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立式鉆床的修理與檢驗
第七章 綜合技能訓練
一、減速器的修理
(一)減速器的簡介
減速器是一種由封閉在箱體內(nèi)的齒輪傳動或蝸桿傳動機構(gòu)組成的獨立部件,亦稱“減速箱”。一般裝在原動機與工作機之間。它用來降低轉(zhuǎn)速,改變轉(zhuǎn)矩,并具有潤滑良好,不易污損和便于維修等特點。
1.減速器的分類及結(jié)構(gòu)
常用的減速器有圓柱齒輪減速器,見圖7-1;圓錐、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蝸桿、一齒輪減速器。此外,還有自由行星齒輪減速器,(圖7-2所示為航空直升飛機的主減速器傳動簡圖);擺線針輪減速器;諧波齒輪減速器等多種結(jié)構(gòu)形式。
2.減速器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
(1)傳動比。有公稱總傳動比和分級傳動比兩種。它們之間的關系為u=uⅠ·uⅡ(兩級傳動:uⅠ為高速級,uⅡ為低速級);u= uⅠ·uⅡ·uⅢ(三級傳動:uⅠ為高速級,uⅡ為低速級,uⅢ為低速級)。
(2)技術(shù)要求。涉及箱體、旋轉(zhuǎn)傳動件、裝配、潤滑和試運轉(zhuǎn)等幾項內(nèi)容。
(二)減速器的修理
修理前先要認真分析減速器的失效形式。因為減速器是以高速軸輸入,低速軸輸出的方式來傳遞轉(zhuǎn)矩的,所以它的失效形式都表現(xiàn)為轉(zhuǎn)矩損失或喪失,有時是斷續(xù)地傳遞轉(zhuǎn)矩。
1.箱體
減速器的箱體多由箱蓋和箱座扣合而成,見圖7-1。其失效形式有軸承孔的磨損,即軸承在箱體軸承孔內(nèi)發(fā)生跑圈而造成,此外還有箱體的變形等。其修理方法是:
圖7-1 圓柱齒輪減速器
圖7-2 自由行星齒輪減速器傳動簡圖
1、12-左、右主傳動軸;2、13-單向離合器;3、14-左、右主動螺旋錐齒輪;
4-固定齒圈;5-從動齒圈;6-自由行星齒輪組件;7-太陽齒輪;
8-槳轂;9-自由行星上齒輪;10-自由行星中齒輪;
11-自由行星下齒輪;15-從動螺旋錐齒輪
(1)若螺栓孔或定位銷孔有裂縫或斷裂,則應及時進行焊修。
(2)若箱蓋與箱座的結(jié)合面產(chǎn)生變形,應使用平板對結(jié)合面進行刮削,并用0.05mm塞尺檢查,至達到要求后再用螺栓和定位銷將其固定。然后,找正原孔和與之同軸系的兩孔同軸度均在0.01mm以內(nèi),并按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要求精鏜所有孔,使之達到要求。
圖7-3 精刨箱蓋和箱座與鏜孔的計算
①按上述鏜孔找正的方法和要求分別進行找正和鏜孔;對嚴重磨損、呈橢圓狀或被拉毛的孔可鑲嵌整體套,并在其與箱體的結(jié)合處鉆削騎縫銷孔,裝銷以防整體套發(fā)生轉(zhuǎn)動。
②采用孔間隙填補膠來修補軸承與孔的配合。根據(jù)填補膠的使用要求,可將磨損孔鏜大0.05~0.2mm。
③精刨箱蓋和箱座的結(jié)合面;然后,直接鏜孔成形。刨削量Δ與鏜孔余量的關系見圖7-3。圖中r=h+Δ;h=r-c2=4r2-4(r-h(huán))2;鏜孔余量δ=r-c。
2.傳動件
傳動件的失效形式有:鍵槽、花鍵部分發(fā)生磨損或扭曲;軸頸磨損;齒輪、蝸桿副和其他傳動件的失效(尤其是斷續(xù)傳遞轉(zhuǎn)矩時的沖擊很大,齒部會出現(xiàn)碰痕、裂紋或斷裂)。其修理方法是:
