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板的立焊技巧
立焊由于熔化金屬在重力作用下易向下淌,形成焊瘤、咬邊、夾渣等缺陷,焊縫成形不良,熔池金屬與熔渣容易分離。T形接頭焊縫根部容易產(chǎn)生未焊透。焊接過程、熔透程度容易控制,焊接生產(chǎn)效率比平焊位置低。
立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下向上施焊,另一種是由上向下施焊。由上向下施焊的立焊,要求有專用的焊條才能保證成形。目前生產(chǎn)中應用最廣的仍是由下向上施焊的立焊法。立焊時由于熔化金屬受重力作用容易下淌,使焊縫成形困難,一般應采取以下措施。
(1)對接接頭立焊時,焊條與焊件的角度左右方向各為90°,向下與焊縫成60°~80°;而角接接頭立焊時,焊條與兩板之間各為45°,向下與焊縫成60°~90°,見圖3-22。
圖3-22 立焊時的焊條角度
(2)用較小直徑的焊條和較小的焊接電流,電流一般比平焊小12%~15%,以減小熔滴的體積,使之少受重力的影響,以利于熔滴的過渡。
(3)采用短弧焊接,縮短熔滴過渡到熔池中去的距離,形成短路過渡。
(4)根據(jù)焊件接頭形式的特點和焊接過程中熔池溫度的情況,靈活運用適當?shù)倪\條法。此外氣體的吹力、電磁力、表面張力在焊接立、橫、仰焊時都能促使熔滴向熔池過渡。
為了便于觀察熔池和熔滴過渡情況,操作時可采取胳膊有依托和無依托兩種姿勢。有依托姿勢,即臂膀輕輕地貼在上體的肋部或大腿、膝蓋位置,比較平穩(wěn),省力。無依托姿勢是把胳膊半伸開或全伸開懸空操作,要靠胳膊的伸縮來調(diào)節(jié)焊條位置,胳膊活動范圍大,但操作難度也較大。握焊鉗方法可適當調(diào)整。有正握法(圖3-23(a)、(b))和反握法(圖3-23(c))兩種。一般常用正握法。當遇到較低的焊接部位和不好施焊的位置時,可用正握法(圖3-23(b)),也可采用反握法(圖3-23(c)),實際生產(chǎn)中要根據(jù)本人情況靈活運用。
圖3-23 立焊時握焊鉗的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