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群眾、德、官德、新型官德?
群眾一詞古代就有?!盾髯印駥W》中說:“群眾不能移也”;《史記·禮書》中也有“宰制萬物,役使群眾”的表述。那時候,群眾的概念和今天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指民眾、百姓、大眾。特別是“群”字,在古語中就是相合、聚集、眾多的意思。《論語》中有“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的表述。是說君子莊重自尊而不與人爭強斗勝,團結群眾而不結黨營私。
群眾顧名思義,就是民眾,是一個集群概念?,F(xiàn)代詞語中,群眾的基本含義是三個:第一,指人民大眾。是占社會人群中多數(shù)的人;第二,相對于領導干部,非領導干部為群眾。第三,指政治面貌。非黨非團的人們?yōu)槿罕?。這幾個概念之間是有交叉的,所以群眾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個普通黨員,相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自己是群眾;即使不是領導干部,相對于普通百姓,也不能簡單地說自己是群眾。其實,絕對劃分是很難的。對于一個具體的人來說,可能既是群眾,又不是群眾。如果不是從定義出發(fā),而是從社會實際存在的狀況出發(fā),如何確定誰是群眾呢?大致上可以劃分為三種情況:
服務對象是群眾。核心要義是做群眾工作、走群眾路線并不是本職工作之外的另一塊單獨的工作。一說走群眾路線就必然是下鄉(xiāng)、下基層,除了下鄉(xiāng)下地下基層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工作對象服務。為服務對象做好服務,本身就是群眾工作。可以說,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做好群眾工作。這是因為我們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分工不同,但做好了本職工作,就是在為人民創(chuàng)造福祉,這是最大的群眾工作?,F(xiàn)在一強調走群眾路線,一窩蜂地跑到農(nóng)村接地氣,是對群眾路線的曲解。本職工作沒做好,是最大的脫離群眾。
工作的下屬是群眾。不僅僅遠端的,最近的是更直接的群眾。領導干部如何對待下屬,最能反映群眾觀念。我們測評一個干部,大多是在本單位搞,這就是民意測評。關心愛護支持幫助下屬,是群眾工作最重要的部分。集中群眾智慧,自己的下屬是最重要的來源。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是最重要的群眾工作。
我們自己也是群眾。古代有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說出了為官的百姓心態(tài)。官的前身都是民,做民做得好就成了官?,F(xiàn)在有退休制度,到了年齡就從領導崗位下下來,回歸為群眾。這就是說,官和民的身份是可以轉換的。更為重要的是,認識到你的非群眾身份不是永久的,當了官心里不忘百姓,心中始終裝著百姓,難能可貴的是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不當回事,也別太當回事。要置身群眾之中,別站在群眾的對立面;要心系群眾,不能一闊臉就變;要體驗做民的時候的境況,保持做民的本色,不能端官架子??傊橄等罕?,心里裝著群眾,一心一意服務于群眾。官德建設: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注重德,講求德政、德治和德行。德不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國之基,春秋時期鄭國的政治家子產(chǎn)說過,“德,國家之基也”。一個國家德的水準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所以德就是一種文化,通過對中國歷史上的德和倫理文化的研究,就可以了解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文明程度。
官德指的是為官從政者自身品行素養(yǎng)與從政的德行素養(yǎng),即指官員所應恪守的職業(yè)道德,是官員工作生活、思想行為的規(guī)范和準則,作為官員,百行德為首,德為官之魂[1]。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向注重德治,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為官者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德行是治國的前提,權力必須以德為指導才不至失去正確的方向。一是以身作則,加強和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自己的德行去教化老百姓?!罢?,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辈⑼ㄟ^老百姓的口碑為自己立德。二是為政以德,施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眾,以民為本,真正體現(xiàn)德治的內(nèi)涵。官德對社會道德風氣和國家的興衰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國語·晉語六》指出,“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壞也無日矣?!惫俚聦ι鐣L氣具有表率和教化的作用,《論語·子路》中強調,“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p>
新型官德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過程之中,適應“自身建設的需要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他除了具有道德的一般特點,還具有特殊的規(guī)定性”。新型官德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一體,體現(xiàn)執(zhí)政黨的階級屬性。新型官德,“必須不僅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而且要進一步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來加以構建,使官德的落腳點真正落在發(fā)展先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先進文化、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進一步推進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2]。
官員掌握著權力,他們的道德狀況必然對權力的行使構成重大影響,在社會道德建設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官德包括做人從政的道德理想、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評價,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公正廉潔、勤政愛民等。古代為官者講的是忠孝、仁愛、智信、禮義、廉恥。而今天“人民公仆”的道德標準構成新時代的官德意識??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還講,“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孟子提出了“徒善不足以為政”的思想;《荀子》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東漢的王充也說,“治國之道,當任德也”。美國有《公務員道德法》,“道德委員會”和“倫理辦公室”等官德專責機構考量官員道德,英國有公共機構委員會和公共生活標準委員會,日本有國家公務員倫理審查會制約、監(jiān)督政府公共權力。領導干部作為執(zhí)政主體的關鍵人群,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與德行品格來踐履公共權力及其執(zhí)政黨提出的職責要求,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權力腐敗等危險現(xiàn)象[3]。