(1)對軸頸磨損處可采用鍍鉻或刷鍍技術(shù)進行修復;鍵槽磨損后可轉(zhuǎn)過180°重新插銑鍵槽;花鍵磨損可焊補后重新銑、磨花鍵;嚴重失效的軸則應進行更換。
(2)對于被輕度碰傷的齒部可用油石修復;齒輪鍵槽磨損也可轉(zhuǎn)180°重新插銑鍵槽;失效嚴重的齒輪應用時更換,且成對嚙合的齒輪要成對更換。
3.軸承
減速器中常采用滾動軸承,尤其是圓錐滾子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因此,要認真檢查并調(diào)整軸承間隙,以確保傳動精度。對嚴重磨損或損壞的軸承應進行更換。
4.輔件
主要是解決修前的漏油問題,以保證各傳動件的潤滑、冷卻及降噪。
二、離心泵的修理
(一)泵的簡介
凡是能夠提升液體、輸送液體,并使液體增加能量的機械制造、石化、采礦、農(nóng)業(yè)、建筑等工程上用途十分廣泛的一種通用機械。
1.泵的分類
(1)按工作原理可分為:
①離心泵。它是利用旋轉(zhuǎn)葉輪中液體的相互作用來輸送液體的。如離心泵、渦流泵、軸流泵等;
②容積泵。它是利用包容液體的密封工作室容積的周期性變化來輸送液體的。如活塞泵、齒輪泵、柱塞泵、葉片泵等;
③其他類泵。它是利用工作流體的能量為動力源來輸送液體的。如射流泵等。
(2)按葉輪級數(shù)可分為單級泵、多級泵。
(3)按軸的位置可分為臥式泵、立式泵。
(4)按工作壓力可分為低壓泵、中壓泵、高壓泵。
(5)按結(jié)構(gòu)形式可分為單吸泵、雙吸泵。
(6)按應用場合可分為船用泵、排水泵、給水泵、泥漿泵、冷凝泵等。
2.泵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
(1)流量。指單位時間內(nèi)從泵口排出,并進入管路的液體數(shù)量。其單位一般以m3/h表示。
(2)揚程(壓頭)。每單位質(zhì)量的液體流經(jīng)該泵后其能量的增值稱揚程或壓頭。揚程的單位用m,壓頭的單位用MPa表示。
(3)轉(zhuǎn)速。指泵軸每分鐘的轉(zhuǎn)數(shù)。其單位用r/min表示。
(4)功率。原動機傳給泵軸的功率稱軸功率,泵傳給液體的功率稱有效功率。其單位用kW表示。
(5)允許吸上真空高度,在額定情況下,泵體允許的最大吸上真空度。其單位一般用Pa表示。
(6)效率。它是泵的一項綜合指標,反映設計、制造、安裝、運轉(zhuǎn)、維護等工作質(zhì)量好壞的程度。效率一般在產(chǎn)品銘牌上表示。
3.離心泵的工作原理
圖7-4 離心泵工作原理圖
1-泵出水口;2-泵殼;3-轉(zhuǎn)子;
4-進水口;5-過濾網(wǎng)
見圖7-4,在泵殼及吸水管道灌滿液體的情況下,原動機帶動葉輪作旋轉(zhuǎn)運動。液體在離心力作用下從葉輪出,端部甩流經(jīng)螺旋形的蝸殼流道及擴散管后,液體的流速逐漸減慢,液體的動能變?yōu)閴毫δ?勢能),使液體壓力升高,最后排入壓出管道。與此同時,泵在運行過程中,葉輪中心由于液體被甩出,使葉輪出口處的絕對壓力下降而形成局部真空,而進水管周圍的液面壓力還是當?shù)卮髿鈮?,此壓力大于泵進口管內(nèi)的壓力,這樣兩者間形成壓力差。
液體在這種壓力差作用下,沿吸水管源源不斷地進入泵內(nèi),這樣就不斷地抽吸和壓出液體。
圖7-5所示說明了液體在泵室內(nèi)的流動情況和抽吸與壓出的流程。離心泵在工作前,泵內(nèi)必須先灌滿液體,以便把泵內(nèi)空氣排出。若泵內(nèi)存有空氣,工作時無法形成足夠的真空度,液體就不能被吸入而影響流量。
圖7-5 液體在葉輪內(nèi)流動的情況
(二)離心泵的修理
1.離心泵的構(gòu)造
