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電視新聞報道漢英翻譯的特點
上文提到,電視新聞與報紙新聞和廣播新聞在新聞要素和結構形式等方面大同小異,但是,電視新聞畢竟是通過與報紙和廣播完全不同的傳播媒介來進行傳播的,因此,電視新聞還是有一些明顯的不同,而以往的翻譯教材對新聞英語特點的探討大多關注的是報紙新聞。以下結合電視英語新聞報道進行具體論述。
與報刊英語新聞通過視覺器官傳遞信息相比,電視英語新聞在具有一般新聞的特點之余,其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新聞內(nèi)容的“一過性”,即信息發(fā)出之后立即消失,受眾無法獲得即時重現(xiàn)(the audience cannot read or hear the material again,Mencher,2003:219);第二就是其信息傳遞途徑是受眾的聽覺器官,而聽覺器官捕捉和獲得語言文字信息的能力顯然是無法與視覺器官相提并論的,因此,電視英語新聞對于語言文字形式的要求與報刊英語新聞是有所不同的。這種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其句子結構更加簡單,簡單句使用十分頻繁。尤其是較少使用定語從句是電視英語新聞文體的最大特點,無論是限制性還是非限制性,這是因為定語從句的語法特點決定了受眾在聽完從句之后必須“原路返回”找到那個先行詞,才能獲得成功的理解,而電視英語新聞傳播形式的“一過性”特點決定了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報刊新聞英語使用定語從句的情況下,同樣的新聞內(nèi)容,電視英語新聞的處理方法通常是拆解分化為兩個簡單句,而大量使用簡單句本身就是新聞英語的文體特點之一。
例:China's late Premier Zhou Enlai's special plane will be put on display in Hefei,capital of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The plane was formerly parked in Lianyung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ince it was bought by an enterprise there in 1997.
上述句式就是電視英語新聞的典型表達形式,而如果是在報刊英語新聞中,上述句式中的第二句就很有可能被處理成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否則就會被認為表達不夠簡潔。再者,在使用了定語從句之后,整個句式也更加符合英語語言的主次架構鮮明的顯性語言特征或者所謂的樹狀結構。
China's late Premier Zhou Enlai's special plane,which was formerly parked in Lianyung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ince it was bought by an enterprise there in 1997,will be put on display in Hefei,capital of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
電視英語新聞雖然較少使用定語從句,但是卻照樣使用各種短語形式的后置定語,而且十分普遍。在上述同一篇新聞中,對“周恩來總理座機‘50050三叉戟’”的報道就是使用了一個過去分詞短語作為后置定語:
The Trident 50050 Plane,used by Zhou Enlai and a host of other leaders,will be parked at 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base in Hefei.
又如:十運會網(wǎng)絡視頻會議的基礎是江蘇電信提供的“新視通”技術。
譯文:The new technology,provided by Jiangsu Telecom,is called New Vision or Visual Online.
第二,電視英語新聞對于詞匯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電視英語新聞的瞬時性和不可重復性,要求受眾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大量信息,同時,由于英語新聞語篇結構有它的特殊性,如詞匯豐富,信息量大,句法近乎于書面語卻通過口語的形式表達,這些都給受眾對電視英語新聞的理解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此外,同樣是由于其傳播形式“一過性”以及依賴聽覺器官獲得信息的特點,電視英語新聞的語言更加口語化,而且不能像報刊英語新聞一樣過分追求用詞求新、標新立異,其用詞必須符合簡潔、通俗、常用等特點,也就是英語中常說的plain words。報刊英語新聞為了加強新聞宣傳效果而傾向于使用夸張詞、典故詞、比喻詞、生僻詞、俚俗詞、連綴詞和外來詞,這些在電視英語新聞中都較少使用甚至應該回避使用。如龐新華(2007:71)就分析指出,電視新聞兼有新聞和電視兩個特點。新聞報道的特點是時效性強,越快越好。要提高新聞傳播速度,就必須使用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詞匯,避免冗長的詞匯。電視的特點是,它不僅有畫面,而且有解說和字幕。字幕或者是新聞標題,或者是新聞要點,應該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應該新穎獨特,能抓住觀眾的眼球。這是最需要編輯記者們斟酌的地方。而且熒屏上空間有限,字幕長了必須移行,觀眾不得不轉頭才能看見。為了節(jié)省空間,讓觀眾能一目了然,字幕中經(jīng)常使用短小的詞匯,以代替長的同義詞。當然,在報道各類比較專門性的題材時,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不太常用的專門用語也是可能的。對于這一現(xiàn)象,以往的翻譯教材中重視不夠,甚至基本未有提及,這是因為那些翻譯教材中對新聞英語的討論實際上就是以報刊英語新聞為對象的。
例1:展示周的主題定為“長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發(fā)展”,來自長江流域11個省、市的民間藝術家將就長江流域戲劇藝術的挖掘、保護、傳承與發(fā)展進行交流探討,27支地方民族民間文藝表演團隊還將舉行街頭巡游表演活動。
譯文:The weeklong festival will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China's longest and the world's third longest river.Folk artists from the 1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ill conduct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on the excavation,protection,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atrical arts.27 art troupes will give folk art performances and street tours during the festival.
