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意合的表現(xiàn)
5.1 漢語意合的表現(xiàn)
漢語以動詞為中心,以時間邏輯事理為順序,橫向鋪敘,形成一個“由多到一”的流水式的“時間型造句法”。也就是說,漢語的造句不注重空間構(gòu)架的完整,而是線性的流動、轉(zhuǎn)折,以意統(tǒng)形,自上而下是一個形散意合的系統(tǒng)。漢語的意合主要表現(xiàn)在詞和短語,語序,反復(fù)、排比、對偶、對照,緊縮句,四字格,語法六個方面,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5.1.1 詞和短語
漢字是孤立語,沒有嚴(yán)格意義上的外形變化,也沒有顯性的詞類分別。詞就像是能自由活動的基本粒子,可以隨意地碰撞、組合。如:“美景”中的“美”是形容詞,“美容”“美化”中的“美”是動詞,“美中不足”中的“美”又是名詞,在“美人蕉”中“美”干脆是一個語素。
如果孤零零來看,“學(xué)習(xí)”、“困難”、“危險”這些詞,很難判斷是名詞,還是動詞,或是形容詞。但在下列短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其詞性:
“政治學(xué)習(xí)”(the study of politics),“學(xué)習(xí)政治”(to study politics);
“克服困難”(to overcome difficulties),“困難問題”(a difficult problem);
“脫離危險”(to get out of danger),“非常危險”(exceedingly dangerous)。
可見漢語詞性往往要通過它在句子中的詞序或位置加以判別。
在詞組和短語這一層漢語也多為意合,其中并列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試比較:煙消云散(vanish like mist and smoke),文從字順(readable and fluent),所見所聞(what one sees and hears)。漢語詞組里不需要連接詞,而譯為英語時必須加and。同樣地,英語各種類型的短語多為形合:如: the deaf and dumb(聾啞人), ways to deal with things(處世方法)。
5.1.2 語序
漢語缺乏形態(tài),語序就顯得尤為重要,語序要符合邏輯,通常遵循三個主要規(guī)律:時序律、因果律、時空大小律。
1.時序律:先發(fā)生的事先說,后發(fā)生的后說
例1.類人猿,類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來人,……如果生物真會進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變。(《文學(xué)和出汗》 )
“類人猿,類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來人”的排列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憑借意合特點使得要表達的意思一目了然。如果將語序調(diào)整,事理順序變了,句意也隨之改變。
例2.她談了半小時,告訴了他一切,然后起身走出了辦公室。
She talked for half an hour, telling him all she knew before she rose and walked out of the office.(= Before she rose and walked out of the office, she talked for half an hour, telling him all she knew.)
如果將語序調(diào)整,事理順序變了,句意也隨之改變。試比較:她起身走出了辦公室,然后談了半小時,告訴了他一切。
漢語的線性流水圖式的特征充分地顯露出來了。但是,英語有了空間搭架的優(yōu)勢,可以隨意調(diào)整主從句的位置,而語義絲毫不受影響。
2.因果律:先原因后結(jié)果的規(guī)律,包括條件—結(jié)果,假設(shè)—可能,讓步—轉(zhuǎn)折,行為—目的,等等。漢語的許多主從復(fù)句,雖然不用關(guān)系詞,形式類似并列復(fù)句,但分句卻有主有次。
例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例4.你方價格大大低于我方成本,我們不能按你價成交。
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entertain business at your price since it is far below our cost.
從這兩例中可以看出,漢語的兩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或分句之間沒有任何形式上的連接手段,而是以動詞為中心,一個分句一個分句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設(shè)到推論、由事實到結(jié)論這樣的順序流水、線性鋪排,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3.時空大小律:通常是從外表的形態(tài)開始,再到局部的狀態(tài),再到具體的細(xì)節(jié)和本質(zhì)特征。
例5.中午,我在沒有導(dǎo)游陪伴的時候,獨自漫步街頭,在中央大道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棚戶區(qū),很多茅棚里還住了人。
Strolling unescorted at midday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just a block from the city’s central avenue I nonetheless saw many sign of occupation.
5.1.3 反復(fù)、排比、對偶、對照等。這些句式語句整齊、勻稱,往往不用關(guān)聯(lián)詞。
例6.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例7.施恩勿記,受恩勿忘。
If you confer a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remember it always.
