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型
1.一級 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1萬U(正常值130U),而無急性腎衰竭等全身反應者。若傷后早期不做筋膜切開減張,則可能發(fā)生全身反應。
2.二級 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CPK大于2萬U,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無少尿,但有明顯血漿滲入組織間,有效血容量丟失,出現(xiàn)低血壓者。
3.三級 肌紅蛋白尿試驗陽性,CPK明顯增高,少尿或閉尿,休克,代謝性酸中毒以及高鉀血癥者。
(二)診斷
1.病史 詳細了解致傷原因和方式,肢體受壓和腫脹時間,以及相應的全身及局部癥狀等。
2.局部癥狀 局部出現(xiàn)疼痛,肢體腫脹,皮膚有壓痕、變硬,皮下淤血,皮膚張力增加,在受壓皮膚周圍有水皰形成。全身癥狀有休克、肌紅蛋白尿、高鉀血癥、酸中毒及氮質(zhì)血癥。
3.實驗室檢查 尿液檢查,血色素,紅細胞計數(shù),血細胞比容,血小板,出、凝血時間,谷草轉(zhuǎn)氨酶,肌酸磷酸酶,血鉀,血鎂,血肌紅蛋白測定等,可以協(xié)助疾病診斷并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
(三)治療
1.現(xiàn)場急救處理
(1)搶救人員應迅速進入現(xiàn)場,力爭及早解除重物壓力,減少本病發(fā)生幾率。
(2)傷肢制動,以減少組織分解毒素的吸收及減輕疼痛,尤其對尚能行動的傷員要說明活動的危險性。
(3)傷肢用涼水降溫或暴露在涼爽的空氣中。禁止按摩與熱敷,以免加重組織缺氧。
(4)傷肢不應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壓,影響血液循環(huán)。
(5)傷肢有開放傷口和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應用加壓包扎和止血壓帶。
(6)凡受壓傷員一律飲用堿性飲料,既可利尿,又可堿化尿液,避免肌紅蛋白在腎小管中沉積。如病人不能進食,可用5%碳酸氫鈉150ml靜脈滴注。
2.傷肢處理
(1)早期切開減張的適應證為:①有明顯擠壓傷史。②有1個以上筋膜間室受累,局部張力高,明顯腫脹,有水皰及相應的運動感覺障礙者。③尿液肌紅蛋白試驗陽性(包括無血尿時潛血陽性)。
(2)截肢適應證:①患肢無血運或有嚴重血運障礙,估計保留后無功能者。②全身中毒癥狀嚴重,經(jīng)切開減張等處理,不見癥狀緩解,并危及病人生命者。③傷肢并發(fā)特異性感染,如氣性壞疽等。
3.透析療法 對于擠壓綜合征病人,一旦有腎衰竭的證據(jù),應及早進行透析療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