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急性腎衰竭(ARF)是指腎功能在短期內(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突然急劇進行性下降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主要表現(xiàn)氮質潴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本病發(fā)病率高,病死率也高。如及早診斷及救治,則腎功能可完全恢復。少尿可能是ARF最早出現(xiàn)的臨床征象,但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竭尿量可以正常。
不同的病因所致的ARF發(fā)病機制不同,治療及預后亦不同。
(二)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ARF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危重病癥,它可以是腎疾病急劇發(fā)展的后果,也可以是外來因素作用于腎造成的后果,根據(jù)病因可分為3類。
1.腎前性ARF 戰(zhàn)爭期間腎前性ARF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和平時期,腎前性ARF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循環(huán)血量不足,使腎血供減少超過一定限度而導致的ARF。常見原因如下。
(1)缺血或體液丟失:各種火器傷出血,閉合傷內出血,如血胸、腹腔內出血,高強度訓練后的大汗,高熱脫水均可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量的減少,導致腎缺血;高強度訓練引發(fā)肌損傷后,大量液體積聚于損傷的肌肉組織中,擠壓傷大量細胞外液和離子蓄積在傷部,燒傷大量滲液,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腸炎引起的嚴重嘔吐、腹瀉,各種腹膜炎伴體液滲出,使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導致腎缺血。
(2)感染性休克:各種嚴重感染均可導致感染性休克。戰(zhàn)爭條件下戰(zhàn)傷繼發(fā)感染引起休克比較常見,如組織清創(chuàng)不及時、不徹底出現(xiàn)膿毒血癥,傷口污染伴轉移性感染,嚴重者均可引起休克。
(3)其他各種休克或低血壓等:過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以及藥物、麻醉、脊髓損傷所誘發(fā)的低血壓休克,創(chuàng)傷(疼痛)休克,急性缺血(缺氧)再灌注損傷,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2.腎后性ARF 腎后性ARF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尿路內壓增高、尿液形成減少而導致的ARF。平時常見原因為結石、腫瘤、前列腺肥大等;戰(zhàn)時常見原因為尿路損傷、血塊堵塞、炎癥、水腫、手術后,還見于脊髓及外周神經損傷所致神經源性膀胱和尿潴留。膀胱以上梗阻除非為雙側性或一側腎已喪失功能,否則很少發(fā)生ARF。
3.腎性ARF 腎性ARF是指各種腎疾病導致的ARF,可以急性起病,也可因腎本身疾病突然惡化發(fā)病。
(1)橫紋肌溶解癥: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可以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發(fā)生。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是指由于運動、感染、擠壓等多種原因導致的橫紋肌損傷,細胞膜破壞,釋放大量肌紅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和電解質等細胞內容物進入外周血的綜合征。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ER)是指運動后出現(xiàn)肌肉疼痛、“可樂色”尿等癥狀,特征性表現(xiàn)是CK、Mb升高,其嚴重并發(fā)癥為腎衰竭。ER的主要發(fā)病機制有:①肌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組織內ATP耗竭,可產生炎癥介質,并介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局部水腫,以及激活中性粒細胞進一步加重肌肉的損傷;②細胞內鈉和鈣超載,加劇細胞已存在的能量危機,最終導致細胞死亡。RM致ARF的發(fā)生率為10%~50%,而且RM在ARF的發(fā)病原因中占5%~20%。RM所致ARF的重要因素是低血容量或脫水、酸性尿。缺血性腎損傷、腎內血管收縮、肌紅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以及肌紅蛋白在尿液酸性環(huán)境下的直接腎毒性是RM患者發(fā)生ARF的主要發(fā)病機制。
