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民族志導言

        民族志導言

        時間:2023-02-28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在南宋,整個徽州出了101名進士,許村出了12名,其中淳祐年間出了5名。民國時期,歙縣有32個新式學校,其中4個設(shè)在許村。本地許氏將758年去世的許遠當作徽州始遷祖許儒以上五代的祖先。許伯升在元末利用其財富組織村民保衛(wèi)桑梓故里,因此被任命為汀州知府,1383年卒于官。
        民族志導言_徽州傳統(tǒng)村落社會—許村

        勞格文

        (王振忠譯)

        2009年5月30日,許驥陪了我們一整天走訪他的老家,那是很值得回味的一天——我們參觀了許村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幾乎所有的15座古建筑;拜訪了鄉(xiāng)村耆老,如當時80歲的許開泰和86歲的許望紫;還在許驥家里吃了頓豐盛的午餐。之后,經(jīng)過兩年多的時間,主要是在暑期、春節(jié)放假期間,許驥圍繞著主題作了深入考察,寫成了這本書。其中有很多珍貴的地方文獻,特別是賬本和有關(guān)地方節(jié)慶的口碑描述。

        歷史性的素描

        許村距離歙縣城關(guān)(亦即帝國時期的徽州府)西北21公里,據(jù)說在6世紀初,退休太守任昉最早定居于此,故有“昉源”之稱。此后,任昉被當作地方社神受到奉祀。據(jù)南宋景定五年(1264)國子祭酒許文偉所撰的《富昇大社碑記》記載,當?shù)刈?36年起開始奉祀任昉,其時任昉有一個影像。之后廟宇經(jīng)常被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219年??墒窃?264年撰寫這個碑記時,社廟已頹敗不堪。新建之廟保持了原先的方向,另外,屋頂原是草的,現(xiàn)在改成瓦的,原來的土墻則改作磚砌。像居中,手持朝笏,與先前也有所差別。一直到1837年廟被洪水沖走,這是許村唯一的社屋。

        第一個到達此處的許姓人家,據(jù)說是高官許儒的次子知稠。與徽州不少姓氏一樣,許儒也是因黃巢之亂而來篁墩避難的人。他的4個兒子都分散到各地,即婺源、饒州、歙縣許村和休寧4處。許村一名最早見于1056年王安石所寫的一個譜傳,可是在我的印象中,比較可信的記載是進士許霖于1261年撰寫的序文,其中提及許村之名。

        這雖然是一種標準的徽州傳說,但也可以看出,及至南宋末年首度提及許儒故事時,本地許姓在地方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因為從1012年出了進士(第五世許俞中)起,到1257年許幼學考取進士,這245年間,許姓總共出了19名進士[1],令人刮目相看。在南宋,整個徽州出了101名進士,許村出了12名,其中淳祐年間出了5名。及至明代雖然下降到4名進士,清朝則1名進士都沒有,可是舉人卻反而大幅地增加(明朝有7名,其中4名在1617—1639年間。清朝則有13名,其中5名是武舉)。在這四個朝代,按照許驥的統(tǒng)計,許村出了更多的官員:宋元出了29名,明清出了112名。許村文人輩出,其中許倫的《涉齋集》被收入《永樂大典》。對教育的投入持續(xù)到了20世紀,1907年第一個新式學校在統(tǒng)宗祠建立。民國時期,歙縣有32個新式學校,其中4個設(shè)在許村。最有名的是鹽商許家澤在1927年興建的,他的6個孩子中有5個都在那里讀過書,之后到外面出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從1927年到1949年,該校畢業(yè)生不少都成了大學教授,其中的許根俊榮任中科院院士。所以本地有句順口溜說:“南吳北許,東葉西鄭?!焙苊黠@,“北許”當之無愧。

        宗族建構(gòu)

        從第9世賓公開始,許氏分成東、西二支,賓公長子璙為東支始祖,次子理為西支始祖。在明初,富商許洪壽的6個孫子變成東支的“六份”,也就是東派的六大支。其中兩個絕子,一個遷走了,剩下三個產(chǎn)生了所謂的十門。從許驥所列的表中可以看出,這十門都可以追溯到19—22世。最大的邦伯門,目前總?cè)丝?97人,從21世到25世又分了四個房,各有他們自己的祠堂。東派許現(xiàn)在居住的自然村是東升、前溪和高陽,總?cè)丝? 101人。西派從12世到19世分成十門,現(xiàn)在的總?cè)丝谑? 264人,主要居住在環(huán)泉、金村、許村學校一帶。目前許姓在許村行政區(qū)占了總?cè)丝诘?7.7%,民國時期則是67.8%。第二大姓為吳姓,僅占總?cè)丝诘?.5%。經(jīng)過對歙縣檔案中有關(guān)土地所有權(quán)的細致分析,許驥的結(jié)論是——許村其他的姓氏,基本上是許姓的佃仆。

        利用邦伯門的族譜,許驥統(tǒng)計了它的人口發(fā)展——從21世一個男丁到26世122個男丁,再到27世忽然下降到18個男丁。對于個中的原因,許驥的假設(shè)是1607年有一次很大的水災(zāi)。到了33世又升為125個男丁,可是歷經(jīng)三世的穩(wěn)定,及至37世又下降到38個男丁。西派最大的環(huán)里門,從12世開始到26世達到了頂峰,有437個男丁。27世又下降了,才312個男丁。28、29世又有一點提高,可是之后一直走下坡路,從29世的350個男丁到32世的238個男丁,再到35世的92個男丁。

        1536年以前,奉祀遠祖的唯一辦法是將他當作神在廟里祭拜。許村比較古老的廟即協(xié)忠廟,是1343年建的,祭拜在睢陽抗擊安祿山的中唐英雄張巡和許遠。本地許氏將758年去世的許遠當作徽州始遷祖許儒以上五代的祖先。根據(jù)許村祠堂統(tǒng)計表,環(huán)里門的老屋為明初所建,邦伯門則是嘉靖年間興建。所謂老屋,一般認為是許知稠的,可是里面所拜的卻是環(huán)里門十二世的許仁棠。邦伯門建祠用的老屋,則是許都福(1357—1431)的,此人即許伯升的大兒子。伯升出自元末的一個富商世家,其高祖為許著。許伯升在元末利用其財富組織村民保衛(wèi)桑梓故里,因此被任命為汀州知府,1383年卒于官。這兩個門改變了一個古老的習慣,即將老屋改成功德堂,其中的變化是這些老屋不住和尚,而且祭祀也不由和尚來做。

        環(huán)里門1897年曾維修,現(xiàn)在是一個牛欄。邦伯門在1918年至1924年經(jīng)過很重要的重建和維修,到2006年被宣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又用難以置信的巨資加以維修。

        經(jīng)常提到的其他的門,有東派的邦憲門、祥里門和郡伯門,以及西派的大宅祠,這些祠堂的建立時間分別是明代中葉、明初和明末,以及1605年。邦憲門祠也叫大墓祠,是許伯升三子美祖的支祠,它在1695年由29世的許三用重建。祥里門也叫觀察第,是為許伯升四弟許周建的。許周因病早逝,其妻終身守節(jié),未曾跨出家門一步,撫養(yǎng)遺腹子許天相成人。許天相后官至觀察使,故稱觀察第,現(xiàn)在所見的祠堂為1812年重修。郡伯門俗稱種福廳,為東支21世祖許伯升四子澤同的支祠,始建于明代,光緒年間重建,于1983年被拆毀。大宅祠也叫云溪堂,是屬于許氏西支13世祖許承信的支祠。傳說宋欽宗時,大宅門富商許克復捐助軍餉抗金,皇帝為嘉其義舉,欽賜為“大宅世家”。該祠清代曾大修。許村的大宅祠和邦憲門兩個祠堂,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都是儲藏生產(chǎn)隊糧食、農(nóng)具的場所。1997年大宅祠中進倒塌,現(xiàn)存門樓后進。這兩個祠堂在2006年都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個房派叫城東,是西派17世的許暹遷往城東而形成,正德年間建有自己的祠堂,明末重修。主體的東側(cè)為“責難陳善”堂,相傳這是為供奉官至二品次輔的許國而立,堂上有萬歷皇帝御筆題寫的褒獎詞“責難陳善”。1725年到1740年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的重修,包括有義倉、文會、義學和社屋(原來的“責難陳善”堂改為“高陽祖社”)。

        可是最有意思的是東西兩派的總祠,它是邦伯門26世富商許世積之子在嘉靖年間興建的。及至萬歷年間,因祠堂年久失修,許氏即將祭祀移于大觀亭東側(cè)的任公祠內(nèi)舉行,但這一舉動卻遭到以任姓為代表的其他姓氏的反對,為此,官司打了十余年,最后以許氏的勝訴而告終。不過,其他的姓氏卻并不服氣。1691年,城東派許國之孫許志寧建議將祠建于許村的四山樓,他的理由是祖父許國曾在那里讀書,可見四山樓肯定是一處風水寶地,“文峰抱其前,武山障其后”。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祠堂中進被焚,后進繼續(xù)供奉神主牌。及至1907年,前進被用作新式學堂的校舍。

        祠堂的功能,與更早所成的功德堂之功能相同,都是為了祭拜祖先。可是,如果沒有經(jīng)常編纂族譜,以了解活著的和過世的宗族成員,此一崇拜難以為繼。死者在祠內(nèi)有神主牌,有墳?zāi)剐枰罀?;而活著的人則有權(quán)利和義務(wù)參與祠堂和墳?zāi)沟募漓?,并在之后分得胙肉。這就是為什么要興建或重修祠堂,并同時編纂和重編族譜的原因。按照許驥的“許氏宗譜編修一覽表”(表3-14),早期的譜編成于1056年和1261年,分別由進士許元和許霖所修。許霖所修的族譜是許村東支首編,之后是1373年許伯升重修。第一次有東支刻本,是許天恩在嘉靖年間所修。而首度有東西兩支的統(tǒng)本,則是許紹祖在景泰年間所修。不過,尚存的統(tǒng)本最早的是方陶山在1569年所修的刻本(方陶山亦即1562年《新安志補》的作者)。之后的總譜是1645年,然后是1695年許志寧所修的刻本。其他所有表上的譜都是房譜,有的是刻的,有的則是手抄本。西派唯一的譜為1789年刊刻。東支則在1569年另外做了一個刻本,之后只有手抄本,有些是房派的譜。許驥表上最后的譜,是1950年西支環(huán)里門的一個抄本。城東派從1056年到1737年共修了12次譜。

