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降糖藥的特點及具體應(yīng)用
1.磺脲類降糖藥物 磺脲類降糖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起到降糖作用。第一代主要品種有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等。第二代主要品種有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噠或優(yōu)噠靈)、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喹酮(糖適平)等。降糖作用比甲磺丁脲強十到百倍。主要適于發(fā)病年齡>30歲,經(jīng)飲食、運動等基礎(chǔ)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三代有格列美脲,即亞萊利,特點是:作用時間長,對血管活性不良反應(yīng)小,比較受歡迎。
磺脲類藥物有如下不良反應(yīng):①低血糖癥。②腹部不適、惡心等消化道反應(yīng)。③偶見肝功能損害。④體重增加。⑤皮膚過敏。⑥紅細胞偶見減少。⑦偶有頭暈、視力模糊等。
不同品種的磺脲類藥物,不宜同時服用。
磺脲類藥物降血糖效果: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噠)>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喹酮(糖適平)。其中,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降糖作用最好,作用快,持續(xù)時間長,但是,最容易發(fā)生低血糖反應(yīng)。一般在餐前半小時服藥,1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片(15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或不用。格列吡嗪(美吡噠)口服吸收迅速,降糖作用快,最強作用1.5~2小時,持續(xù)時間可達24小時。餐前半小時服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小片(30毫克),老年病人用量從半片(2.5毫克)用起,肝臟病者慎用。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齊特(達美康)均屬于安全有效的降糖藥,兩者均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對減輕和阻止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有裨益。前者具有獨特的抗脂肪分解作用,適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格列波脲(克糖利)宜在餐前服用,每日一般用量在12.5~100毫克。格列喹酮(糖適平)口服療效快,但持續(xù)時間短,主要在肝臟內(nèi)代謝,代謝產(chǎn)物95%從膽道經(jīng)腸道排泄,適宜老年糖尿病和糖尿病伴有輕、中度腎功能減退者。應(yīng)用其他磺脲類藥物失效或反復(fù)發(fā)生低血糖反應(yīng)的患者,也可考慮選用格列喹酮(糖適平)。
價格方面,優(yōu)降糖最便宜,美吡噠次之,達美康、克糖利、糖適平較貴。
2.雙胍類降糖藥物 雙胍類藥物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雙胍類降糖藥主要包括苯乙雙胍(降糖靈、DBI)、二甲雙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華止、立克糖等)和丁三胍。苯乙雙胍(降糖靈)每日服50~100毫克,每日可服2~3次,餐時或餐后口服1~2片。二甲雙胍(降糖片或美迪康)每日服1 000~1 500毫克,每天可分2~3次服,餐時或餐后服均可,每日用量一般不超過1 800毫克。實踐證明:雙胍類藥物不僅可以降血糖,也可以減肥、降血脂。這類藥適用于:
(1)2型糖尿病,尤其是體型肥胖、經(jīng)飲食和運動療法血糖仍高的患者。
(2)單純用磺脲藥無效或失效的患者。
(3)1型糖尿病血糖波動較大,胰島素用量過大,要減少胰島素用量,或有胰島素抵抗傾向的患者。
以下患者不適宜用雙脲類藥物治療:
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
②肝功能不全,既往有乳酸性酸中毒病史和心、腎功能不良的患者。
③消瘦、嗜酒、黃疸、脫水、失血、妊娠、分娩的患者。
④休克、胃腸道疾病、嚴重感染、手術(shù)、外傷、高熱的患者。
⑤65歲以上的患者。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藥 此類藥能較好地抑制糖類的分解起到降糖作用。主要包括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乙格列醇等。西方國家剛開始將其應(yīng)用于臨床,主要適用于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較突出的患者,不能作為1型糖尿病的主要療法,也不能用于有嚴重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慢性胰腺炎、煙酒嗜好的患者,更不能用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婦女。
