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用?餐?禮?儀

        用?餐?禮?儀

        時間:2023-09-14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精美的冷菜一方面激起用餐者的食欲,另一方面活躍著用餐的氣氛。食用開胃菜時,切忌過多、過飽。注意,在西餐中,面包不是主食,可以配著第二道菜的西餐湯來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菜正是牛排。用餐姿態(tài)體現(xiàn)在坐相、吃相、餐具使用等多個方面。中國先秦時期,《禮記·曲禮》中的八個字道出了落座應有的姿態(tài):“虛坐盡后,食坐盡前?!?

        (一) 上菜的流程

        得體而大方的“吃相”能夠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用餐氛圍,能夠讓每一位就餐者都享受到用餐的樂趣,還能夠讓人滿心期待下一次與你的用餐。毫無疑問,在用餐時,了解上菜的流程,是就餐者優(yōu)雅用餐的第一步。

        1.?中餐上菜流程

        在中國,上菜的規(guī)則是先冷后熱,先炒后燒,先咸后甜,清淡鮮美的先上,肥厚味重的后上,先名貴優(yōu)質(zhì)后普通一般。

        第一道入席菜便是冷菜,通常脆冷爽口,清爽香甜,且裝盤考究。精美的冷菜一方面激起用餐者的食欲,另一方面活躍著用餐的氣氛。這道菜吃起來十分方便簡單。

        第二道菜是富含營養(yǎng)的濃湯,可以平衡膳食,滋補身體,更讓就餐者食欲大增。舀湯時,第一匙切忌太滿,否則,不但難以冷卻,且容易因太燙而當眾吐出。右手拿湯匙,左手壓住餐盤邊緣。喝湯時,湯匙要橫著握住,臉不要朝下。

        第三道是熱菜,往往是重中之重,包括主菜和熱炒,其中主菜包含有頭菜和熱葷大菜。頭菜通常極具代表性,且選材上乘,價格不菲,能夠統(tǒng)帥全席。接著便是由山珍海味,大魚大蝦,雞鴨等禽肉構(gòu)成的大菜,然后是一些色香味美的熱炒素菜。在上蝦、蟹等菜肴前,服務員有時會送上一個小小的水盂,也叫洗指盅,其中漂著檸檬片或是玫瑰花瓣,這可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以雙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見圖2—24)。

        圖2—24 洗指盅

        第四道是甜點與水果,讓就餐者在大魚大肉之后倍感清爽。餡餅、蛋糕、薯餅等都可以做成甜品,而水果中飽含著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性佳,有助于人體消化。吃水果時,最好一小塊一小塊,或者一小瓣一小瓣吃,最好不要整個地拿在手上吃;如果吃到果核,切忌朝著餐盤直接吐出,而是應該把手放到嘴邊,將果核輕輕吐在手掌中,再放入餐盤里。吃完水果,一頓美味的中餐也就告一段落了。

        2.?西餐上菜流程

        西方的第一道菜是頭盤,即開胃菜,分量偏少,擺盤精致,且極具當?shù)靥厣?,充分調(diào)動人們的味蕾。頭盤可以分為冷頭盤和熱頭盤,鵝肝醬、魚子醬、蝦仁杯、生蠔等即為經(jīng)典冷頭盤;而焗蝸牛、法式田螺、雞酥盒等則是御用熱頭盤。食用開胃菜時,切忌過多、過飽。倘若冷、熱頭盤均有,那么就遵循先冷后熱的原則,同時,不要把冷頭盤菜和熱頭盤菜放在同一個餐盤里面。

        圖2—25 舀湯的方向

        第二道菜是湯,相對來說,西餐中的湯種類稍多,可以分為清湯和濃湯,熱湯和冷湯。大家所熟知的有羅宋湯、牛尾清湯、德式杏冷湯等等。喝湯時,如果太燙,不要用嘴吹冷,可以先放置一會兒,再用湯匙舀湯,大致占湯匙的七八分滿,小抿一口。待湯冷卻,便可用湯匙一口一口,由內(nèi)往外舀著喝(見圖2—25),盡量不要發(fā)出聲音,切忌端起碗來喝湯。