        有關(guān)宗族建構(gòu)問題,最有意思的是東、西兩派對宗族早期歷史的不同看法。從許遠到許儒,其間,城東譜只有兩個人,而東、西兩派則統(tǒng)一有四個人??墒歉鼮槁闊┑氖?,東、西兩派對他們北宋時期的宗族史產(chǎn)生分歧并進而引發(fā)了摩擦。他們第一次共同修譜,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紹祖屬于西派,當時人數(shù)比東派多得多。按照他的算法,他們的輩分比東派大四輩。東派在1569年看到方陶山是按照紹祖那樣修譜,就決定自己另行修譜。問題何在呢?東派是追到第二世許知稠,而西派則是追到第五世許會,所以西派的輩分就高多了。到1872年,西派與東派打起官司,一位新上任的縣令認同了西支的看法,所以他們在1873年一月要將審判的告示貼在邦伯門。農(nóng)歷二月十四日,西支就將刻好的憲示碑文抬到邦伯門,正準備豎立,突然遭到數(shù)十人的阻攔。最后,西支不再堅持將之豎在邦伯門,而是將碑豎到許氏統(tǒng)宗祠,該碑于“文革”期間被毀。

        許驥很細致地描述了修譜時如何利用族規(guī)與詞匯,以創(chuàng)造和表達建構(gòu)宗族的理論基礎(chǔ),其中的一個規(guī)矩是“記善不記惡”。東支1569年的譜明確規(guī)定:“有他姓入繼紊亂吾宗者,不載,所以別玉石也?!逼奕毙?,是因為她們都改嫁了。如果妻子為他生了孩子,還是要載娶了某人,但不記她的姓,這是為了隱惡揚善。倘若出家為釋道而斷了子嗣,就寫“自絕”二字。對于年紀尚輕的釋道之徒,宗族還指望他們將來會還俗繼其子嗣,則書“將自絕”。為了避免不肖子孫賄賣族譜,根據(jù)規(guī)定,想拿到一套族譜,需要及早登記,分別領(lǐng)取收藏,原板則即行銷毀。每部族譜均按千字文來編號,有多少頁碼亦須明確標明。有的姓氏每三年的春分祭期,各攜字號原本至祠會驗。倘若有鼠損油污、磨壞字跡以及妄增刪改的,族眾就會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加以懲戒,并將族譜收回,另擇賢者收執(zhí)。總之,“族之人,其初一人也。一氣流傳至于云仍而不可窮也,是可無敦睦之義乎”。

        利用檔案以及本地的賬本,許驥為我們展示了宗族理論以及有關(guān)成員與儀式的各種規(guī)則,理論與規(guī)則共同建構(gòu)起宗族的兩個功能,即在常祭祖先的基礎(chǔ)上有如地方政府和公司的職能。他利用1950年的土改檔案,發(fā)現(xiàn)在環(huán)泉的總祠一本堂有73畝地,租金有4 345斤稻谷。就支祠來說,邦伯門的土地最多,有55畝,3 345斤稻谷??げT的土地有54.5畝,3 738斤。他用1929年的一個賬本來反映邦伯門維修祠堂的資源:一是歷年族產(chǎn)收入的節(jié)余;二是個人的捐贈;三是其他支祠的報效;四是祠堂人丁的攤派;五是本祠進長生牌的收入;六是田地租金的收入;七是變賣族產(chǎn)的收入。從中可見,將近60%來自租金。而管理族產(chǎn),總是各房輪流照管。

        從1848年的一張神主票可以看到,先由子孫提出申請,然后經(jīng)族長勘驗后方能進主。子孫捐過一筆錢,然后得到一張進主票作為憑證。捐的錢用來買祀田,普通牌和長生牌的費用相差71.4倍。有功名者、節(jié)烈婦女以及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順孫可以免費入主祔祀。最高的待遇是在祠中懸掛畫像,以褒獎有地位、有貢獻的宗族成員,懸掛的位置不在寢室,而在中進的右?guī)?。神主是放在后進,每隔30—50年(也就是修譜之間)就要理一次主。中間一欄供放的是永久的長生牌,左右兩側(cè)則為一般的神主牌。屬于某一支的近幾世祖宗之名諱,謄錄到一個大牌位之上,然后將原來個人的小神主牌抬到宗族的墓地里去埋葬。之后要拖豬接龍,即在來龍山上將豬戳上一刀,然后將流著血的豬放在稻草編的草橇上,拉著草橇跑向祠堂,并將豬拖過祠堂的每一個門,讓豬血滴在每一個門檻上。最后將豬褪毛開膛,擺在天井左側(cè),右側(cè)則擺著宰殺過的羊。此時,道士登場,站在祠堂大門處念經(jīng)。然后向門外拋擲龍子(即雞蛋),族眾則在外頭接搶,以不落地、不打破為佳。最后,舉行牌位開光。當晚舉辦分胙晚宴,族眾盡歡,有財力的還要請戲班來唱戲。

        祠堂不只是為了置放神主牌和祭祀祖先,它同時也是一個法庭以及求子和祝壽的場所。一家娶新媳婦時,先將一個大紅燈籠掛在家中大廳之上,整個燈籠是1.5米高、1.2米寬,一家親朋聚于燈下開筵慶賀。翌日,再將該燈籠掛于本姓祠堂中進的橫梁之上。還要將先前還燈者在祠堂中進梁上留下的“燈罩”接回家中,掛在廳堂之上。同時,在祠堂原來掛“燈罩”的位置上,用紅繩掛一個“搶位”的木雕壽桃印,此舉意在表達搶先生子的愿望。婚后生子,在來年的正月初九這天,要將添丁燈掛在自家廳堂燈罩之下,當晚請親戚到家里來吃暖燈酒。正月初十一早,本祠堂所有人家15歲以下的男孩都要到添丁之家去打鑼,恭喜添丁。之后,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將燈籠從東家取下,撐到祠堂張掛。當晚,到祠堂去領(lǐng)取半熟酒菜,這場宴席上的菜是不能吃的,只有本族15歲以上的男丁才有資格參與?!盁舨恕狈滞曛?,大家?guī)е胧斓陌藰硬嘶丶遥匦录庸ず蠓娇墒秤?。正月十一晚吃“還燈酒”,就是請大家喝自家釀造的甜米酒、吃連鍋面。這天全族的人都可參加,男子還是按頭天的位置就座,婦女則只能站在桌邊。吃完,族長帶領(lǐng)全族人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紙跪拜,向祖宗稟告宗族添丁,祈禱祖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拜完,將掛在中進的添丁燈取下,敲鑼打鼓,送到相關(guān)的社屋。掛燈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八,十九日才將燈取下焚化。

        對于宗族成員犯錯,小錯的就口頭警告、罰胙、鞭笞、罰銀,可是如果有悖宗法倫理,則要開祠堂門審判??赡軙蠓缸锏娜恕按蝰R游街”,就是用繩子將人手臂的上半部分綁起,以保證其人的手還可以打鑼。受懲處的人一邊打鑼,一邊訴說著自己的罪行。跟在后面的另外一人手拿竹枝,邊走邊打,從金村一直游到沙堘。倘若是公公騷擾兒媳,被兒媳娘家人告到婆家宗族后,則由宗族裁定,允許媳婦用刀剁砍婆家的門檻。如果族中有人沉溺于賭博,弄得家破人亡,可以將賭徒綁在宗祠前的柱子上,扒去他的上衣,將牛屎涂滿他的全身,并塞入嘴中。

        經(jīng)濟

        根據(jù)1950年的土改檔案,許驥制作了各姓所占土地的比較表:許姓戶數(shù)400戶(男598人,女694人),有81條水牛,自耕田569.79畝,出租田1 308.14畝,佃耕的土地1 233.32畝。其他姓氏加起來計有254戶,54.5條耕牛,自耕地354.83,出租地409.41,佃耕地1 233.385畝。其中,第二大的吳姓有40戶,沒有耕牛,自耕地76.82畝,出租地24.8畝,佃耕地186.11畝。許姓所出租的1 308畝,其中93畝屬于大地主許仲修,此人也是20世紀30年代許村最富裕的商人。另一個地主許子華出租的土地計有200余畝,而在本村卻只有18畝。專門佃耕的占總?cè)丝诘?6.47%,而專門依賴出租土地者占19.75%,既有自己的田同時也佃耕他人田地的占36.74%。

        許村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大麥、小麥、油菜、大豆、花生、玉米、高粱和紅薯,每年插秧是在五月中下旬到六月初,夏天最主要的耕耘要用石灰,這除了要達到殺蟲、除草的目的之外,還為了中和酸性土壤。及至秋天,將水全部放干,讓太陽將田曬開裂之后,才可以灌水入田,灌水后就可以挑豬糞、人糞、草木灰和菜枯來施肥。農(nóng)歷八月下旬到九月下旬是收割的季節(jié),農(nóng)歷十月開始種麥,冬季的水田除了種些油菜、青菜和蘿卜之外,大部分的水田都處于休耕狀態(tài)。直到道光初年,玉米才開始種植,不過很快就相當流行,因為比起大米種玉米更能賺到錢。食用油有三種,分別由油菜、黃豆、芝麻制成。油榨去油以后的下腳料為菜枯,是當時的一種重要肥料。桐油則因其防水效果好,常被用來作為油紙傘、雨靴外層涂料以及油漆的原料。