例2:截至昨天上午,鎮(zhèn)江城區(qū)天然氣用戶突破十萬戶。鎮(zhèn)江天然氣利用工程從去年五月份開工建設,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成了完備的配套系統(tǒng),管網(wǎng)覆蓋整個市區(qū),并延伸到鎮(zhèn)江新區(qū)和丹徒新區(qū)。鎮(zhèn)江在十月底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天然氣置換6萬戶的任務。到春節(jié)前,全市市區(qū)12萬戶天然氣用戶可置換完畢。
譯文:Natural gas users in South Jiangsu's Zhenjiang City hit 100,000 on Monday.Since the project of switching from liquefied gas to natural gas started in May 2004,the pollution-free energy has been available in the city proper as well as its New District and Dantu District.60 thousand households were accessible to natural gas by the end of October,two months ahead of schedule.The city is expected to see 120 thousand households of natural gas users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分析:上述譯文中所使用的詞匯顯然都屬于常用詞,而且都非常簡潔,又通俗易懂。由于在句子結構上也根據(jù)英語語言的特點和英語新聞的特點進行了梳理與調(diào)整,因此整個譯文就顯得比較流暢,不但準確無誤地傳遞了原文的信息,而且也體現(xiàn)了電視英語新聞的文體特點。
第三,電視英語新聞對導語的要求更高。新聞導語只有抓住受眾心理,才能吸引受眾的收視興趣,而電視新聞由于其特殊性尤其如此。與報紙、廣播等大眾媒體相比,電視受眾具有其獨有的心理行為特征,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隨意性心理強、選擇性心理強、逆反心理強等,比如說,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普遍有一個習慣,即不是十分專注,面對電視里播出的新聞,他們也是有意無意地在收看,而如何促使他們從無意轉為有意,導語就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一個好的導語可以通過導語暗示的內(nèi)容吸引觀眾去看、去聽,把觀眾對導語的注意進一步引向新聞本身,激起他了解新聞的興趣。因此,電視新聞導語的創(chuàng)新就是彌補這些不足的最佳手段之一,電視新聞導語尤其要特別重視提供最新信息,突出觀眾關注點,揭示新聞主題。此外,電視傳播媒介的特點決定了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傳播不僅依靠畫面,還依賴語言即聲音來傳播。因此,電視新聞導語尤其需要考慮聽覺因素,為耳朵而寫是電視新聞導語的一個特點。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口語化??谡Z化不等于不加區(qū)分地使用日常用語??谡Z化寫作仍然要講求語言藝術和技巧。
2.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奧難懂的詞匯和字眼。力求用受眾易于理解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和觀點、復雜的事件及重要的問題。
3.樸實自然。觀眾用耳朵接收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貫注。如果拐彎抹角,賣弄文字游戲,觀眾就會感到費解。樸實無華、自然順暢聽起來才能使觀眾易于理解。
4.簡短明晰。要在三言兩語之間感染和吸引讀者,要簡潔明快,不能拖泥帶水。
5.形象生動。選擇響亮上口的詞語。如同樣表示“多于”,使用more than比使用over要來得好一些,因為后者的音節(jié)感不如前者,萬一遇到個別播音員發(fā)音不過關,over更是容易被錯發(fā)成類似owa這樣的音。
6.導語中不要包含全部細節(jié),更不要羅列數(shù)字,因為電視新聞是靠聽的,而且又是“一過性”的,要在那么短暫的瞬間記住那么多枯燥乏味的數(shù)字,顯然是不可能的。
7.句子短小精悍,這是因為電視新聞報道是靠播音員和配音人員讀出來的,而任何人說話的持續(xù)時間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電視新聞報道稿件中的句子必須確保播音員和配音人員能夠獲得喘氣的機會,這個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對于電視新聞寫作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比如說,在西方暢銷不衰的新聞寫作專著《新聞寫作與報道》(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一書的作者梅爾文·孟切在講到句子短小的時候十分通俗地表示,句子長短是否適度,關鍵是要看播音員在讀到句子末尾的時候是否能夠獲得喘氣的機會。
例:宜興特產(chǎn)的100多件陶瓷紫砂工藝品通過了北京2008奧組委的審批,正式成為2008奧運會的特許產(chǎn)品。昨天,全國各地的奧運特許禮品商紛紛云集陶都,爭搶經(jīng)銷權。
譯文1:Franchised dealer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Merchandise scrambled to compete for the agencyship of the purple sand ceramic crafts on Wednesday.The Beij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or BOCOG recently awarded the Olympic Merchandise title to some one hundred pieces of ceramic wares produced in Yixing,a city known as capital of ceramics.