圖7-6所示是一臺單級單吸臥式離心泵。葉輪1安裝在軸6的端部,軸由兩個滾動軸承7支承。為了防止外界空氣進入泵內(nèi)的低壓區(qū),用油浸石棉盤根所制成的填料4加以密封。壓蓋5的壓緊程度要適當,因為太松達不到密封效果,太緊則會增大泵軸與填料之間的摩擦。為了防止空氣進入泵體內(nèi),在填料之間裝有水封環(huán)3,通過小孔2引入出口處的具有一定壓力的液體。
圖7-7所示為一臺多級臥式離心泵。該多級離心泵是由各級葉輪相互串聯(lián)進行工作的。前一級葉輪出口處的液體,經(jīng)過導輪3流入后一級葉輪的進口,并依次傳遞到最后一級。多級離心泵的壓頭等于各單級壓頭之和(不計損失),而流量與單級一樣。離心泵轉(zhuǎn)子兩端由兩個滑動軸承1支承,滑動軸承采用油環(huán)供油的方式進行潤滑。在離心泵的進口端,裝有防止外界空氣進入泵內(nèi)的密封填料2,并引入具有一定壓力的液體加強密封。在離心泵的出口端,裝有防止泵內(nèi)高壓液體外泄的密封填料5。
圖7-6 單級單吸臥式離心泵
1-葉輪;2-小孔;3-水封環(huán);4-填料;5-壓蓋;6-軸;7-滾動軸承
圖7-7 多級式離心泵
1-滑動軸承;2、5-密封填料;3-導輪;4-平衡盤
不管是單級泵還是多級泵,其每一級葉輪兩側(cè)液體的壓力是不相等的,葉輪進口一側(cè)的壓力較低,而另一側(cè)受到從葉輪出口排出的高壓液體,這種兩側(cè)壓力不平衡會產(chǎn)生軸向推力。若該推力較小,軸承可以承受;若此推力過大,則應采用平衡孔或平衡盤加以解決。
2.離心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見表7-1。
表7-1 離心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續(xù)表
三、Z5125型立式鉆床的修理與檢驗
(一)Z5125型立式鉆床主要部件的拆卸與修理順序
1.拆卸順序
修理Z5125型立式鉆床時,應按下述順序拆卸主要部件:電器系統(tǒng)、變速箱、進給箱、工作臺、立柱。
2.主要部件修理順序
機床拆卸后,再按下述順序進行部件的修理及裝配:底座、立柱、工作臺、進給箱、主軸、主軸套筒、導向套、進給箱部件、變速箱部件、總裝配。
各部件在機床上的裝配位置,見圖7-8。
(二)Z5125型立式鉆床主要部件的修理與檢測
1.底座
底座是機床的基礎件,應保證立柱與其接觸良好,且連接可靠。
(1)修前檢測。見圖7-9,用平板刮研底座表面1、2,并檢測表面1、2的平面度,在邊長1000mm的正方形內(nèi)公差為0.05mm,且只許中間凹;有平行平尺和水平儀檢測表面1、2的平行度,公差為0.05mm/1000mm。
圖7-8 Z5125型立式鉆床的外形及各部件的裝配位置
1-變速箱;2-空心套;3-導向套;4-進給箱;5-主軸;
6-立柱;7-工作臺;8-托架;9-底座
(2)刮削修復;若經(jīng)上述檢測發(fā)現(xiàn)超差或接觸精度不合格等問題3,應用平板推研刮削底座表面1、2。允許表面1、2刮削后不等高,但必須平行。接觸精度為8~12點(25mm×25mm)。
2.立柱
進給箱和工作臺連接在立柱上并作相對運動。
(1)修前檢測 將立柱平放,見圖7-10,且保證立柱表面1朝上,在兩端磨損較輕處放置水平儀,將立柱調(diào)平。
圖7-9 底座修前檢測示意圖
1-托架座接合面;2-立柱接合面
圖7-10 調(diào)平立柱
按圖7-11所示的方法檢測立柱表面1的直線度和平行度。在全長上的直線度公差為0.03mm;平行度公差為0.03mm/ 1000mm。
