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必要的少就是多
1906年意大利的經濟學家Vilfredo Pareto(帕累托)創(chuàng)建了一個數學公式,來描述國家財富的不均勻分布,他觀察到20%的人擁有了整個國家財富的80%。[6]自從Pareto觀察到這個現象以后,其他學者或專家在其專注的領域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現象。1941年,質量管理先驅Joseph M.Juran[7]驗證了一個通用的法則稱,為“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通常20%的行為會導致80%的結果,從而拓展了Pareto的發(fā)現并將其稱為Pareto原理或80/20原則。
20%的人成功 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正面思考 80%的人負面思考
20%的人支配別人 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業(yè) 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視水平 80%的人重視學歷
20%的人有目標 80%的人得過且過
20%的人在問題中找答案 80%的人在答案中找問題
20%的人目標長遠 80%的人只顧眼前
20%的人按成功經驗行事 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愿意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80%的人不愿意做簡單的事情
20%的人把明天的事情放到今天做 80%的人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
20%的人思考如何能辦到 80%的人思考不可能辦到
20%的人永遠贊美、鼓勵 80%的人永遠謾罵、批評
20%的人會堅持 80%的人會放棄
同樣:
80%的問題是由20%的事件導致的;
80%的客戶投訴來源于20%的項目、產品和服務;
80%的個人電話通常打給通訊錄中20%的人;
80%的銷售時間花費在20%的客戶身上,這些客戶未必會帶來80%的利潤;
80%的廣告效果是20%的廣告活動起作用的;
80%的穿著只占我們所有衣服的20%;
80%的工作成果來自于20%的工作時間;
80%的年度銷售額來自于20%的銷售力量;
80%的增長來自于20%的產品;
80%的創(chuàng)新來自于20%的員工和顧客;
80%的利潤來自于20%的客戶。
拿破侖也曾經說過:“歐洲有很多優(yōu)秀的將軍,但他們一下子期望的東西太多,而我只看到一點,那就是敵人的大量軍隊。我力圖消滅他們,因為我相信,只要把軍隊一消滅,其他一切就會土崩瓦解?!?sup>[8]
80/20原則告訴我們分析、處理事情時,要把精力放在關鍵的少數上面,要找出那些能帶來80%結果和效果、數量僅占20%的關鍵要素和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工程師針對當前的問題,提出了一份詳盡的質量改進計劃,列出來十幾項近期要完成的事情。經協商后,我要求他識別出來最重要的、與客戶端產品質量直接相關的3項作為近一個月必須完成的任務。因為10幾項同時在進行,如果一項也沒有完成,等于沒有效果。同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見到成果,會失去信心和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