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欄目主持到電視欄目策劃
尚玉琴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有的回味無窮,有的苦澀難咽,有的早已忘卻,有的記憶猶新,而我最難忘的當屬和電視的情感。大學畢業(yè)后,我很幸運成為一名電視人。工作讓我變得充實,帶給我歡樂,當然還有很多的榮譽。我深知,自己是熱愛這個職業(yè)的,她值得讓我心甘情愿地付出。
工作之初,我主要擔任新聞播音和出鏡采訪。經過多年的主持工作經歷,我認識到主持人是一個節(jié)目的靈魂,尤其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主持人,他的節(jié)目和他本人是共生的。一個節(jié)目包含的感染要素越多,節(jié)目的吸引力就越大。主持人在主持節(jié)目的過程中,富有激勵的情感,認同的點頭,期望、稱贊的眼神,贊美的手勢,會心的微笑,都將增強情感的感染力。積極主動地調動和運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并將這種情感貫穿在主持節(jié)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那么節(jié)目播出后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逐漸在深愛的工作中變得成熟而淡定
新聞播音工作要有極高的準確性,做好這項工作是對業(yè)務素質的考驗,但相對于電視行業(yè)的其他崗位來說,這項工作少了很多的創(chuàng)新,而且,這個崗位總有一天要交給新人去展示。做了幾年的播音工作后,我常常在想,應該適時挖掘自己的個人潛力,主動拓展自己的工作能力,為將來轉型做準備。漸漸的,我對欄目策劃發(fā)生了興趣,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與同事的交流,我了解到欄目策劃就是對節(jié)目的選題立意、采訪制作等生產和運作過程進行總體籌劃和論證。策劃永遠不等同于計劃,因為它包含著創(chuàng)意和新的嘗試、新的追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我對欄目策劃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在這時,轉型的機會來到了我的身邊。
作者在《敦煌新聞》中擔任播音員
作者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敦煌段傳遞活動時,與火炬手樊錦詩(右)和朱玉蘭(左)在一起
2008年以前,敦煌電視臺的節(jié)目類型主要以新聞和專題為主。敦煌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城市,但作為旅游勝地,享有的知名度卻是極高的。這樣的一個城市應該更具活力,它的電視節(jié)目和熒屏更應豐富多彩。為此,臺上創(chuàng)辦了《生活新干線》欄目,這是敦煌電視臺開辦的首個生活經濟類欄目。這檔節(jié)目的開辦,既豐富了熒屏,又為商家宣傳產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得知臺領導選擇我為這檔節(jié)目的主持人兼策劃時,我感到既興奮又有壓力。這是我播音多年后要挑戰(zhàn)的一項新工作,很多新鮮的東西等著我,我對欄目策劃這個角色充滿了期待。
其實臺里的欄目一直在創(chuàng)新,我們很多主持人在這些年都身兼數(shù)職。我常常覺得欄目的好壞、觀眾的印象都肩負在自己身上。作為一名主持人,這些年我已經獲得了很多的經驗;而作為一名欄目策劃人,自己卻是一個初學者,還需要加強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追求卓越。但我想,生命常常因為努力、奮斗而變得更有價值,只有通過自己富有激情、積極主動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讓工作常干常新、越干越好。
多年的主持、采訪經歷,給作者留下了許多快樂回憶。圖為采訪后與央視主持人韓喬生合影
作者在敦煌電視臺開辦的首檔生活類欄目《生活新干線》中擔任節(jié)目策劃和主持人
一個新欄目的制作和推出總是艱難的,在我們克服了人員少、客戶難尋等困難后,終于有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渡钚赂删€》的播出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他們都說敦煌熒屏上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我們用輕松活潑的主持方式、新潮流行的音樂、動感時尚的畫面,改變了以往畫面配音的廣告方式,用主持人親臨現(xiàn)場來看來說的方式,把單純的廣告當欄目來做,吸引了更多的觀眾。節(jié)目播出以來,雖然觀眾評價有褒有貶,但是我仍然很高興。因為起碼觀眾把目光投向了我們的欄目,這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作者和記者劉婷燕在拍攝、制作《生活新干線》節(jié)目
《生活新干線》開辦以來,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摸索前進,欄目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一檔好的節(jié)目不在于創(chuàng)辦時的“風風火火”,而在于如何將它經營得“風生水起”。保持這檔節(jié)目長久的生命力,是我始終努力的方向。
從主持人到策劃人的角色轉變,讓我覺得很滿足,很充實。有時候,在一天的時間里我會經常游弋在這兩種角色之間。我想,無論自己是電視行業(yè)中的哪個角色,我都會珍惜它們,珍視它們。這樣的人生經歷對于我來說是如此彌足珍貴,以至于我不得不將它們訴諸筆端。也許,這就是讓我為之奮斗的理由吧。
生活中的作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