(2)腎小球腎炎:包括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fā)作、腎病綜合征、紫癜性腎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感染性心內膜炎性腎炎、肺出血-腎炎綜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等?;蛞蚰I小球病變急劇惡化,或因腎血管廣泛受累,均可迅速出現(xiàn)腎衰竭。
(3)小管間質病變:包括各種感染、溶血、藥物及中毒、生物毒素等所致的小管間質損害。
①感染:如重癥急性腎盂腎炎伴小管間質炎癥,尤其在老年人,可發(fā)展為ARF。除細菌感染外,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亦可引起ARF。野戰(zhàn)條件下,部隊士兵易發(fā)生流行性出血熱。一定要加強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治工作。
②血管內溶血:包括血型不合的輸血、蛇毒、蜂螫傷、燒傷等誘發(fā)的急性溶血,產生大量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破壞產物,后者使腎血管收縮,血紅蛋白在腎小管腔中形成管型,堵塞管腔,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此外,擠壓傷時大量肌紅蛋白及肌肉破壞產物損害腎小管,高強度訓練引發(fā)肌損傷后釋放入血液循環(huán)的肌球蛋白在腎小管中可形成管型造成腎內梗阻,引起ARF。
(4)腎血管病變:惡性高血壓誘發(fā)的腎小動脈纖維素樣壞死??蓪е履I功能惡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可導致兩側腎皮質壞死。各種原因引起的雙側腎動脈血栓形成或雙側腎靜脈血栓形成也可致ARF。
(5)腎乳頭壞死:糖尿病或尿路梗阻伴感染時可發(fā)生雙側腎乳頭壞死,在鐮狀紅細胞病急性發(fā)作時,乳頭部血供不足也可出現(xiàn)雙側乳頭壞死,導致ARF。
(6)其他:移植腎急性排異,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凝溶蛋白在腎小管中沉積,急性尿酸性腎病的尿酸鈉在腎小管中沉積,均可導致ARF。
(三)臨床表現(xiàn)
由于引起ARF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xiàn)亦不同,病情輕者可僅有輕度少尿或短暫的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重者則需要透析治療。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前有前驅癥狀,隨原發(fā)病而異。創(chuàng)傷、感染者常有休克、發(fā)熱、少尿史;高強度軍訓后的RM并發(fā)ARF除有ARF的典型表現(xiàn)外還多有高熱,運動當時出現(xiàn)一過性意識障礙,嚴重者出現(xiàn)昏迷,抽搐,運動后肌痛及肢體腫脹,棕色或黑色尿,鏡檢無紅細胞但尿隱血強陽性,實驗室檢查表現(xiàn)為低鈣、高磷、高鉀血癥及血清酶的明顯增高,嚴重者表現(xiàn)為多器官多系統(tǒng)損害;藥物或毒物所致ARF,常有各種中毒表現(xiàn),有時也可以ARF為主要表現(xiàn);少數(shù)病例發(fā)病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ARF。根據(jù)是否存在少尿或無尿,可將ARF分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兩類,因前者占絕大多數(shù),故重點介紹少尿型ARF。急性腎衰竭的臨床過程可分為3期。
1.少尿期 是指在血壓平穩(wěn)、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糾正后,24h尿量仍在400ml以下,或每小時尿量在17ml以下。病程歷時數(shù)天至數(shù)十天不等。由于水、鹽、代謝產物的潴留,可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異常。
(1)高血壓:主要是容量性高血壓,收縮壓升高較舒張壓顯著,脈壓差較大,漿腎素活性增加在血壓升高中不占主導地位,重者可出現(xiàn)高血壓腦病。
(2)心力衰竭:多由于水鹽潴留所致,有的原發(fā)病已有心肌損害,更易發(fā)生心力衰竭?;颊叱3霈F(xiàn)水腫、高血壓、心界擴大、心率快、肺部哮鳴音或肺底濕啰音,甚至出現(xiàn)胸悶、氣急、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腫癥狀。