        第三道菜是副菜,水產(chǎn)類、蛋類、面包類等都是副菜。水產(chǎn)類包括淡水魚類,海水魚類,貝類等,魚肉一般鮮滑嫩美,容易消化,再配上專用的調(diào)味汁,口感倍爽。注意,在西餐中,面包不是主食,可以配著第二道菜的西餐湯來食用。吃面包時,最好把面包撕下來,再放入口中,切忌整塊咬食面包;也可以把黃油涂抹在撕下來的一塊面包上食用,不要整塊面包涂滿黃油,也不要用面包去蘸黃油。

        第四道菜是主菜,通常是取自牛、羊、豬、雞、鴨、鵝等身上各個部位的肉,制作成主菜,再配上各色調(diào)味汁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菜正是牛排。牛排的熟度分為近生牛排,一、三、五、七分熟牛排,和全熟牛排(見圖2—26)。先將醬汁淋在牛排上,醬汁壺應貼近,防止醬汁灑在餐盤外;切牛排時,先用叉子叉住牛排的一端,然后用刀子切下一口大小的牛排,一般是邊吃邊切,切忌讓餐盤和刀叉相碰撞而發(fā)出刺耳的聲音。

        圖2—26 牛排熟度

        第五道菜是配菜,多采用蔬菜,一般為生蔬菜沙拉,適當配有一些肉類。也可以是煮熟的蔬菜,如奶油花椰菜等。

        第六道菜是甜點,可以是蛋糕、冰淇淋、水果、奶酪、布丁、煎餅等。西餐的甜點延續(xù)著主菜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最后一道是飲品,一般是咖啡,或飲料。喝咖啡時,通常配有糖,或者淡奶油。

        (二) 用餐的姿態(tài)

        《紅樓夢》中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在餐桌上的謹慎小心,《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在用餐時的優(yōu)雅姿態(tài)(見圖2—27),以及《唐頓莊園》中流露出的西方貴族用餐禮儀一定都讓大家印象深刻。這些小說及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均從側(cè)面呈現(xiàn)出了不同國度的人在餐桌上不同的用餐姿態(tài),而優(yōu)雅的用餐姿態(tài)總是能讓周圍的人有一個輕松而愉悅的用餐時光。用餐姿態(tài)體現(xiàn)在坐相、吃相、餐具使用等多個方面。

        圖2—27 《羅馬假日》劇照

        1.?坐相

        從古至今,貫穿中西,人們在用餐時最主要的姿勢便是坐姿,因此“坐相”在就餐時就顯得尤為突出了。

        中國先秦時期,《禮記·曲禮》中的八個字道出了落座應有的姿態(tài):“虛坐盡后,食坐盡前?!薄疤撟M后”是指通常情況下,晚輩要比長輩、長者坐得靠后一些,這樣能夠表現(xiàn)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和恭讓;而“食坐盡前”是指在開始用餐時,往往要靠前坐一些,讓身體貼近餐桌邊緣,防止食物掉落弄臟座席。近現(xiàn)代以來,用餐者入席時一般從座椅的左邊落座,動作要輕柔端莊,同時要留意不要弄翻桌上的餐具,切忌隨意大聲地拖拉桌椅。進餐時,就餐者坐在餐桌前,身體背部要挺直,最好讓腹部與餐桌維持一個拳頭的距離,千萬不能癱坐在座位上,也不要彎腰弓背。雙足可以輕輕地放在地面,女士的雙膝應緊閉,而男士的兩腿也不要分得太開。更不要以為在餐桌下沒人看見,就隨意脫鞋。

        西方一直秉持“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這在用餐入座時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xiàn)。吃西餐時,男士先輕輕拉開座椅,伸手讓女士入座,待女士輕輕落座時,男士要緩緩將座椅往里送,然后男士再入座。用餐者應當把腰背挺直,同時,胸口與餐桌的距離大約為一到兩拳,接著,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見圖2—28)。不要把手肘立靠在餐桌上,也不要蹺二郎腿,抖腿等。

