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六次東渡傳佛法
?鑒真六次東渡傳佛法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的偉大,不僅僅在于它廣博的內(nèi)容和深邃的韻味,還在于其廣泛的影響力。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兩條主線值得注意,一條是中華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另一條是中華文化向外國的傳播。前面提到過的玄奘西行求法,就是中華文化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的典型事例;而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鑒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經(jīng)過了六次艱難的東渡歷程,為中華文化傳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鑒真出生于唐代的前期,俗家姓淳于,揚州(今江蘇揚州、泰州一帶)人。他的父親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居士,因此他從小對佛教就感興趣。14歲那年,經(jīng)父親同意,他在大云寺出家,法號鑒真。后來他又跟隨師父道岸禪師去到洛陽與長安進行游學(xué)。在這一時期,年輕的鑒真對接觸到的各門各派的佛家學(xué)說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佛學(xué)修為日益長進。與此同時,他意識到佛學(xué)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xué)問,與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密切相關(guān),因此他廣泛涉獵語言文字、工藝技術(shù)、醫(yī)學(xué)、建筑等各個方面的學(xué)問與知識,這也為他后來到日本傳播中國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26歲的鑒真學(xué)成歸來,成為揚州大明寺的大師。由于他學(xué)識淵博、品德高尚,在這一地區(qū)的影響越來越大,后來還成為揚州地區(qū)的佛教“宗首”。在這一時期,他除了進行講授佛學(xué)、印刷佛經(jīng)、剃度僧尼、修寺造佛之類的佛門活動之外,還積極參與救濟貧苦百姓,創(chuàng)辦了許多慈善事業(yè),拯救了許多老百姓的性命。許多百姓都對他感恩戴德,稱贊他“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在鑒真生活的時代,唐代的國力得到很大發(fā)展,達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頂峰。許許多多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qū)的人競相來到中國學(xué)習(xí)先進文化。毗鄰中國的日本,在學(xué)習(xí)中國文化方面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會定期派“遣唐使”來到中國。在唐代初年,日本天皇進行了一次“大化改新”,其中對國家制度的設(shè)計基本上就是按照唐代的制度來進行的,其中的許多謀劃,都是出自于曾經(jīng)擔(dān)任過遣唐使的人之手。
除了制度外,中國的佛教也是日本學(xué)習(xí)的重要對象,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十月的一天,有兩個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前來拜訪鑒真。在交談中,榮睿說:“僧人眾多,但是因為佛門制度不夠完善,許多僧人都是被私自剃度的,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程序,管理起來十分困難?!薄斑@個不難,”鑒真說:“只要有完整的受戒制度就可以。老衲也是先從沙彌做起,然后先后通過了菩薩戒和具足戒,才成為正式的佛門弟子。”
普照嘆了口氣說:“大師所言甚是。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派我們二人跟隨遣唐使來到大唐訪求高僧。我等聽說大師您佛法高深、慈悲為懷,所以這次特地前來,希望能夠勞煩您跟我們?nèi)ヒ惶巳毡?,教授受戒事宜,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辫b真看兩人態(tài)度誠懇,想了想之后說:“此事功德無量,老衲怎能推辭?只是此事干系甚大,請容老衲與弟子們商量一番,等有了結(jié)果,再告知二位?!眱扇朔浅8吲d,千恩萬謝地告辭了。
很快,鑒真將自己的弟子們召集起來,將兩位日本僧人的請求告訴了他們。他說:“日本國與我大唐一衣帶水,而且篤信佛教,據(jù)說有個日本王子就是南岳的慧思禪師轉(zhuǎn)世而生。為師還聽聞日本的長屋王子崇敬佛法,還曾經(jīng)親自向大唐的僧人贈送袈裟。為師今年已經(jīng)54歲,按理說應(yīng)該守著青燈古佛,不應(yīng)再飽受風(fēng)塵之累。但為了弘揚佛法,為師還是決定東渡日本,你們誰愿意跟隨為師前去?”聽了鑒真的決定,徒弟們半天沒人說話。過了很久,弟子祥彥說:“師父大慈大悲,弟子五體投地。但是日本遠在海外,只能乘船前往。而海上波濤洶涌,而且隨時會有大風(fēng),情況實在是變化莫測,一不小心就會船毀人亡。弟子聽說之前有許多高僧也曾經(jīng)東渡日本,但是絕大部分都葬身魚腹。望師父三思!”“師兄說得對,”另一個弟子也說:“而且據(jù)弟子所知,現(xiàn)在朝廷嚴禁私自出國。一旦發(fā)現(xiàn),嚴懲不貸。師父聲名遠播,實在不值得為此毀掉自己一世清譽?!?/p>
