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慣用短語定義
慣用短語屬于習語。很多學者對習語的本質都做過深入的探討,試圖給出能揭示習語本質的定義,以往有關習語的定義主要是從形式、語義、功能、連續(xù)體幾方面進行界定的。本研究的“慣用短語”定義主要基于“形象慣用短語”(vivid phrasal idiom)的概念(Liontas,2002),同時兼顧了從功能、語義連續(xù)體等其他方面給出的習語定義。
首先,“形象慣用短語”是從二語習得研究與教學實踐的視角對一種特殊習語給出的工作定義,指一種不可分離的短語單位,其詞匯化的、整體的意義不能從單個詞的個別意義中推斷出來,例如,pull one?s leg,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sit on pins and needles,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等。以下幾方面從對“形象慣用短語”“是什么”與“不是什么”的描述中進一步說明其特點(Liontas,2002):
(1)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復雜的、高于單詞層面、通常有句子長度的多詞素短語表達,因而屬于短語性的。
(2)它是不可分解的,也就是說,它的常規(guī)比喻意義不易從單個詞熟悉意義的線性組合分析中得出。
(3)它是一種多義的表達,既有一般字面所指的意義,又有慣用的比喻意義,后者的意義通常無法預測,也不能從個別組成成分的語法、句法、結構以及語義特點中按邏輯推測出來。
(4)它是“形象的”(vivid),其意義是具體而“生動的”(picturesque),通過引發(fā)豐富的大腦圖像,在學習者腦中易使其形象化(visualized)。
(5)它不是像a pad,to freeload,to rely on等的單詞素(monomorphemic)或多詞素(polymorphemic)表達,也不是不合語法的表達、關聯(lián)介詞短語或者社交程式語。
(6)它不與特定的語法詞性相關,通常需要長于單詞的釋義。
其次,在以往對習語的定義中,研究者們指出,習語在形式上是兩個或多個詞的組合,功能上作為一個語義單位,整體意義不能從單個詞的意義中推斷出來(Cowie et al.,1975;Richards et al.,1987)。
最后,很多研究者從習語表達語義連續(xù)體特征的角度對其進行定義和分類,這些研究中的語義連續(xù)體主要指習語包括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比喻性表達(Bolinger,1975;Cowie et al.,1983;Fernando,1978,1996;Wood,1981;Moon,1998;Howarth,1998),如blow one?s own trumpet,under the microscope等屬于半透明的,即同時具有整體比喻意義和字面意義的短語;而blow the gaff,under the weather等是最不透明和固定的一類,有時被稱為純習語、真習語或者完全習語。
綜合以上討論,本研究中的“慣用短語”指由兩個以上的詞組成、功能上不可拆分、字面意義與比喻意義不一致、具有語義連續(xù)性的動詞短語。例如,keep a straight face,cook one?s goose等詞匯組合。
此外,本研究中的“非慣用短語”指通過替換慣用短語中的一個詞,組成可拆分的、符合語法的短語,例如,keep a straight line等詞匯組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