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醫(yī)疾病分類,痛風屬于“痹癥”。各種類型的關節(jié)炎都屬中醫(yī)痹癥。中醫(yī)治療痛風的原則是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為法,加之中藥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急性期辨證為濕熱內蘊,治宜清熱利濕為主;緩解期辨證為瘀血阻絡,治宜活血通絡為主。在臨床中也能對癥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按照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原則,關節(jié)炎偏于風者,祛風為主;偏于寒者,散寒為主;濕邪偏勝者,化濕為主;熱邪偏勝者,清熱為主。痛風患者應根據其關節(jié)炎的癥狀特點與是否急性發(fā)作等決定痹癥的性質,是屬于風寒濕痹,還是風濕熱痹,有無痰瘀痹阻證,然后再對癥下藥。
1.急性發(fā)作期 患者發(fā)熱、頭痛、關節(jié)明顯紅腫脹痛,證屬風濕熱痹。治宜清熱利濕、祛風通絡。方和四妙散加味湯。
2.真寒假熱型 關節(jié)紅腫痛、口渴不欲飲、苔白兼黃、脈洪無力。方用六味地黃湯,以滋陰補腎、清利濕熱;加桂枝、附子(炮)以溫經通脈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絡佐以引藥下行。
3.慢性期 關節(jié)疼痛反復發(fā)作,灼熱明顯減輕,關節(jié)僵硬、畸形、活動受限。治宜調理氣血,補益肝腎,酌加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療法,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4.痛風石瘺 證屬久病氣衰,陰寒內積、寒阻血凝、肌膚失養(yǎng)、破潰成瘺。治以濟生腎氣丸內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陽玉龍膏,以暖血生?。灰愿山?、肉桂、草烏、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滯血生肌肉。
5.合并尿路結石 可取具有堿化尿液和保進尿酸結溶解作用的青皮、陳皮、金錢草煎湯內服,加用鴨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總之,痛風患者應根據關節(jié)炎的癥狀特點與是否急性發(fā)作等決定痹癥的性質,是屬于風寒濕痹還是風濕熱痹?有無痰瘀痹阻證?然后再對癥下藥。例如屬風寒濕痹者可用薏苡仁湯加減或者防己茯苓湯加減;風濕熱痹者可用白虎桂枝湯或四妙丸加減;如屬痰瘀痹阻證,可用桃紅飲加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