面對弟子們的勸阻,鑒真回答道:“你們說的困難,為師何嘗不知?為師覺得,人只是一具軀殼,早晚要歸于塵土,而佛法無邊,可以長存人間。只要能夠弘揚佛法,性命何足為惜?為師已經(jīng)決定了,無論如何,一定要去日本。就算你們誰也不愿意跟隨,為師也要一個人獨行!”鑒真的決心打動了許多弟子,連祥彥都改變了態(tài)度,共有21名弟子表示愿意跟隨前往日本。123shoppingwar.com
雖然東渡日本的決定已經(jīng)作出,可是鑒真還是得應(yīng)對私自出海的風(fēng)險。為了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鑒真假裝要坐船去天臺山(今浙江天臺境內(nèi))的國清寺參加供奉活動,暗地里準備遠航的物資。另外,鑒真還通過與榮睿、普照一起前來的中國僧人道航的關(guān)系,得到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權(quán)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介紹信。就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的時候,突然發(fā)生了意外的變故。原來,與榮睿、普照同來的高麗(今朝鮮)僧人如海與道航發(fā)生了矛盾,道航認為他不適合去日本弘揚佛法,就建議他留下。如海懷恨在心,就連忙跑到官府,誣告道航勾結(jié)海盜準備謀反,結(jié)果榮睿、普照等人被捕。幸虧道航有李林宗的介紹信,并費了不少口舌,他們才被釋放。但是官府仍然以海上航行不安全為借口,不許鑒真等人從海上去國清寺,并沒收了他們的船只。雖然東渡日本的意圖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但是第一次東渡的計劃宣告失敗。
緊接著,鑒真又進行了三次東渡。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十二月,鑒真在17名弟子的陪同下,還帶了85名畫師與工匠,又雇用了18名水手,滿載各種佛經(jīng)、佛像等佛教用具前往日本。不料船沒開多久就遇到了大風(fēng),被迫返航。在接下來的一次東渡中,船一直開到了舟山群島附近,結(jié)果又遇到了大風(fēng),船不小心觸到了礁石,鑒真等人被迫逃到了一個荒島上,忍饑挨餓三天三夜之后,才被路過的船只救回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的阿育王寺。在這里待了一段時間的鑒真決定劍走偏鋒,從朝廷不甚注意的福州(今福建福州一帶)出發(fā)。誰知這里的僧眾們擔(dān)心鑒真東渡會發(fā)生危險,出于好心將他的計劃報告了官府。結(jié)果鑒真等人在前往福州的路上被官府攔下,并被遣送回揚州。
連續(xù)四次的失敗,并沒有動搖鑒真的意志。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六月,鑒真率領(lǐng)著僧眾、水手等0人從揚州出發(fā)。一開始還算順利,可是進入大海不久就遇上了大風(fēng),船只只能隨風(fēng)漂流,完全失去了控制。當時又沒有指南針等導(dǎo)航儀器,對于方向的判斷全靠經(jīng)驗,鑒真他們也只能聽天由命。很快,船上的淡水用完了,鑒真等人只能接雨水來喝。而且許多人嚴重暈船,惡心嘔吐,有的人忍受不了折磨而被奪去了生命。但是鑒真毫不氣餒,鼓勵大家要堅持活下去。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船居然不知不覺地漂到了振州(今海南島西南部)。鑒真在這里待了一年多,他在這里主持修寺造像,弘揚佛法,深受當?shù)孛癖姷膿泶鳌?/p>
但是在鑒真重返揚州的路上,各種打擊接二連三地到來,先是在經(jīng)過端州(今廣東肇慶一帶)的時候,榮睿積勞成疾,不幸去世。在經(jīng)過韶州的時候,普照不堪忍受辛勞,離開了鑒真的隊伍。而南方的濕熱氣候則對他的視力造成了很大的摧殘,經(jīng)過各種方法醫(yī)治也不見好轉(zhuǎn),他最終不幸失明。而在經(jīng)過吉州(今江西吉安一帶)的時候,鑒真最得力的弟子祥彥又染病身亡。此時已經(jīng)63歲的鑒真老淚縱橫,不住地感慨命運的無情。
一次次重重的打擊對鑒真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氐綋P州后,有的弟子勸他說:“我們五次東渡,都以失敗告終,是不是佛祖不同意我們的做法,而一再給我們以警示呢?”鑒真堅定地搖了搖頭說:“不!佛祖曾經(jīng)在樹林中苦修六年,餓得奄奄一息,又在菩提樹下思考七天七夜,方才大徹大悟。這是要告訴我們,不管成就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肯定會屢遭困頓與折磨。為師的選擇沒有錯,如果現(xiàn)在半途而廢,又怎么對得起死去的榮睿、普照與祥彥呢?”“可是,”那位弟子說:“您現(xiàn)在已經(jīng)雙目失明,還如何出海呢?”鑒真厲聲喝道:“為師雖然失去了雙眼,但還可以走路,還可以說話,還可以寫字,照樣可以弘揚佛法!只要為師有一口氣在,就一定要實現(xiàn)東渡的愿望!”