例8.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匆匆》 )
譯文1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朱純深譯)
譯文2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y will return some time;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y will revive in spr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在上面的這個例句中,漢語很工整,排比有序,沒有任何連接成分;兩個譯文都用了連接詞but,而譯文1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句式,譯文2則遵循了原文的排比句式。
5.1.4 緊縮句。這類意合句式是由復(fù)句緊縮而成的。所謂“緊”就是緊湊,是取消各分句之間的語音停頓,讓它們緊緊地挨在一起;所謂“縮”就是壓縮,是略去原來分句的一些詞語,讓它們簡約一些。緊縮句常見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不A不B”、“越A越B”。緊縮句內(nèi)有復(fù)句所具有的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
例9.不到黃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例10.上梁不正下梁歪。
If the upper beam is not straight, the lower ones will go aslant.
例11.無事不登三寶殿。
I wouldn’t come to you if I hadn’t something to ask of you.
5.1.5四字格。四字格是漢語廣為運用的語言形式。
例12.玩火自焚。
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be perished by fire.
例13.欲蓋彌彰。
The more one tries to hide, the more one is exposed.
漢語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連接手段,注重隱性連貫,注重邏輯事理順序和敘述事理順序,常常省略連詞、代詞等成分,句子結(jié)構(gòu)比較松,注重以神統(tǒng)形。
例14.風(fēng)太大,船不能開,回去吧。
這里三個小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guān)系,卻沒有用“因為……所以”這樣的連詞,我們之所以能看出這層關(guān)系,仍然是借助了小句間的語意關(guān)聯(lián)特點。
雖然漢語里也有一些連詞,和英語的連接詞也起著差不多的作用,但在實際運用中,其出現(xiàn)的頻率較低,可用可隱。例如:“你不說,我說”,這句話可以視上下文將其定為多種邏輯關(guān)系:
a.因果關(guān)系:(因為)你不說,我(來)說;
b.假設(shè)關(guān)系:(如果)你不說,我(會)說(的);
c.讓步關(guān)系:(即使)你不說(的話),我(也會)說;
d.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你不說,(但是)我(會)說。
如果定為因果關(guān)系,就可以說得更加邏輯性一點兒,“因為你不說,我來說。”然而,英語只有一種說法: Because you refuse to say, I’ll tell (them).
因此,在漢語中,連接手段是非必須的,人們完全可以通過全句整體來判斷出詞語前后隱含的關(guān)系。而在英文中,這種隱含的關(guān)系必須被“顯性”化。
例15.他買了臺電腦,花了六千塊。
這個句子就絕對不能翻譯成: He bought a computer, spent 6 000 yuan。而必須翻譯成: He bought a computer which cost him 6 000 yuan?;騂e spent 6 000 yuan on a computer。
5.1.6 語法
綜上所述,漢語詞性、詞與詞的語法關(guān)系呈隱性。我們必須通過上下文、語感、語法和虛詞等來判斷詞性和詞語之間的語法關(guān)系。
例16.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鏇]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
I 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Ah, the rain clouds had vanished and the remaining raindrops on the tree leaves glistened tremulously under the moonlight like myriads of fireflies. To think that there should appear before my eyes such a beautiful sight after the miserable rain on a lonely evening!(張培基譯)
“推開”“看”兩個動詞之間的語法關(guān)系隱蔽,通過上下文語境,可以看出這兩個動作的發(fā)生都是不經(jīng)意之間自然而然先后發(fā)生的事情,處理成連動關(guān)系較為恰當(dāng)?!翱础钡馁e語是“窗外”,“閃閃爍爍的動著”的主語是“樹葉上的殘滴”,“之后”是表示時間狀語“當(dāng)……之后”。在把握了詞性和詞語之間的語法關(guān)系后,翻譯起來才會得心應(yīng)手。
漢語的意合性還表現(xiàn)為語法是軟的,允許“違反”語法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象存在,因為“漢語一個個詞像一個個具有多面功能的螺絲釘,可以左轉(zhuǎn)右轉(zhuǎn),以達意為主。只要語義上配搭,事理上明白,就可以粘連在一起,不受形態(tài)成分的約束”。例如:“吃東西”、“吃飯”可以理解為正常的語義組合關(guān)系,但是,“吃食堂”、“吃得肥頭大耳”則說明了漢語為達意所具有的靈活和能動的特性。
例17. a)他星期天吃食堂。= b)他星期天在食堂吃飯。
a)天天好菜好飯吃得他肥頭大耳。= b)他天天吃好菜好飯,長得肥頭大耳。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