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大便干結(jié)中醫(yī)如何調(diào)理
我國古代醫(yī)家對便秘的分類方法很多,有“陰結(jié)”“陽結(jié)”“脾約”之分(《傷寒論》),后世醫(yī)家又提出有風(fēng)秘、熱秘、冷秘、虛秘、實秘等。由于立名太繁,故本書在此以虛、實為綱,將便秘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類,共7種證型。
◆實秘
實秘即實證便秘,是指邪氣過盛而正氣未衰,臟腑功能活動亢盛導(dǎo)致的便秘。實證便秘多見于形體壯實的年輕人,發(fā)病時間短,多因外感實邪(寒邪、熱邪等)或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滯、熱盛、寒凝等)所致。根據(jù)病機不同,可將實秘分為三類:熱秘、冷秘、氣秘。
1.熱秘
[證候特點] 大便干結(jié),腹部脹痛拒按,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瘡。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shù)。
[辨證要點] 大便干結(jié),腹部脹痛拒按,舌苔黃燥。
[證候分析] 胃腸積熱,津液耗傷,則大便干結(jié);熱結(jié)腸腑,糟粕不下,氣機壅滯,則腹部脹痛拒按;脾胃之熱熏蒸于上,故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瘡。熱擾心神,則心煩不安。熱移小腸,則小便短赤。身熱面赤,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shù),為陽明氣分熱盛之候。
[病因病機] 本證以腸胃積熱,耗傷津液,腸道干澀為主要病機。多見于素體陽盛,或飲酒過多,或過食辛辣厚味,或誤服溫燥之藥而致熱毒內(nèi)盛;或熱病之后,余熱留戀;或肺燥肺熱下移于大腸,均可導(dǎo)致胃腸積熱,耗傷津液,以致腸道干澀燥結(jié),形成熱結(jié)。
2.冷秘
[證候特點] 大便艱澀,腹中冷痛,脹滿拒按,呃逆嘔吐,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辨證要點] 腹中冷痛,脹滿拒按,呃逆嘔吐,脈弦緊。
[證候分析] 陰寒內(nèi)盛,凝滯于胃腸,大腸傳導(dǎo)功能受損,故大便艱澀,腹中冷痛。陰寒內(nèi)凝,氣機不暢,見腹部脹滿拒按;寒邪犯胃,胃失和降,則呃逆嘔吐。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舌苔白膩,脈弦緊,均為陰寒凝滯之證。
[病因病機] 本證以陰寒內(nèi)盛,凝滯腸胃,傳導(dǎo)失常為主要病機。多見于平素喜食生冷,或外感寒邪,直趨胃腸,或過服寒涼,均可導(dǎo)致陰寒凝滯于腸腑,腑氣不通,大便秘結(jié)。
3.氣秘
[證候特點] 大便干結(jié),或不甚干結(jié),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腹中脹痛,胸脅滿悶,噯氣頻作,食欲缺乏。舌苔薄膩,脈弦。
[辨證要點] 大便干結(jié),或不甚干結(jié),腸鳴矢氣,脈弦。
[證候分析] 肝氣郁結(jié),氣機淤滯,腑氣不通則大便干結(jié),或不甚干結(jié),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肝失疏泄,氣機運行不暢則腹中脹痛,胸脅滿悶。腑氣不通,氣逆于上,則噯氣頻作。腸胃氣滯,脾氣不運,則食欲缺乏。舌苔薄膩,脈弦為肝郁氣滯之征。
[病因病機] 本證以肝胃氣滯,腑氣不通,傳導(dǎo)失常為主要病機。多見憂思太過,思則氣結(jié),或郁怒傷肝,肝失疏泄,均可致氣機淤滯,腑氣不通而形成氣秘。
◆虛秘
虛秘即虛證便秘,即正氣虛弱、臟腑功能減退所導(dǎo)致的便秘。虛證便秘多見于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多為慢性便秘。多因先天身體較虛弱,或后天失于調(diào)護,久病、重病后或勞倦等導(dǎo)致陰陽氣血虧虛。根據(jù)氣、血、陰、陽虛損的程度不同,所以又分為氣虛秘、血虛秘、陰虛秘、陽虛秘。
1.氣虛秘
[證候特點] 糞質(zhì)并不干硬,或先干后溏,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臨廁努掙則汗出、氣短。便后神疲乏力,肢倦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
[辨證要點] 大便不干,或先干后溏,氣短、乏力,舌淡苔白。
[證候分析] 脾虛運化無力,則大腸傳導(dǎo)無力,故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臨廁努掙則耗氣更重,氣虛之象更明顯,故汗出、氣短、乏力。大便未被燥化,故可以不干。運化無力,糟粕久停,大腸吸收水分隨時間延長而增多,故大便先干,有脾虛濕盛后又便溏。脾虛則健運無權(quán),化源不足,故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均屬氣虛之象。
[病因病機] 本證以肺脾氣虛,傳導(dǎo)無力為主要病機。
2.血虛秘
[證候特點] 大便干結(jié)。面色無華,頭暈?zāi)垦?,心悸,健忘失眠,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脈細。
[辨證要點] 大便干,面色無華,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脈細。
[證候分析] 血虛津少,不能濡潤大腸,腸道干澀,故大便秘結(jié)。血虛不能上榮頭面。故面色無華,頭暈?zāi)垦?。血不養(yǎng)心,心神失養(yǎng),故心悸、健忘、失眠。舌淡苔白,脈細皆為血虛之象。
[病因病機] 本證以陰血虧虛,腸道失潤為主要病機。
3.陰虛秘
[癥候特點] 大便干結(jié),如羊屎狀。消瘦顴紅,頭暈耳鳴,心煩失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辨證要點] 大便干結(jié),如羊屎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 陰津失濡,故大便干結(jié)如羊屎。陰虛則形體消瘦。陰虛火旺,故兩顴紅赤,心煩失眠,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之象。
[病因病機] 本證以陰津不足,腸道失潤為主要病機。
4.陽虛秘
[證候特點] 大便干或不干,排出艱澀困難;腹中冷痛,腰膝酸軟,四肢不溫,小便清長,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沉遲。
[辨證要點] 大便干或不干。腹中冷痛,腰膝酸軟,小便清長。
[證候分析] 陽氣虛衰,寒自內(nèi)生,腸道傳導(dǎo)無力,濁陰凝聚,故大便艱難。陽虛溫化無權(quán),故腹中冷痛,四肢不溫,喜熱怕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沉遲均為陽虛內(nèi)寒虛之象。
[病因病機] 本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凝結(jié)為主要病機。
(吳 嬛)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