二、官德建設存在問題
目前,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jié),理想信念動搖、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實踐中經(jīng)不起任何的誘惑而得“軟骨病”。有的地方,干部被“圍獵”,遏制腐敗蔓延的任務仍然艱巨。目前,黨內(nèi)出現(xiàn)的問題:一是政治腐敗,政治生態(tài)惡化、黨內(nèi)搞團團伙伙、無組織無紀律、拉幫結派、營私舞弊、和中央對著干,一人說了算、唯我獨尊、順者昌逆者亡、助長歪風邪氣,縱容壞人壞事;二是經(jīng)濟腐敗,權力尋租,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搞利益輸送、行賄受賄,貪污盜竊,挪用公款,假公濟私,等等;三是吏治腐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買官賣官,跑官要官、任人唯親、任人唯錢;四是思想腐敗,思想上蛻變變質、盲目崇拜西方丑化社會主義、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文化漢奸比比皆是;五是道德敗壞,思想道德敗壞腐化墮落,嚴重破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低下、整日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完全喪失了黨員領導干部的現(xiàn)象;六是作風腐敗,形式主義、鋪張浪費、奢靡之風嚴重、誠信缺失、脫離群眾;七是官僚主義泛濫,做官當老爺、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命令主義、事務主義、本位主義、特殊化、擺官架子、自私自利、鬧不團結、搞宗派、助長歪風邪氣、縱容壞人壞事、打擊報復、違法亂紀、壓制民主,欺凌群眾、敵我不分,互相勾結,作奸犯科,害黨害國。這些現(xiàn)象的普遍發(fā)生,嚴重影響黨的執(zhí)政地位。鄧小平指出:“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沒有共產(chǎn)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jīng)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chǎn)主義思想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否則,我們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裝,還怎么能教育青年,還怎么能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
三、加強官德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
1.為民,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宗旨。在我國歷史上,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主張“政在得民”?!暗妹裥恼叩锰煜隆薄八奢d舟,亦可覆舟”“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等都是我國古代為官者從政的至理名言,這就等于給官員設置了一個根本目標,即在于“得民”,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支持?!八暮@ЦF,天祿永終”,官員的祿位,是以老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為前提的。當代,新型官德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人民的公仆。馬克思指出:“以隨時可以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以真正的負責制代替虛偽的責任制,因為這些勤務員總是在公眾監(jiān)督之下進行工作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為民思想的理論基石和具體表現(xiàn)。新型官德就要在內(nèi)心時刻想著百姓。為官者在日常工作之中,在點滴之中,心系百姓,做到一心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為官胸懷黎民,心憂天下的一種為民的思想和情感。憂民精神背后反映的,是一種深刻的政治態(tài)度、政治思想,是為政者于老百姓之間深切的感情,是對老百姓疾苦深入負責的態(tài)度。憂民精神是一種徹底的、純粹的為人民服務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所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要求官員心里裝著老百姓,主動地去了解民情,懂得老百姓的疾苦,一心為民,更好地為老百姓辦實事。
2.忠誠,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前提。司馬光在《四言銘系述》明確指出,“盡心于人曰忠”。忠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是歷代先賢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疇,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標準之一。從小的方面來看,忠誠是人們之間友善相處、和諧幸福的要求;從大的方面來說,則是政治清明、國家發(fā)展、整個社會良性運行的保證。忠誠這一道德規(guī)范就包含著“忠貞、誠信、誠實”等品質。為官者和其他人員均需具備忠誠的道德素養(yǎng)。宋代程頤、程顥在《二程集》中提出,“欲當大任,須是篤實”,要求為官當大任者,必須忠誠務實。中國共產(chǎn)黨的《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是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之一?!斑@是判斷一個共產(chǎn)黨員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更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忠誠不僅是一種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一種嚴謹?shù)牡赖聦嵺`,需要每一位黨員從平凡小事做起,在點點滴滴中體現(xiàn)”。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前,忠誠守信都是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這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必然選擇,也是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迫切要求。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誠實守信也是市場秩序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前提。