研究發(fā)現(xiàn),阿卡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在小腸能競爭性地抑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麥芽糖酶,從而使淀粉、蔗糖、麥芽糖和糖類分解、吸收明顯減少,可降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和尿糖。其不良反應(yīng)主要是消化道反應(yīng),長期應(yīng)用或減少用量可使不良反應(yīng)緩解。
阿卡波糖一般用量為50毫克,每日3次,餐中咀嚼口服,2周后可增至100毫克,配合磺脲類藥物可更好地控制患者餐后血糖;配合胰島素可使胰島素用量減少10%~30%,并糾正餐后血糖偏高的現(xiàn)象,具有廣闊的臨床應(yīng)用前景。我國常用的拜糖平即屬此類。
4.胰島素增敏劑 即噻唑烷二酮的衍生物。包括:曲格列酮、匹格列酮、依格列酮等。它通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是一種新型的抗糖尿病藥物。其降糖效果好,但價格較貴,肝功能異常及心衰病人慎服。
苯丙氨酸類衍生物是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也是剛上市的口服降糖藥,其作用是降低餐后高血糖,進餐時服用,不進餐則不服用。
5.胰島素 使用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該藥可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改善餐后胰島素的分泌;可改善脂質(zhì)代謝異常;減少肝糖的輸出;改善葡萄糖的氧化與儲存;減輕蛋白質(zhì)及脂蛋白非酶糖化等。
(1)胰島素的保管:胰島素必須放在冰箱冷藏室內(nèi)進行低溫保存(包括已啟開的胰島素),溫度保持在2~8℃為宜,已結(jié)冰的胰島素不能再使用。胰島素一般有效期為2~3年。長效、中效胰島素在冰箱內(nèi)(5℃左右)放置3年,效價不變。正規(guī)胰島素放置3個月效價不變,放置3年,可減少藥效20%。中性魚精蛋白鋅和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25℃溫度內(nèi)保存3年,效價不變。溫度達到55~60℃時,各種胰島素都會迅速失效。
(2)不同胰島素混合抽取方法:普通(短效)胰島素與中效胰島素之比為2∶1。短效與長效胰島素兩者混合抽取方法如下。
①注射胰島素前把雙手洗干凈,將胰島素瓶子在兩手掌中輕輕滾動,或上下顛倒幾下,以利均勻混合胰島素。使用長效胰島素時,要輕輕搖動瓶子,使其濃度均勻,但不要用力過大,以免瓶子壁上的沉淀物成堆脫落,濃度不均勻,堵塞針頭。
②先將針頭插入長效胰島素瓶內(nèi)(針頭不要接觸藥液),注入所需要抽取長效胰島素相當(dāng)?shù)目諝?,然后拔出針頭。
③將針頭插入短效胰島素瓶內(nèi),抽取所需數(shù)量的短效胰島素。
④將針頭從短效胰島素瓶內(nèi)拔出,去掉針內(nèi)氣泡。
⑤將長效胰島素瓶底朝上,插入針頭,抽取長效胰島素到最終刻度。
⑥將針頭從長效胰島素瓶中拔出,立即注射。
普通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混合后,在混合液中,前者含量減少,后者含量增加。
普通胰島素也可以與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配置方法與長效胰島素的配制方法相同,兩者各保持原有效能。
注射混合胰島素用27號針頭太細,以25、26號針頭比較合適。
使用胰島素的劑量可按飯前尿糖測試結(jié)果(幾個“加號”)估計胰島素的用量,一般1個“加號”注射4個單位胰島素。
(3)胰島素注射的部位:人體任何部位正常的皮下均可注射胰島素。最佳注射部位應(yīng)選擇手臂的上部、外部,大腿的內(nèi)、外側(cè),腹部和臀部。可把一個注射部位分為若干個注射區(qū),注射區(qū)一般以2厘米大小為單位。應(yīng)多個部位輪流注射,兩周內(nèi)不宜在同一注射區(qū)域內(nèi)注射胰島素。應(yīng)選擇左右對稱的區(qū)域輪換注射。如偶爾吃飯時間提前,可選擇吸收較快的腹部注射;若吃飯時間推遲,可選擇臀部注射。混合胰島素可由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但不能用于靜脈滴注。應(yīng)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也必須堅持飲食治療。
(4)胰島素治療中的錯誤認識:①害怕使用胰島素會上癮;②血糖控制不好時再用胰島素;③注射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④不按時注射胰島素。正常人進餐后10分鐘左右血糖開始上升,1小時后血糖達到高峰,胰島素因種類不同,注入人體后其效用時間和峰值也不相同。即:短效胰島素,注射后作用高峰1~3小時,作用持續(xù)時間為5~7小時;中效胰島素,注射后作用高峰6~10小時,作用持續(xù)時間為28~36小時;長效胰島素,注射后作用高峰10~15小時,作用持續(xù)時間為28~36小時;混合型胰島素,是不同比例的短效與中效胰島素的混合制劑,有30R、50R、70R等不同規(guī)格,注射后一般作用高峰1~3小時,作用持續(xù)時間在24小時以上。⑤注射過期的胰島素。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