譯文2:After the one-hundred pieces of purple sand handicrafts produced in Yixing being granted the status of franchised products of the 2008 Olympics games,a large number of franchisees flocked Wednesday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the Pottery Metropolis,acquiring for a franchise.
分析:相比之下,譯文2顯然要遜色不少,既沒有突出新聞重點,也不具有趣味性,從而不能有效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事實上,譯文2是在沒有對原文進行譯前處理,沒有根據(jù)中、英文在語言表達形式上的差異以及中文新聞與英語新聞之間的差異,簡單地進行了對應翻譯的結果,一些細節(jié)上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這個例證很好地說明了要做好新聞文體的翻譯就必須首先了解新聞文體的特點,同時也表明了電視英語新聞與報刊英語新聞有所不同的文體特點。
第四,電視新聞與報刊新聞傳播媒介的不同決定了電視新聞播音文字稿的組成板塊與報刊新聞稿不同。這一點是電視新聞和報刊新聞之間的最大不同。新聞通常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組成,新聞文體的這一特征在報刊新聞中可謂一應俱全,報刊新聞通常就是按照這種程序模式編排的。但是,電視新聞卻有所不同,甚至有較大不同,其文字播音稿組成部分通常是標題、口導(lead-in/lead)、播音/配音(voiceover/voice)、同期(interview)這幾個要素組成的,有些新聞稿件內(nèi)容較多,配音和同期可能會出現(xiàn)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因此,電視新聞報道的文字稿在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方面顯得要弱一些,整個稿件看起來也有零散的感覺。請看以下實例:
上半年主導產(chǎn)業(yè)按時序推進 引領全省工業(yè)經(jīng)濟“又好又快”前行
【口導】記者近日在跟隨省政府督查組督查時了解到:今年以來,我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chǎn)業(yè)千方百計化解國內(nèi)外各種不確定因素,積極尋求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引領全省工業(yè)經(jīng)濟在“又好又快”發(fā)展征程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配音】在南通中遠川崎2號船塢,一艘巨輪雄姿初顯,這艘31.5萬噸礦砂船的賣點不僅在于它的大,更在于它是公司首艘自己設計、自主研發(fā)的巨輪,不久還將有4艘同樣的船在這個船塢誕生。
【同期】南通中遠川崎總經(jīng)理××
“過去都是日本設計好了我們制造,今年我們在自主產(chǎn)權上取得了突破。在鋼材漲價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完成產(chǎn)值25億,同比增長30%?!?/p>
【配音】面對原油價格上漲、美元貶值等各種不利因素,今年以來,占了全省工業(yè)60%以上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千方百計化解矛盾,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堅,也帶來了利潤的大幅度增長。船舶制造今年利潤增長174%,成為我省裝備制造業(yè)的一個亮點;在輸變電、電力保護裝置領域,我省自主產(chǎn)權特色鮮明,許多產(chǎn)品在國際、國內(nèi)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農(nóng)業(yè)機械、汽車、機床利潤分別增長了126%、72%和51%。
【同期】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原料價格上漲對我們也有影響,但我們做的是高端機床裝備,上半年銷售增長了29.8%,訂單接到了2009年?!?/p>
【配音】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繼去年成為全省第一個突破萬億的產(chǎn)業(yè)后,今年在這個家族中不僅手機、顯示器、計算機、集成電路風采依舊,作為新增長點的光伏產(chǎn)業(yè)也迅速成長,今年有望突破2 000億,比去年翻番。今年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新增重大外資投資額30億,海力士—恒憶半導體新增投資15億美元,無錫華潤上華科技最終將形成6萬片8英寸晶圓生產(chǎn)能力;我省同時重點扶持了昆山、龍騰等16個總投資26億的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重大高技術產(chǎn)業(yè)化項目。
【同期】南通富士通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今年我們直接到日本建立研發(fā)中心,招募一流的電子信息人才,每年為公司創(chuàng)造兩三個新產(chǎn)品。”