        圖2—28 《唐頓莊園》劇照

        2.?吃相

        用餐時,除了“坐相”十分受人關(guān)注外,備受矚目的就是嘴上的“吃相”。在就餐時,嘴部最大的功能有兩項:吃飯和交談。中國的《禮記·曲禮》中記載道:“毋口它食”,講的是用嘴咀嚼食物的時候,不要讓舌頭在口中作響,否則主人會以為你對他精心準備的食物不滿意。而“當食不嘆,唯食忘憂”指的是就餐時,切忌用嘴發(fā)出唉聲唉氣的聲音。在中國的餐桌上,交談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與人交談時,不要用手托著下巴,可以把雙手交叉放在膝上。雖說嘴內(nèi)有食物時不宜說話,但有人與你交談時,你也要接話以示尊重。所以,用餐者可以每次將少量的食物送入口中,如遇必須說話的時候,就可將食物放置到嘴里的一邊,再開口交流?!都t樓夢》中林黛玉初進賈府用餐時言行謹慎,事事留心,處處在意,生怕自己出錯(見圖2—29)。由此可見,餐桌上的交談也要時時注意分寸。此外,《禮記·曲禮》中還有這樣的描述:“毋摶飯;毋流歠;毋嚙骨;毋嚃羹;毋嘬炙?!边@里講的是吃飯時,不要把米飯弄成一大團一大團;不要長飲大嚼,好像要吃很快的感覺;不要刻意去啃骨頭,容易發(fā)出難聽的聲音;在品嘗肉羹之類的食物時,不要太快,更不能發(fā)出大的聲音;大塊大塊的烤肉,也不要一口吞下,否則狼吞虎咽,吃相不雅。

        圖2—29 《紅樓夢》劇照

        而西方往往更為倡導安靜地用餐。西餐中何時開始用餐、何時結(jié)束用餐全是靠刀叉和餐巾的擺放來暗示完成的。吃西餐時一定要緊閉雙唇,細嚼慢咽;喝湯和咀嚼食物時,不要發(fā)出“吧唧吧唧”的聲音,最好不要打嗝或打哈欠。大聲地談話在西餐中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當然,這也不代表西餐中完全不能交談,輕聲而恰當?shù)亟涣鬟€是需要的。英劇《唐頓莊園》中有一段用餐時的片段完美地詮釋了西方用餐時應當注意的禮儀,其中談到餐桌上交流的話題要恰當,切忌談論金錢、工作、政治、宗教?!短祁D莊園》第三季第二集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Mary Crawley: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Guest A: As a matter of fact, I’ve found myself a new occupation, but I’m afraid Violet doesn’t think it’s appropriate.

        Violet Crawley: Can we talk about it afterwards?

        ......

        Cora Crawley: I agree with Mama. Some subjects are not suitable for every ear.

        這里大小姐Mary問起一位客人最近在忙什么,客人說他找了一個新工作,但他覺得伯爵夫人可能認為在餐桌上談論這個話題不合適。不出所料,伯爵夫人打斷了這個話題,說我們能稍后再談這個話題嗎?Cora也對夫人的話表示贊同。從這段中不難發(fā)現(xiàn),用餐時最好還是不要談論與工作相關(guān)的話題。

        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中還倡導“輪換原則”,即為了不冷落任何一位客人,用餐者應當和身旁的人交談。如果聽到女主人輕咳一聲,用餐者要轉(zhuǎn)向另一側(cè)與另一位客人交談(見圖 2—30)。正如PBS紀錄片《唐頓莊園中的禮儀》所記錄下來的片段所述:

        The hostess Cora will decide which direction the conversation is going. Turning in dinner means that the conversation will start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as set by the hostess. And so everyone will speak that way. And then after, you know, when she turns, it’s time to turn. Everyone turns and speaks to the person on that side, so everyone’s getting their fair share of chat.

        圖2—30 西餐中的交談

        另外,口中在咀嚼食物時,不要說話,更不要主動與人交談。倘若有人主動問話,就餐者不要著急回話,可以先做一個稍等的手勢,待把嘴中的食物咀嚼吞下后,再與之應答。

        3.?使用餐具的姿勢

        用餐時,中國筷子的使用和西方刀叉的使用也是極不同的。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聰明孩子,早用筷子”的俗語,一副筷子便能讓人享受到幾乎所有可口的美食。那么,在用餐時,到底應該如何使用筷子呢?一般用右手拿筷,大拇指和食指拿住筷子的上端,無名指和小指用來按住筷子的下端,中指則停留在筷子上端的下面,以便靈活轉(zhuǎn)動上面的那根筷子,夾取食物(見圖2—31)。少數(shù)使用左手持筷的用餐者,最好提前向鄰座說明,以免出現(xiàn)“筷子打架”的場面。進餐時,筷子一定要輕拿輕放,一手拿取筷子。握筷時,不要太低,同時兩根筷子要對齊,筷尖那端要聚攏;另一只手可以扶碗,倘若不拿碗,可以輕扶餐盤,亦或者將手腕倚靠在餐桌邊。就餐者用筷子夾取食物時,一定要看中后,一次夾??;如果沒有夾中,也不要一直在菜盤里來來回回,要順勢夾取其他食物,最好不要空筷而回。用餐中要放下筷子時,如果餐桌上有筷架,就把筷子放在筷架上;如果沒有筷架,則放在自己的餐盤中,注意擺放整齊。