就在鑒真積極準備再次東渡日本的時候,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的一天,日本派出的遣唐使藤原清河前來拜訪鑒真。藤原清河恭敬地說:“聽聞大師十年來為了能夠來到我國弘揚佛法,屢經(jīng)艱險,我國朝野上下,莫不感激不盡。我國多年來也一直在請求大唐的皇帝能夠允許大師造訪我國,可是都沒有得到批準。如果大師愿意,這次可以悄悄混進我們的使團,與我們一起去日本。”這么好的機會,鑒真當然不會錯過,他當即同意,并約定好幾天后在黃泗浦(今江蘇張家港西北長江邊上)與日本遣唐使團的船隊會合。
由于鑒真此前多次謀劃東渡,所以這次日本使團的來訪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鑒真雖然沒有公開自己東渡的想法,但是有些僧眾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他們實在不愿意鑒真再去冒這樣的風(fēng)險,因此對他嚴加看管。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鄰近,鑒真心急如焚。碰巧在這個時候,鑒真的一個弟子仁婺從婺州(浙江金華)來到揚州。他一貫支持師父東渡日本的壯舉,這次聽說師父的困境,便決定將鑒真接到自己來時乘坐的船上,再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送出揚州,與日本使團會合。等到揚州的僧眾們發(fā)現(xiàn)后,為時已晚。但是麻煩還沒有結(jié)束,揚州的地方官們也聽說了鑒真要去日本的傳聞,就緊急搜查日本使團的船隊。多虧日本的遣唐副使大伴古麻呂技高一籌,早已秘密地將鑒真安排到了自己所在的船上。官府做夢也沒想到鑒真會藏在那里,在搜查其他幾艘船無果之后,空手而歸。
經(jīng)過幾十天的航行之后,鑒真終于踏上了日本的國土。當?shù)弥呀?jīng)來到日本境內(nèi)后,鑒真激動萬分,忍不住痛哭流涕。是啊,為了東渡日本弘揚佛法,他先后花費了十二年的時間,共航行六次,航海三次,不知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而在這一次次偉大的征途過程中,先后有36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00多人退出了東渡的行列,就連鑒真自己也失去了寶貴的視力。如今,多年的宏愿終于完成,他怎么能夠抑制自己的興奮之情呢!
鑒真來到日本的消息,在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爭相拜訪這位飽經(jīng)磨難卻又矢志弘法的高僧。除了受到日本佛教界的熱情款待之外,日本天皇也派人加以慰問,并將他接到京城奈良,封他為“傳燈大法師”,后來又封他為“大僧都”,負責(zé)統(tǒng)領(lǐng)日本全國的僧尼。在鑒真的努力下,日本逐漸建立起了一套正規(guī)的戒律制度,對僧尼的管理逐漸完善起來。此外,面對日本佛經(jīng)謬誤頗多的情況,鑒真憑借驚人的記憶力,將在中國讀過的佛經(jīng)背誦出來,校訂了日本佛經(jīng)中的許多錯誤。他還將中國的佛教學(xué)說帶到了日本,豐富了日本佛教的內(nèi)容。他所開創(chuàng)的日本律宗也成為日本佛教中的南都六宗之一,一直流傳至今。后來日本天皇下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鑒真居住的唐招提寺學(xué)習(xí),唐招提寺也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xué)府。鑒真為日本的佛學(xué)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鑒真還將中國其他方面的文化傳播到了日本。鑒真東渡時帶來了許多名人名家的書法作品,而他自己就是一個書法家,留下了許多的墨寶,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fā)展。而鑒真對于醫(yī)道還頗為精通,雖然此時他已經(jīng)失明,但是通過自己的嗅覺就可以辨別藥材的種類。在日本期間,他大力傳播中醫(yī)知識,留下了一部《鑒上人秘方》,還引進了許多中藥,促進了日本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被譽為“日本漢方醫(yī)藥之祖”。此外,鑒真還用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建筑技術(shù),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這座佛寺中的大堂不僅美輪美奐,而且異常堅固,經(jīng)受過多次地震的考驗,至今完好無損,成為日本古建筑的杰出代表。
日本天平寶字七年(公元763年),已經(jīng)76歲高齡的鑒真溘然長逝,臨死前,他端坐在唐招提寺中,面向著祖國的方向,以示自己至死不忘祖國。時至今日,鑒真在日本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直到1963年,日本還與中國方面共同舉行了紀念鑒真去世1200周年的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而在1980年,在中日兩國的合作下,唐招提寺中的鑒真雕像還被迎接回揚州“回鄉(xiāng)探親”,為中日兩國交往寫下了新的篇章。而直到現(xiàn)在,在整個東亞地區(qū)乃至東南亞地區(qū),中國文化的影響隨處可見,形成了地域廣大的“中華文化圈”,這離不開千千萬萬像鑒真這樣為傳播中華文化而百折不撓的人。他們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