3.務實,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基礎?!翱照務`國,實干興邦”。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從歷史經(jīng)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結論?!暗离m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薄盀檎F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務實則需要勤勉的敬業(yè)作風,《尚書·大禹謨》中說:“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狈磳照?,注重務實,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共產(chǎn)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4]?!皠諏崳且环N科學精神,一種工作作風,也是一種黨性要求。務實,就是要尊重實際,注重實干,講求實效,其真諦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眲諏嵉谋举|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只有正確處理黨和人民的關系,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才會無往而不勝;只有密切聯(lián)系群眾,我們的黨才會變成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利的黨;只有處理好黨和人民的關系,擺正自己與人民的關系,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長治久安!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堅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并堅持把這些原則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會議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有朝氣,一定要有堅強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難和用百折不撓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難的精神,一定要克服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絕對平均主義和自由主義”。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指出,“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xiàn)在就必須向黨內(nèi)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5]。
4.公正,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要求。公正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內(nèi)容,又稱公平、公道、正義,是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掇o源》解釋“官,職也,謂各守其職為國治世者也?!睘楣僬?,處理的是公共事務,就要從公共的角度而不是個體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公共利益為最高目標。如何真正實現(xiàn)公正,就要處理好“公”和“私”的關系,官員要做到一心為公,必須跨越出親情關和親信關。在日常工作中要不徇私、不結黨、敢犧牲。為官者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治理好政務;當官者如果不公正,就會失去民心,有多大的政治才能,都無法在實際當中施展開來。歷代官員是否公正也成為受不受老百姓愛戴的重要道德評價尺度之一。
5.清廉,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關鍵。廉是與貪腐相對的,也是為官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質。管子指出,廉是治理國家的“四維”之一,“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班固也指出:“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惫賳T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物質觀,時刻警惕貪欲之心?!肮賳T只有不縱容貪欲,清除心靈上的污垢,矯正畸形扭曲的心態(tài),驅除心魔,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才能正其身、端其行,進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的精神追求方面?!睙o欲則剛,為官者只有清正廉潔,才能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人民當中樹立起威信,國才能因人民的擁戴而愈加昌盛[6]。
6.修己,這是新型官德建設的核心。修己是對官員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要求,也是官德的基礎。《論語·憲問》記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指的是通過修己,使自己的言行無不符合原則?!洞髮W》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為治國的起點。當前共產(chǎn)黨員就要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律己,“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修養(yǎng),要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的修養(yǎng);要有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戰(zhàn)略、戰(zhàn)術修養(yǎng);要有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要有堅持黨內(nèi)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yǎng);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yǎng);要有善于聯(lián)系群眾的修養(yǎng),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yǎng)”[7]。具有強大人格魅力的官員,這樣的官員是人民之大幸,也是國家之大幸。
領導干部核心價值觀建設,要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緊緊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倡導”這一基本內(nèi)容,開展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干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黨的建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好頭、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為民、務實、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眾、引領風尚。領導干部做到“四堅”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道路自信,堅守道德高地,堅固廉潔基礎。以官德建設為重點,提高各級干部公權公用的誠信度,由此在全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以德治黨的良好氛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