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糖尿病的分型與臨床特征
糖尿病通常分為1型和2型糖尿病,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病,其中1型糖尿病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屬于胰島素依賴型。而2型糖尿病一般容易合并高血壓,屬于非胰島素依賴型,發(fā)病人群以30歲以后多見,主要臨床特征是高血糖癥和胰島素抵抗。多數患者可通過飲食,鍛煉,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少數患者仍需皮下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防止出現高滲性糖尿病性昏迷。另外,糖尿病前期往往與體重增加密切相關,發(fā)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體重減輕后血糖??呻S之下降。
40.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
統(tǒng)計資料表明,既患糖尿病又患高血壓患者,糖尿病大部分屬于2型,高血壓也多屬于原發(fā)性。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①主要與機體血壓調節(jié)失常,患者體內可交換的鈉離子較正常人增多約10%有關。由于糖尿病患者對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的敏感性增加,所表現出的升壓反應比正常人大。②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與微血管損害直接相關。高血糖造成的高灌注,導致毛細血管壓力變大,加之糖基化和脂肪化共同作用,使血管壁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高血壓。③腎素合成不足和局部兒茶酚胺減少均能導致高血壓。④其他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壓,還與年齡、肥胖、腎功能不全的程度有關。1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壓,往往與存在腎臟病變相關,有的甚至可在無蛋白尿時就可出現高血壓,這可能與血糖控制不佳和去甲腎上腺素升高有關。糖尿病合并腎臟病變發(fā)生高血壓,可能和腎臟缺血等因素有關。
近年來,一些關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的最新研究證明,由于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促使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以及高血糖引起血漿滲透壓增高,使機體有效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增加,引起收縮壓增高。
41.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分類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在臨床上非常多見,發(fā)病率很高。國外發(fā)病率高達40%~80%,國內發(fā)病率為25%~50%。同時,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出現的高峰會比正常人提前10年。隨著糖尿病病情的加重、病程的延長,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也在快速增加。臨床上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分為有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無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糖尿病性自主神經病變伴高血壓和伴糖耐量異常的內分泌性高血壓。
42.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容易發(fā)生哪些并發(fā)癥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更容易發(fā)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和周圍微血管病變,這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主要合并癥及產生的嚴重后果。如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因心血管病而致的死亡率至少增加2倍,高血壓又是糖尿病患者因心腦血管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合并微血管病變,可使視網膜病變迅速惡化;還可加重腎小動脈硬化,加快患者的腎臟病變,血肌酐升高的速度也較正常血壓者明顯。
43.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時的理想血壓
究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多少為宜呢?有不少人認為,血壓只要降到140/90mmHg左右就算正常了。經多年研究發(fā)現,這種觀點是錯誤的?,F在,國際上通行的高血壓病患者理想血壓水平應為,收縮壓小于120mmHg,舒張壓小于80mmHg(1mmHg=0.133kPa)。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而言,應使自己的血壓越接近于上述目標血壓越好。具體講,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目標血壓,至少應將收縮壓降到低于130mmHg,舒張壓降到低于80mmHg,才算達到目標血壓的水平。如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已造成腎功能損害,24h尿蛋白排出量超過1g時,則應將血壓降得更低,其目標血壓需低于125/75mmHg。長期達到目標血壓水平,可對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帶來樂觀的影響。
44.糖尿病患者合并卒中時如何控制血壓
對于糖尿病患者曾經有過卒中病史的,無論出現的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都與血壓升高有直接關系。此時,對于這部分患者降壓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會加速動脈硬化,過低會使血管內血流減慢,有再次發(fā)生卒中的危險。理想的做法是,患者平時要做到平穩(wěn)地控制血壓。包括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患者的血壓波動有晝夜節(jié)律,尤其當夜間血壓過低時,應禁止患者入睡前服用降壓藥,禁止平時服用過量的降壓藥。
45.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如何控制血壓
對剛剛發(fā)生過心肌梗死的患者,應選擇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一般應將舒張壓維持在80~90mmHg,因為冠狀動脈主要靠舒張期的血壓供血,因此,注意千萬不要低于70mmHg。老年性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者也應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只是老年人單純收縮壓升高較多,舒張壓又常常低于正常,因而對于他們來講,關注收縮壓下降情況更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降收縮壓的同時,往往會把舒張壓也降下來,而老年人的舒張壓又不能降得太低,特別是當老年人舒張壓降到65~70mmHg以下時,發(fā)生心血管病的危險明顯增大。所以,要把老年人的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又要維持舒張壓正常常常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經常測量血壓,在醫(yī)師的指導下調整藥物用量,來達到良好的控制狀態(tài)。
46.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如何選擇降壓藥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就必須二者同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不可偏廢。應該通過治療,合理控制糖尿病,將血壓長期控制在目標值范圍,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減慢其惡化的進程,以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預后。
但是,不同種類的降壓藥,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各有利弊。因此,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十分謹慎。否則,會顧此失彼,很可能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加重糖尿病。合理的藥物治療原則是,應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做到合理用藥,才能發(fā)揮最大的療效。
(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一線用藥,通常可作為首選。血管緊張素是體內的一種升壓物質,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可使之減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有保護心血管,逆轉心肌肥厚,治療心力衰竭,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fā)展,減少尿蛋白的丟失等作用。對老年性高血壓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另外,其在發(fā)揮降壓作用的同時,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對糖、脂質代謝不僅沒有不良影響,還可以促進和改善代謝作用。上述特性,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性能良好的降壓藥。但是此類降壓藥,對于合并腎血管狹窄、已有腎功能不全、高鉀血癥的患者,需慎用或禁用。如果患者由于此藥的不良反應引起咳嗽,且不能耐受,可以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作為較好的替代藥物使用。
(2)鈣離子拮抗藥:也常作為一線用藥。此類降壓藥降低血壓同時,能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腦、冠狀動脈和腎血流量,延緩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進展,不影響糖及脂肪的代謝。故對于患有冠心病、腦血管病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是較好的降壓藥。
(3)利尿降壓藥:由于本類降壓藥可引起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減少,敏感性下降,從而使葡萄糖耐量惡化,出現血糖升高,甚至可因過度利尿而誘發(fā)高滲性糖尿病昏迷、低血鉀、心律失常,還可能升高血脂和血尿酸。因此,一般不作為首選藥物考慮,僅作為二線或三線藥物備用,更多的是小劑量與其他降壓藥配伍應用。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由于多數人存在體液潴留,因此給予少量利尿降壓藥,既可起到利尿作用,又能起到降壓作用。常用藥物有氫氯噻嗪、吲達帕胺(壽比山)、呋塞米。適用于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4)β-受體阻滯藥:此類藥物有普萘洛爾、美托洛爾、氨酰心安等,由于β-受體阻滯藥可抑制胰島素分泌,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干擾交感神經功能,從而使葡萄糖耐量下降,易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性糖尿病昏迷。同時,由于肝糖原分解受到抑制,可加重糖尿病患者因用降糖藥而引發(fā)的低血糖反應,并對脂質代謝有輕度影響。故β-受體阻滯藥也不作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首選用藥。但其可與其他降壓藥配伍,用于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動過速患者。有外周血管病變的患者禁用。
(5)α受體阻滯藥: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常用于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缺點是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故僅作為二線或三線藥物備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