        在1949年,如果不算石匠、木匠、裁縫、屠戶,有13戶專門做手工業(yè)的:制香業(yè)1家,洋鐵鋪1家,銅匠鋪1家,漆匠店1家,豆腐作坊4家,理發(fā)店5家。1949年有關(guān)稅務(wù)的檔案資料顯示,35家商店中,有17個賣雜貨,還有沒有登記在冊的賣肉和菜油各兩家,兩個客棧,一個賣藥的,還有一個織布的。許驥在做田野時也發(fā)現(xiàn),還有更多沒有登記過的手工業(yè):四個裁縫,兩個鋸板匠,兩個做紙扎的,兩個轎行,一個做糕餅的,一個做糖的,磨米是用水碓,一個賣煙的,一個開松脂廠的,還有另一個做卷煙的,三個茶廠,一個機制磨坊,總共有62戶做手工業(yè)和開小商店的。手工業(yè)者大多數(shù)是流動的外地人,他們頗受當?shù)厝说钠缫暋C駠跗?,?個當鋪。最有名的手工業(yè)者是做油漆的徐開富,來自江西。他父親是19世紀50年代來到許村,在光緒年間開了一爿店,及至1949年其孫子當老板,鼎盛時期的店員計有40人。由于油漆店也做棺材和家具,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也會做神像和神主牌的開光儀式。

        許驥利用到比較有趣的地方文獻,如道光年間前溪胡社明、胡有明的賬本。據(jù)此可以了解到稅賦、收購和各月所花費的錢,從替人家挑糞到參加大王廟會的費用都清清楚楚。1839年胡有明的開支如下:生產(chǎn)支出20.68%,生活支出56.43%,祭祀支出15.43%,修理支出3.06%,租稅支出4.4%。從1839年到1845年,所出眾錢占總數(shù)11.44%,其中橋會、水口廟茶亭免費供過往行人飲用,是其中的兩類開支。紅白喜事的慶吊總支出是11.25%。據(jù)他說,這些家內(nèi)儀式的費用跟現(xiàn)在大致相當。賬本還記錄了民國時期一個富庶之家婚慶賀禮的支出,也同時記載了所送禮物及其回禮的具體情況。按照本地的規(guī)矩,回禮之多少一般是按送禮的多少來折算的,其標準在20%—50%?!抖Y簿》中之所以要將各人禮金作詳細的記錄,是因為它是將來回禮的依據(jù)。有些不太富有的親戚為了面子,可能也會湊上兩百元來送禮。當然,東家一般心里有數(shù),回禮時盡量會多回一些。

        上面提到的許克復以后許村第二個有記載的商人,是1200年前后東支的許著,他“筑亭藏書,辟圃種花”,與他同時的還有西支的許宏甫,當時有六百畝土地。許著的孫子許洪壽,上面也曾提及,“宗族有孤弱者收養(yǎng)之,貧乏者周給之”。1292年重建任溪新宅,建樓于其東,藏書數(shù)千卷。又嘗捐金建任公橋,作彥昇亭于昉嶺,造忠烈廟于登堂?!霸S村富商統(tǒng)計表”(表6-1)總共列了明中葉(1488—1566)19個人,明末7個人,清朝6個人。其中,應(yīng)當特別提到許景高,他在正德年間重建了善德橋頭忠烈廟。許大興在淮、楚做鹽業(yè)經(jīng)營,1514年60歲時回家。許良玉在明末修了宗祠,也編纂了族譜。許世松明末在揚州從事鹽業(yè)致富,也在桑梓故里建祠修路。在明朝,有好幾個商人都在蘇州活動。

        許村的商人主要是做木材、鹽業(yè)、糧食和布匹等生意,從明中葉起也從事航運事業(yè),甚至亦參與倭寇的活動。在許村,參與茶業(yè)經(jīng)營是太平天國之后的事情,郡伯門房支中,有許元鏞(1836—1910)、許元松(1855—1918)兩兄弟在上海設(shè)立茶號,與英國人做外貿(mào)生意,特別出名。許元鏞在許村種福廳旁設(shè)茶莊,元松在屯溪開了“珠升記”茶號。當時坐船到上海來回要7天,另外兩位許協(xié)興和許華春在大墓祠建了茶葉加工廠,茶葉裝箱,每箱重50斤,然后用毛驢或大馬走60里運到朱家村裝船,由新安江運往杭州,再由杭州轉(zhuǎn)運上海。從上海賺到的錢,一般是匯到歙縣北門外的裕大布店,再用毛驢將大洋馱回許村。他們的兒子在九江投資當鋪,在南昌開紙店,在杭州做木材生意,在南京經(jīng)理布店、綢緞店。道光以后,隨著鹽商的特權(quán)被取消,徽商的元氣大傷??墒窃?857年,許炳勛在揚州石牌樓15號創(chuàng)立“永隆”鹽號。之后傳給他的兒子許家澤,再傳給家澤之子本仁和本怡。當時,“永隆”鹽號擁有鹽船70多艘,每年正月十八,就開始準備將揚州的鹽發(fā)往各地鹽倉儲存,以待出售。

        民國時期,許村最大的木材商人是許士樾,因為許村周圍童山濯濯,只有較偏僻的巖源尚有木材可以交易。要將木材運往茶坦,順富資水運至許村,等著梅雨時節(jié)春水泛濫,再從汪村聘請專業(yè)的放簰師傅到許村,然后等山洪暴發(fā)之后就開始放簰。木簰常常要綿延一里多長,先運到漁梁壩,再將木簰重新加以捆扎,往往要扎成一米多高,簰工還要在上面搭起木棚,經(jīng)過新安江運往杭州。

        從一冊1839—1846年的胡姓賬本中,許驥找到了當?shù)氐膸讉€商店,其中有個裝裱店屬于大廟(即協(xié)忠廟)。根據(jù)這個賬本,可以仔細分析當時的物價??偣?8種物品的物價,其中最貴的是本家送來的大鑼,單價為1 400文。當時一石米即150斤,要2 600文??偟膩碚f,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厥止I(yè)品的價錢,是現(xiàn)在價錢的十分之一;鹽巴反而是當時比現(xiàn)在高出2.5倍;其他的如米、紙、草席、雨傘價錢跟現(xiàn)在差不多。還有經(jīng)濟作物如茶葉和棉花,茶葉現(xiàn)在已是許村最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為最重要的收入。當時黃牛要2 550—5 300文,水牛是7 600—12 500文,驢是3 300文,現(xiàn)在一頭水牛則要8 000元人民幣。

        民俗:死亡

        書中有三章談民俗,其中第一章是有關(guān)喪葬習俗:人老了,先得將自己的棺材準備好。許村人把做棺材稱為做“合壽木”,算是一件喜事,至親好友在動工那一天都要登門道賀。每年一般都要在外面上一遍生漆,棺材存放的時間越久,上漆的次數(shù)就越多,壽木就越發(fā)顯得锃亮。棺材頭部的外觀,一般都雕有一個圓形的大“壽”字,壽字四周刻著四只蝙蝠。腳部刻上一個牌位,棺材蓋的內(nèi)部則要用紙畫上太陽、月亮、星星、黃泉路、奈何橋等。在1899年,做這么一個棺材得花25元,其中將近一半是上了三遍油漆,都是同一年做的。做壽衣,給裁縫的價錢要給雙倍工資。有“上九下七,重重綾”的說法,并且每層衣褲都要以不同顏色的綾做成,最內(nèi)一層為白色,最外一層為大紅色。壽衣沒有扣子,全用帶子系上。

        人一死,先要撕去衣扣,撤去床上的帳子,以免靈魂被扣子扣住、被帳子網(wǎng)住而不能升天。再要捋直死者的手腳,撤掉枕頭,墊上瓦片,以保證尸首在僵硬之前有一個端正的姿勢。還要在死者臉上蓋上一張水紙,然后是焚香紙,子孫跪拜哭喪。如果老者去世的年齡是81歲,則不能馬上哭喪。因為許村有“八十一,死不得,死了兒孫沒飯吃”之說,所以先要在鄰居不知情的情況下去討一碗飯,飯討來后方可哭喪,意思是子孫已經(jīng)是要飯的乞丐了,老者魂魄可以放心地升天了。

        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家,要請和尚在村上一個指定的開闊地掛起白幡,召集孤魂野鬼,告知有人已歸入其行列,望在陰間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樹幡竿竹,意味著喪事結(jié)束時要破蒙山、放焰口。之后,要在死者手里放上金和銀,所謂“左手金,右手銀”,嘴里還要放入一枚金錢。要用絲棉將整個尸首全部包扎起來,包扎后再穿上壽衣,將死者移入棺中。棺材是先抬入堂前,頭朝正堂縱向擺放,棺材下面墊著稻草,棺材內(nèi)放入大量的石灰。石灰層的上面鋪上一層紅綾,然后再將尸首仰面放在紅綾之上。主事人用剪刀剪開蒙于臉上的棉紙,親人們按輩分敬酒、跪拜、哭喪。主事人以手指蘸酒涂于死者的嘴唇之上,以示死者受納,然后才釘上棺材蓋。接下來是將棺材移入靈堂,點上材頭燈,燃得材頭香,在出殯之前,這些燈火、香火都不能熄滅。準備靈堂時,要將棺材橫放,它的背景是紙扎的靈山,上面扎著廟宇和觀音等菩薩。靈堂兩側(cè)是魂亭,里面有男仆和丫頭。廳堂兩側(cè)還扎了兩排菩薩,前面有和尚可坐的椅子供其念經(jīng)。做喪事的和尚有兩種來源:其一來自青山村的上律寺,離許村25里。比較富裕的人家,還會到離許村75里的雄村小南海去請。至于道士,則都來自本地。