        圖2—31 筷子的握法

        在西方,餐桌上的餐具早已按照既定的位置擺放完整,用餐者落座后不要隨意移動餐具。進餐時,用餐者先取出餐巾,切忌在空中抖落餐巾,而是在大腿上將餐巾折疊成三角形或者長方形,同時開口要朝外。餐巾一定要放穩(wěn)妥,不要讓餐巾頻頻掉落。然后,就餐者開始從外側(cè)至內(nèi)側(cè)取用刀叉,右手拿刀,左手持叉。享用食物時,使用左手拿叉壓住食物的一端,再用右手拿刀將其切成適合自己嘴部大小的一小塊食物,最后左手用叉將小塊食物送入口中。用餐者在使用刀時,不可將刀刃向外,切忌用刀叉穿透食物,直接食用,更不能舞動刀叉。使用湯匙時,通常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湯匙柄,無名指和小指起到輔助支撐作用。雙手使用餐具的活動范圍最好不要超過餐具擺放的范圍。

        4.?碰杯姿勢

        用餐時的喝酒碰杯在世界各個國家都不可避免,當然,中西方在碰杯這一方面還是呈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同。相傳古希臘人發(fā)現(xiàn)在喝酒碰杯時,眼睛能看到酒精的顏色,鼻子能聞到酒精的氣味,舌頭能嘗到酒精的香味,唯獨耳朵不能享受。由此,希臘人決定在喝酒之前,先碰杯一下,酒杯在碰撞后發(fā)出的清脆聲音,立即會傳到耳朵里,這樣,耳朵這一器官也能感受到喝酒的樂趣了。眼睛,鼻子,嘴巴,舌頭,耳朵各個器官都感受到酒精之后,人能享受到的喝酒的美味也就更大了。

        中國人喝酒講究的是熱鬧,豪爽,大氣;當年鴻門宴中樊噲一飲而盡,武松打虎之前也曾大喝十二碗酒壯膽。在中國,人們往往會用“碰杯”拉開用餐的序幕,用餐者先把酒杯舉至與眼睛齊高,大家會一起說“干杯”,然后一飲而盡,再開始用餐(見圖2—32)。在整個用餐時間里,碰杯的機會非常之多。中國式的“碰杯”往往有不醉不歸之勢,用餐者傾向于勸酒,甚至要勸到喝醉為止。進餐時,有人主動敬酒的話,若能一口氣喝干,一杯見底,便體現(xiàn)出中國民間流傳的“感情深一口悶”。即使不勝酒力的人也要參與其中,不要拒絕干杯,也最好不要用茶或者飲料代替,應適當喝點酒。

        圖2—32 干杯

        圖2—33 敬酒

        而西方人用餐講究的是安靜,自然不會出現(xiàn)勸酒這種情況,淺酌慢飲是西方人享受品酒的最大樂趣。敬酒也不一定要碰杯(見圖2—33),如果需要碰杯,動作一定要輕巧,讓兩只酒杯輕輕對碰即可,切忌過于粗魯。若用餐者手持的是高腳杯,則可以將酒杯逆時針方向稍稍傾斜,與垂直方向約成15—30度角,輕輕一碰即可。進餐過程中,有人想要過來為之斟酒,如果不想再飲酒,用餐者只需用手掌作杯蓋狀就行,即右手手掌伸開,掌心朝下遮擋酒杯,不要將掌心貼住酒杯口,應與杯口保持一定距離。

        (三) 菜肴的吃法

        中國的菜式豐富多彩,西方的菜式也不可小覷,兩者的做法肯定不一樣。那么,當一盤盤可口誘人的菜肴,一道道擺盤精致的美味,一碟碟垂涎欲滴的菜肴呈現(xiàn)在餐桌上,中西方的進餐者自然也有著明顯不一樣的吃法。