按圖7-12所示的方法檢測立柱表面1、2對表面4的垂直度,公差應為0.08mm/1000mm。
圖7-11 檢測表面1的直線度和平行度
圖7-12 檢測表面1、2對表面4的垂直度
按圖7-13所示的方法檢測立柱表面3對表面2的平行度,公差為0.03mm/1000mm。
待修前檢測完成后,即可對各表面進行刮削修理。若導軌表面的啃痕、劃傷深度在0.3mm以上,或直線度誤差、平行度誤差及垂直度誤差超過0.2mm時,應先精刨后刮削,以減少刮研工作量。立柱導軌也可采用以導軌磨進行磨削加工的方法代替刮削。
(2)修刮立柱表面1。用平板刮研立柱表面1至符合技術(shù)要求為止。檢測立柱表面1的直線度、平行度;檢測立柱表面1對表面4的垂直度,見圖7-12。
(3)修刮立柱表面2。按圖7-14所示,以立柱表面1和4為基準,用角度平尺推研刮削表面2,其直線度用角度平尺和推研時的接觸點來保證。在全長的直線度公差為0.03mm。接觸點為8~10點(25mm×25mm)。
(4)修刮立柱表面3。用角度平尺推研刮削至符合技術(shù)要求為止。按圖7-13所示方法,檢測主柱表面3對表面的平行度,在全長上公差為0.03mm。
圖7-13 檢測表面3對表面2的平行度
圖7-14 修刮立柱表面2
3.工作臺
應保證工作臺面1對工作臺導軌表面2、3、4的垂直度要求。工作臺示意圖見圖7-15。
(1)修前檢測。先按圖7-16所示的方法檢測工作臺面1的平面度,在全長上公差為0.05mm,且只許中間凹。若表面1損壞嚴重,可以表面2、3為基準找正并刨削表面1,粗刮后作為基準。再按圖7-17所示的方法檢測表面1對表面2、3的垂直度,公差為0.03mm/300mm。
(2)修刮工作臺表面1。在平板上推研工作臺表面1,顯點后刮削至符合技術(shù)要求。按圖7-16(b)所示分別在三個位置擺放平尺,按圖7-16(a)所示的方法用塞尺檢測平面度。若研點數(shù)均勻顯示4~6點(25mm×25mm)即可。
圖7-15 工作臺示意圖
圖7-16 檢測工作臺表面1的平面度
(a)平面度的檢測(b)平尺的擺放
(3)修刮工作臺表面2。按圖7-18所示的方法將工作臺表面2、3與已刮削好的立柱導軌對研。修刮工作臺表面2,使接觸研點數(shù)達6~8點(25mm×25mm)。移動角度塊檢測表面2對表面1的垂直度。
圖7-17 檢測工作臺表面1對表面2、3的垂直度
圖7-18 檢測工作臺表面2、3對表面1的垂直度
(4)修刮工作臺表面3。在工作臺與立柱導軌對研的同時,用手推緊使工作臺表面3也與立柱對研,顯點后進行刮削。再按圖7-18所示的方法把百分表置于專用鑄鐵90°角尺的側(cè)面,通過移動角度塊來檢測表面3對表面1的垂直度,公差應為0.03mm/ 300mm。
圖7-19 檢測工作臺表面4對表面3的平行度
(5)修刮工作臺表面4。按圖7-19所示的方法,在工作臺表面2、3之間及表面2、4之間各放置一圓柱檢驗棒,并用千分尺或游標卡尺測量兩根檢驗棒間的平行度,兩端測量的最大差值就是平行度的誤差。其公差在全長范圍內(nèi)應為0.20mm。
(6)修刮工作臺壓板。工作臺壓板表面2與圖7-19所示的工作臺表面2對研,修刮研點數(shù)達4~6點(25mm×25mm)。然后,按圖7-20所示的方法在平板上研點工作臺壓板表面3,并按照顯點修刮,在此過程中表面3的角度不得發(fā)生扭曲。表面3粗刮后,再按圖7-21所示的方法安裝在立柱上,并進行對研至達到要求為止。
圖7-20 修刮壓板表面3
圖7-21 對研壓板表面3
工作臺壓板修刮完成后,應對立柱和工作臺導軌面及壓板進行清洗,裝上壓板,調(diào)整間隙,使工作臺能輕便移動。各滑動面的間隙用0.03mm塞尺檢測,插入深度應小于或等于20mm。
