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綜合素養(yǎng)活動是我們閱讀與表達校本課程中最具校本化特色的活動之一。其在某個角度而言,既實現(xiàn)了課程內容的綜合,也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的綜合,更實現(xiàn)了學生表達能力的綜合。
1.主題設計跨學科凸顯綜合價值
主題式綜合素養(yǎng)活動是一系列的綜合性的文化活動。我們覺得文化活動是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的,它以生動有趣的活動為孩子認識世界、認知自己、走向社會提供了多彩的平臺,對促使孩子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們精心設計主題,與課外閱讀、大科學學科、數(shù)學學科、學校開設的課本劇課程、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等學科相結合來開展,使它具有開放性、綜合性,讓學生在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里得到語言的實踐,獲得語言的發(fā)展,收獲人生的經(jīng)歷。
閱讀,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方式。閱讀中,我們選擇與每個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符的書籍來開展閱讀與交流活動。在一、二年級,我們選擇大量繪本的閱讀,如《說說我有多愛你》《還是爺爺有辦法》《一只有教養(yǎng)的狼》《逃家小兔》等,文字簡單,畫面為主,以利于識字啟蒙階段的學生閱讀。沒有文字的障礙,借助豐富的畫面、絢麗的色彩,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雙翼,進行自由的語言創(chuàng)作;到二年級和三年級時,我們相應安排的閱讀逐步增加文字的含量,幫助學生慢慢進入符號的世界,如《彩烏鴉系列》《動畫中國》《國際金獎小說》等。我們還會根據(jù)學生年段的語言認知特點來設計一系列閱讀后的分享活動,如“我來講故事”——一年級繪本故事的創(chuàng)編活動,二年級《我眼中的英雄》《生物的多樣性研究報告》等圖文結合閱讀作業(yè)。閱讀后,我們一起交流分享,說說自己喜歡的故事,侃侃自己崇拜的人物,講講自己心里的感受,在閱讀與傾吐的語言學習中,獲得做人的道理,明白對自己的期許,讓閱讀滋潤孩子的心靈,讓閱讀豐富孩子的思想,讓閱讀伴隨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
對世界充滿探究的渴望,是這一個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于是,我們在主題設計時,結合大科學的學習,來組織跨學科的活動。二年級,大科學課程中有一節(jié)關于動物多樣性的知識的學習。于是,在這一個月的學習活動中,我們就開展了“動物多樣性”主題探究活動??茖W課中啟動探究主題,教師講解物種的豐富性,并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內容展開深入的探究了解。社會活動中,我們帶領學生參觀昆蟲博物館,欣賞蝴蝶,看樹節(jié)蟲;鼓勵學生在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中,走進自然博物館,看恐龍,看各種飛禽走獸。學生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探究物種以后,一邊看,一邊認真讀介紹,還一邊做好詳細的摘記。同時,我們還舉辦聯(lián)動閱讀活動,由圖書室的輔導教師推薦相關閱讀內容,語文教師負責在這一個月里陪伴學生在午間進行主題式的閱讀,并發(fā)動家長的力量。家長學校里,家長來講一講,讓學生大開眼界;網(wǎng)站上,家長互相推薦資源網(wǎng)站,豐富學生們資料獲取的來源。我們以課文《丁丁的研究報告》為范本,和學生一起設計了“A Little Book”我們的小小研究報告書,讓學生圖文結合撰寫自己的探究報告。
在“ALittle Book”這本小報告書中,我們請學生記錄下自己閱讀的經(jīng)歷,包括在探究過程中所閱讀的書籍和閱讀的網(wǎng)站,并引導學生能用上課中所學的表達方式來介紹自己探究的一個物種,或是抓住一串連貫的動詞,來介紹它們的活動的特點,或是采用先概述后具體的結構來介紹它們生活的特性,也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某一個物種的前后變化,去推斷變化的緣由。在大量的閱讀之后,鼓勵學生用語言呈現(xiàn)出自己探究的收獲,分享自己學習的體驗,促進學生閱讀、表達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數(shù)學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在學習和時間的過程中,學生們慢慢建立起“量”的概念,來推斷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來了解自己,了解生活,解決遇到的問題。一年級的準備期,我們就為學生準備了這樣一份探索作業(yè)。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周圍感到陌生,充滿好奇。