        1.?常見中餐菜肴的吃法

        蝦蟹、雞鴨魚是中國餐桌上常見的食物,而用餐者要文雅地吃這些極具誘惑的食物并不簡單。進餐者用筷子夾住蝦時,最好夾取蝦背的彎曲部分,不要夾蝦頭蝦尾,這樣相對難以滑落。接著,用拇指和食指在蝦尾部位用力一掐,這樣,蝦肉和蝦殼就能分離開來。然后,一手拿著蝦尾的殼,一手從蝦頭部分慢慢將蝦頭取出,蘸上醬汁食用。

        用筷子吃蟹也是一件艱巨的任務,所以,用筷子將蟹從菜盤里夾放到自己的餐盤里后,只能用手按照蟹本身的結(jié)構(gòu)將蟹進行小塊分割,依次食用蟹鉗,蟹爪,最后揭開蟹蓋,這樣能夠讓熱氣不易蒸發(fā)。一定不要連殼帶肉一口將蟹咬住,然后在嘴里胡亂咀嚼,最后一起吐出。這樣不但不雅觀,也不能享受到螃蟹的精華。用餐者在吃過蝦蟹后,切忌用充滿油漬的手直接拿起筷子,一定要擦拭干凈后,再去取筷子夾菜(見圖2—34)。

        圖2—34 螃蟹

        對于帶骨頭的雞鴨肉,不要整塊拿起來直接咬或者啃,這樣顯得面目十分猙獰。進餐者可以用筷子先在自己的餐盤里將其一小塊一小塊的分離,或者遇到必須用嘴咬的,也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咬。魚的吃法有個特別要留意的細節(jié),那就是魚的一面吃完后,切忌將魚翻身,而應當用筷子將中間的主魚骨挑出,然后繼續(xù)吃魚肉。

        2.?常見西餐菜肴的吃法

        在西方的餐桌上,往往可見沙拉、牛排、羊排、牡蠣、魚等美食。西餐中的沙拉種類很多,蔬菜新鮮,顏色多種,具備開胃解膩的功效。如果沙拉的上菜順序介于主菜和甜品之間,是一道單獨的菜,往往要和奶酪、炸玉米片一起食用。倘若沙拉和主菜放在一起,則選取主菜叉來吃;若沙拉是一整盤單獨端上來,則選取沙拉叉來吃。如果在沙拉里,遇到很大片的蔬菜葉,最好先切小,一次只切一塊,再吃。

        烤好的小羊排通常帶著骨頭,先用右手拿主菜刀從羊排上骨肉相連的部分切下一塊帶骨頭的肉。接著,左手用主菜叉叉住,再用主菜刀沿著骨頭輪廓把肉分割開來,切下一小塊肉,用主菜叉食用即可。吃剩的骨頭記得放在餐盤的一角。

        對于帶殼的牡蠣,用餐者可以先將檸檬汁擠入,左手拿住牡蠣殼,右手持叉將牡蠣肉拉出來,不需要用刀的。對于整條的魚,可以先沿著魚背劃成兩半切下來,將外側(cè)的一半魚肉放入餐盤中先食用,再取另一半品嘗。在西餐中,魚同樣不可翻身,用刀將魚骨挑出,再按照之前的方法,食用即可。

        (四) 各國用餐禮儀

        法式濃情套餐、意式經(jīng)典套餐、美式快捷簡餐、日式精致料理、韓式醬拌泡菜餐,各領(lǐng)風騷。毋庸置疑,在西方世界里,除了基本相同的西餐用餐禮儀以外,各國的用餐禮儀還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同樣,東方世界里亦是如此。

        1.?日本人的用餐禮儀

        講究吃的順序是日本料理的關(guān)鍵,不然無法享受到日式料理的精髓。日本人不僅講究從哪盤菜開始吃,而且也講究一盤菜中吃的順序。絕對不是先把前菜吃完,再把湯喝光,然后吃盡生魚片,最后把白飯吃完,而是按照既定的順序吃完一圈后,又從頭開始依次輪流一遍,一定是“輪流”的順序。

        在榻榻米上用餐是日本的一大特色。進門后脫鞋,一定要轉(zhuǎn)過身去,將鞋靠攏并擺放整齊,鞋頭要朝外。接著,輕輕地走上榻榻米,不要發(fā)出聲音,切勿跳上榻榻米,然后先繞到墊子的后方,再向前坐下。有“正坐”和輕松的坐法,“正坐”即把雙膝并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兩種,一種適用于男性—“盤腿坐”即臀部著地,把腳交叉在前面,另一種適用于女性—“橫坐”即雙腿稍微橫向一邊,身體不要壓住雙腳。女士最好不要穿短裙,以免走光。日本人在進餐前,會道一句“我先吃了”;結(jié)束用餐后,會說“謝謝招待”。用餐過程中,一旦要拿碗,就一定要先將手中的筷子橫擺放到筷枕上,不能正對別人;用餐完畢,務必用筷套套好筷子,一并擺回到筷枕上。