【配音】今年前五月,我省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產(chǎn)值、銷售同比增長30%和28%。裝備制造業(yè)增長32.1%,預計兩大支柱產(chǎn)業(yè)均超額完成“雙過半”任務,成為拉動工業(yè)經(jīng)濟回升、效益增長的主要力量。石油化工行業(yè)克服國際原油大幅上漲困難,產(chǎn)值增長25%的同時,力保國內(nèi)成品油供應,為全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面這則新聞是一篇十分典型的要素齊全的電視新聞報道文字播音稿,除了標題和口導外出現(xiàn)了四個配音和三個同期。在電視新聞中,配音可以理解為新聞的主體、背景和結尾,籠統(tǒng)地說就是新聞的正文。在翻譯正文時,只要按照一般新聞文體翻譯策略,靈活運用編譯原則,突出新聞主體內(nèi)容,反映電視新聞特點即可。
第五,電視新聞同期聲翻譯頗為講究。
與報刊新聞對新聞人物的采訪只能依賴直接引語、在傳播手段上無法很好地體現(xiàn)現(xiàn)場效果不同,由于擁有傳播媒介方面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電視新聞特別強調(diào)新聞現(xiàn)場,而反映新聞現(xiàn)場的手段就是現(xiàn)場語言。電視是在廣播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優(yōu)勢是把具有一定情節(jié)的連續(xù)動作的圖像,連同聲音、文字等一起傳給受眾,使人如同親臨其境。正是由于電視具有聽覺形象、視覺形象合一的特殊屬性,無論觀眾還是電視新聞工作者自身,都不滿足于畫面配解說這一較為普遍的傳播方式。而更多追求的是把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同步直接播出的現(xiàn)場采訪,即電視同期聲。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大小電視臺,都在迅速進行著一場傳播手段的革命:走向同期聲,增加現(xiàn)場感,與觀眾貼近再貼近。
根據(jù)黃匡宇(2000:67;113-119)的分析,現(xiàn)場語言的成功運用可以形成與觀眾面對面交流的親切感,從而提高觀眾對于新聞傳播的參與積極性,最終達到很好的新聞傳播效果。在電視業(yè)界,現(xiàn)場語言被通稱為同期聲。所謂同期聲,通常是指在拍攝電視畫面的時候,同時記錄與畫面有關的人物或環(huán)境的聲音,包括記者和采訪對象的談話、新聞人物的講話和現(xiàn)場的各種實況音響,通俗地理解就是指記者在現(xiàn)場對當事人進行的采訪。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同期聲因其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成為新聞事實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同期聲的使用能夠增強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因為記者和編輯在對新聞素材進行加工提煉處理形成播音文字稿的過程中難免摻入主觀色彩,這種帶有主觀色彩的信息在新聞報道中占據(jù)的分量越多,新聞的可信程度也就越小,而同期聲就是由于減少了記者編輯的轉述環(huán)節(jié),把圖像符號和聲音符號原封不動地傳遞到受眾面前,利用“面對面的傳播”引導觀眾參與和介入,使新聞更為直觀和自然,因此最大限度地增強了新聞傳播的效果。可以這么說,同期聲的成功運用與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新聞報道效果的好壞。
在漢英電視新聞翻譯時,對翻譯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同期聲。從國內(nèi)電視新聞媒體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目前對于電視同期聲的翻譯,只要技術條件能夠保障,各電視臺都是力求讓當事人直接發(fā)出聲音,因為光靠記者的轉述和電視畫面來反映現(xiàn)場的氣氛、描繪特定的情景和感情是遠遠不夠的。在英語新聞節(jié)目中,新聞絕大多數(shù)翻譯自中文新聞,因此如何處理同期聲也是不容回避的。根據(jù)國內(nèi)電視英語新聞媒體近年來的實際操作情況,對同期聲的翻譯有著不同的做法。CCTV-9采取的做法之一是把同期聲的語言翻譯成英語,然后由英語新聞欄目的播音員或者欄目的英語翻譯將其進行播音,蓋住同期原聲,轉換成英語同期聲。另一種做法就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期聲語言,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感、現(xiàn)場感和可信度,同期聲語言被翻譯成英語之后以字幕形式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下方。無論采用哪種做法,同期聲都是需要被翻譯成英語的,而在翻譯過程中只要遵循電視新聞翻譯的一般策略即可。請看以下實例:
“洋鎮(zhèn)長”召開辦公會破解古鎮(zhèn)保護難題
【口導】昨天下午,吳江同里鎮(zhèn)召開鎮(zhèn)長辦公會議,“洋鎮(zhèn)長”佩雷斯先生走馬上任,捧出同里走向世界的三個點子。
【配音】佩雷斯先生在威尼斯主管旅游業(yè),他首先介紹了威尼斯開發(fā)旅游業(yè)的做法。
【同期】佩雷斯先生
第一個,在威尼斯,政府要求在那個老城區(qū)開店的人,都必須住在店里面,這些開店的人都是非常有錢的,因為他們開店有很多收益。第二個,就是在年輕人結婚的時候,幫助年輕人裝修,他們年輕人不太喜歡舊式的居住房間的話,政府可以幫助他們裝修,政府可以提供最多達70%的補助。
【配音】新官捧出新點子,佩雷斯先生提出派代表團參加國際旅游博覽會、與國外旅游城市加強溝通、登錄國外重要旅游組織的推薦名錄等點子。
Italian mayor solicited on river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lead in]Armondo Peres,honorary mayor of the ancient river town—Tongli,offered his opinions on boosting tourism at a meeting held on Thursday.