        平常出殯前要七七四十九天在家里做儀式,一冊1928年的喪務(wù)賬,反映的是和尚為一位婦人所做的喪葬儀式。其中,頭七做開路經(jīng),五七做解結(jié)、破血湖,六七為拜懺。頭七是文祭,三七是武祭。三七的前夜,亡魂會偷偷地跑回家中,叫做“偷呼”。翌晚閻王最后批準亡魂回家一次,故稱“正呼”。這兩晚都在準備供品,在天亮前,有道士要來將其趕回地府,稱為“趕煞”。道士手拿桃樹枝和菜刀,在堂中一陣拍打,邊拍打邊念經(jīng),最后還要撒鐵沙,將亡魂趕出家門。正呼日的白天,家人還要在家門口附近的場子上焚燒紙扎的日用品送給亡靈。

        出殯前夜要做“偷喪”,這是孝子為了表達對先人的不舍之情,所以要請人偷偷地將棺材抬出家門。孝子發(fā)現(xiàn)棺材不見了,就帶著一家人手舉火把哭著出門去尋找,接著僧道念經(jīng),孝子三跪九叩,棺材上鋪著一塊紅氈條,上捆一只紅毛公雞?!芭绬省本褪亲訉O要從棺材底下爬過,表達的依然是不舍之情。此時,葬工們要說一些“爬升,爬升,發(fā)子發(fā)孫,個個高升”的吉利話。出殯打頭的拿著引路幡,接著是一個人沿途撒買路錢,再次為四面開路大云鑼,清道旗及燃放爆竹的成員,還有誦經(jīng)者,奏音樂的及鼓手,紙人、紙馬,高低燈,第六才是棺材,第八是拿著神宗牌位的孝子,第九則是送喪的親友及陪護人員。有的還特地請專業(yè)的哭喪人員,這些人以環(huán)泉村上豐田人為主。抬棺材的都是本族人,下人不得參與。從棺材抬起出發(fā)到村口,都要做“攔路祭”。到了村外水口,孝子親屬就必須返回。孝子們回去之前,要先“舞喪”,即拉著棺材,哭著不讓葬工們將棺材抬走,而葬工們則執(zhí)意要走。最后,一同前來的陪護人員,就要強制性地將孝子們拉開,攙扶他們返回家中,并將祖宗牌送到祠堂去“點主”。在水口,僧道要做法事,接亡魂,之后伴隨著鼓樂,來到祠堂的門口,族長將牌位接入祠堂后,先由道士做法事祭拜,再用凈水、新布為牌位沐浴,最后將招魂幡燒毀。沐浴結(jié)束后,就將牌位送到后進的龕座前。此時龕座前擺起了香案供品,香案后放一把交椅,交椅背上披著亡者生前的衣服。族長或名流先用朱筆將“主”字上的一點給點上,再用墨筆在朱筆的那點上再點上一點,最后將牌位放在龕上。一冊1928年的喪務(wù)賬,反映的是富裕的鹽商家庭在第49天破蒙山以及次日的放焰口總共用了450斤米。

        沒有比選擇墳?zāi)垢鼮橹匾睦蔑L水的實踐,所以“風水”這個詞就直接是指墳?zāi)?。?jīng)常是以動物或其動作為周遭的地形命名。在許村,最好的風水寶地,一是在村西沿武山南麓,二世祖許知稠、布政使許仕達(1445年進士)就葬于此。村北武山北麓有大墓,埋葬有東西始祖許賓,南宋進士許元白、許幼學,元處士許洪壽,明初太守許伯升等。從唐末南遷一世祖許知稠算起,到南宋末年,許氏葬于許村本地的總共有20人,其中有9座葬于大墓。及至1569年,許氏東、西支合族公議,大墓燕窩形區(qū)域內(nèi)禁止附葬,這是因為老墳為各支命脈所關(guān),不能任人挖掘、戕害。

        1746年有個記載,是有關(guān)許高峰的風水記,特別有意思的是以朱筆加注,說是可以出一個宰相。這個地方原是高峰請風水名師汪二峰為其家族尋找的墓地,其墳?zāi)乖谠S村以西10里,是已經(jīng)被好多人用過的一個鳳凰形??墒撬l(fā)現(xiàn),所葬者皆在中股,直硬之上,穴反而在左翅,可以取用的幾個部位還有“翅肩、翅稍、冠、喙、眼”。

        一找到風水寶地,就要將之買下。價錢畢竟很高,1739年有個離許村30里的墳?zāi)?,買下來花了406兩之多。其中用于購地的費用每畝才占31.7%,中間人過手的費用占32%,雜費4.07%,謝禮酒水15.4%,印契山稅占3.2%,文使代筆2.7%,其他支出4.3%。之后選日,請山神土地,破土,墳?zāi)股仙w個篷,請搭篷神福。墳?zāi)挂煌诤?,下磚,又要請當?shù)厣缟瘢埐鹋裆窀#褪厣饺耍€要驗墎。壙內(nèi)先放水入墎,然后放置五谷、松柴,這些都是為了檢測壙的干濕度。因為五谷受潮則發(fā)芽,松木在半干半濕的環(huán)境下最易腐朽。如果壙內(nèi)潮濕,則不適合安葬。1746年來自當?shù)匾徊孔遄V的文獻記載了兩個神福的開銷,以及汪二峰坐轎前去檢查墓壙的費用。

        還沒有找到風水寶地或者無錢購買,棺木可以先放在厝所。厝所形制應(yīng)當夠放一個棺木,并開窗戶以便觀察厝所內(nèi)的情形。此種厝屋亦須建在風水好的地方,它們也可以用于出租或典出。1739年許高峰找到了一個離村三四十里的風水寶地,以埋葬祖父母及母親。1741年將他們埋葬后發(fā)現(xiàn)太遠,所以又請汪二峰為其尋找更近的風水寶地。及至1742年,將新地方挖好,到1743年就遷到新址埋葬。汪二峰在1743年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何日何時重葬,六年之內(nèi)馬上就會有人飛黃騰達,將來則是房房發(fā)財。將棺柩抬到墎前,擺上香案,焚香請神福,然后在墎內(nèi)燒芝麻、大豆桿,寓意是發(fā)子發(fā)孫。吉時一到,六名道士吹鼓奏樂,鳴炮,靈柩登位(頭朝來龍,腳向案山),子孫依次上香跪拜。然后,眾子孫齊跪在堂前的紅地氈上,主祭人向四方拋撒五谷,邊撒邊說吉利話。兒孫則用衣襟接住撒來的五谷,裝在一只五色底子的紅色五谷袋中,拿回家掛在廳堂正梁的中間。之后,還要祭活羊,即用羊血滴瀝在棺材蓋上。民國后期,大多改用紅毛公雞。最后是封土安山,封門安碑,栽柏樹、石楠樹,祭活豬。

        有威望的人棺木里也有他們的墓志銘。有關(guān)許伯升,就有這樣褒獎的詞匯:“縱觀可以興孝,橫觀可以興仁?!边@等于是說對于祖先的關(guān)系是縱的,對于社會的是橫的。

        有的墳?zāi)褂惺啬怪恕R环?887年的合同清楚地說明守墓人的職責,亦即不許外人戕害和豬牛踐踏墳塋,同時還規(guī)定了墳山柴薪的砍伐時間及其范圍,這種人平常依賴東家提供的田地耕種為生。一部《汪氏族譜》為我們提供了八個此類莊基地稅的記載,而另一部何姓族譜則描述了墳?zāi)怪車臉淞郑骸皦炆街葮洌醋孀谥鹿凇粲兴椒ヒ恢暾?,拘祠重責,仍罰祭墳出價?!币粌?744年安葬賬記錄了有位守墓者因未能上報墳?zāi)怪茉馑蓸浔蝗藲埡Γ识栽敢载i一口封山蘸墓。盜葬也是人們極為關(guān)注的一樁事情,何氏族譜中一個1761年的禁約指出,如果發(fā)生族內(nèi)盜葬的情況,必須“協(xié)同房內(nèi)人等立刻掘起,仍罰銀三十兩,豬羊祭墳”。

        第八章關(guān)于祭祀習俗,開始講的是祭祀祖先,每年有春節(jié)、中元節(jié)、春秋二社都要祭祖。春節(jié)要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將主要祖先的容像在祠堂掛起,富堨村汪姓是將大母儀容懸掛在正堂供奉。大母程氏享年90歲,系汪良楨的祖母,全家都很崇拜她,這是因為其公公原為富商,因錢被他人所騙而家道中落。幸虧她賣掉首飾培養(yǎng)兒子,并將錢拿出來投資,從而得以中興。每個房派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一直到除夕,由輪值當頭的房長帶領(lǐng)族仆打掃祠堂,并張燈結(jié)彩。

        大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吃過年飯后,族長、房長、當頭首事及部分男丁還要回祠中守歲,并舉行謝天地儀式。吉時一到,族長就下令兩名當頭房長出祠堂,并關(guān)閉祠堂大門。稍等片刻,門外的兩房長就點燃兩掛小爆竹。聽到爆竹聲后,祠堂內(nèi)的人就開始在天井里放雙響大爆竹,彼此呼應(yīng)后,兩房長點燃棒香,朝新年的吉向行跪拜禮。此時祠堂打開,兩房長手捧棒香進入祠堂,意為將天地請進祠堂。這天夜里,為避免祖先孤獨,要由幾位首事和鼓吹手守歲,一直吹打到黎明。另外,各戶也要舉行接天地的儀式,家中長輩來到大門外,將天地引入家中。之后,子弟按其輩分依次燃香拜謝天地。接著到廚房里去謝灶王爺,再到門外燃放大爆竹,撒利市紙,最后封門。此時女眷出門,家人互道恭喜。