4.進給箱
箱體孔必須同軸,若上、下孔不同軸應通過鏜孔進行修復,并更換導向套。同時,箱體孔軸線必須與進給箱導軌表面1、2平行,見圖7-22。
(1)修刮進給箱導軌表面1。按圖7-23所示的方法,在箱體孔中插入一根圓柱檢驗棒,將箱體置于立柱導軌上進行推研,并檢測進給箱導軌表面1對中心線的平行度誤差,修刮表面1。移動角度塊,來檢測檢驗棒上母線與立柱導軌面間的平行度,其公差為0.02mm/300mm,且只允許向立柱上端內(nèi)偏,研點數(shù)為6~8點(25mm×25mm)。
圖7-22 進給箱示意圖
圖7-23 檢測進給箱表面1、2對主軸線的平行度
(2)修刮進給箱導軌表面2。用力使進給箱導軌表面2與立柱導軌燕尾面接觸,并進行推研。修刮進給箱導軌表面2,使研點數(shù)可達6~8點(25mm×25mm),移動角度塊檢測檢驗棒側(cè)母線與立柱導軌面間的平行度,見圖7-23,其公差為0.02mm/300mm。
(3)修刮進給箱壓板。粗刮進給箱壓板各工作面,使研點數(shù)可達4~6點(25mm×25mm),按圖7-24所示的方法配研壓板。用螺釘調(diào)整壓板,保證接觸均勻,進行推研后修刮壓板滑動面,使研點數(shù)達6~8點(25mm×25mm)。各滑動面用0.03mm塞尺檢測,插入深度應小于或等于20mm。
圖7-24 配研進給箱壓板
5.主軸
若主軸錐孔發(fā)生輕微磨損時,則可用磨削或研磨的方法進行修復。若花鍵部分磨損,則可用電鍍、電刷鍍等方法修復。若主軸嚴重彎曲,就要更換新軸。圖7-25為立式鉆床主軸示意圖。
圖7-25 立式鉆床主軸示意圖
(1)修復主軸表面1、2。按圖7-26所示的方法檢測主軸的幾何精度。通過回轉(zhuǎn)主軸來檢測主軸軸頸表面1、2的徑向圓跳動和臺階面5的端面圓跳動,其公差為0.01mm。將莫氏3號錐度檢驗棒插入錐孔中,用百分表分別檢測近端面處與距端面300mm處的徑向圓跳動,公差為:近端面處0.01mm;距端面300mm處0.03mm。如果超差可在表面1、2處用鍍鉻、刷鍍、噴涂等方法進行修復;若主軸錐孔表面6存在問題,應先修復錐孔表面6。
(2)修復主軸錐孔表面6。在磨床上精磨錐孔表面6,用莫氏3號錐度量規(guī),沿母線涂三條著色線來檢測錐孔表面6,使接觸率達65%以上,且接觸區(qū)域應靠近大端。用錐度檢驗棒檢測錐孔表面6對由主軸表面1、2形成的回轉(zhuǎn)軸線的徑向圓跳動,見圖7-26。近主軸端處公差為0.01mm;距主軸端300mm處公差為0.03mm。錐孔表面6的表面粗糙度Ra值為0.4μm。
圖7-26 檢測主軸示意圖
(3)修復主軸表面3、4、5?;ㄦI定心表面3與軸頸表面1、2的同軸度公差為0.03mm。待電鍍、刷鍍、噴涂等工序完成后,可修研中心孔。以修復好的主軸錐孔與主軸中心孔為基準,在磨床上精磨主軸表面1、2、5、4、3。表面5的端面圓跳動公差為0.02mm;表面1、2、3的圓度公差為0.01mm,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為0.4μm。
圖7-27 主軸套筒示意圖
(a)主軸套筒 (b)堵頭
6.主軸套筒
圖7-27為主軸套筒示意圖。若表面1磨損量在0.15mm以下,可在兩端鑲嵌堵頭,經(jīng)校準后精磨表面1,使其圓度、圓柱度公差為0.01mm,表面粗糙度Ra值為0.4μm。精磨套筒外圓表面1時,必須配制導向套。若磨損量較小時,可對套筒表面1采用刷鍍的方法進行修復,并研磨導向套。
因為表面3、4是裝配軸承的部位,當磨損嚴重時,可用刷鍍法修復,再精磨表面3、4,使其與外圓表面1的同軸度公差小于或等于0.008mm。
