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學者對社會上越來越明顯的民粹主義氛圍感到憂慮,比如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就對民粹主義就有過一些批判。但我注意到,在民主轉型期間,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qū)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民粹主義的浪潮。有一本書是專門討論民粹主義的危害的,叫《民粹亡臺論》,作者是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他曾與我有過這方面的交流。他說道,民粹主義在臺灣表現得非常極致,幾乎要將整個臺灣毀掉了,而且他覺得最可惡的是,民粹主義經常打著民主的旗號出現。因為我們現在還很難說清楚區(qū)分民粹和民主的清晰界限到底在什么地方。
黃光國的憂慮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些夸大。一方面,臺灣的民粹主義傾向確實很嚴重,在臺灣的電視節(jié)目中,內容以罵政府、調戲政府為主的節(jié)目在民間大受歡迎,民間社會的政治運動也是風起云涌。但在另一方面,以我到臺灣的親身感受來看,臺灣并沒有因為民粹主義的興起而滅亡?;蛟S是因為民粹運動使得民間的怨氣、憤怒得到了發(fā)泄和表達,整體社會反而不如大陸這么暴虐,而是充滿了溫良恭儉讓的風氣。
臺灣很早就已經開始了民粹主義的發(fā)泄,自蔣經國開始,綠營運動的發(fā)酵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在這個過程中,民粹主義和精英主義已經在臺灣的政治架構找到了一種平衡。我反而對大陸的民粹主義抱有更大的憂慮,因為大陸的權威主義氛圍使得民間情緒大量積壓,積壓的時間越久,爆發(fā)出的能量就越大,民粹運動也就會越暴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待民粹主義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一個知識分子,無論以什么樣的包裝形式出現,都是具有天然的精英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代表了知識,而且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是某方面的專家,本能地會對民粹主義有所排斥,這是很正常的。但我認為,有時候民粹主義應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來理解,對民粹主義應該有超越了好和壞的判斷。
在我看來,可以打個比方,民粹主義就是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的“青春期的躁動”。怎么講呢?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一個孩子在小時候什么都聽父母的,完全生活在一個權威主義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下,突然在十幾歲的某一天長了一臉的青春痘,青春期來了。這時候他已經學習了一些知識,突然有了某種感覺,認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再聽父母的話了,一切都可以自己做主了。我們把他處的這個時期叫做“叛逆期”,任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無法避免這種狀態(tài)。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也覺得自己什么都懂,本事非常大。有人問我當了國家主席會怎么辦,我能滔滔不絕的地上半天,好像自己真的可以治國平天下。等到在社會上碰一些壁,吃了點苦,變得成熟一點之后,你再問我說郭宇寬給你個縣長當一當怎么樣,我都覺得自己當不了。今天你看網上的民粹主義情緒,每個人就好像有青春期的自信一樣,各個都比國家主席牛逼,那這種躁動的狀態(tài)一樣,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的。
在這個理解層面上,一個民族要邁入成熟社會就必須經歷青春期。一個由權威主宰的社會,也可能會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社會,如果權威們足夠開明睿智的話——比如新加坡,它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得也很不錯——但這樣的社會永遠是處于幼年期的社會。一個沒有經歷過青春期的社會,不可能真正成熟起來。
因此,如何對待這種青春期的躁動,就顯得極為重要。民眾意識的覺醒,一開始往往伴隨著不理性的成分。大家會覺得原來什么都要被你管,現在我什么都不要你管。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合理的控制,民粹的力量就可能會被少數野心家所利用。臺灣就有這方面的教訓。像陳水扁這種現在看來道德品質并不好的人,也能利用民粹力量在政治舞臺上翻云覆雨。若是在大陸,可能比陳水扁壞一百倍的人也能得勢。
在我看來,要合理地應對民粹主義,應當向大禹學習。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導而不是堵截的辦法,才避免了其父鯀治水的悲劇。積極的引導可以讓民眾自己掌握獨立面對社會的能力,民主的潛力才能被發(fā)掘出來。相反,若是一味的壓制、批判,可能就會造成悲劇。像我們經??吹降募彝ケ瘎∧菢?,許多父母在面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時,非要讓孩子聽自己的,甚至不惜動用武力,而孩子就是不聽,以致最后離家出走。這種做法,會對整個社會造成難以愈合的傷害。
中國的知識界對此應當吸取教訓。一方面,要防備放手鼓勵民粹主義的行為,這極可能被野心家利用。人民萬歲、人民絕對正義是不可取的。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說今晚我不回家了,要到外面過夜,要學抽煙,這時候如果我們說,好得很,沒問題啊,隨你的便,他可能就會在外面沾染一些壞習氣。另一方面,要避免權威式的“棍棒管理”,你要敢出門,我就打斷你的腿,這樣可能會引起孩子更大的反彈,最終釀成悲劇。
現在社會上的民粹主義傾向已經非常強烈。特別在微博上,“老子就是有理”的情緒隨處可見,人民群眾對精英和專家的鄙視非常強烈。對此,社會應該表現出整體性的智慧,既不能過度的抑制,也不能過度的縱容,應當采取一種耐心的,溫暖的,說理的,有智慧的方法來對待民粹情緒,爭取讓我們的民族平穩(wěn)度過一個從幼年到成年,從權威體制到民主體制轉型的青春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