        年初一天還沒亮,等五更頭遍出行鑼后,15歲以上的人先在家中喝一碗糖湯,再拜家祖宗,然后出門,每人提個燈籠前往祠堂。此時,族仆已用松明打起一個大火堆,以取發(fā)旺之意。眾人見面,只以作揖方式相互招呼,不能開口說話。眾人集齊后,才舉行接天地儀式,接著出行上社。東支十門輪流到東升大社,東支總祠官廳(邦伯門)為首,其次是大墓(即邦憲門)、種福廳(郡伯門)等。整個行程不許任何人說話,沿途凡遇菩薩都要祭拜。比如種福廳派到東升大社,要經(jīng)過高陽橋,橋上供奉有觀音菩薩,需用檀香祭拜觀音。到了社屋拜社神之后,隊伍又返回祠堂。此時天已大亮,他們就到后進神龕前祭拜祖宗。之后再回到中進大廳上,聆聽本族族訓。最后族長向族眾作揖祝賀,族眾此時方可開口說話。儀式最后是族長拋撒五谷,族眾則用雙手提起長褂的前襟來接五谷。團拜結(jié)束,眾人入席接胙。初二是到登堂廟和協(xié)忠廟祭祀許氏遠祖,初三則是前往許氏統(tǒng)宗祠祭祀東、西二支的先祖。到了元宵,又要祭拜祖先。

        七月十五日早上,要到祠堂去拜祖先。屆時,用一種特殊的煎面拉平成蝴蝶結(jié)狀,還有用糯米粉包入甜芝麻粉制成的油糍。之后各回自己家里,在堂前祭拜自己的祖先。是夜,家家戶戶早早關(guān)門閉戶,尤其是小孩更是千萬不可出門,以免撞上夜游鬼神。

        祖先也要在墳?zāi)辜腊?,特別是清明節(jié)。進士許霖(1200—1266)在1261年撰寫的文獻中批評了許姓的墓祭現(xiàn)狀——有的人沒有參加,有的人不知墳?zāi)乖谀?,有的則不按時參加。為此,他建議每年由一人值年,輪流負責,周而復始。民國時期,許霖自己的墳?zāi)故乔迕髑皟商旒罀叩?。祭墓時,第一炷香燒給山神土地,第二炷香祭過往神靈,第三炷香拜左鄰右舍,第四炷香才是拜自己的祖宗。祭拜完家祖后,還要祭拜客祖(即母系的親戚),客祖是在門外燒金銀。城東派掃墓用兩天,第三天是在祠堂里拜,第一天他們?nèi)グ菔甲鏁陟掀挚?,離城東25里。同天也到三進士公墓,離城東約20里??偣残枰闹淮?,一支由96人組成的祭祀隊伍分乘四艘船,從漁梁登舟,一路吹吹打打。第二天就拜暹公墓,離城東才5里路。

        每一房派都有其祭墳的記錄,內(nèi)有要掛紙的墓名以及祖先的名字,每個祖先要給多少錢,有多有少,具體視其親疏關(guān)系。另有客祖也有錢袋,可是沒有墳祭。還有四種蒸嘗田,即春秋兩季給后土和祖先、祭開基祖以及其他。分析城東的這些蒸嘗田可以發(fā)現(xiàn),開基祖的蒸嘗田比其他的多得多。也可以看出,這些蒸嘗田主要分布在相關(guān)墳?zāi)沟母浇撼菛|的清明墳祭給開基祖、房派的祖先和三個進士的墳?zāi)梗?8.2%的蒸嘗田都靠近這些墳?zāi)埂_€有施主的名單,城東十三世許尚質(zhì)(1482—?)給得最多。其人年輕時前往四川做木材生意而致富,1552年回到城東老家,恰好碰上宗族正為缺少祭田而發(fā)愁,于是他就捐了大量的田地,這也得到了其他人的響應(yīng)。及至1562年,因20里之外的連墅一帶蒸嘗田不少,尚質(zhì)就捐出自己所有的3個莊屋,讓去收租的人可以居住。

        這些蒸嘗田以及祭祀活動和要用的器具,平常皆是照輪管理。1381年城東的約議中提及四大分,分為十六小分,每年這十六分有四個人管事。1482年的一個條規(guī),將舊規(guī)二十四分分為四十八,每年管事的人代表八分,也就是說有六個人,所以輪流循環(huán)為六年。1618年,汪壽貴(1477—1514)及其妻子方氏(1464—1536)合葬在一起,之前經(jīng)歷了將近一百年的暫厝。他們有很多后裔,也是照輪十二年。一收租就立刻將米放入倉庫鎖起來,值年的人和族長各有一把鑰匙。城東派有四部賬本,各分有一部。有條規(guī)則說不去掃墓的人不得領(lǐng)胙,倘若宗族成員將祖田賣掉兩次,就將之革除出族。

        民俗:活著的人

        許驥最后有關(guān)民俗的一章是講節(jié)慶,開頭有歲時節(jié)日。一看就看到有三天比較特殊:一是端午節(jié)跳鐘馗,一是六月初三大廟唱對臺戲,還有九月十三用雞祭雞王。端午節(jié)是五月初三開始,當?shù)匚ㄒ坏牡朗渴苎礁骷腋鲬魭祢?qū)瘟的符去毒,該符背后有五色背景,包含五毒(開光時放入神像背后的五毒)。道士到過的各家,及至收稻季節(jié),每家會給他10斤稻谷。五月初五早上,各家將符貼在墻角、門上、水缸、灶和柜的下面,在這些地方和水井也放了雄黃。然后,將給祖先的供品擺出來,包含雄黃酒,外婆要給新生的外孫一些當天要穿的衣服,午餐要喝雄黃酒,下午要嬉鐘馗,一個人穿著鐘馗的服裝,到各商店、各祠堂驅(qū)邪趕鬼。

        大廟節(jié)慶從五月最后一天開始,至六月初四結(jié)束,供奉的是張巡和許遠(許氏認為許遠是其遠祖,就像汪華之于汪姓一樣)。據(jù)許驥描述,唐肅宗早就在睢陽為之建過廟,睢陽是他們與安祿山打仗的地方,后來共有19個皇帝給了他們86個封號。其中,宋徽宗一直到南宋末給了36個,“協(xié)忠”這個名字就是宋徽宗在1107年所賜。邦伯門房譜中有一個1514年的祭文,其中提及1426年的皇敕,內(nèi)容是要幾個州府每年春秋祭祀張巡以及相關(guān)的四個將軍。當?shù)?581年的一份記錄指出,許村這座廟建于1343年,里面也有一個明顯的傳說——建廟者是富商許克復的兩個兒子,因為張、許二神很靈驗,因此到了1506年將廟擴大,并增加供奉張巡之妻和太子。1556年廟倒塌了,及至1581年重建竣工。1781年還存在的一個碑刻,提到1616年和1781年的維修。最后的維修是在民國時期,進入民國時期的廟宇,一邊可以看到韋馱,另一邊可以看到五猖,張巡之妻和太子則有神主牌。1958年廟的前殿被拆,開通了道路,之后不久又拆了后殿。

        大廟旁邊有個供奉關(guān)帝的小廟,里面也住著許村的道士。1581年許佐(1555年舉人)撰寫的碑刻,指出廟內(nèi)有雷萬春、南霽云和另外兩個將軍的神主牌,商人許文昌捐了一百畝地給寺廟??墒堑搅?672年祭祖那天,暴雨將請來的戲班的衣服和道具全部沖走。為了償還這筆錢,一百畝地被賣掉了。此后,五方要用攤派的辦法來籌措廟會的開支。從一冊胡姓賬本可以看出,在1839年,執(zhí)事的人先請紙扎師傅來做紙船以及其中的那些神明。到了五月的最后一天,雷和南的紙像被帶到廟里,開始演戲。六月初一大規(guī)模游神,五方皆獨立參與。每方有兩個禮生,游神隊伍最后有雷、南之像,之后則有四個青壯年,抬著一個354斤重的大王礅。每次游神隊伍停下,雷、南就可以坐在大王礅上,而大王礅后面壓陣的就是汪公。

        所走的路,比任何其他游神都要長得多,如果有人想抄近路就該受罰。因為即使是午飯時候隊伍也不能停下,故而每個祠堂均為參與者準備了饅頭。隊伍回到廟里頭時已是下午三點,第二天下午就要祭神。初三下午,還愿者都要“跑紅酬神”:每個人有一頭豬,兩人按著,屠夫?qū)⒌蹲硬迦胴i的心臟,一聲令下,豬便流著血四處亂竄,跑得最遠且持續(xù)時間最長者則最為吉利。接下來,是人們扛著大旗跑到水口三百米的競賽。最后是用特制的冬筍筊杯來占卜,以判定賬本是否準確。六月四日拂曉,雷、南二神,以及五方和其他鄉(xiāng)村的小船,各裝滿香和其他東西,全部被放入大船。大船由該年的當值方送至水口,邊走邊喊,是為了將小孩叫醒,不讓船上的人將他們的靈魂帶走。到了水口,再要占卜,以確定雷、南做好準備上船并離開,隨即將船燒掉,回到大廟,將儀仗交給次年的值年。

        許村南邊的登堂廟,原是18世許洪壽(1265—1321)為了供奉汪公的忠烈廟(當時正值亂世,人們期望汪公給予保護,后來改名為登堂廟,并加了雞王和李王兩尊神)。雖然當?shù)赜谩半u”字,但許驥懷疑應(yīng)是周王的“姬”姓,他認為所拜的神也就是周王。許驥還假設(shè)說,許姓來自許國,也是周朝建的,所以族譜中有個村圖,上面將登堂廟寫作祖殿。不管如何,這個廟的祭祀是按五方加以組織。第二個神姓李,是求子的,他一手拿著一個銅錘,還有一個很大的生殖器。“姬王好雞,李王好嫖?!彪y產(chǎn)的婦人,可以請一個40公分大的李王神像放到床上,然后用他的銅錘來揉肚子。九月十三,給周王祭大紅的雄雞。青壯年拼命地殺雞比賽,目的是讓人們看到他們的虔誠。那些雞血流到大香爐里,最后血就溢了出來。幾乎許村和周圍鄉(xiāng)村的每家每戶都來殺雞,然后帶回家。因為吃了這只雞,可以保佑小孩。九月十四,值年的方隅要殺豬殺羊。之后又將李王和雞王抬出來游神,直到下午三點鐘。及至1971年,這座廟被拆毀。