于是,我們引領學生去探索我們的“微笑校園”,數(shù)一數(shù)、記一記、算一算、涂一涂,在建立數(shù)的概念,認識數(shù)字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新學校,了解自己的老師,了解自己的班級和自己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認識世界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單”的設計就是立足于此,讓他們用自己熟悉的、喜愛的呈現(xiàn)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探索。但任何學習最終都是為了讓他人了解,只有進行交際,學習才會有意義。因此,我們的學習不止步于此,在學習分享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請小朋友用幾句話來介紹自己的探索,從而,使他們的語言得到實踐與提高。
一年級對校園的探秘行動,是這樣的一次綜合素養(yǎng)學習活動,在中高年級,我們也設計了這樣的跨學科領域的活動。如圍繞生命科學中“健康飲食”這一個主題,學生展開了飲食與肥胖之間關系的研究。有的學生對征集的最愛食品進行卡路里的記錄;有的精心設計采訪問卷,做到題目表達清楚,調查目標明確,再對各類身材的人員進行訪談,并統(tǒng)計出數(shù)據(jù);也有的通過“圓餅圖”和“坐標圖”圖標繪制來呈現(xiàn)小組成員手記的數(shù)據(jù),以便進行“飲食”與“肥胖”兩者之間關系的推斷。當然,最后無論用哪一種方式來呈現(xiàn)自己的信息收集結果,學生們都需要用一段清晰的語言來陳述自己最終的思考,對命題做出總結,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給出合理的建議。
我們的綜合素養(yǎng)活動的主題選擇還盡可能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學校為學生的成長設計了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讓他們得到文化的熏陶、情感的體驗,促成自我思想的形成?,F(xiàn)在,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節(jié)日文化。我們以“中華民俗節(jié)日”為主題,開設了系列活動,熱鬧的元宵節(jié)、源遠流長的端午節(jié)、神秘的萬圣節(jié)、溫馨的感恩節(jié)都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好契機。聽講故事、多路徑資料的閱讀讓學生去了解,通過跨學科活動中做一做、畫一畫、嘗一嘗等讓學生感受,最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與思考。了解每一個節(jié)日獨有的文化習俗,感受每一個節(jié)日所承載的獨有的深意,體驗不同的文化情感?;顒又校e極參與;活動后,留下自己的感悟。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學生的最愛之一,參觀蝴蝶展覽館,考察火車頭博物館,探秘科技館,尋訪吳淞炮臺,又或回歸大自然的懷抱,親眼看,親耳聽,親手觸摸,親身體驗,學生心里滿滿的都是感慨,激發(fā)出分享的渴望。圖文相配的精彩作品不僅包含了學生對文化的感悟,也是他們對自己表達能力的展現(xiàn)。
2.形式自由讓語言成為活動橋梁
主題式綜合素養(yǎng)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它的形式也非常自由多樣,根據(jù)主題活動的需要來組織安排?;顒悠鹗?,老師們在課堂中會給予學生一些指導,有知識的,也會有探究方法的,有具體內容介紹幫助參考的,也會有關于小組協(xié)作方面的。然后,鼓勵學生根據(jù)需要來組團,或是根據(jù)研究主題是否相同,或是根據(jù)展演角色分工來湊團。在“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報告撰寫活動中,學生就選擇研究主題一致的進行結隊。在探索的過程中,即使都研究恐龍,也會分系列如霸王龍與劍龍等內容來學習,或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如恐龍的變異、恐龍的滅絕等;在課本劇、詩歌誦讀展演的系列活動時,學生會選擇根據(jù)角色的需要來建隊,聲音的匹配、互相之間的默契,又或是工作任務的需要。在一次課本劇的展示中,有一小組選擇了《棉花姑娘》來做表演題材。這一組人最多,但最后,只有他們這一組獲得一致投票。因為他們在表演時是唯一一組帶上頭飾面具的,為相差無多的表演增色了不少,招攬了許多投票。采訪時,大家才明白,原來隊里七個學生,分別負責劇本編寫修改、表演中諸多角色和面具頭飾設計制作,頭飾面具制作是這位同學自告奮勇提出并為大家準備的。團隊合作里,他們在互相的交流中自然產(chǎn)生了總負責的人來協(xié)調各種事物,安排活動的任務,設計活動的進程,每一個學生也為自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合適的角色,努力貢獻著自己的智慧,發(fā)揮自己的能量。在最后的活動感想記錄欄,每一個人都寫下了不同的、獨有的感受。
