可進食一些解暑藥粥,它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增苦少甘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瓜、苦菜等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少甘是指夏季要少食糖,糖在體內分解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丙酮酸、乳酶等代謝產(chǎn)物,使血液從正常的弱堿性變?yōu)樗嵝?,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孳生在皮膚上的各種致病菌便可能乘虛而入,引起癤瘡等皮膚疾病。
高蛋白質
由于夏季人體營養(yǎng)素消耗大,代謝功能旺盛,體內蛋白質分解加快,常處于蛋白質缺乏的狀態(tài)。所以,要經(jīng)常吃一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而又易于消化的食品,如魚類、蛋類、豆制品和牛奶等。
蔬菜瓜果
夏季是蔬菜瓜果的旺季,此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如冬瓜、黃瓜、絲瓜、苦瓜、番茄、萵筍等,對防暑防病均有一定的食療功效。
清淡為主
夏季的膳食要以清淡平和為主,少吃油膩食物。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會抑制胃酸分泌,延長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會使人感到腹脹、不思飲食。因此,根據(jù)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防暑食品
西瓜、苦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有止渴、利尿、祛毒、散熱和開胃的功效,可以減少體內積熱,是夏季防暑之佳品。
飲食衛(wèi)生
炎熱天氣吃涼拌菜,如加工時不注意清潔衛(wèi)生,就很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為了預防疾病的發(fā)生,涼拌菜不僅要求原料保持清潔,而且制作所用的刀、案板、容器也要洗凈消毒。此外,可根據(jù)需要加些米醋、蒜泥等,既可調味,又能殺菌。
忌貪生冷
夏季氣候炎熱,喝點冷飲能幫助體內散發(fā)熱量,補充體內水分、鹽類、維生素,起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如果過量,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
夏季飲水有講究
夏天炎熱,人體排汗多,相對其他季節(jié)而言,需要補充更多水。這些水的來源除了人們從食物中攝取少量的水外,大部分還得靠飲礦泉水或純凈水來補充。那么,夏季該如何飲水才有利于身體健康呢?
飲水莫待口渴
不少人的生活習慣是以口渴與否來決定是否喝水,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故古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就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如果一旦出現(xiàn)大渴難耐的情況,應緩慢、少量、多次飲用,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適量喝水不暴飲
一個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視氣候、溫度、身體狀況和工作條件而定。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每天要從體內排出約2.5千克的水,絕大部分需要通過喝水來補充,因此,每天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水分的平衡。但暴飲會加重心、肺、胃腸的負擔,引發(fā)消化不良、胃下垂,或使血容量增加,突然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肺衰竭。
喝開水不喝生水
因為煮開并沸騰3分鐘的水,既無菌,又保持了水中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目前認為,白開水是最好的飲用水,生水里含有致病的細菌。此外,水中的氯與沒燒開的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相互作用,可產(chǎn)生一種叫做三羥基的致癌物質。據(jù)調查,經(jīng)常飲用生水的人,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
喝新水不喝陳水
不喝放置時間太長的水,不喝自動熱水器中隔夜重煮的開水,不喝經(jīng)過多次反復煮沸的殘留開水。這些“陳水”雖然無菌,但煮掉了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而且還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質,如亞硝酸鹽等,由此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
喝加鹽溫熱水
炎熱的夏天,大量出汗后光喝不加鹽的淡開水,進入體內的水分不僅不能保留在組織細胞內,反而更容易隨汗液或尿液排出體外,結果越喝越渴,還可能引起心慌、無力等低鈉血癥。這時應該多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和鹽。喝淡鹽水,尤其是加鹽溫熱水,可以使水進入機體后迅速滲入細胞內,使不斷出汗而缺水的機體及時得到水分的補充。
飯前睡前不宜多飲水
飯前大量喝水會增加胃腸負擔,沖淡胃液,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而睡前也不宜大量飲水,因為當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人體只是維持基礎代謝,各種代謝活動都進行得非常緩慢,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飲水過多,會導致夜尿過多而不利于夜間休息。
夏季食品安全常識
夏季天氣炎熱,不少人的食欲隨著氣溫的上升而下降,而較高的氣溫為細菌繁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人們飲食如不注意衛(wèi)生,極易發(fā)生食物中毒。這是因為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適合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加之蚊蟲叮爬,食物極易污染、腐敗。此時,人體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易感染率增加,特別是老人和兒童,由于其胃腸系統(tǒng)脆弱,身體抵抗力差,更易發(fā)生腸道感染或食物中毒。所以,夏季應注意食品安全,具體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鹵醬菜要冷藏
夏天制作或購買鹵菜或醬菜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到正規(guī)的超市及鹵醬店購買,正規(guī)店的切菜間或者配菜間都裝有空調,這就使銷售的鹵醬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二是要注意購買的量不要太多,能滿足一餐的需要即可,如果有剩余,一定要及時冷藏。
涼拌菜要衛(wèi)生