[voice over]Peres,Deputy Mayor of Venice,Italy,used to be in charg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Venice.On Thursday's meeting,he briefed the participants on the practices adopted in Venice.
[interview:Mr.Peres]Venice requires that shop owners in the old city must live in their shops.Besides,the city government helps newly weds furnish their house when they get married.The government subsidize 70%of the furnishing expense.
[voice over]Mr Peres also suggested that Tongli send delegations to atte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expositions while enhancing the exchanges with foreign tourism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但是,翻譯與制作電視新聞同期聲畢竟是需要技術保障和人員投入的,一些地方電視臺在這方面條件有限,這時候同期聲就有可能不會進行對接轉換,也就是說不再以同期聲出現(xiàn),而是用轉述的方式將其翻譯成正文內(nèi)容的一部分。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就是把直接引語轉換成間接引語。而且,在把同期聲轉換成正文內(nèi)容的一部分來進行翻譯的時候,確實需要遵循直接引語轉換成間接引語的語法規(guī)則。比如說把人稱改過來,也就是說把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此外,在交代同期聲中被采訪對象的身份時候,一個簡單而可行的方法就是使用短語介詞according to+當事人姓名,后接其身份頭銜,然后才是同期聲的語言。以上面那則新聞中的第一個同期為例:
【同期】南通中遠川崎總經(jīng)理××
“過去都是日本設計好了我們制造,今年我們在自主產(chǎn)權上取得了突破。在鋼材漲價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完成產(chǎn)值25億,同比增長30%。”
譯文:According to××,General Manager of NACKS,the company has achieved major breakthroughs in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Despite considerable steel price hikes,NACKS reported a production value of 2.5 billion yuan in the first half this year,up 30 percent year on year.
分析:上述譯文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從內(nèi)容上都很好地實現(xiàn)了同期聲語言轉換成新聞正文內(nèi)容,而且,無論從句式還是詞匯的使用來看,也非常符合新聞文體的風格,比如說“增長”用了英語新聞報道喜歡使用的hikes而不是increase,“同比增長……百分點”翻譯成了最常用的對應表達up...percent year on year,謂語動詞“完成”并非字面對應翻譯為achieve,而是使用了英語新聞的對應說法report。
同期聲翻譯的這種處理方式在電視新聞報道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如黃匡宇(2000:119)就指出,同期聲不是一種點綴,并非所有同期聲都是必需的。如果是領導人大段介紹本地政策或本地區(qū)、本部門所取得的成績,最后表決心的同期聲則應該毫不吝嗇地刪除,取而代之以幾句言簡意賅的解說詞。此外,有些同期聲中講話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語氣詞使用較多,造成同期聲并無多少實質(zhì)內(nèi)容,這種同期聲如果照用不誤,反而會影響新聞報道的效果,因此也需要進行技術處理。因此,在電視新聞翻譯的過程中,對一些同期聲進行轉述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有的時候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第六,記者出鏡語言的處理
所謂出鏡(stand-up),通俗地說就是記者在外景地出現(xiàn)場,這是電視新聞報道與廣播新聞和報刊新聞的一個顯著不同之處。Merriam-Webster對stand-up給出的定義是:a television broadcast in which the reporter or narrator faces the camera with the scene of the story in the background,即記者或主持人以新聞事件事發(fā)現(xiàn)場為背景,面對鏡頭所作的報頭,而這種記者就被稱為出鏡記者。出鏡記者是我國電視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產(chǎn)物,電視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促使行業(yè)內(nèi)分工進一步細化,與此同時,日益復雜的新聞現(xiàn)場也迫使記者頻頻出鏡以滿足電視受眾更高層次的信息需求(華曄,2007)。根據(jù)百度百科,“出鏡記者”一詞是個舶來品,在《辭?!?、《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在英語資料中,“出鏡記者”原文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譯過來就是:上鏡的通訊員和現(xiàn)場記者。