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學習政治經濟學應重點掌握的基本理論

        學習政治經濟學應重點掌握的基本理論

        時間:2023-11-02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社會經濟本質的理論,是依據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特殊結合方式及其所有制基礎,對社會經濟活動的本質性論述。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都是為特定階級利益服務的經濟理論,這樣就產生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試圖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現象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具有一定的科

        三、學習政治經濟學應重點掌握的基本理論

        (一)掌握社會經濟本質的理論

        社會經濟本質的理論,是依據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特殊結合方式及其所有制基礎,對社會經濟活動的本質性論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強調不同社會經濟之間具有本質區(qū)別。物質資料生產總是具有一定社會性質的生產,社會歷史區(qū)分為不同階段就是因為生產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結合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人類社會原始階段的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集體勞動,形成原始社會經濟制度;由奴隸主占有、支配生產的因素使之相結合形成奴隸社會經濟制度;由封建主占有生產的物的因素和不完全占有生產的人的因素使之相結合形成封建社會經濟制度;資本家階級占有生產資料,通過購買工人階級的勞動力使之與生產資料結合,形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使處于主人翁地位的勞動者直接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形成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由此可見,不同的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使不同社會的經濟活動具有不同的質的規(guī)定性。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所建立的經濟理論,從生產因素的特殊結合方式所體現的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剝削本質,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這是我們認識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質的理論基礎。

        (二)掌握商品經濟運行的理論

        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的,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才在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上獲得了普遍發(fā)展。在商品經濟普遍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化大生產的經濟運行方式,即市場經濟。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商品經濟運行的理論,既可以使我們認清與商品經濟有關的范疇(例如商品、價值、貨幣、信用等)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所反映的經濟關系;又可以了解商品經濟作為人們之間進行經濟交往的形式,對生產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同時,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商品經濟運行的一些規(guī)律(例如價值規(guī)律、貨幣流通規(guī)律、供求規(guī)律、競爭規(guī)律等)和生產價格的理論,對于我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另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化大生產、社會總產品實現條件、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流通、市場、銀行、股份公司、地租、匯率等的分析,對于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掌握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的原理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生產力,所以,“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9]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演進,都可以從生產力的發(fā)展中得到說明。我們說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要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并不是出于道義上的憤怒,而是出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突破阻礙它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同時生產力的發(fā)展又創(chuàng)造著沖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束縛的物質條件。掌握這一原理,可以使我們更深刻的理解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案例1

        經濟思想史上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

        案例內容:

        由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直接關系到社會各階層的經濟利益,因此代表不同階級或階層利益的經濟學家,對社會經濟關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政治經濟學因而就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都是為特定階級利益服務的經濟理論,這樣就產生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

        1.亞當·斯密和大衛(wèi)·李嘉圖: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它產生于17世紀中葉,完成于19世紀初葉。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年)和大衛(wèi)·李嘉圖(1772—1S23年)。

        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其主要內容是研究促進或妨礙國民財富發(fā)展的原因,論證資本主義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進財富的生產。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論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斯密認為經濟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最符合人們利己的本性,讓每個人都自由地追求個人利益,就能夠最好地實現社會的利益。所以,他強烈反對重商主義政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主張充分實現經濟自由,即實現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這實際上反映了處在工業(yè)革命初期的產業(yè)資產階級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縛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封建殘余和重商主義政策,從而完全確立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秩序。因此,《國富論》的出版受到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熱烈歡迎和贊揚,不少議員在國會辯論時引用《國富論》的觀點作依據,甚至連當時英國首相皮特也自稱是斯密的學生。