(3)高血鉀:血鉀過高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是少尿期的首位死因。少尿期鉀排泄減少,加上組織損傷及分解代謝增強等因素,往往出現(xiàn)高血鉀,若伴有出血、溶血、嚴重感染,更易引起高血鉀?;颊呖捎袩┰辍⑹人?、惡心、嘔吐、四肢麻木、胸悶、憋氣等癥狀,并致心搏緩慢、心律不齊,甚至心室纖顫、心臟停搏。
(4)酸中毒:酸性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引起酸中毒,組織破壞及感染可使酸中毒加重,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深大、惡心、嘔吐、腹痛、疲倦、嗜睡、煩躁、頭痛甚至昏迷。此外,酸中毒降低了心肌和外周血管對兒茶酚胺的反應性,抗休克能力下降,易出現(xiàn)低血壓、休克。
(5)消化系統(tǒng)癥狀:表現(xiàn)為厭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重者胃腸黏膜糜爛或應激性潰瘍,可出現(xiàn)嘔血、黑糞,使病情加重。
(6)血液系統(tǒng)癥狀:患者多有貧血,除失血性、溶血性貧血外,主要為稀釋性貧血。同時由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功能異常,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等可加重貧血。
(7)神經系統(tǒng)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可表現(xiàn)為煩躁、頭痛、嗜睡、神志淡漠、反應遲鈍,也可表現(xiàn)為抽搐、癲樣發(fā)作、昏迷等。
2.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漸增加,當每日尿量超過500ml時,即進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達到10 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雖增多,而腎清除率仍低,體內代謝產物的蓄積仍存在。4~5d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隨尿量增多而逐漸下降,尿毒癥癥狀隨之好轉;鉀、鈉、氯等電解質也從尿中大量排出可導致電解質紊亂及脫水。需注意少尿期的高鉀血癥在多尿期的高峰階段可轉變?yōu)榈外浹Y。此期持續(xù)1~3周。
3.恢復期 多尿期后腎小管上皮細胞再生、修復、腎功能逐漸恢復,肌酐清除率逐漸上升,血尿素氮、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圍,腎小管濃縮功能及酸化功能亦逐漸恢復。由于患者經歷了少尿期、多尿期后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消瘦、疲乏無力,常需3~6個月才能復原。腎功能的完全恢復需半年至1年時間,少數(shù)患者可遺留不同程度的腎損害。一般認為少尿期越長,腎功能損害越重。老年人腎功能恢復較年輕人差,有的甚至可發(fā)展成慢性腎功能不全,重者需長期透析治療。
(四)治療
本小節(jié)著重介紹軍事訓練引發(fā)的橫紋肌溶解癥伴發(fā)急性腎衰竭的治療。吳廣禮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高強度軍訓后的RM并發(fā)ARF患者生存率的高低一方面取決于腎功能障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其他臟器的損傷程度,其最終預后取決于其他器官的功能恢復情況,因此其治療原則應強調以器官支持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應用適宜劑量多巴胺、酚妥拉明、鹽酸山莨菪堿及速尿有助于腎功能的恢復,另外,一旦出現(xiàn)少尿、無尿,ARF確立或即使尿量正常,血Cr、Ur升高幅度尚不大,但血清酶特別是CK值超過正常的10倍以上時,建議盡早介入血液凈化治療。研究結果和文獻均表明,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漿置換、連續(xù)性血液濾過單獨或聯(lián)合應用對搶救患者的生命均有重要意義。
以下是腎衰竭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
1.少尿期的治療
(1)藥物:少尿早期可試用血管擴張藥,有時可達到增加尿量的目的。在血容量不足情況下,該法慎用。
(2)保持液體平衡:一般采取“量出為入”的原則。每日入量要略少于出量,一般每日入量為500ml左右。
(3)飲食與營養(yǎng):保持足夠的熱量供給,以牛奶、蛋類、魚或瘦肉為佳,葡萄糖不應<150g/d,據(jù)病情給予適量脂肪,防止酮癥的發(fā)生,重癥可給全靜脈營養(yǎng)療法。
(4)注意鉀平衡:重在防止鉀過多。要嚴格限制食物及藥品中鉀的攝入,避免應用陳舊的庫存血。對有消化道出血者,應設法清除胃腸道積血;對于創(chuàng)傷者,徹底清創(chuàng),防止感染。如已出現(xiàn)高鉀血癥應及時處理外,對其他電解質紊亂亦應做相應處理。