        生魚片(見圖2—35)是日式料理中的經(jīng)典必備菜肴。進餐者應最先品嘗白肉且油脂少的生魚片,之后再食用味道重且油脂豐富的魚片。生魚片一定要搭配芥末,既可以將芥末放入醬油碟中攪拌,再用生魚片蘸取少量,即可享用;也可以將芥末蘸到生魚片上,再一并蘸取醬油品嘗。芥末和醬油可根據(jù)個人口味適量蘸取,最好不要多蘸,否則無法享受生魚片的鮮度和原味。

        圖2—35 生魚片

        2.?韓國人的用餐禮儀

        石鍋拌飯、韓式烤肉、冷面、泡菜、人參雞湯、米酒,這些都是典型的韓國菜式,一直備受歡迎。湯匙是韓國人進餐時最主要的餐具,用以喝湯和吃飯,不用時,要將其放在碗或者其他器皿上。韓國人只用筷子將菜夾取到碗中,不夾菜時,要將其并攏放在右手邊上,大部分在餐桌上,留出一小部分在餐桌外,便于再次拿起夾菜。端碗吃飯,或者用嘴部接觸碗,在韓國人眼中,是不禮貌的行為。碗就牢固地擺放在桌上即可,不要用手碰碗,可以取下碗蓋,隨意擺放在餐桌上。韓國人用右手拿起湯匙,先舀一口湯喝光,接著用湯匙吃一口米飯,再喝一口湯,吃一口飯,然后開始隨意地吃其他菜肴,而左手一般就放在餐桌下邊。石鍋拌飯歷來是韓國美食的經(jīng)典,在滾燙的石碗內(nèi)盛有香噴噴的白米飯,再配上黃豆芽、蘿卜等蔬菜、肉和煎雞蛋,接著根據(jù)個人口味放入適量辣椒醬,趁熱充分攪拌均勻,直至全碗呈現(xiàn)相同的顏色,即可用勺子食用。也可以把配套的湯倒入石碗中品嘗,鍋底的鍋巴也不容錯過。

        3.?印度人的飲食禮儀

        印度人在用餐方面十分注重一些禮節(jié)。在印度用餐前,一定要將手清洗干凈,并且漱口。印度人使用的餐具一般就是一杯涼水和一個餐盤,餐盤用來盛白米飯或者大餅,接著只需把菜肴和湯淋在上面即可。用餐時,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是用右手把白米飯和菜混合在一起(見圖2—36),或者將菜卷進大餅,直接送進口中咀嚼。印度北方的人用右手指尖抓食物,把菜卷在餅里面吃。而印度南方人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揉成團狀后抓起來送嘴里食用。“右手干凈,左手臟”是印度人一直秉承的理念,因此,無論是自己吃飯,還是給他人傳遞食物、餐具,都一律得用右手。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嘴唇不能接觸盛水器,而要對準嘴巴往里面倒。他們一般不太用刀叉和湯匙,有一些中產(chǎn)階級家里使用刀叉和湯匙的。

        圖2—36 印度手抓飯

        在印度人家中用餐,客人是不允許自行取菜的,主人一定會熱情地為客人分配菜肴,這時客人也不能拒絕主人分配給你的食物。在印度人眼中,食物是上帝恩賜的禮物,拒絕食物意味著拒絕上帝的美意。倘若自己無法吃完餐盤中的菜肴,也絕不能給他人,印度人認為只要有人接觸過的東西就表明它已經(jīng)被污染了,不能將污染過的東西再給他人。在傳統(tǒng)的印度人家庭,通常客人、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婦女在其他人用膳后再吃,即便不同性別的人同時進餐,也不能同異性談話。印度人對咖喱的癡迷也是無人能及的,幾乎每道菜肴和米飯都可以用咖喱作為佐料,咖喱飯、鮮青檸汁、印度飛餅是印度餐桌上的經(jīng)典特色。