當套筒上的齒條部分磨損嚴重時,應及時更換;若嚙合間隙過大,可通過調(diào)整嚙合齒輪來修復。
(三)Z5125型立式鉆床的部件裝配
待對各部件修復,并經(jīng)精度檢測合格后,應按照技術(shù)文件上的有關要求分別對變速箱、進給箱、工作臺、主軸進行部件的裝配、調(diào)整及檢查;隨時準備進行總裝配。
(四)Z5125型立式鉆床的總裝配
總裝配工藝應結(jié)合部件修復工藝及部件裝配工藝穿插進行。
1.立柱的安裝
圖7-28 立柱安裝示意圖
先將底座安放于基礎墊鐵上,將水平儀置于平行平尺上調(diào)平底座,縱橫兩個方面上的水平公差為0.04mm/1000mm。將地腳螺栓緊固。然后,安裝立柱,緊固聯(lián)接螺栓,在接合處用0.03mm塞尺進行檢測,深度應小于或等于10mm,按圖7-28所示的方法檢測立柱的垂直度,縱向垂直度公差為0.15mm/ 1000mm,且只允許立柱向前傾斜;橫向垂直度公差為0.10mm/1000mm。
立柱安裝完畢后,應將平衡鐵接好,并放入立柱空腔內(nèi);用鋼管插入立柱的側(cè)面孔內(nèi),使不衡鐵懸于頂部;待安裝變速箱時,將鏈條繞裝于鏈輪上,并與主軸套筒相連接。
2.工作臺的裝配
(1)安裝工作臺。將工作臺安裝在立柱上,并用壓板調(diào)整好間隙,而滑動接合面之間的間隙用0.03mm塞尺來檢測,插入深度應小于或等于20mm。
(2)調(diào)整絲杠的位置。在托架上裝好升降絲杠,將絲杠頂端裝在工作臺的絲杠支承孔內(nèi),并使絲杠托架自由安裝在底座上,擰上緊固螺釘。搖動手柄使工作臺在立柱導軌上輕便自如地升降。最后,緊固托架,重新鉸銷子孔,并用銷釘進行定位。
圖7-29 檢測工作臺面對立柱導軌的垂直度
(3)檢測工作臺面對立柱的垂直度。按圖7-29所示的方法,將水平儀在縱橫兩個方向置于工作臺面上,升降工作臺??v向公差為0.15mm/1000mm,且只允許偏向立柱;橫向分差0.10mm/1000mm。
3.進給箱的裝配
在把進給箱安裝到立柱導軌上時,要同時裝配好手搖升降機構(gòu),并使齒輪與立柱上的齒條相互嚙合良好。
(1)檢測主軸錐孔中心線對立柱導軌的平行度。按圖7-30所示的方法,在主軸錐孔內(nèi)插入檢驗棒,將百分表分別置于縱橫兩側(cè)素線上,并上、下移動工作臺。主軸錐孔中心線對立柱導軌的平行度公差在縱橫兩個方向上均為0.05mm/300mm。
圖7-30 檢測主軸錐孔中心對立柱導軌的平行度
(2)檢測主軸回轉(zhuǎn)中心對工作臺面的垂直度。按圖7-31所示的方法,將百分表裝夾到主軸上,使測量頭觸及工作臺面(回轉(zhuǎn)半徑150mm)。用手動主軸,測量主軸回轉(zhuǎn)中心對工作臺面的垂直度。在測量直徑300mm內(nèi)的公差:縱向為0.10mm,且只允許工作臺向立柱上端傾斜:橫向為0.06mm。
圖7-31 檢測主軸回轉(zhuǎn)中心對工作臺面的垂直度
4.變速箱的裝配
(1)檢測空心軸對支承面的垂直度。變速箱的支承面應與立柱頂面相連接,為保證主軸回轉(zhuǎn)中心與立柱導軌平行,需要檢測空心軸對支承面的垂直度。按圖7-32所示的方法,將變速箱支承面置于平板上,在空心軸上裝夾百分表,使測量頭觸及到平板上(回轉(zhuǎn)半徑150mm),旋轉(zhuǎn)空心軸,若超差可修刮支承面。在測量直徑300mm內(nèi)的垂直度公差:縱向為0.03mm,且只允許向立柱傾斜;橫向為0.03mm。
(2)檢測主軸中心對空心軸的同軸度。按圖7-33所示的方法,把變速箱安裝到立柱上。在主軸上裝夾百分表,使測量頭觸及空心軸,旋轉(zhuǎn)軸進行測量,同軸度公差為0.05mm。若超差可調(diào)整變速箱的位置,待達到技術(shù)要求后重新鉸定位銷孔,并用銷釘進行定位。
