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心理護理

        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心理護理

        時間:2023-04-16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更加強調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因此,護理人員對創(chuàng)傷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隨著患者從“情緒休克期”逐漸復蘇后,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卻有所加重。護理人員作為對患者心理護理的實施者,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掌握心理護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所以,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良好的環(huán)境,以利于患者心理護理和康復。相互信任是進行心理護理的基礎和前提。

        意外創(chuàng)傷隨著社會現代化、工業(yè)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逐漸呈現上升趨勢。車禍、墜落、爆炸、塌陷等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不僅給患者軀體上造成痛苦和傷殘,還會由于傷殘對患者心理產生持久的消極影響,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形成很大的壓力。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更加強調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因此,護理人員對創(chuàng)傷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

        一、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心理特點

        創(chuàng)傷患者由于意外事故而致肢體或軀體器官殘缺、功能改變。面對這種毫無預兆、突如其來的意外傷害,患者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在一瞬間可能改變生活狀態(tài),給家庭親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在這種超強度應激原的作用下,患者幾乎無法面對現實,在經過短暫的應激狀態(tài)后其心理防御機制瀕臨“崩潰”,某些患者持續(xù)幾天處于“情緒休克期”,表現為異常的平靜與淡漠,表情木然,少言寡語,任由醫(yī)護人員救治,對各種處理無動于衷。在此期間,患者最為關注的是自己生命的安危。

        隨著患者從“情緒休克期”逐漸復蘇后,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卻有所加重。此時死亡的威脅離患者越來越遠,然而對創(chuàng)傷所造成的終身殘疾的擔憂卻顯著增強。任何一個健康完好的人都難以承受“飛來橫禍”所造成的軀體功能減退和肢體廢用的打擊。有的患者會突然變得性情怪癖、易激惹、好沖動,怨天尤人、無端發(fā)怒,有的甚至絕望沮喪、厭世輕生。

        隨著診治的進行,患者逐漸進入創(chuàng)傷康復期。這段時間患者產生的不良心理反應與他們自身所遭受的殘疾程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講,創(chuàng)傷后無任何軀體功能殘缺者,其心理失衡大多都會隨著他們身體狀態(tài)的復原得以糾正,而那些由意外創(chuàng)傷造成永久性嚴重殘疾的患者,可能從心理上被徹底擊垮。由意外創(chuàng)傷遺留下殘疾的患者,雖然他們的傷殘程度有輕重之分,但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擔心自己的日后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問題,此間所伴隨的心理活動直接對他們的康復產生影響。一些性情急躁的患者對傷殘后功能的恢復急于求成、操之過急,過度地進行功能鍛煉,結果反而事與愿違;另一些患者遲遲不肯參與功能鍛煉,害怕在鍛煉過程中用力不當致殘,以至于錯過了康復的良好時機。

        由于他人致傷、致殘的患者,為了從肇事者處得到更多的補償,“繼發(fā)性獲益”的心態(tài)不斷強化,使創(chuàng)傷康復過程明顯延長。還有個別患者能自主活動卻始終不進行鍛煉,長期臥床,事事依賴他人,最后發(fā)展為終生的“社會心理性殘疾綜合征”,給社會和患者家庭造成嚴重的負擔。

        二、心理護理的要求

        護理人員作為對患者心理護理的實施者,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掌握心理護理的要求,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護理人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高度的同情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

        面對身心備受煎熬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同情心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以減輕或消除痛苦,建立有利于其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為此,護理人員首先要了解患者適應障礙的原因,根據原因配合家屬共同努力,促進患者角色的轉化;其次要針對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開展多樣的護理活動;另外,護士要注意加強生活方面的護理,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耐心勸導,以高尚的情操和精心的護理來感化患者。