        4.?法國人的用餐禮儀

        法式的烹調(diào)技術(shù)、高級法餐、法式甜點一直引領(lǐng)全球。善于社交且崇尚浪漫的法國人在用餐時有著一定的禮儀。在法國人的餐桌上,酒水價格不菲,遠遠高出菜肴的價格。法國人在用餐時,雙手可以放在餐桌上,但雙手的手肘不能支在餐桌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通常將其一半放在餐桌上,一半放在碟子上。用餐完畢,可以用餐巾的一角輕輕拭去嘴角或者手上的油漬,千萬不要用餐巾用力抹擦雙手和嘴部。通常法國人不邀請朋友到家中進餐,倘若被邀請到法國人家中用餐,一定要正襟危坐,吃完一道菜會更換一套餐具。每一道菜上來,按照女士優(yōu)先的慣例,先給女客人,再依次輪流給女主人、男客人、男主人,客人一定要對每一道菜表示贊賞。在去法國人家中用餐時,最好提前預訂一束鮮花給女主人。

        5.?意大利人的用餐禮儀

        圖2—37 意大利面

        正式的意餐是在法式套餐的基礎(chǔ)上演變而來,全套意餐依次包含有前菜、頭道菜(湯、意面、燴飯、比薩)、二道菜(主菜)、蔬菜料理、乳酪、甜品、咖啡。意大利人的主餐設(shè)在中午,用餐可以持續(xù)兩三個小時。對于意大利面的吃法,倘若是條形面,則右手持叉將面條轉(zhuǎn)圈,使面條圍繞叉子卷成一小束,同時左手用勺頂住叉子起固定作用,把面卷起來,送到口中。當然也可以直接用叉子緩緩將面條卷起來送入口中(見圖2—37),注意一次不要卷太多,足夠一口吃下就行。如果不是條形的面,可以用叉腹舀起來吃。切勿攪拌面條或用湯匙來吃。至于意大利披薩,先用刀從披薩的圓心部分切向邊緣部分,依次將一整個圓形披薩切成多個等值的三角形狀,拿取一塊放入餐盤中,用刀叉從披薩的上半部開始享用。意大利人很少直接用手拿著披薩吃。如若被邀請至意大利家中用餐,可以捎上葡萄酒、鮮花或者巧克力。

        6.?美國人的用餐禮儀

        外向直爽的美國人,不拘小節(jié),樂意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進晚餐。進餐時,美國人家中的餐桌上一般擺放著一大盤烤雞或者烤肉、一大盤面包片、一大盆沙拉、一些甜點、一些水果,以及飲料酒水等。大家根據(jù)自己各自喜好拿取自己的食物放入餐盤中,用刀叉將其餐盤中需要切割的食物切割完畢,然后會放下餐刀,將餐叉移至右手,用右手拿餐叉而吃。吃完餐盤中的美食后,可隨意添加。美國人在用餐中不允許替別人夾取食物。

        而在美國的西餐廳用餐時,一般不允許抽煙;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不允許為他人取菜;不允許談論令人不適的話題;不允許進餐時發(fā)出聲響;不允許向別人勸酒。在美國電影中,如果有人在餐廳里面喝湯的時候發(fā)出很大的聲音,會被整個餐廳的顧客恥笑。無論吃食物還是喝東西都不能發(fā)出聲音,因為這在美國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整個用餐過程都相對優(yōu)雅,絕對不要大聲喧鬧。

        思考題

        中式正餐、日式料理、高級法餐、美式簡餐、韓國料理等等,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用餐禮儀。而全球超過200多個國家,試著查找資料,說說其他國家的人在用餐時有何種禮儀。

        本章參考書目:

        1. 紀亞飛:《優(yōu)雅得體中西餐禮儀》,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年。

        2. 蕭芳芳:《洋相—英美社交禮儀》,湖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15年。

        3. 金正昆:《禮儀金說之社交禮儀》,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3年。

        4. 金正昆:《禮儀金說之職場禮儀》,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3年。

        5. 杜莉、孫俊秀:《西方飲食民俗與禮儀》,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

        6. 袁枚:《隨園食單》,中華書局,2010年。

        7. 梁實秋:《雅舍談吃》,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

        8. 徐蕊:《優(yōu)雅的用餐禮儀》,哈爾濱出版社,2011年。

        9. 渡邊忠司:《用餐的禮儀與優(yōu)雅》,石舟(譯),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

        10. 龐杰:《食品文化概論》,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