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
儺對佛的影響只是事情的一翼,作為這種影響的歷史動態(tài)過程,佛教文化在取得了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穩(wěn)固地位后,又將反過來施加影響于古老的儺文化。儺文化具有寬容和多元特征,可以被看作為“千神之壇”。正如許多儺壇法師所認為的,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佛家的“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儺壇廣泛容納它們,就可以全面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在“人生問題”這一根本層面上,儺文化具有的本源和內(nèi)在生命精神特征,使它并不排斥眾多文化學說,從而在兼容并包中保存和發(fā)展了自身。這既符合中華民族的心理習慣和生存方式,也揭示了儺的內(nèi)在精神,從而具備了執(zhí)著一端的某些宗教文化所沒有的時空地位和頑強生存能力。
這樣,我們再來看當代儺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影響的留存就不足為奇了。貴州湄潭縣抄樂鄉(xiāng)的儺壇供奉的上三教尊神就有釋迦佛,中三教神中就有觀世音。山西《曲沃扇鼓》中也有佛教諸神供奉。貴州德江土家族《三元和會》還為佛陀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麗的獨特的傳說,稱釋迦牟尼從母親磨氏夫人左膝生下,五條龍吐火為他洗滌全身,他又上雪山頂上修行,得巍巍六丈紫金身。從中可見當?shù)孛癖妼Ψ鹱嫱瑢珒敢粯域\。甚至,貴州東北儺堂戲中儺公儺母木雕造型都與佛教菩薩造型極其類似。在全國各地儺戲劇目中,有一個與其他劇種類似的“目連戲”系統(tǒng),上演眾多的以目連事跡為核心的儺戲。這個劇描寫目連母親因毀佛下了地獄,而目連到地獄拯救母親的故事,基本上屬于佛教故事內(nèi)容,但在儺戲中,則往往以此來宣傳儒家的孝悌,講道家的生死觀念和鬼神信仰,使一個宗教傳說變成了一個包含儺文化思想的故事。
孔子
儺與佛的這種相互影響關系和運動過程,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其相互認同的解答。但正如我們討論儺與道的關系時一樣,卻不能以此認為儺同時也就是一種宗教。
首先,一般宗教靈魂與肉體、地獄與天國、此岸與彼岸的關系上,更著眼于靈魂天國和彼岸世界,而對世俗人生持棄置態(tài)度。彼岸的理想和神的偉大具有某種永遠難以企及的烏托邦性質。世俗與天國相對立,而儺文化則注重現(xiàn)世生活與人神的相互溝通。儺文化的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與現(xiàn)實的生活緊密相關。人世的焦慮、苦惱和急難都可以在人與神的交流中得到解決。儺戲的娛人特征、面具的人神兼有性質也強化了這一方面。其次,與一般宗教的信仰崇拜專一、理論和組織的完整相對,儺從未打算讓自己去成為一個嚴格意義上宗教。儺是實用的、生命的,它是一般人的生活方式,是具有原生性、民間性和豐富文化組合的一種大眾文化,其巨大的涵蓋能力和無需理論和邏輯言說的自足性,有時甚至比具有高度體制化特征的官方文化更能夠真正擁有、保存和傳達出我們民族古老文化中最富有內(nèi)在生命力的精神因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