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珞珈山與詩人聞一多有不解之緣。一日清晨,開了一個“夜車”的聞先生,信步走出辦公樓。校工說,羅家山。原來他將“羅家”聽為“珞珈”了。又據(jù)民間傳說,此為楚王落駕處,故為落駕山。才從國外回來的聞一多可能不知這些來歷,他只知道,在佛教中,珞珈是觀音的住地,全名為“補怛珞珈”。佛教傳入中國后,人們在中國為觀音找住處,找到的地方也叫“補怛珞珈”。梵音翻譯,由繁變簡,由音到義,“珞珈”名字也就出來了。
佚 名
珞珈山與詩人聞一多有不解之緣。1925年聞一多留學美國歸來后,在武漢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一日清晨,開了一個“夜車”的聞先生,信步走出辦公樓。好新鮮的空氣!這時,晨曦初展,東邊的天空露出魚肚白,一個青翠的山巒在青白的晨光中顯得格外秀雅、端莊。一會兒,天更亮了,紅霞從山背后升起,將山頭襯托得更加絢麗、莊嚴。這不就是一尊佛嗎?聞一多看得入神了,心中油然升起虔誠。此時,做晨掃的校工正清掃到他的面前,聞一多問,這座山叫什么山?校工說,羅家山。好一個名字!聞一多先生興奮地贊道。原來他將“羅家”聽為“珞珈”了。
據(jù)《江夏縣志》,此地名原為羅家山,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恭在洪山讀書時,小將軍羅成訪尉遲恭于羅家山。又據(jù)民間傳說,此為楚王落駕處,故為落駕山。還有一個傳說:觀音菩薩有一次路過此山,落下袈裟一件,于是人們就把這座山取名為落袈山。才從國外回來的聞一多可能不知這些來歷,他只知道,在佛教中,珞珈是觀音的住地,全名為“補怛珞珈”。補怛珞珈山本在南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人們在中國為觀音找住處,找到的地方也叫“補怛珞珈”。梵音翻譯,由繁變簡,由音到義,“珞珈”名字也就出來了。
(原載《長江日報》,2007年10月27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