        (二)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患者的心理需要包括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需要進行不同的護理?;颊呔歪t(yī)都希望由醫(yī)術高超的醫(yī)師來診治,由技術嫻熟的護士來護理,同時,與同病房的患者相處融洽,對于這些共性需要應首先給予滿足。另外,不同年齡、性別、病情的患者有著不同于他人的個性需要,對于這樣的需要,護理人員應主動了解,鼓勵患者表述,最大程度的給予滿足。

        (三)以高度的事業(yè)心為患者創(chuàng)造康復環(huán)境

        醫(yī)院和病房是患者治療和修養(yǎng)的場所,病房的秩序、衛(wèi)生、音響、空氣、色調、設施等直接影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要求病房整潔安靜,空氣新鮮,溫度濕度適中,色調宜人,設施便利。所以,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良好的環(huán)境,以利于患者心理護理和康復。

        (四)以高度的信任感為患者保守秘密隱私

        相互信任是進行心理護理的基礎和前提?;颊咝湃吾t(yī)務人員,故而把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向他們傾訴,甚至包括一些親朋好友不知情的秘密、隱私。因此護理人員應為患者保守秘密,對于個別患者的不良心理和企圖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使患者順利度過治療康復階段。

        三、不同年齡階段創(chuàng)傷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

        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具有隨機性的特點,任何時候、任何人群都有可能面臨,而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因為年齡特征、生活經歷、社會角色、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具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問題,需要護理人員針對各自的特點實施不同的心理護理。

        (一)嬰幼兒患者

        患兒意識還未形成,還不具備產生心理活動的能力,他們不能向醫(yī)護人員和家長訴說,所以對創(chuàng)傷、疾病的惟一反應即哭鬧不止,表現出強烈的對母親的依戀。此期可以采取輕拍、摟抱、撫摸、逗笑等護理措施,使其得到情感溫暖和心理安慰。但是對于一直哭鬧不止的患兒,應密切觀察病情,排除因診療護理不當所引起的不適,避免嚴重后果。

        (二)學齡期患者

        學齡期兒童腦部思維發(fā)展很快,已經形成了主體與客體的概念,逐漸開始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由于突然遭受傷害,加之創(chuàng)傷后的疼痛、陌生的醫(yī)院環(huán)境,患兒極易產生恐懼、焦慮、孤獨、抑郁、煩躁等情緒,護理人員要使用和藹的語言、親切的愛撫來給患兒關愛,利用兒童的好勝心理,在同齡人之間樹立榜樣,鼓勵其他患兒配合治療。由于現在獨生子女占多數,依賴父母的心理較強,因此,應在合適的時機允許家長的陪護,提供適齡的圖書玩具等,促進患兒的康復。

        (三)青春期患者

        青春期少年處于逐步向成年過渡的階段,他們已經能夠很好地用語言表達和溝通,他們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有強烈的自尊心,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心理活動錯綜復雜,容易發(fā)生變化。由于創(chuàng)傷所致的傷病會令患者產生明顯的自卑感,他們害怕因為身體的殘缺受到歧視。在此期的患者正處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階段,特別怕羞,對接觸異性存在很大顧忌,對于裸露身體等行為非常反感,因此應該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隱私,尊重他們,在執(zhí)行各項操作之前經過他們的允許。只要護理人員取得他們的信任,給予正確的指導,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四)青年患者

        青年時期是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也是求學、就業(yè)、戀愛、成家的重要時期,因此青年患者對身體的任何變化都異常敏感。一旦面臨突然而至的創(chuàng)傷,他們顯得格外緊張和恐懼,常常翻閱各類醫(yī)學相關書籍,向醫(yī)務人員咨詢疾病的預后轉歸等情況,害怕傷病影響他們的學業(yè)、工作、愛情以及今后的生活。部分青年由于創(chuàng)傷后與患病前的生活差距巨大,可能本來是優(yōu)秀的人才,突然變成事事依賴別人的殘疾人,不能接受殘酷的現實,容易產生極端想法。對于這樣的患者更要注意觀察其思想的波動,主動溝通,正確引導,幫助其度過痛苦的心理階段。

