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系譯自英文“hospice care”。內地與港臺的譯法各異,香港譯為“善終服務”,臺灣譯為“安寧照顧”,在大陸“臨終關懷”一詞的正式采用始于1988年天津醫(yī)學院臨終關懷研究中心的建立。譯文雖不同,但內涵一致,均指為臨終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照護,包括醫(yī)療、護理、心理、精神等各個方面,以使臨終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患者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
當前世界各國學術界對于“臨終關懷”一詞的定義仍未達成完全一致。世界公認權威性的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出版的《醫(yī)學主題詞表》對“hospice”的解釋是:一種支持性照護方法,即通過早期識別、積極評估、控制疼痛和緩解其他痛苦癥狀,如軀體、社會心理和宗教(心靈)的困擾,來預防和緩解身心痛苦,從而達到改善身患進展性疾病患者及其親屬的生活質量。200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定義為:它肯定生命的價值,而且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它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緩死亡的到來;它在控制疼痛以及身體的癥狀之外,對病人的心理及靈性層面亦提供整體的照顧;它同時強調來自周圍的支持,不僅支持病人積極地活著直到辭世,也協(xié)助家屬,使他們在親人患病期間以及喪親之后的心理反應都能有所調適。而我國臺灣學者給出的定義是:針對臨終病患的照護,以社區(qū)、醫(yī)院或安寧機構等多種模式,致力于緩解各種身、心、社會與靈性上的痛苦,其目的在于提升生活品質與平安而寧靜地死亡。
目前國內對臨終關懷的定義如下:對現(xiàn)代醫(yī)學治愈無望的患者采取生活照顧,心理疏導,姑息治療,緩解痛苦,提高患者臨終生命質量,維護至死尊嚴,消除患者及家屬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幫助臨終者安寧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以及對臨終者家屬提供包括居喪期在內的生理、心理關懷、咨詢及其他項目服務。
現(xiàn)代的臨終關懷是一種特殊的公共衛(wèi)生保健服務,是由醫(yī)生、護理人員等多學科的人員組成的團隊,為沒有治愈希望的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方位的舒緩治療、看護和心理關懷,使臨終患者能夠舒適平靜地度過人生最后階段?;颊呒覍賱t可通過關懷得到情感支持,維持和提升身心健康。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國情和文化背景不同,臨終關懷的哲學基礎和具體做法不同,但由醫(yī)師、護理人員、人文社會學科學者(如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等)、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員組成的臨終關懷團隊,能結合各個學科的優(yōu)勢,對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身心的照護。世界一些國家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qū),宗教的信仰也給予臨終患者很大的精神支持,在臨終關懷病房中設有小教堂、小佛堂,讓臨終患者有一種精神寄托,感到死亡并不可怕,而是將會讓他到另一世界(天堂)去,從而讓患者平靜、安詳?shù)亟邮芩劳龅膩砼R。因此臨終關懷不僅僅是單純的醫(yī)學實踐,同時也是一項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完成的社會事業(yè)。
臨終關懷不僅僅是單純的醫(yī)學實踐,同時也是一項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完成的社會事業(y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