        拜汪公(即汪華),在許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按照許驥的說法,宋徽宗在1114年承認了汪華的廟宇。朱元璋在歙縣的箬嶺建了一個祭拜汪華的祖廟,叫忠烈廟。之后,每年到他的生日(即二月十五),有108個社都要派戲班前來參與祭拜。上面已經(jīng)提及,許村拜汪公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朝興建登堂廟時,可是提到將汪華放在本地的社屋,最早是在1852年。另外一篇1857年撰寫的文章,提及汪華曾阻止太平軍進村。許村的五方社屋,一直到1949年一直供奉著汪華。

        可是在許村,扮演重要角色的是箬嶺廟的汪公。每年正月初一,將汪公從這座廟里抬出,帶到茶坦村。第二天,正嶺村走15里路到茶坦來抬汪公。到了初三,金村要到5里外的正嶺,抬到自己的祠堂。汪公一進村,第一家要幫他洗臉、換轎簾。當?shù)赜袑iT的祭田提供此一儀式的開支。儀式做好了,敲鑼打鼓,兩人跑在前面,叫全村人出來迎汪公。他們后面有旗幟隊、奏音樂的、放鞭炮的,都往祠堂里跑。那里擺著100碗的供品,以及像小山一樣堆起來的年飯(用赤豆做的米飯)。拜完,11歲以下的小孩,從疊起來的兩張桌子底下爬過,目的是為了避免來年出事。

        那一整天和正月初四兩天,不斷地有人來拜,晚上演戲。到了初六,環(huán)泉村來將汪公抬走,因為當?shù)厝苏J為汪公是他們的女婿:汪公某次路過該村,當?shù)赜形慌右灰婄娗椋睦锵胫詈媚芘c這樣的英俊小生結(jié)婚……想念之間,屋頂上的瓦片便掉了下來,大家都覺得奇怪。當晚,該女子就去世了。于是大家認為,她已做了汪公的妻子,就為她在祠堂旁邊建了夫人廟。到了初七,汪公會去金村,一直逗留到正月十八。正月十五、十六,汪公會跟其子三太子觀看游燈,后者是在正月十二由金村人到隔壁的太子閣領(lǐng)來的。

        游燈是許村一年歲時節(jié)日中最為獨特的活動,一冊賬本記錄了13種燈(許驥列了1788年到1815年所用的燈類表),其中最獨特的叫大刀燈,據(jù)說可以抵御長腳鹿之鬼自上而下的做祟。這些大刀最早是在1787年的賬本中被提到,不過,按照地方傳說,他們是在太平天國之后才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當時對于此類鬼的恐懼特別流行。這種大刀燈計有三種,上面分別插有24根、36根或48根蠟燭。金村有13個大刀燈,叫十三太保。民國時期還留下8個,每個有8畝地,照輪管理。當時有一句順口溜:“金村刀,灣里龍,塘頭花,六份蟲?!闭f的是金村的刀燈、灣里的板燈以及塘頭的花燈,都相當有名。

        因為下許村愛看上許村游燈,他們是先游的。上許村走在最前面的為環(huán)里燈,因為環(huán)里是東、西兩房的發(fā)源地。之后是金村,接著是塘頭,再是東方的六份,最后則是大宅門。彼此各走各的路,最后到自己的社屋。前溪村胡姓的刀燈走在前面,因為他們在康熙年間出過一個官員。再下來,則是下吳、何姓和上吳。去社屋的順序也有規(guī)矩,泉澤走在環(huán)里之前,因為維修富昇社的木材是他們捐的。每個隊伍節(jié)段都高掛一盞燈,下面寫上房派的名稱。1921年之前,還有一些雜耍技藝。板龍燈是整個游燈隊伍的第六個節(jié)段,要用豬頭和另外兩種肉請神。隊伍最后有種福廳的轎子,里面有許伯升的神主牌,因為他是東門八房的祖神。他們從種福廳出發(fā),再到總祠表演,然后到其他的廟做簡短的表演,最后到東升社,那里要盤龍。青年人拿著板龍,圍繞著龍頭轉(zhuǎn),龍頭和龍尾相盤一下再轉(zhuǎn),總共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三次,然后拆開,大家拔下插梢,扛著排燈往家里跑,誰先到家,誰先得子。接著敲鑼打鼓,演奏音樂,幾個人拿著龍頭走到早就決定的一個房子,將龍頭放在客廳,然后享用夜宵。因為有六年的輪流,所以大家都要的這個龍頭,就要給值年的村莊或房派的家庭。大宅門族眾走完整村到合溪社屋,已經(jīng)是早上三點鐘。正月十六,照樣游燈,然后將所有的儀仗,或是帶到祠堂,或是帶到社屋保管。板龍燈的頭尾,平常則放在社屋里。

        參與這個游燈,總共有10個村,18個會。其中某會的賬本從1790年到1828年,每年的頭一條就是會員給的錢。會員從來不超過21人,來自8個姓,許姓、胡姓最多。按照許驥的分析,這個會所花的錢,39.7%是花在正月的祭祀,夜宵的錢76.9%花在買面條、14.5%買水酒、5.7%買豬油。每6年歸這個會來執(zhí)事,負責蠟燭、鞭炮、鼓樂的特殊花費。那年的花費前面,都注明“接領(lǐng)大首賬”。1946年,為了慶祝抗戰(zhàn)結(jié)束,游燈隊伍特別大。到了1962年,又做了一次。1986年和2006年也做了,可是已經(jīng)成為“民俗”。

        及至正月十八,汪公抬回箬嶺。到了五月份,金村又去接它,可是此次將之放到許家總祠,一直到十二月二十四。五月份是插秧季節(jié),所以各村會請它到田地去檢查,保禾苗。據(jù)說它的名氣很大,一直到杭州都有人請它去。結(jié)果到了杭州,杭州人想將它留下,為此造出了一百個一模一樣的神像,讓許村人找出汪公的原身。汪公給祠堂的首事托了夢,告訴他說杭州靈隱寺中的真身臉上有一個黑痣。第二天,人們到了靈隱寺,卻找不出汪公的原身。不過,有人發(fā)現(xiàn)一尊神像上有只黑色的蒼蠅無法趕走,這顯然便是汪公的原身。此后,人們決定:汪公一直要放在總祠里,想接它的人必須訂立合同,明確說明送回來的日子,五方輪流管像,沒有一個村接出的時間可以超過3天。接不出神像的鄉(xiāng)村,可以借它的神主牌或妻子的神像。可是,有一次汪公妻子去了10里外的東回,回來后就對汪公說了東回的好話,汪公發(fā)現(xiàn)她說的大塊豬肉,其實就是冬瓜,覺得很丟臉,于是打斷了她的左腳,不讓她再出去。之后,由于無法治愈腳傷,所以再也無人接她出來。

        許望紫告訴許驥,他在1956年組織過一次求雨,20多人一起到箬嶺去抬汪公,返回時被人擋住,望紫抄小路跑回鄉(xiāng)村,找了一百多個人回來,然后就沖過去。他們一將汪公抬到金村的田頭,回到社屋,就開始下大雨。汪公也驅(qū)瘟、保護人壽,祭祀的賬本總是要與供品一同擺在汪公前面:可以騙人,不可騙神。

        當?shù)赜袀€說法:女兒不可嫁往無祠無社之處。1837年東西共同的社屋被沖壞之后,原地變成了一個沙灘,各村決定各自建造自己的社屋。在這些新的社屋里,將社公放在中間,左邊放汪公,右邊放汪公九個兒子中的一個。最早興建社屋的是多姓的前溪村,時間是在1834年,他們的社屋叫富溪大社,放著七相公像,這是因為七相公的神像從共同的社屋被洪災(zāi)沖走,是由前溪人打撈回來的。一部胡姓賬冊記錄了所有姓胡的費用開支,其中,吳姓雖然也參與,但卻沒有他們的支出。迄今尚存的最大社屋是東方十門的東升大社,建于光緒年間,其中有三太子的神像。合溪大社有八老爺,即汪華的第八個兒子。

        在諸多村落的社屋中,有趣且獨特的是城東的高陽社。根據(jù)1517年的一篇文章,宋元時期,城東許姓與汪姓共有一個社??墒堑搅?446年,因為覺得參與者對祭祀缺乏恭敬,甚至祭拜后會有喝醉的情形,所以許氏決定自己建造社屋。他們先買了一些田,可是還不夠建廟。及至1501年,他們購買了某知縣沒收的淫祠田地。1508年決定興建,兩年后建成。除了這個社屋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小的義社。他們的社屋祭祀是春秋兩祭,二月十五的春祈也叫花朝日,還有九月初九的秋報。