從字面上看,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是要出鏡頭,二是要準確報道新聞事實。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新聞記者首先直接通過熒屏向觀眾報告新聞。我國的出鏡記者比西方國家晚了近20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來越被新聞從業(yè)人員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就電視新聞節(jié)目當中,根據(jù)出鏡的目的、采訪對象以及節(jié)目時間的長短,出鏡記者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現(xiàn)場報道出鏡記者”,主要針對新聞事件,如日常消息報道、直播和連線報道等;一種是“人物訪談調(diào)查出鏡記者”,主要面對采訪和報道中的典型人物。
電視新聞的制作通常包括前期策劃、中期采訪、寫稿、記者出鏡、后期配音、制作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這些年,在我國新聞報道中,尤其是在報道較為大型的新聞事件時,電視媒體十分強調(diào)記者出鏡。記者出鏡是電視記者在新聞事件現(xiàn)場直接面對攝像機(觀眾),以采訪者、目擊者、參與者或報道者身份出現(xiàn)在屏幕上。林科(2006)指出,電視新聞記者出鏡已是當今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一種常見且重要的形式,它充分發(fā)揮了電視傳播的現(xiàn)場感和面對面?zhèn)鞑サ膬?yōu)勢。這一最富有電視特點的報道形式,促使出鏡記者的隊伍在我國電視新聞界不斷繁衍壯大。2002年下半年北京廣播學院籌辦第一期“出鏡記者”班,目標直指5年后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耐人尋味的是,第一批“出鏡記者”尚未“出徒”,就被北京電視臺“訂購一空”,其迫切心情可見一斑。對于記者出鏡及其作用,長期主持CCTV-9“對話”(Dialogue)節(jié)目的楊銳先生在其博客中有著如下分析,新聞報道中的記者出鏡有幾個功能:一是強調(diào)記者在第一現(xiàn)場的直觀性和紀實性,二是突出記者的個性和思想,三是彌補解說詞中過于抽象無法用畫面表達的部分,在紀錄片中或調(diào)查性的報道中,記者樸實的現(xiàn)場出鏡是一種啟發(fā)和起承轉合的紐帶。記者的出鏡根據(jù)需要可以放在開始、中間和結尾,一般出現(xiàn)一次即可,極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出現(xiàn)兩次,這取決于報道本身的篇幅和內(nèi)容的需要。
在中文電視新聞報道中,記者出鏡時使用的最為常見的句式就是:“各位觀眾,在我身后和腳下,你們看到的是……”、“各位觀眾,我現(xiàn)在是在……給大家做現(xiàn)場報道”或者“各位觀眾,這里是……”但是,在英語電視新聞報道中,最常見的出鏡句式包括:一是在新聞正文中間穿插對新聞內(nèi)容的介紹,二是在結尾來一句“This is記者姓名+reporting for+某電視媒體名稱+in某一地方”。為此,在漢英電視新聞翻譯中,記者出鏡時使用的報頭“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就不能直接譯出。再者,由于當前的外宣電視新聞報道的稿件基本上直接選自同一電視臺的內(nèi)宣稿,而在做外宣電視新聞報道的時候,由于受到節(jié)目時間或者畫面的限制,中文稿件中的中文記者出鏡在英語新聞中很多時候是無法完全按照出鏡語言來翻譯的,這就意味著記者的出鏡語言同樣需要通過編譯轉換成播音(配音)來處理。
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幫助讀者更好了解電視新聞播音文字稿結構及其翻譯,特舉例如下:
“愛錢如命”的江蘇作家薛冰
【口導】文人總是愛說:錢是世界上最俗氣的東西。可在江蘇文化界,有一位作家,竟一頭扎進了“錢眼”,20多年沒出來。
【配音】這位沉浸在書海里的作家叫薛冰,他的工作就是閱讀、寫作,寫作、閱讀。上世紀80年代初,幾位收藏古錢的友人把重復的藏品送給他,讓他對古錢幣產(chǎn)生了興趣。當時市面上古錢幣品種頗多,價格也不高,一枚宋代的古錢不過人民幣三四毛錢,陸陸續(xù)續(xù)的,薛老師購買了幾千枚中國的古錢幣,手中不乏一些珍品、孤品。
【同期】薛冰:“這一枚是宣和通寶,這個錢,(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的最后一個年號。一般的錢,它應該有這樣大小,這一枚是比較小的。我也是偶然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以后,當時也沒有太注意,回來以后發(fā)現(xiàn)這枚錢是很難得的一枚錢。過去的錢譜上只記錄過一枚,大小字體和它完全一樣,但(錢譜上)說明是金質(zhì)的,這個金質(zhì)的錢幣我們都沒有見到過,應該在博物館里,但我手上這一枚不是金質(zhì)的,是銅質(zhì)的,銅質(zhì)的宣和通寶從來沒有記錄過,所以我認為應該是一枚孤幣?!?/p>
【配音】薛老師說,他當初因為要收集古錢,不得不求助于歷代的錢譜,然而在收藏的過程中他不斷發(fā)現(xiàn)古錢幣實物和錢譜的不統(tǒng)一,這反而勾起了他的求知欲。從此他大量閱讀和錢幣、錢幣學、錢幣文化有關的書籍史料,力求以所讀之書,詮釋所藏之錢。慢慢地,薛冰成了研究錢幣文化的專家,還出版了一本有關古錢幣的專著。
在他看來,研究歷代的錢幣,不僅是研究經(jīng)濟史,也是研究文化史。中國古錢幣的發(fā)展演變,就是一部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演變史。