        (五)中年患者

        中年患者思想比較成熟,遇到意外事故,多數能夠正確面對現實。但是該年齡階段的患者在家庭和社會中扮演多重角色,是家庭的生活支柱,因此,他們受傷后牽掛和顧慮較多。那些在事業(yè)上“如日中天”的人,常常陷入“要事業(yè)還是要健康”的激烈的心理沖突中;子女尚小的患者既有為了孩子求生的強烈愿望,又有擔心發(fā)生意外而子女無人照顧的恐懼;對于經濟不富裕的患者,他們既有為根治病痛不惜代價的想法,又害怕“人才兩空”的情況發(fā)生;更年期患者病后容易產生一些偏執(zhí)、猜忌的心理,對周圍事物特別敏感,他們既想了解有關疾病的預后,又對聽到的一些解釋抱有懷疑。此外,夫妻關系如何,家庭和睦與否,事業(yè)有無成就,都會使他們產生不同的心理。對于中年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單位和家屬溝通,妥善處理患者所牽掛的事件,解除其后顧之憂。

        (六)老年患者

        老年階段是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特殊階段,有其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他們覺得基本完成了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義務,通??梢员容^平靜地對待病情,沒有太多的遺憾和牽掛;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晚年健康、安享天倫的美好愿望,希望盡可能的恢復健康而不對子女造成拖累。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僅僅滿足于延長生命,而是更重視生命的質量。老年人患病后,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視,受尊敬,希望從子女處得到比平時更多的關愛和照顧,有些患者則性格變得脆弱、易怒,對護士和家人的照顧不周而生氣,對自己的行為和生活能力自信不足。針對老年患者的上述特點,護理人員應加強工作責任心,耐心細致,及時發(fā)現他們的心理問題,與其子女經常溝通,與家屬配合共同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本章最后附“老年抑郁量表”GDS(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表4-1)供大家參考。

        因為創(chuàng)傷的程度不同和部位各異,創(chuàng)傷的預后也有很大差別。例如脊柱損傷高位截癱患者預后較差,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骨盆骨折患者損傷較重,對生活方式改變很大;四肢骨折損傷相對較輕,但也有造成肢體廢用或殘缺的可能。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因人施護,做好心理護理。

        表4-1 老年抑郁量表(GDS)
        指導語:選擇最切合您最近1周來的感受的答案

        評定方法:
        其30個條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癥狀: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惹、退縮、痛苦的想法,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消極評價。每個條目都是一句問話,要求受試者回答“是”或“否”。30個條目中的10條用反向計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條用正向計分(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項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
        Brink建議按不同的研究目的(要求靈敏度還是特異性)用9~14分作為存在抑郁的界限分。一般地講,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視為正常范圍,即無抑郁;11~20分顯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

        (杜 萍)

        參考文獻

        1 劉曉虹.護理心理學.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1998:35—37

        2 張樹森.護理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2—83

        3 戴曉陽.護理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21—123

        4 徐 斌.護理心理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7

        5 張 晨.護理倫理學教程.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2:56—57

        6 徐 英.骨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世界今日醫(yī)學雜志,2002;3(3):248

        7 孟慶婷.頸椎損傷患者的心理護理.現代護理,2002;8(8):453

        8 王偉紅,趙春玲.心理護理在小兒骨科中的應用.河南外科學雜志,2002;8(4):97

        9 陳 寧,趙 方,田艾華.骨科外傷病人的心理護理.臨床醫(yī)學,2003;23(1):64

        10 司 玫,孟愛華.骨科致殘障患者的心理護理.淮海醫(yī)藥,2003;21(1):65

        11 謝思斯,吳佩雁,鄒翹璇,等.骨科老年患者抑郁狀況調查及護理對策.心理護理,2003;9(6):462

        12 王彩琴,崔 快.兒骨科患兒的心理特點分析與護理.河南外科學雜志,2005;11(3):9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