涼拌菜不但清脆可口,還可以保持蔬菜中的營養(yǎng),但必須注意涼拌菜的衛(wèi)生。因為各種蔬菜在施肥中,可能沾染有細菌、寄生蟲卵等,還可能有殘留的農(nóng)藥。如果不注意衛(wèi)生,吃了就有可能感染寄生蟲和腸道傳染病。因此,食用涼拌菜,首先要選購質量較好的蔬菜,再洗凈、燙泡2~5分鐘(最好下鍋略炒),手要洗干凈,菜刀、菜板和盛器都要先用沸水清洗消毒,最好用筷子挑拌醬油和醋等調味料,防止污染,拌好后要及時食用,不要放置過久,防止細菌繁殖。
洗蔬菜有要求
要防止農(nóng)藥殘留中毒需注意,一是購買蔬菜最好去正規(guī)市場;二是如果蔬菜可食部分出現(xiàn)破損,應立即食用,不要儲存,以免破損部分在長時間擺放后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三是清洗蔬菜時,如果使用蔬果專用洗滌劑清洗,按照洗滌劑的產(chǎn)品說明書使用即可。如果是用清水清洗,建議洗三遍。需要提醒的是,在清洗前要浸泡20~30分鐘。另外,用淘米水清洗蔬菜,可以有效地清除殘留農(nóng)藥。
剩飯剩菜要冷藏
天熱飯菜燒多了,吃不完,如果放置時間過長,細菌大量繁殖,促使食物迅速出現(xiàn)發(fā)黏餿壞,吃了引起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疾病。因此,最好不要剩余飯菜,如果剩下的,先要燒煮至透,取出晾涼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不可在常溫下保存。
家庭案板常消毒
有人對家用案板進行檢查時發(fā)現(xiàn),在直徑1厘米的案板上可檢出大腸桿菌數(shù)以萬計。所以,家庭使用的案板必須使用洗滌劑充分洗刷(特別是對縫隙、切痕更應注意),再用清水沖凈,立放待其自然干燥。另外,案板最好應根據(jù)生熟食品分開使用,刀具亦應分為“生”、“熟”專用。
不宜暴飲暴食
夏季在確保食物、餐具清潔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吃“大席”,舉辦大型會議、婚宴等應選擇衛(wèi)生條件好的酒店,不食用過涼的食物和飲過量的酒水,合理搭配飲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養(yǎng)成清淡、適量的飲食習慣。
食用海鮮要科學
海產(chǎn)品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盡管夏季氣候炎熱,許多人還是忘不了品嘗這些味美的海鮮。但是食用海鮮要講究科學性。
食用海鮮時需要注意,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內生的海產(chǎn)品。第二,對海產(chǎn)品一定要燒熟煮透。第三,吃海產(chǎn)品要現(xiàn)吃現(xiàn)做,做熟后盛裝在經(jīng)過消毒的容器內。剩下的或存放時間過長的海產(chǎn)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第四,盛裝過海產(chǎn)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員的手應經(jīng)過徹底洗刷消毒后,才能接觸熟食品。
夏季蔬菜挑著吃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jié)要多,必須及時補充。一談到水,人們往往會想到市場上銷售的“純凈水”、“太空水”。其實,蔬菜中的水分是經(jīng)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yǎng)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廠生產(chǎn)的飲用水所無法比擬的。夏季正是瓜類蔬菜上市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很高,夏季食用各種蔬菜,有很好的補充水分的功效。食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涼性蔬菜
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之毒。暑濕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食物消化不良。而食用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在夏季上市的蔬菜中,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冬瓜、甜瓜、番茄、芹菜、蘆筍等都屬于涼性蔬菜,不妨經(jīng)常食用。
多吃殺菌蔬菜
夏季氣溫高,病原菌孳生蔓延快,是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fā)季節(jié),這時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青蒜、蒜苗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
多吃瓜類蔬菜
夏季正是黃瓜、絲瓜、苦瓜、佛手瓜、南瓜、冬瓜等瓜類蔬菜上市的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其中,冬瓜的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這就是說,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食療保健功效。
多吃苦味蔬菜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甙類、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yī)療、保健功能?,F(xiàn)代營養(yǎng)學家認為,苦味食品可促進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濃度,從而增強食欲。常見的苦味蔬菜有苦瓜、苦菜、蒲公英、荷葉等。
夏季中暑飲食禁忌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xiàn)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huán)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頸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xiàn)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去醫(yī)院靜脈滴注鹽水。另外,中暑者在飲食上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忌大量飲水
中暑患者應該采用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fā)生。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屬脾胃虛弱,如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出現(xiàn)腹瀉、腹痛等病癥。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后應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能力。吃大量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便相對減少,人體會感到疲倦加重,更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單純進補
人體中暑之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人體如果過早的進補,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經(jīng)逐漸消退的暑熱復燃,對機體造成損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