【同期】薛冰:“這一枚是戰(zhàn)國時期的布,安陽布,它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小方足布。這兩個字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之前的篆書,和后來我們看到的小篆是不一樣的。像這一枚開元通寶,它是很普通的錢,但是這個錢的書法很有名,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這兩枚是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崇寧通寶被稱做‘中國錢幣史上最美麗的錢幣’,它是宋徽宗用他創(chuàng)造的瘦金書寫的,寫得也非常好。大觀通寶也是宋徽宗寫的,但因為寫的時間比較晚,大家認為他年齡比較大,暮氣比較深沉了,字寫得比較軟,就沒有‘崇寧通寶’這四個字漂亮?!?/p>
【配音】看完了古錢幣上的書法,薛老師又在他的藏品里挑了一枚東漢王莽時期的貨幣給我們看,因為這枚錢幣在中國的度量衡史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同期】薛冰:“因為這個錢按照歷史記載,是漢尺的2寸5分,也就是四枚這個錢,就應該相當于漢代的一尺。那么我們今天用他來量的時候,用我們今天的尺來量,它不到2寸5分,由此我們知道,漢代的一尺和今天的一尺是不同的,漢代的一尺大概只有今天一尺的七寸多?!?/p>
【配音】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登基,都會鑄造新的錢幣,各種錢幣的重量和形狀也不盡相同。但是薛老師告訴我們,有一種錢,竟然被歷朝歷代沿用了700多年,那就是五銖錢。
【同期】薛冰:“五銖錢是漢代的,那個時候的換算方法,一兩相當于24銖,那么這個五銖,相當于1/5兩。因為這個分量比較適合,這個重量也被后來的錢幣所接受,到唐代的開元通寶,它就比五銖錢略輕一點,這個(五銖)錢,它就成為錢幣的標準重量,一直到清代,小銅錢的重量就是這么重。而且它還生出了一個衡制的新標準,就是一錢。我們說,一兩、一錢、一分,這個一錢的重量是哪里來的?就是這一枚錢的重量?!?/p>
【配音】薛老師在“錢眼”里扎了20多年,非但沒染上“銅臭”,還成為一位古錢幣方面的學者,也算是江蘇文化界的一段佳話了。
A writer keen on ancient coin collection
(lead-in)Xue Bing,a Jiangsu writer devoted to ancient coin collection for the past twodecades,isfindinghishobbyrewardingbydeepeninghis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economy,culture and history.
(voice-over)Xue,fond of reading and writing,gradually developed a liking for coin collection in early 1980s when offered gifts of ancient coins by some of his coin-loving friends.At that time,many ancient coins were accessible in the market at relatively low price.Say collectors could buy a coin of the Song Dynasty with only 0.3-0.4 yuan RMB.Gradually,Xue expanded his collection to several thousand,including something rare.When it comes to his collections,Xue could by no means hide his excitement and pride.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e coin is named Xuanhetongbao,and Xuanhe is in fact the last reign title of the Hui Emperor of the North Song Dynasty.Common coins of its kind would be larger.I happened to find this smaller one.At first,I paid no attention to its unique size,but later it occured to me that the coin was so rare that it has been recorded only once in historical records.The records suggest that the coin is of the same size and inscriptions with mine,but it is made of gold,while the one I found is bronze.The gold coin is perhaps under careful preservation in museum,but bronze coins of such a size has never been found to be documented before.I think this is the only copy extant.
(voice-over)Xue used to turn to historical records a lot to further his collections.However,he came to find that there was some divergence betwee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real coins,which inspired him to go deeper.Ever since then,Xue has been digging into book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on coins and coin culture to search for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ivergence.Step by step,Xue turned himself into an expert on studies concerning ancient coins and has published a book on the issue.