        李嘉圖于1S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貫穿著古典學派基于利己心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李嘉圖聲稱,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是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商業(yè)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國都必然把它的資本和勞動用在最有利于本國的用途上。這種個體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體的普遍幸福結合地一起”[10]。因此,他認為只有實現經濟自由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保證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他雖然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里存在著資本家和工人階級、資本家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對立,但是他是站在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為資本家攫取利潤進行辯解的。在他看來,資本家在發(fā)展生產時固然追求個人利益即追逐利潤,但是獲取利潤是為了積累,積累資本是為了發(fā)展生產,而生產發(fā)展則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從而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資本家的個人利益同生產發(fā)展、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則是合理的、永恒的關系。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是在資本主義初期即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建立起來的。當時正處在資產階級向封建制度進行斗爭的時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還沒有充分的暴露,斗爭還不十分尖銳。這時,資產階級的利益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試圖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現象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他們的理論觀點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成為資產階級向封建制度進行斗爭的思想武器。但它畢竟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政治經濟學,其理論體系一開始就孕育著庸俗的因素和階級的局限性。

        2.西尼耳: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代表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斗爭也日益發(fā)展起來,并直接威脅到資產階級的統治,于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便為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所代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庸俗化開始于1S世紀末19世紀初。庸俗政治經濟學最早的代表有法國的薩伊、巴斯夏,英國的西尼耳、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等。

        納索·威廉·西尼耳(1790—1S64年)是19世紀中葉最露骨地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庸俗經濟學家。他反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節(jié)欲論”。按照他的說法,“勞動”是工人放棄自己的安樂和休息所做的犧牲,而資本則是資本家的“犧牲”。在西尼耳看來,既然商品的價值是由工人和資本家的共同“犧牲”所創(chuàng)造的,因此商品的價值也就應當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在他看來,“工資的定義是勞動的報酬”;同樣的,“利潤的定義是節(jié)制的報酬”。他寫道:“節(jié)欲既表示放棄把資本用在非生產性消費的行為,又表示一個人寧愿把他的勞動用于生產未來成果而不用于目前成果的行為。凡是這樣做的人就是資本家,而對于他的行為的報酬,就是利潤”。西尼耳對資本家的“節(jié)欲”頌揚備至,似乎社會的進步就是由于資本家這種“自我節(jié)制”行為造成的,從而完全掩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性質。

        早期的庸俗政治經濟學觀點在不同程度上被后來西方經濟學所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形形色色的新的理論體系。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則是為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為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進行辯護的。

        3.馬爾薩斯:資產階級化的土地貴族利益代表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1766—1S34年)出生于英格蘭的一個土地貴族家庭。他是19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化的土地貴族的代表,他的理論是站在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立場上反對無產階級,當土地貴族階級同工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發(fā)生分歧時,他又站在土地貴族立場反對資產階級。

        馬爾薩斯于179S年發(fā)表了《人口原理》一書,其主要觀點是生活資料的增長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因而把資本主義人口的過剩、資本主義的失業(yè)歸之于自然規(guī)律,當作一種永恒的現象。

        19世紀初,英國的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之間曾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工業(yè)資產階級被不斷增加資本積累的愿望所驅策,對土地貴族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工業(yè)資產階級認為,限制從國外輸入谷物的立法意味著土地貴族取得高額地租,也意味著糧食價格的上漲,從而引起工資增長,利潤降低,導致資本積累減少;而土地貴族的地租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費,只有少部分節(jié)約下來轉化為資本。因此,這個社會“純收入”最好是不落入浪費的土地貴族階級的手中,而流入“節(jié)儉的”工業(yè)資產階級的手里。站在土地貴族階級立場的馬爾薩斯極力地為地租辯解。他認為,地租是自然對人類的賜予,高額地租意味著國家富足、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低額地租標志著相反的情況。針對當時工業(yè)資產階級對廢除谷物法的要求,馬爾薩斯竭力為谷物法辯護。他認為,英國作為獨立國家,應該使糧食自給自足,因此他反對廢除谷物法。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馬爾薩斯作為當時英國土地貴族階級代表的本質,他寫道:“只是在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同土地所有權的利益、同貴族的利益一致時,馬爾薩斯才擁護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但是,凡是土地貴族同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利益發(fā)生分歧并且互相敵對時,馬爾薩斯就站在貴族一邊,反對資產階級。”[11]