綜合素養(yǎng)活動的形式很自由,也很多樣。學習活動時間不只是在課堂,活動也不局限在校園。課本劇展演、詩歌誦讀展示,都是課內指導學習后小組自由準備的活動,學生會利用學校成立以來就設定的“周三無作業(yè)日”和周五假日的小隊活動時間來開展;研究報告撰寫與匯報的許多調查研究活動,學生們既可以在課中進入圖書館進行自由閱讀,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網(wǎng)絡學習,或是在指定的日子組織社會場館考察活動。
根據(jù)活動內容和交流要求,在一段學習時間內,教師也會靈活多樣地安排,如指導課,階段交流會,特邀輔導活動,以及最終的展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出需要,從教師這里得到個性化的支持和幫助來展開語言的學習活動。
3.文化意蘊促進閱讀與表達嫁接
值得一提的是主題式綜合素養(yǎng)活動中,老師們?yōu)榱俗寣W生能更自主自由地學習,而用心設計給予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支持的“活動學習單”。這些學習單凝聚著教師們的智慧,它不僅帶給學生文化的熏染,更為學生在活動中閱讀與表達的比翼雙飛而架設了橋梁。就以綜合素養(yǎng)活動中“中國民俗節(jié)日”這一主題的學習活動單為例。精致的學習單,美麗的圖案帶給學生濃濃的文化氣息。
圖1是一張元宵節(jié)的文化學習單,元宵節(jié)最具代表的就是燈籠。學習單左上角的大紅燈籠和一串串點燃的爆竹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震耳欲聾的聲聲爆竹響,想起大街小巷、城隍廟里那盞盞古色古香的燈籠,身臨其境般感受到元宵節(jié)熱鬧的氣氛。還有那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的蠶頭燕體的隸書,更讓小小文化單添了一抹中國的“年”味。
圖1
又如圖2這一份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學習單,主要圍繞清明節(jié)的由來,清明節(jié)的習俗以及學過的古詩來開展相關的主題研究。學習單的右邊是整幅的插圖,凄凄雨幕、奔走的行人、放牧的孩童和那遠處隱隱約約的杏花村,將清明時節(jié)凄切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圖2
極具濃濃中國民俗風情美韻的“圖”與“文”,渲染著節(jié)日不同的氣氛,傳遞著不同節(jié)日里不同的內涵,為文字的學習營造了一份獨特的情致,學習還未開始,獨有的文化美已彌漫在每個學生的心頭,學習活動也隨之更投入了。
學習活動單的設計不僅給學生帶來文化熏陶,更是學生獲得閱讀與表達能力增長的學習依托。學習單的要求簡潔而明了,便于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任務;學習單的提示,幫助學生打開學習的路徑,如資料的來源,教師會提供相應的書目,提供相應的閱讀網(wǎng)站,也請學生留下自己的資料來源與他人分享。
《重陽節(jié)》是一年級的一篇課文,簡單的三句話組成一首兒歌。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要讓學生真正明白兒歌的意思卻離不開文化的學習,由此我們展開了綜合素養(yǎng)學習活動。為什么取名“重陽節(jié)”?為什么叫“九九重陽”?為什么要登高望遠?避什么天災?登高為什么就能避天災?解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大量的課外知識來支撐,因此我們選出以下方面作為學習單的內容:
這些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或聽、或讀來了解,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與同伴分享。
又如清明節(jié)學習單,學習由課內的古詩延展開來。凄美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了詩的意思,更幫助學生感受了清明時節(jié)懷念親人的凄凄心情。教師通過講故事讓學生了解清明節(jié)吃青團這一習俗的由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講述故事時是有明確的要求的。(見圖3)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要記住相關的知識點并完成指定的練習。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采用選擇答案的方式,降低難度,著眼于讓學生能獨立獲取信息的學習。同時,這些內容還給了學生與他人分享的支持。我們鼓勵學生回家后,借助這些信息,將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清明傳說的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是弟弟妹妹聽,讓他們也能了解一二。由此,他們也成為一個文化的傳播者。
圖3
從這些學習單的設計中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學習所設定的目標并不是單一的知識獲取。無論是在清明節(jié)的學習單中,還是在重陽節(jié)的學習單中都融合了學生聽、說和寫的多項訓練。在知識獲得的同時與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文化的感悟體驗綜合起來。