(5)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根據(jù)血氣、酸堿測定結果,酌情補給堿性藥物。
(6)心力衰竭及高血壓的藥物治療:ARF引起的心力衰竭和高血壓,常為血容量過多所致。左心衰竭時,患者取坐位,雙下肢下垂,給予吸氧,鎮(zhèn)靜,同時給予降低心臟后負荷的藥物。
(7)積極控制感染:急性腎衰竭患者易并發(fā)肺部、尿路或其他感染,應選用針對性強、效力高而對腎無毒性的抗菌藥物。
(8)中藥:大黃10g、牡蠣30g、蒲公英20g,水煎至200~300ml。高位保留灌腸,每天1~2次,使腹瀉每天3~4次為宜,促進糞氮排出增加,有助于度過少尿期。應用該法時,須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yǎng)問題。
(9)血液凈化療法:是救治急性腎衰竭的主要措施,可選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液濾過。一般宜首選腹膜透析,該法操作簡便、療效可靠。
2.多尿期的治療 對未做透析治療的患者,多尿期開始時常為尿毒癥和高血容量的高峰,病情仍處于危重時期,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不能放松警惕,仍應按少尿期各種治療措施處理。其后尿量增多,水腫消退,可有失鉀、失鈉、脫水現(xiàn)象,要注意及時補充。
對在少尿期已進行透析的患者,病情相對穩(wěn)定,進入多尿期時可減少透析次數(shù),適當補充鉀。此期患者消瘦、乏力明顯,抵抗力低下,要預防感染,加強支持治療,除補充足夠的熱量外,還應增加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補充,以利于機體的康復。
3.恢復期的處理 恢復期無需特殊處理,但應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用藥應根據(jù)血清肌酐清除率或血肌酐調節(jié)藥量及間隔時間。對腎功能恢復良好者,應注意加強營養(yǎng)和適當鍛煉。對仍有腎功能損害者,應定期隨防,適當治療。
(五)預防
雖然目前還不能做到有把握地預防ARF的發(fā)生,但對某些病例采取一些預防性措施后,對防止ARF發(fā)生仍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在高強度軍事訓練引發(fā)的腎衰竭的預防上應根據(jù)軍隊任務的需要,進行科學施訓,掌握動態(tài)作業(yè)時的單兵負荷量標準,縮短訓練極量的持續(xù)時間,減輕訓練極點的深度,平素加強系統(tǒng)的、循序漸進的體能鍛煉,同時考慮氣候因素的影響,注意訓練時機和季節(jié)的選擇,避免高熱潮濕環(huán)境進行高強訓練,可能會減少高強度軍訓后RM致ARF的發(fā)生。
以下是幾條相關的預防措施。
1.積極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細胞外液丟失、血容量不足、低血壓、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在ARF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創(chuàng)傷、燒傷、嚴重感染、大手術者,ARF發(fā)病率高。因此,對上述患者尤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2.有效的抗感染治療 積極清創(chuàng)、清除感染灶和引流均是防止ARF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局部或全身感染者,有效、足量的抗菌藥物治療也是防止ARF發(fā)生的重要措施。
3.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創(chuàng)傷、休克、感染均可激活凝血因子,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促發(fā)ARF。有效控制感染和休克是防止DIC及ARF的重要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Vanholder R,Van Biesen W,Lqmeire N,et al.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Renal Disaster Relief Task Force in the revue of renal disaster victims[J].Contrib Nephrol,2007,156:325.
[2] 周蓉,張蕓,沈菊英,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藥物耐藥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03:125-128.