        可是社的核心角色是在燈節(jié)時候,我們剛看到,各個游燈隊伍最后要到社屋,其原因是新結(jié)婚的人到祠堂掛燈,而新生男丁則將燈掛到社屋。具體說來,正月初六每房派人敲鑼打鼓到社屋去迎燈,有多少燈,看去年結(jié)婚的有多少人。這些燈先掛在祠堂,再掛到新結(jié)婚者的臥房,一生下男孩,剛結(jié)婚的夫妻就要到他們家去取燈,再掛到社屋。然后到了正月初六,將之抬到祠堂,再接回到家里。正月十二,新結(jié)婚的人都送一個燈,生了男丁的夫婦和五十大壽者,要到社屋去還燈,這些燈一直要掛到正月十八。在此期間,年老者要做一些儀式:正月十三“燒?!保馑际乔罅烁狻U率?,做了一個素供。正月十五、十六,請神、游燈。正月十七“還?!?,也就是感謝所得到的福氣。在前期,社神一直待在社屋,可是到正月十五,汪公和七相公則被請下來,用酒水洗好,再穿上衣服,將之放入轎中。正月十五,兩個神都要抬出來??墒窃谡率?,只要抬七相公。按照胡姓賬冊的記載,從1791年到1808年,胡社明照料所有神的儀仗。但在1794年,他和胡寧貴共同管理儀式和游燈。年底,他們將任務(wù)交給程春貴和程春裕。1796年的花費,包括用一種特別的紙來維修龍頭。因為在這個時候,許村只有一個社神。從此一賬冊明顯可見,前溪就是輪值的六個管中的一個,可是儀仗卻是它自己的。有一些東西為六管共有,比如放在轎中的一張虎皮,還有傘等。賬冊總是有兩份,這是為了防止人家做手腳。由于沒有共同的社屋,游燈隊伍的順序是按照五方來決定的。隊伍到了某一個社屋,就將大碗的供品放在社屋前的廣場,祭祀完就有社戲,分胙后帶回家。

        根據(jù)1820年的一個合同,共同社屋中的七相公神像,是1810年塑的??墒悄悄暾率逵螣魰r,發(fā)現(xiàn)需要維修,故而六管決定做開光儀式,總共1 667個男丁都要攤派。如果不按準確的數(shù)字交錢,那就要罰款,“人喜神歡,眾姓共叨福庇矣”。這個合同總共有7份,每管有一份,第7份放在共同的地點。之后就做了“呼猖”的儀式:先退神,即將肚內(nèi)原來開光時所放的五毒拿出來。這個平常要夜里在河邊臨時搭個棚,一拿到這些已干燥的五毒,原來應(yīng)當埋在一個山坡,可是因為有小孩的人覺得這是吉祥物,所以搶來搶去,不讓他們埋葬,而是用繡好的小袋裝好掛在小孩的腰帶上。漆匠將神像維修,重新上漆,然后用紅布蓋在臉上,帶回社屋做“上神”的儀式。這個儀式也是晚上做的,很恐怖的、戲劇性的“呼五猖”,來做神明的陰兵。年輕人將大山鬼送到水口外,漆匠將活的五毒放入神肚,然后咬破中指,用血來點光。第二天,有一個較正月十五更大規(guī)模的游神隊伍,周圍的士紳都會來,唱三天的對臺戲。

        共有的社屋,一直是一個管管兩個月初一、十五正常的燒香。這一類的社屋,探討共同的事務(wù)。比如1808年維修金村重要的堨壩,開會的地方就在富溪大社。一些會、祠、商店、個人的田,都依賴這個壩來灌溉。這個社屋的獨特性,可以從汪公保禾苗的儀式由它所管看出。另外,它也組織社內(nèi)的成員參與登堂廟的燈會。而在許村其他的自然村,這些儀式都是由祠堂組織。1841—1853年富溪大社的賬冊顯示,每分所拿到的錢,每年都有變化,從中可見,參與這個活動不是義務(wù)而是出于自愿。1844年建新社屋之后,收支都提高了很多。因為以前是共同社屋所出的錢,現(xiàn)在則是各個社屋都要自己出。1848年的賬冊表明,春秋兩季所花的錢,93.1%是買面條等食品,6.9%買香、蠟燭和鞭炮。這幾年收入的錢44.9%為入股費,26.7%系租金,而28.4%則是利息。1853年許村被太平軍攻擊,所以那年沒有祭祀活動。

        由于八老爺與大宅門有關(guān),故而在合溪大社受到供奉。正月初九,值年與一位禮生前往社屋為汪公換龍袍,放到轎子里。早上兩點敲鑼打鼓,讓人們知道汪公很快會被抬出來。將汪公抬到大宅門時,所有的蠟燭和燈火都要吹滅,小孩都要叫醒。生了男丁的人家,這個時候要到祠堂來掛燈。當天下午,大宅門的村民要去接八老爺。同時,對河的汪姓到祠堂去接汪公,抬他出來與兒子見面。汪公過橋時,八老爺離開社屋迎接。他們應(yīng)當在登堂廟下的十字路口會面,因為雞王、李王據(jù)說是八老爺?shù)耐夤?、外婆,這就是他們的女婿和孫子前來拜年。他們坐在那里等著開廟的點火,為他們準備一桌酒席。可是一旦煙囪冒煙,人們就將神抬到合溪大社。此處離社屋一百米,有人一聲令下,許、汪二姓就開始抬著轎跑路。到了廟門,他們倒過來,讓神能夠往后退進廟,第一個放好的就贏了。正月十三子時,值年與禮生將神再放入轎子,抬到大宅門,又敲鑼喊叫,讓大家將燈吹滅,將孩子叫醒。因為八王出來的時候,白無常和孤魂野鬼都會像狂人一樣亂竄,他們會躲到?jīng)]有燈的地方,攫走正在睡覺的小孩的靈魂。八王在前,汪公在后,敲鑼打鼓,將神抬過橋,放在大宅門的中間。正月十四,鄉(xiāng)村每家每戶都送蠟燭。一到晚上點蠟燭,特別是油榨坊的老板,每年都給一個特別大的蠟燭。那天晚上,長者、值年和禮生都要在大宅門過夜。一到天亮,周圍的老百姓精心打扮,特別是要將孩子寄名給八王的都會來。祈子的送上一雙大蠟燭,并從祠堂將一雙小蠟燭帶回家,放在家里的神龕上。一生男丁,就會再回一雙大蠟燭。

        特殊的供品是一對一對地擺出來,大家祭祀完了,就可以去聽唱燈戲。戲臺比較矮,演員是坐著唱。唱到半夜,然后將神明抬回社屋。正月十六一早,大家都集中在大宅門,準備接汪公和八王,再帶到祠堂。在大宅門祭祀一結(jié)束,又舉行游神。隊伍過東升村時,東升的居民要“助旗”。他們在西岸做了一個臨時的橋,然后在對岸,有旗鑼傘帳等著。因為如果隊伍在過溪時被擋住了,東升就會出瘟疫。神明一過,東升人為神明做了素供。游神隊伍往前走到大宅門,用專門做大儀式的大紅海碗,因為這個儀式需要很多海產(chǎn)品,很花錢,而且這些碗都要堆得很滿。祭祀完了,重新出發(fā),往古山下汪姓的村,在那里,神又有一個祭祀。他們將神放在古山下,許姓就先回家,將轎子和神留給汪姓帶到合溪社屋。

        結(jié)語

        我們經(jīng)常讀一篇中國某地詳細的記錄,既覺得很熟,也覺得很怪。很熟的內(nèi)容,如歲時節(jié)日,神明故事,社會組織,宗族制度之產(chǎn)生,濟生渡死的儀式,風水,等等,這些東西都很熟悉,但讓人驚訝的也正是這些。的確是有關(guān)這些主題,其記錄人們耳熟能詳,也很讓人驚訝。

        歲時節(jié)日,新年節(jié)慶從十二月二十四到正月十八,與徽州其他地方一樣,有大規(guī)模的游神活動。全社會包括神和祖先都要參與,連將燈和求丁聯(lián)系起來,已經(jīng)不會讓覺得驚訝??墒亲屓梭@訝的是這里的大刀,好像完全是獨特的。它們獨一無二到何種程度呢?圍繞著它所產(chǎn)生的不同來源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不是歷史,而是“救命歷史”:許驥發(fā)現(xiàn)這些刀早在18世紀就已存在,可是當?shù)貍髡f卻認為這是1850年太平天國兵燹引發(fā)的一種獨特的鬼的反映。在徽州其他地方,也會發(fā)現(xiàn)汪公及其兒子令人好奇的關(guān)系。比如在呈坎,也恰恰是在新年的節(jié)慶會出現(xiàn)??墒钦l會想到,許村正月游神組織的獨特性,既包含房派和五方的因素都在一起,還有古山汪姓所扮演的獨特角色。誰會想到箬嶺汪公所扮的角色,不但在過年的時候,而且也在保禾苗的儀式中,這又很普遍,而且經(jīng)常需要一個大神在田頭游行??墒俏覀兒芸炀蜁l(fā)現(xiàn),不要籠統(tǒng)地講在田里頭,而是要講在許村的田里,需要講到進村的第一家為汪公洗身,還要講到一個遠地要將很靈驗的神像留下,可是最后是神托夢,有一只黑色的蒼蠅停留的神像便是真身,結(jié)果把弄丟的神像找了回來(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是在汀州府,講平原山的伏虎禪師)。過年時要接天地,使用獨特的專門給神明用的碗和供品,這個在白楊源的記錄中已經(jīng)相當熟悉,可是一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有同亦有異。舉個例子,許村是紅的,而白楊源則是青色的。

        端午跳鐘馗相當普遍,祭拜李王和雞王,包括九月十三節(jié)慶和拼命地殺雞,與白楊源幾乎一樣。拜許遠和張巡,在績溪和歙縣到處都是,而且與五隅組織也密不可分??墒窃谠S村加了一個細節(jié),認為許遠是他們的祖先,這樣一個在徽州很標準的以祖神(像汪華、程靈洗)來建構(gòu)宗族的做法,在許村有著相當獨特卻出人意料的表現(xiàn)。