在我們看來,活動單還要能為學生的學習打開一扇窗,讓他們能廣泛地閱讀和參與語言的實踐。隨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推進,我們在學習活動單上還增加了一點“特別提示”(見圖4)。所謂“特別提示”是指學習單中關于學生反饋出現(xiàn)問題時設置的一些“小鏈接”,如字詞短語,還有“超鏈接”即可查詢的網(wǎng)址。這樣做是因為在我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民俗文化的學習往往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口耳相傳,或者是老一輩在生活中展現(xiàn)出來讓下一代感受到的。這是民俗文化傳承的一大特點,有利有弊,它生動形象,但也有很多講究和根源會被逐漸淡忘。我們的學生家長也是在生活中以這樣的方式學習的,并未接受正規(guī)的相關教育,因此有些知識對他們也是陌生的,他們也需要知道和了解。因此在學習單中我們推薦了一些相關的鏈接地址,以便學生在家長陪同下一起查找資料進行閱讀,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學習的需求,感受璀璨的古老文化的美韻。
圖4
4.評價多元讓學生感受學習意義
在主題式綜合素養(yǎng)活動中,我們的評價方式是多樣的,它可以是自我評價,也可以是來自合作者對你的評價,亦可以是來自各學科教師對你的評價。它可以是對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的評價,包括策略運用的評價,包括團隊合作的評價,也包括對語言實踐的評價。在評價中,我們將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體內差異評價和相對評價相結合。評價采用等第加建議的形式。我們希望用活動評價引導多元發(fā)展,教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閱讀,勇于表達自我。
圖5是我們在“動物多樣性”綜合素養(yǎng)活動中,給學生的一份制作說明書。在這份說明書里,不僅包括了學生撰寫制作研究小報告的具體內容與要求,還包括了與學生討論后所確定的活動進程時間安排及任務完成的星級評價。任務完成的具體時間下面有五星的評價,教師會根據(jù)大家約定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推進做出評價。整個學習任務前后將持續(xù)近一個月,在學習的管理以及對學習的責任心上對學生提出了考驗。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們不僅是對學生最后的作品呈現(xiàn)做出分項的評價,更是對學生一個月的學習過程給予關注,通過評價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小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學習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對學習的一種自我鞭策力。
圖5
活動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小波瀾,是很有意思的事。曾經(jīng)在課本劇展演活動中有過這樣一個小插曲,令我記憶尤深。因為學生是自由組隊,自由推選領袖,所以一些“不可能”就會發(fā)生。在教學班里,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孩子,對老師和同學從入學時就有一份疏離。但酷酷的他也會在偶然的一些言行中透露自己心底渴望大家關注的想法。小組自由集隊活動正好為他帶來了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那一次課堂上,我突然轉身竟詫異地發(fā)現(xiàn)他有模有樣地坐在那里,儼然一位小老師帶領著大家在做準備。圍在一起的小伙伴們也個個都很配合他??墒?,才進行了一兩次的準備,矛盾就產(chǎn)生了,因為角色分配有小伙伴不同意,于是,他就不愿意讓這位有異議的同學留在自己的組里,大家一再勸誡還是沒能成功地溝通。在最后的表演時,他阻攔這位同學出場,使小組出現(xiàn)了合作上的不協(xié)調。大家都對他感到不滿,他也很生氣。在活動感言分享中,學生們寫下了自己心里的感受,有對活動結果感到失望委屈的,有認為組長應該更體諒他人的,也有直接向他提出建議:讓大家自己選擇角色或協(xié)商互換來解決問題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語言誠懇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讓這位“隊長”感慨萬分。這些語言讓教師對于活動參與無需做出更多的評價,因為它們本身足以帶給彼此情感的震撼,讓他們思考如何與他人溝通協(xié)作。