[3] 謝志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4):471-472.
[4] 張波,府偉靈,張曉兵,等.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1:1291-1293.
[5] 徐宜艷,李文祝,張春光,等.CT尿路造影對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18(5):219-220.
[6] 任昊,劉宏發(fā),劉鄭榮.高尿酸血癥與腎臟現(xiàn)代[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1):152-154.
[7] 潘秋麗,王威.彩色多普勒閃爍偽像在泌尿系統(tǒng)結石診斷中的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0,55(39):547-548.
[8] 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97-616.
[9] 孟薈.泌尿系結核[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0,21(2):123-125.
[10] Bidani Ak,Criffin k A.Lond-term renal consequences of hypertension for normal and diseased kidney[J].Curr op in Nephrol Hypertens,2002,11:73.
[11] 王國耀,謝世英.閉合性腎損傷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11):731-733.
[12] 梁躍武,付穎瑜.CT及B型超聲診斷腎損傷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2,10(5):396-399.
[13] 羅渝昆,林倩,唐杰,等.兔急性腎損傷灰階超聲造影與病理對照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6,22(3):168-170.
[14] 胡兵,張在沛,張有為.CT在外傷性腎損傷診治中的臨床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5,21(2):182-184.
[15] Car rol PR,Mcaninch JW,Wong A.Outcome after temporary vascular occtusion for the managent of renal trauma[J].J Urol,1994,151:1171-1173.
[16] 段紹斌,張輝,彭佑銘.急性腎損傷的病因與防治[J].中國血液凈化,2010,9(7):349-351.
[17] Sever MS,Erek E,Vanholder R.et al.The Marmara earthquake:epidemiological anamysis of the victims with nephrological problems[J].Kidney Ira,2001,60(3):1114.
[18] 陳洪,周春華.高強度軍事訓練致腎損傷的研究進展[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7,28(5):384-385.
[19] 周刊,方如美,羅仕云,等.3000米體能訓練致檢疫期新兵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yī)學,2009,21(3):399-400.
[20] 黃旭東,張麗霞,王麗輝,等.過度訓練致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腎臟病理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4):364-366.
[21] Vets P,Bernaers A,Jorens P,et al.Rhabdomyolysis of the left upper leg after cocaine abuse[J].JBR-BTR,2006,89(3):158-159.
[22] Forni LG,Hilton PJ.Continuous hemofilt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J].N Engl J Med,1997,336:1303.
[23] 金玉明,呂軍,姜新,等.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高強度軍事訓練對腎臟組織的損傷[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12,19(1):24-27.
[24] 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341-1346.
[25] Khan FY.Rhabdomyolysi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th J Med,2009,67(9):272-283.
[26] Connor FG,Brennan FH,Campbell W,et al.Return to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J].Curr Sports Med Rep,2008,7(6):328-331.
[27] Slater MS,Mullins RJ.Rhabdomyolysis and myoglobinuric renal failure in trauma and surgical patients:a review[J].J Am Coll Surg,1998,186(6):693-716.
[28] Lin H,Chie W,Lien H.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an episode of 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J].Am J Sports Med,2006,34(3):481-486.
[29] Huerta-Alardín AL,Varon J,Marik PE.Bench-to-bedside review:Rhabdomyolysis—an overview for clinicians[J].Crit Care,2005,9(2):158-169.
[30] Bosch X,Poch E,Grau JM.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J].N Engl J Med,2009,361(1):62-72.
[31] 吳廣禮,王麗暉,張麗霞,等.軍事訓練致橫紋肌溶解癥并急性腎衰竭的臨床研究[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3,15(6):391.
[32] Smoszna J,Pietrzak B,Wankawicz Z.Acute kidney failure in the course of rhabdomyolysis with hemodialysis in personalmaterial from 1995-1999[J].Pol Merkuriusz Lek,2000,9:826-829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