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廣泛應用的同時,也為細菌繁殖創(chuàng)造了條件,增加了患者口腔感染的機會。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感染途徑與吸入含病原菌的口腔分泌物有關,口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與口腔護理直接相關。
【失誤防范要點】
1.對意識清醒的患者,氣管插管使其失去了語言交流的能力,操作前應做好解釋工作,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及時與患者交流,以取得積極配合。
2.氣管插管患者病情變化快,在操作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要迅速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嚴重時暫停操作。
3.操作前應先吸出口咽部的分泌物,并確認氣管插管內壓未降低;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去掉固定氣管插管的膠布,將牙墊移至一側磨牙之間;用棉簽浸口腔清潔溶液擦洗牙齒、牙齦、舌、腭及頰黏膜。
4.口腔擦洗完畢固定氣管插管前,應檢查氣管插管距門齒刻度是否準確,確認插管位置正確后,用膠布重新固定。口唇干裂者,用棉簽蘸少許植物油或液狀石蠟涂于口唇。如患者出現(xiàn)惡心,可囑其輕咬緊牙墊,同時做深呼吸。
5.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吞咽功能及自行排痰功能受到影響,口咽分泌物多,應及時吸出。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壓力不可過大,持續(xù)吸痰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
6.在口腔護理的全過程,氣囊內應充滿氣體,以防口咽部分泌物順氣管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高壓力氣囊每2小時放氣5~10min;進口硅膠低壓氣囊每4~6小時放氣15min,放氣前必須將氣囊以上部位的分泌物、滯留物吸引干凈。
7.醫(y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和操作前后要嚴格按要求洗手、戴口罩,所用物品均須清潔、消毒,并遵循“一人、一物、一用”原則。吸痰管、醫(yī)用手套均應一次性使用;口鼻腔及氣管的吸痰管、吸痰液應分別放置,區(qū)別使用。吸痰的生理鹽水應每天或酌情隨時更換。
8.氣管插管留置時間過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并發(fā)口腔真菌感染。一般多于2周后在舌體上可見白色點片狀病變。此時可遵醫(yī)囑用2.5%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口腔,清潔后在病變處涂維生素AD油(魚肝油)加制菌霉素等(表4-1)。
9.防止因負壓吸引器壓力過大、牙墊及氣管插管固定過緊,損傷口腔黏膜導致創(chuàng)傷性潰瘍。吸痰時壓力應保持在0.02~0.06kPa,新生兒一般不超過0.02kPa。用于牙墊及氣管插管固定的膠布應每日更換,潰爛處遵醫(yī)囑給予局部用藥。
10.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有無發(fā)紺,如血氧飽和度低于85%,應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時報告醫(yī)生。
11.如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則不宜用此方法行口腔護理,以防導管脫落造成危險。
表4-1 口腔護理常用溶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