(voice-over)In Xue's opinion,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oins is to go over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Careful researchers and collectors might be able to shed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calligraphy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udies and collections.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is is a bu commonly us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which is a kind of ancient coin originating from a primitive farm tool.The two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inscribed in the seal character.This Kaiyuantongbao coin is not something rare,but the inscriptions,written by the renowned Tang Dynasty calligraphy Ouyang Xun,enjoy great fame.And these two are Chongningtongbao and Daguantongbao coins.The former is often dubbed as the most beautiful coin in China's history.The inscriptions were written by the Hui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In fact,inscriptions on the latter were also from the Hui Emperor,but since the words were written later in his life,the characters look somewhat lifeless and can 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ose inscribed on the former coin.
(voice-over)Aside from characters inscribed on coins boasting great value in terms of their artistic value,ancient coins also play a vital part in the measurement system evolution in Chinese history,according to Xue.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the coin was 0.25 chi long.Ch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asurement for length.Therefore,if we put four such coins one after another,they would be 1 chi in their total length when measured with rulers made during the Han Dynasty.When measured with rulers made in modern society,the coin is shorter than 0.25 chi,which suggests that the length measurement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resent days,and one chi of the Han Dynasty is just 0.7 chi long when measured with modern rulers.
(voice-over)Whenever an emperor came into power in ancient China,he would mint new coins of various sizes and weights.However,the Five-Zhu Coin is an exception,for the weight of the coin had been in use for over seven centuries.
(interview:Xue Bing)
(sound-track)The Five-Zhu Coin was used during the Han Dynasty.At that time,a tael of silver equalized 24 zhus in cost.Therefore,the coin was in fact worth 1/5 tael of silver.The weight was later passed on for its relatively reasonable cost.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 Kaiyuantongbao coin was a little bit lighter than the Five-Zhu Coin,indicating that its weight had been turned into a standard unit weight for ancient coins in China.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did rulers set a new standard weight for coins.The unit of weight was called Qian which is equal to 1/10 of a tael.People nowadays are still using tael,qian and fen as measurement for weight.
(voice-over)Devoting himself to the studies of ancient coins,Xue has found it hard to break away from the world of ancient coins.
以上這則電視新聞可謂相當經(jīng)典,除了標題和導語外,全文就是由五個配音和四個同期組成。這里的同期全部對接轉換成了英語新聞中的同期,在播出過程中是由英語新聞翻譯或者播音員進行播音。本新聞導語的翻譯則充分體現(xiàn)了新聞報道翻譯中的譯前處理原則和編譯手法,反映了由于漢英語言差異和中文新聞與英語新聞的寫作手法不同,因此新聞翻譯不是簡單地進行對號入座的語言文字轉換。張健(2003:162-163)指出,對外報道不同于單純的漢譯英,兩者之間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用英語向國外報道新聞內(nèi)容不同于單純的中譯英文字翻譯。與此同時,本電視新聞的導語也通過提取新聞中最有新聞價值的內(nèi)容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這也符合電視新聞報道導語的處理原則。
在結束本小節(jié)之前,特引用在西方國家歷經(jīng)25年考驗而仍然暢銷不衰的梅爾文·孟切(Melvin Mencher)的《新聞報道與寫作》(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一書中關于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相關內(nèi)容來對上述依據(jù)實踐經(jīng)驗的歸納進行總結。孟切認為,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是由新聞播音員讀出來、讓受眾聽到或者看到的新聞,因此,其寫作規(guī)則與印刷新聞報道有很大的不同。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目的與報紙新聞也有所不同,前者的目的只是為了快速而準確地向公眾提供基本信息。為此,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寫作有其自身的一些套路,其關鍵所在就是其通俗易懂(easily understood)。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寫作者必須使用日常語言(use everyday language);撰寫短小簡潔的句子(write short,simple sentences);一個句子限于表達一個意思(limit every sentence to one idea);大多數(shù)句子使用主謂賓結構(make most sentences conform to the S-V-O structure);一篇報道通常限于一個新聞主題(usually confine their stories to one major theme)。也就是說,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寫作必須重視語言的經(jīng)濟性和節(jié)約性,用詞太多導致新聞稿件容量超標,會妨礙下一條新聞的播出,而一則新聞中內(nèi)容太多,聽眾或觀眾也會感到困惑(Too many words and the story may squeeze out another item.Too many ideas and the listeners or viewers may be confused.)總而言之,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寫作必須做到結構緊湊,句子短小,一句一個意思。至于句子長短是否適中,關鍵在于句子是否適合朗讀以及新聞播音員在讀到句子末尾的時候是否能夠換氣(whether they can be read aloud and whether the announcer finally can arrive at the end without gasping for breath)。在總結廣播電視新聞稿件的短小簡潔句子風格時,孟切還總結說,簡單而直接的寫作風格同樣可以體現(xiàn)其優(yōu)美(Simple,direct writing can be elegant.)。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