在豐富的活動中,我們也很努力地引導學生對自己課堂所學進行實踐。語言是一種工具,當它幫助我們表達自己所知所感,它的存在才有意義。我們會從多個方面對作品做出分項,比如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對學生的繪畫能力,對學生的書寫習慣,還有就是學生語言的表達。“動物多樣性”的研究內容是非常廣闊的領域,學生命題的選擇非常豐富。但要寫出自己的研究報告,許多學生一時覺得不知所措無從入手。于是,我們鼓勵學生回頭想想自己在閱讀中的學習積累,看看作者是怎樣來介紹的,如“先概括后具體”,或是抓住一些動詞來介紹等,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方式進行自主表達。教師對學生表達段式選擇的合理性、用詞的豐富性、句子的完整性上做出評價,提出建議。通過修改與演講準備,學生將配合著PPT的演示,來與大家分享自己或是小組的研究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感受閱讀中語言學習的重要,感受語言在我們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視角來觀察,每一個學生也都有自己的情感選擇。因此,在綜合素養(yǎng)活動的評價中,我們也格外注重對學生個性表達的呵護。在一次社會考察后,學生分享自己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他們這樣寫道:
“出發(fā)啦!出發(fā)啦!今天是我們的社會實踐日。我們先去參觀了中國科學院的昆蟲館,然后去大寧靈石公園吃午餐,最后到電影院看電影。我最喜歡的是看電影,電影精彩而有趣。那時,每一刻我都一邊看一邊猜想著下一刻會怎樣,期待著下面的精彩的到來?!?/p>
“今天是社會實踐日,我們去昆蟲博物館參觀,看到許多有趣的昆蟲。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去大寧靈石公園。我們在那里一起吃午餐。午飯后,我們開心地跑了起來。繞過大石頭,奔呀奔,跳呀跳,盡情地逃,盡情地追,盡情地喊,盡情地叫,跑得滿頭大汗才盡興地離開草地去看電影。今天很開心!”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可真豐富多彩!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參觀科學院的昆蟲博物館。記得,正當我在認真地記錄資料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激動萬分地拉著我的手,跑到名叫‘光明女神蝶’的櫥窗前,大聲地對我說:‘你看,你看,這只蝴蝶多美呀!’她一喊,許多同學都擠過來了,我們差點就沒位置可以看了!”
“今天的社會活動,我最喜歡的就是去參觀昆蟲博物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昆蟲,還遇到了一件開心的事。我在看花蝴蝶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幼兒園的同學,真沒想到。我連忙上去拍拍他,跟他打招呼!”
活動之后,我們沒有像以往那樣以其中一個內容來指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表達。比如回憶事情的經(jīng)過,想想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做的、說的,給出大家討論的提示,讓學生組織成一段話。這樣的指導,固然會幫助學生寫得比上面所選的例文更具體、更生動。但是,往往通過這樣指導,我們會讀到一篇篇大同小異的文字。既然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快樂,那么我大膽地開放,讓他們自由地選擇內容來講,自由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在讀到?jīng)]有經(jīng)過任何指導寫下的這一段段話時,我們是被學生驚到了。學生們敢于寫下自己心里最真實的感想,不是教師們期待的有教育意義的環(huán)節(jié),而是他們眼中最開懷的事,看電影時的一驚一乍,草地上近乎“瘋狂”的追逐。即使是看蝴蝶看昆蟲,也不是我們與其中的對大自然精靈的描寫,他們的選擇也出乎我們的預料,又各有不同,是大家擠著看的興奮,是找回朋友的驚喜。每個人還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興奮與喜悅:
“每一刻我都一邊看一邊猜想著下一刻會怎樣,期待著下面的精彩的到來?!薄袄@過大石頭,奔呀奔,跳呀跳,盡情地逃,盡情地追,盡情地喊,盡情地叫,跑得滿頭大汗才盡興地離開草地去看電影?!薄罢斘以谡J真地記錄資料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激動萬分地拉著我的手,跑到名叫‘光明女神蝶’的櫥窗前,大聲地對我說:‘你看,你看,這只蝴蝶多美呀!’”“那里我看到了很多昆蟲,還遇到了一件開心的事,突然看到了一個幼兒園的同學,真沒想到?!?/p>
也許,他們的語言還很直白,顯得稚嫩,寫得也不夠具體明白,但他們用自己不同的語句積累多才地表達出了屬于自己獨有的心情。我們將學習規(guī)范的表達放在了教學之內,在教學之外,我們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自由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張揚出自我的個性??隙ㄔ倏隙?,是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的一份堅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