圖7-32 檢測空心軸的回轉(zhuǎn)中心對支承面的垂直度
圖7-33 檢測主軸中心對空心軸的同軸度
(五)Z5125型立式鉆床的試車驗收
1.機車空運轉(zhuǎn)試驗
具體要求如下:
(1)試車前,要對機床的所有部件進行檢查、清洗、并加注潤滑油。
(2)所有緊固螺釘及調(diào)整螺釘,必須全部擰緊或調(diào)整完畢。
(3)固定連接面應配合緊密,用0.03mm塞尺檢驗時不能插入。滑動導軌配合面,除采用涂色法檢查接觸精度外,還要用0.03mm塞尺檢驗,其插入深度應小于20mm。
(4)檢查自動裝置和擋鐵的工作位置及動作的準確性是否良好。
(5)主軸應能平穩(wěn)升降,手柄的轉(zhuǎn)動用力應不大于50N。
(6)機床通電后,使主運動機構(gòu)從最低速度起依次變速,每擋速度運轉(zhuǎn)時間不得少于2min。最高速度時,運轉(zhuǎn)時間不應少于30min。使主軸軸承達到穩(wěn)定溫度,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
(7)檢查油箱內(nèi)潤滑油的流動是否正常,箱蓋和軸套是否有漏油。
(8)檢查各部手機柄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并對用于變速和調(diào)整進給量的手柄,所施加的試驗力不得超過40N。
(9)在各擋轉(zhuǎn)速和機動進給時,進給應平穩(wěn)沒有沖擊,且無異常噪聲。
2.立式鉆床幾何精度的檢驗
根據(jù)立式鉆床精度標準逐項進行檢驗。
3.立式鉆床負荷試驗
機床開車運轉(zhuǎn)達到熱平衡后,方可進行負荷試驗。
(1)試件規(guī)格:45鋼板,上、下平面表面粗糙度值Ra應達到6.3μm。
(2)刀具規(guī)格:采用φ25mm錐柄高速鋼標準麻花鉆頭。
(3)切削規(guī)格:主軸轉(zhuǎn)速392r/min;進給量0.36mm/r;鉆孔深度60mm;鉆孔數(shù)量6個。
采用0.36mm/r進給量時,將水平儀縱向放置在工作臺面上和主軸套筒上,觀察工作臺受鉆削軸向壓力而產(chǎn)生的變形,變形量的數(shù)量值在每100mm上不能大于0.15mm。當進給量增加至0.48mm/r時,機動進給保險應自動脫開。
復習思考題
1.何謂減速器?其主要功用有哪些?
2.減速器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有哪幾項?
3.減速器的失效形式是什么?
4.試述減速器傳動件的修理工藝?
5.何謂泵?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6.泵是如何分類的?
7.試述離心泵的工作原理。
8.泵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有哪些?什么叫泵的揚程?其單位是什么?
9.為什么要在離心泵的進口端裝一個單向閥?
10.怎樣平衡離心泵的軸向推力?
11.離心泵工作中流量減小和揚程降低,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5.Z5125型立式鉆床的工作運動包括哪些?
16.試述Z5125型立式鉆床主軸的修理工藝?
17.試述Z5125型立式鉆床進給箱的裝配工藝?
18.Z5125型立式鉆床的空運轉(zhuǎn)試驗都有哪些要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