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也為父母所生所養(yǎng)也。在含辛茹苦地撫育自己的孩子時,才真真實實地體會到撫育孩子的艱辛。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再過二三十年,你們的孩子成人了,你們也就變成自己的父母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
到那個時候,你們的孩子也去闖蕩社會拼事業(yè)去了,也同樣會含辛茹苦地撫育著他們的孩子。人類就是這樣一代撫育一代才得以繁衍生息的。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又該是什么生活狀況,內心又該是什么感受呢?讓我們站在同一個角度來討論該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人、孝敬老人這個話題吧。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延續(xù)和希望。孩子需要父母撫育長大成人和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父母老了也需要長大成人了的孩子們盡可能地呵護和照顧。
第一,人人都望子孫賢?!百t”有兩層意思:一是心靈賢惠,二是有才有能。人老了的時候最大的滿足就是自己的兒女和孫子們有本事、有出息。還在學校讀書的孩子為了自己將來的光明前程,能認真讀書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心。
人老了的時候,就是希望兒女們對老人好一點,說話親切點,關心體貼的話多一點,進出家門打個招呼,閑暇時間陪父母噓寒問暖聊聊天,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兒女的關心和溫暖。經常問一問父母身體有沒有哪里不舒服,有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有沒有缺啥東西需要買,想不想到哪里去玩一玩……
做兒女的,從開始懂事的時候起,就要記住父母的名字怎么寫,他們各自的生日是哪一天。每年到了父母生日前一天的晚上或當天早上就要祝福爸爸(或媽媽)生日快樂!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們看到父母平時是這樣做的,日后父母老了,他們也一定會像如今父母對待老人一樣,關心和體貼父母。
第二,養(yǎng)兒防老,這是中華民族的一貫傳統(tǒng)。年已古稀的老人們,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甚至逐漸變得完全不能自理。兒女們有責任呵護他們,盡量讓他們不要感到孤獨無助,甚至絕境失望。今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第三,人到古稀才算老。古稀之年的人,從記事起到如今,少說也有五六十年。時過境遷,過去和現(xiàn)在比,各方面都讓人有跨世紀的感覺。那個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和種種社會事件的烙印都讓人記憶猶新。而且人老了,思想難免有些僵化。說話、做事都是用“老一套”的眼光來衡量是非對錯,必然和與時俱進的現(xiàn)代青年人在很多觀點和行為習慣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就是“代溝”。比如過去教孩子是“不打不成才”,而現(xiàn)今講的是“孩子是夸大的”;過去撫養(yǎng)孩子,只要能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夠了,而現(xiàn)在提倡的是吃要吃得健康,穿要穿得時尚;過去讀書只要把課本上的內容和老師上課時補充講過的內容掌握就行了,現(xiàn)在是一改灌輸式教育為啟發(fā)式教育,等等。這些對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們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全新概念,一時半會轉不過彎來,所以會與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著多方面的不同看法。這就需要年輕的兒女們能夠理解及包容,也還要用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來溝通及慢慢來疏通這些所謂的“代溝”。
當然,古稀老人們也要與時俱進,盡量學習并理解與以往不同的新東西,要尊重和接受現(xiàn)實。同時還要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心性修養(yǎng),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為社會盡量多地輸入一點正能量,盡量不給兒孫們增添心理負擔。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退休老人應該從角色上主動退出“一家之主”的位置,對兒女們工作和私人感情方面的事情不要打聽,即使知道了,但兒女沒有問及也不要主動評論。為的就是不干擾孩子們一心一意做好他們自己的事情,也是為了自身能安度晚年,這里建議退休老人,可以選擇這樣做:
不打聽,不評論,不問不說;
多學習,多運動,自娛自樂。
第四,據(jù)報道,我國現(xiàn)在進入老年的人口已有兩億,其中三分之一屬于空巢老人。這些人大多生活在偏遠的鄉(xiāng)村,經濟不夠發(fā)達,公共資源相對缺乏。兒女們?yōu)榱烁淖兿鄬ω毨浜蟮拿婷玻尘x鄉(xiāng)去到里之外的城市謀求新的生機和希望。這些空巢老人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僅自己苦守老巢,還要照顧被稱之為“留守兒童”的孫子們。照料孫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他們的處境可以想象有多么不容易!遠在千里之外闖蕩社會拼事業(yè)的兒女們,更要體諒父母的艱辛。懂得孝敬老人的兒女們,即使不能常?;丶襾砜赐麄?,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寫寫信,不時地問候和溝通,讓老人們在心靈上得到起碼的安慰和對美好愿景的寄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