        4.蒲魯東: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代表

        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于19世紀初,它是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在產業(yè)革命以后,由于機器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急劇加速了小資產階級兩極分化的過程,出現了具有完整體系的小資產階級的經濟理論。

        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1S09—1S65年)站在小資產階級立場上,既反對資本主義,也反對共產主義。他認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都不符合公平的原則,前者是強者剝削弱者,后者是弱者剝削強者;前者有壓迫性和非社會性,后者則反對獨立性和相稱性;前者通過專制主義侵犯自由意志,后者則壓制智力和感情上的自發(fā)性、行動和思想的自由。他幻想把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綜合起來,建立以個人所有制為基礎的第三種社會形式。在那個社會里,每個人制造出各自的產品,可以用來供自己消費,也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換,以另一種產品的形式補償自己勞動產品的十足價值。蒲魯東的目的,是要把社會一切成員都變成小資產者和小農。他厭惡工業(yè)革命,反對現代工業(yè),希望返回到手工勞動的生產中去,他認為即使喪失999‰的生產力,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能使永恒公平實現就行了。

        小資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中間等級,決定了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特點:一方面它批評與小資產者利益發(fā)生沖突的資本主義現狀,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弊病,對資本主義剝削進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維護私有制,他們把小生產理想化,企圖按照小生產的規(guī)范來改造資本主義社會,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空想。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立于19世紀中葉。這時,資本主義已發(fā)展到機器大工業(yè)時期,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的發(fā)展,需要有自己的經濟理論作為思想武器,這就決定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馬克思(1S1S—1SS3年)和恩格斯(1S20—1S95年)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政治經濟學,深刻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使政治經濟學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此后的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它徹底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揭示出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規(guī)律性。它是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政治經濟學,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資料來源:(1)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SS.(2)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案例評析

        政治經濟學理論發(fā)展史表明,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是客觀存在的,是由其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決定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而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中就是各階級之間的利害關系,表現為經濟利益。所以,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直接觸及各階級的切身利益。馬克思指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復仇的女神召喚到戰(zhàn)場上來,反對自由的科學研究?!?sup>[12]所以,不可能有統一的、適合一切階級利益的政治經濟學。從古希臘哲學家的“家庭管理”到當代西方經濟學,都代表了不同時期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經濟利益。馬克思把政治經濟學區(qū)分為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西方學者也都不諱言自己的階級立場。最有影響的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勸說集》中就曾直言:“如果當真要追求階級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屬于我自己那個階級的利益。……在階級斗爭中會發(fā)現,我是站在有教養(yǎng)的資產階級一邊的?!眲P恩斯終身擁護資本主義制度,并且相信只要有“正確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弊端都可以得到改善。19S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洛也曾說過:“社會科學家和其他人一樣,也具有階級利益、意識形態(tài)的傾向以及一切種類的價值判斷。但是,所有的社會科學的研究和材料力學或化學分子式結構的研究不同,都與上述的(階級)利益、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判斷有關。不論社會科學家的意愿如何,不論他是否察覺到這一切,甚至他力圖避免它們,他對研究主體的選擇,他提出的問題,他沒有提出的問題,他的分析框架,他所使用的語言,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階級)利益、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判斷?!?sup>[13]

        案例討論

        1.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

        2.社會主義經濟學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如果說是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這個階級還是否是大多數人?那么當代中國經濟學發(fā)展應如何體現其階級性?

        復 習

        關鍵概念:

        政治經濟學 勞動 勞動資料 勞動對象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經濟規(guī)律

        思考題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目的是什么?

        2.生產關系包括哪些內容?試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試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4.什么是經濟規(guī)律?人們怎樣才能利用經濟規(guī)律?

        5.學習政治經濟學應重點掌握哪些基本理論?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1.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9.

        [5]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S3.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2.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S.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10]大衛(wèi)·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13.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22.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13]吳易風.當前經濟理論界的意見分歧.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