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性傾聽效果好
反應性傾聽效果好
“傾聽”在心理學上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困惑,委屈或失敗時,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評,更不是說理,而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來聽他說,理解他,接納他?!胺磻詢A聽”,就是一種良好的“凈化心靈”傾聽方式。
所謂反應性傾聽,是指簡單扼要地重述孩子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chǎn)生的原因。通過與父母共同分擔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將會減少受傷害和壓力的程度,同時也逐漸增強對自己的情緒及行為的控制能力,在以后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和失意時,做出較好的選擇,同時,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將得到改善,彼此關(guān)系會更為密切。這就是反映性傾聽所要達到的目的。
然而,很多時候,不少父母在聽孩子講話時,并沒有采用反應式傾聽的方式,以致溝通不理想。下面的例子也許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15歲的男孩帶著怒氣告訴爸爸:“我討厭籃球教練,他從不讓我上場。只有打得最好的隊員才能上場。每次比賽我都是坐在場邊?!?/p>
爸爸的反應:
1.指示型:“你應告訴教練你的想法,你應該知道怎樣為自己爭取權(quán)利?!?/p>
2.埋怨型:“是你自己技術(shù)不行。你的隊友中有些人從7歲起就打球。小時候叫你參加球隊你就是不肯?!?/p>
3.安慰型:“我相信通過練習你會進步的。要有耐心,教練還沒有看到你的潛能?!?/p>
4.援救型:“我去找你的教練談談。這對你是不公平的,你想打球怎能不讓你打?!?/p>
上面的四種反應都不能有效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甚至會導致孩子以后有問題不跟父母講。下面的對話,爸爸采用的是反應式傾聽,確實能幫助孩子。
爸:“看樣子你在生教練的氣,因為他沒讓你上場?!?/p>
兒子:“可不是嗎?打籃球挺有趣,尤其是在比賽的時候。”
爸:“你很想?yún)⒓颖荣?,可是你現(xiàn)在有點失望,因為隊友間都有競爭?!?/p>
兒子:“是啊,也許我在場外應多加練習,提高球技,才能有機會上場?!?/p>
把孩子說的話或表達的感情接收過來,然后再反映回去,這是一種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通過反應式的傾聽表示愿意真誠地了解他們的感受,包括字面上的意思或隱含于背后的意思。
父母運用好反應性傾聽,要注意三個要素:
1.專注的態(tài)度。孩子講話時,父母可暫時停止手邊做的事,保持與孩子的眼神接觸。要避免到處走動,邊做事邊聽或背對著孩子。因為這些行為可能讓孩子覺得你對他所說的不感興趣。
2.觀察。仔細觀察孩子講話時的面部表情和行為表現(xiàn)。
3.認真傾聽并作出開放式的反應。對孩子所說的話的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可歸納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反應表示聽者(父母)并沒有理解孩子講的真實含義,它常常導致交談終止。而開放式的反應表明父母聽到并理解孩子講話所指。請看下例:
孩子:“丸子和山野都不來我們家玩,真讓我失望,現(xiàn)在不知干什么好?!?/p>
封閉式反應:“是啊,事情不總是我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生活就是這樣。”
開放式反應:“你覺得很孤獨,因為好像沒人在意你。”
封閉式反應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他的感受無關(guān)緊要,把進一步交談的門堵住了,使孩子感到被拒絕了。
開放式反應承認孩子的感受,表達了接納和關(guān)心,打開了交談的門路,孩子因此會決定告訴父母更多。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反應性傾聽就是讓父母作出開放式反應,反映出孩子的感受和意思。反應性傾聽要求父母善于捕捉子女的感受,并概括地,不加評判地加以表達,使孩子感到父母理解他,而樂意再談下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