        神明故事:一百個同樣的神像和黑蒼蠅這個故事,神明娶一個地方的妻子,或者是神像被洪水沖走,都非常普遍,可是這里又將它們地方化了:是環(huán)泉的新娘,也是被沖走的當?shù)厣缥葜械钠呦喙?。而且被沖走的時間,不是在遙遠的傳說時代,而是準確地說在1837年,還引起地方崇拜模式很大的變化。因為之后,各社會單元就開始了自己建造各自的社屋——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是在閩西的武平縣,沒有明確的時間,是講一個社公。讓人驚訝的是,這個早就被許姓完全控制的許村,這個共同的社怎么等了那么久才變成一個保護宗族而不是保護地方的組織?這個與五隅一直保存下來的組織,給我們展示了地方祭祀圈多么的根深蒂固,而以祖先為祭祀圈來代替它們又是多么的困難。而且,一講到血緣鄉(xiāng)村,要馬上提到與徽州另外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有關(guān)許姓開基祖的傳說:他當然是一個高官,為了避免黃巢之亂而逃難到篁墩。這里有意思的是,要等到1691年,東西兩支才建了一個總祠,到了19世紀,為了對歷史傳說的不同看法,還要打官司。

        一講到神和祖神的故事,就自然而然地講到地方社會組織和宗族的出現(xiàn),也講到這幾點最重要的:先有房派,才有全村的宗族組織,全村的宗族組織從來不代替房派的組織,祖先崇拜和血緣關(guān)系被當作社會組織的主要基礎(chǔ),從來沒有完全代替神明崇拜和地緣組織。更具體說來,如果說科大衛(wèi)所描述的香港新界,是一個很典型的1536年以后一個鄉(xiāng)村宗族的發(fā)展(將社公放到村邊上很小的一個狗屋,可是十年一次打醮還是圍繞著它),那么許村是1536年前鄉(xiāng)村宗族發(fā)展的典型例子。第一,所拜的社,不是在一個路壇或一個小狗屋拜的,而是在一個社屋,而且是1264年以后完全重新建立的社屋。第二,許村的社不是某某社公,而是一個大概是傳說中當過官的人,叫做任昉,這跟城隍被看作對地方有貢獻的人極其相似。第三,遠祖崇拜在許村的接受經(jīng)歷了一個徽州很標準的過程,即先在1343年建立張巡、許遠廟。

        地方宗族組織的產(chǎn)生,好像是從西房開始的,因為它分門在第12到第19世。東門雖然后來比較強勢,可是它分門是在19到21世,而且其實歸因于20世的許伯升:就是說許伯升出自商賈世家,到了明初,因為保護許村時做了大貢獻,所以被封為汀州知府。最大的東支門即邦伯門,在嘉靖時期,是將伯升之子的老屋改作祠堂。西房反而是圍繞12世許仁棠的崇拜建構(gòu)起來的,他是在許知稠(即許村所謂姓許的開基祖)的老屋拜的。西門第二大門即大宅門,追溯它的歷史到第13世,名字可以推到大商人許克復,即宋欽宗御賜給大宅門的名字。城東派代表遷到州府旁邊往上升的那一派,其來源被認為是西房17世的一個人,在正德年間建了它的祠堂。簡單來說,早期建構(gòu)宗族的象征資本,全部屬于西房(可能可以推到1343年建立許遠、張巡廟)。

        嘉靖年間26世邦伯門富商的兒子修建總祠,這并不奇怪。這個新的宗族聯(lián)盟的基礎(chǔ)沒有打好,這可以從一個事實看到:萬歷年間總祠就遭到破壞,需要維修。開始不想去維修,只想將之移往任昉祠。最后到了1691年重建了總祠,牽頭的是城東的一個人,他利用其祖父(即二品官許國)的威望為基礎(chǔ)。修族譜的故事也是同樣的:最早的是東房1261年的譜,說是一個進士修的,我們懷疑這個族譜更像宋代很流行的那種“家譜”。不是一種“族譜”的最好證明是——要等一百多年到1373年才有第二次修纂,而且是許伯升修的。第一部東西房同修的譜,要等到15世紀中葉,說是一個西房的編輯者,而且好像又引起有關(guān)來源問題的摩擦。所以他們下次修譜(即1569年),兩房是請一個有威望的外人來修。這次修的有印本,可是它關(guān)于早期的宗族史是依據(jù)西房的寫法,其中將東房放在第二位,所以東房毫無辦法,在當年就重新來一次,編自己的譜。難怪到了1873年,西房要將官方認可他們的版本刻在碑上,放在邦伯門的祠堂,而邦伯門則用武力將他們趕出去。

        儀式:壽木、壽衣,要剝掉紐扣,枕頭要拿走,這個都很熟。可是過亡的父母如果是81歲的話,不能馬上哭,這是第一次聽到。靈幡和靈屋也很普遍,七七的分類也照樣,可是,偷呼、偷喪、舞葬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專門放棺材的房子也較多,可是看來當?shù)乇任以诟=ㄟB城縣看到的小得多。有趣的還有,守墓房肯定不是唯一的,可能是儒家把佛教的守墓功能收回的一個標志。所拜的神和拜的方法,可能最有趣的新細節(jié)是許驥所注意到的徽宗在1107年給許遠的封號(即協(xié)忠),1343年在許村興建許遠廟,就用了這個封號,還有同一個皇帝在1114年給許村另一個重要的神即汪華官方的認可。可是許驥認為,在許村節(jié)慶中扮演核心角色的那個箬嶺廟,反而是朱元璋敕建的。不管如何,很明顯,神明比祖先早得多。而且對超房派的地緣單元,一直有著相當穩(wěn)定、不間斷的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說,春節(jié)游燈,社屋與祠堂之間來往的關(guān)系特別有意思。新婚夫妻買了一個燈,也將它掛起來。先把它掛在祠堂,然后將之帶回家掛起來。一生男丁,另外一對新婚夫婦到他們家拿這個燈送到社屋,然后到正月初六又去領(lǐng)它。正月初九,新結(jié)婚的又要將這個燈帶到祠堂,為了正月十一參加酒席報給祖先,然后在正月十二帶回社屋。到了正月十九,將之燒掉。這整個過程,從祠堂到家里到社屋,很像同時在進行的游燈,每個門輪流游燈,平常是從祠堂出發(fā),最后到社屋做最后的盤龍儀式。給我們的印象是,人的社會所依賴的龍氣,最后是來自土地和它的神。一個宗族,經(jīng)過它的祖先(就是墳?zāi)购挽籼茫?,來抓這個氣來生小孩??墒巧聛淼男『?,為了保護他和求得生存,又依賴那些村落的保護神,其中的第一個,就是經(jīng)常設(shè)在水口的社神。

        風水:證明這一點,就是拖豬接龍的儀式,跟埋葬要處理的神主牌,它的目的是將集中在墳?zāi)怪械凝垰饫届籼弥腥?。他們用殺豬這樣最大的血祭,將風水(即墳?zāi)梗├锏摹捌恰?,跟在祠堂里的精神和社會的靈魂連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跑紅酬神。它所用的血,不是祖先的血,而是豬的血,來控制大自然的龍氣,為人的社會服務(wù)。同樣,這個社會的界定,是經(jīng)過分家來做的。

        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游村在水口結(jié)束。按照許驥的說法,許村與婺源很富的村落一樣,有三個水口,其中第一個內(nèi)門是在許村的核心位置,兩溪會合之處,“東西別出一支,交會于妙崖,為內(nèi)庭之門戶,形若葫蘆”。迄今尚存最早的許村示意圖是1569年的,從中可見,高陽橋直接通往核心地段。這座橋最早是元朝時許洪壽所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橋有兩個石拱,代表許姓的兩房;橋?qū)煞窟B起來,代表他們一心一意。這個橋在中間和南面的村外有神位,一過橋到村里面,則有1570年為許世積所建的雙壽承恩坊。接著是一個1537年東房所建的大觀亭,再下來則是許伯升在明初建的五馬坊。一篇嘉靖年間的文章這樣寫道:“村口有水沖泄,堪輿家云為職方忌,公(許高)即捐貲率眾鳩工累石,以欄其沖,不終歲,遂成橋梁。嗣后,里生日繁,貲業(yè)充盛。”正如許驥所言,這幾個建筑物,共同將明朝中葉許村的自然財氣鎖住,人們在那里種了柳樹,作為風水樹。

        更重要的是,該處系1008年興建佛教寺廟的地方,因任昉而命名為任公寺,這個很興旺的寺廟,后面原有一個和尚的墳?zāi)?。及?664年經(jīng)過維修,到了民國時期的村圖中還出現(xiàn),叫做鎮(zhèn)山寺。明朝在那里建了一個驛,清朝則在稍南建有文會堂。此一文會堂與一個鄉(xiāng)約所,在民國時期的示意圖中均曾出現(xiàn),這說明這個葫蘆形一直到清末還是許村的中心。

        再看1569年的村圖,我們發(fā)現(xiàn),過橋離村馬上碰到協(xié)忠廟,在它右邊的村外河對面,也就是當時的村界,那里有一直到1837年許村共有的富昇社。

        第二個水口是古山下的水口庵,那里有個渡船的地方。第三個更在下游,被象山、獅山鎖住——到處喜歡找的都是象山、獅山,可以將整個風水單元的財氣鎖住。

        之后,在第二個水口建立了一個文昌閣,還有一個亭和一個水壩,種了一些楓樹。在第三個水口,原來有18個洞。象山也叫做觀音山,因為上面有供奉她的一座廟。走向該廟的路上有三個天門,各門分別有自己的神。一直到1949年,到了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生日,周圍有很多人都來拜她,然后在山腳下看戲。

        這些神和女神,很有機地分布在通往徽州府和新安江的沿岸,將許村和許村人的財富鎖住。

        香港,2012年2月16日

        【注釋】

        [1]這個名單值得斟酌:名單上前8個中的6個(即第4—6世)都說是外遷不知何處,剩下兩個,一個遷往宣城,另一遷往海寧;有一個南宋的進士沒有任何年號。1244—1257年有9個進士,如果將所有值得懷疑的個案剔除,那么就只剩下許將和許鵬南是南宋末年前比較可信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