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一般血液感染病毒多長時間能發(fā)病

        一般血液感染病毒多長時間能發(fā)病

        時間:2023-11-15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常呈敗血癥經過。不同季節(jié)新雞的數量、流動情況和適于病毒存活及傳播的條件、污染的環(huán)境和帶毒的雞群是造成本病流行的常見原因。目前非典型新城疫呈上升趨勢,常與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支原體病、球蟲病等一種或幾種疾病混合感染,導致病情加重,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常呈敗血癥經過。新城疫被國際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列為危害禽類的兩種A類傳染病之一,又稱亞洲雞瘟(俗稱偽雞瘟)。

        盡管世界各國對新城疫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如疫苗接種、對強毒感染禽的捕殺、限制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及強制性免疫等,但因疫苗使用不當、免疫抑制性病的存在、養(yǎng)殖環(huán)境的惡化、劣質飼料或原料的添加等情況仍可誘發(fā)新城疫,因此新城疫仍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危險的疫病之一。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和帶毒雞是主要傳染源。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亂,拉黃白色或黃綠色如蛋清樣稀糞

        患病的成年蛋雞呼吸困難,張口呼吸

        患病蛋雛雞扭頸,拉白色稀糞

        蛋殼顏色褪色,蛋殼易破碎

        傳播途徑: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為主,也可通過帶毒種蛋傳播,創(chuàng)傷及交配也可傳染,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蟲及人畜均可機械地傳播新城疫病毒。

        易感家禽:不同年齡的雞易感性也有差異,70日齡以下的雞易感性最高。

        流行特點:本病四季均可發(fā)生,以春、冬兩季多發(fā)。死亡率的高低取決于體內抗體水平的高低,若抗體水平低或沒有免疫接種的雞群,病死率高達75%~100%,免疫雞群病死率變化比較大,在3%~40%。

        ▲流行新動態(tài):目前新城疫發(fā)病日齡越來越早,最早的3日齡即可發(fā)病。

        不同季節(jié)新雞的數量、流動情況和適于病毒存活及傳播的條件、污染的環(huán)境和帶毒的雞群是造成本病流行的常見原因。

        上:氣管水腫、充血 下:正常氣管

        病雞喉頭和氣管黏膜充血、出血

        病雞卵黃充血、變性、壞死

        病雞腹部脂肪可見出血點

        目前非典型新城疫呈上升趨勢,常與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支原體病、球蟲病等一種或幾種疾病混合感染,導致病情加重,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

        ★臨床癥狀

        自然感染時潛伏期為3~5天,人工感染時為2~5天。

        ·典型新城疫

        商品肉雞群多在25日齡左右發(fā)病,死亡率較高;蛋雞產蛋率下降20%~70%不等,軟皮蛋、砂皮蛋、褪色蛋明顯增多,種雞受精率明顯下降。

        病雞胸腺腫大、出血

        病雞脾臟出血

        強毒新城疫引起的腎臟腫大、出血

        病雞腺胃腫脹、出血,腸道腺體紅腫

        病初體溫高達43~44℃,精神沉郁,眼半閉似昏睡狀,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翅下垂,冠、肉?呈青紫色,呼吸困難并帶有呼嚕聲,排黃綠色或黃白色糞便;中后期病雞出現腿翅麻痹、運動失調、原地轉圈、觀星等癥狀,最終體溫下降,昏迷而死。

        ·非典型新城疫

        初期與典型新城疫相似,但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低,死亡過程長,臨床癥狀不明顯。

        病雞腸道外觀可見明顯的紅腫

        強毒新城疫引起的十二指腸“U”襻出血

        非產蛋雞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癥狀,有些僅見搖頭、咳嗽,甚至只有在安靜狀態(tài)下才能聽到輕微的呼嚕聲,個別出現張口呼吸等癥狀。

        病雞腺胃乳頭出血,胃壁變薄

        病雞腺胃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出血

        產蛋雞群發(fā)病后,精神和采食量基本正常,僅出現一過性拉稀,發(fā)病5~7天后出現癱瘓、扭頸、觀星、搖頭、頭點地等癥狀;一般發(fā)病7~10天后,產蛋率下降至最低點,或因繼發(fā)感染大腸桿菌病等而加重病情,產蛋率不易恢復至正常水平。

        ★病理變化

        ·典型新城疫

        病雞嗉囊內聚積酸臭味、混濁的液體。

        病雞喉頭和氣管充血、出血,內有黃白色黏液或黃色干酪樣物。

        病死雞內臟的漿膜面、黏膜出血,腹部脂肪和心冠脂肪出血。

        病死雞腎臟腫大、充血,輸尿管內有尿酸鹽沉積。

        病雞嗉囊與腺胃交界處有出血點或出血帶;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出血點或出血帶;腺胃黏膜腫脹、出血;腺胃乳頭和乳頭間出血;有時肌胃角質層下有出血斑,形成粟粒狀潰瘍。

        病雞胸腺腫大、出血,脾臟腫大、出血。

        病雞腸道腺體多處出現紅腫,腸道內多處可見棗核樣壞死灶,略高于黏膜表面;強毒感染時,十二指腸“U”襻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壞死和潰瘍;直腸黏膜皺褶呈條狀出血或黃色纖維性壞死點;泄殖腔出血。

        病雞腺胃廣泛性出血,腺胃表面有乳白色分泌物

        病雞腺胃乳頭出血

        蛋雞輸卵管黏膜水腫、充血,卵泡充血、出血、變性,甚至壞死,卵黃破裂掉入腹腔后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非典型新城疫

        病死雞氣管黏膜水腫、充血、出血;腺體腫大、出血;盲腸扁桃體腫脹;泄殖腔呈條紋狀出血;其他病理變化與典型新城疫相同。

        ★防治方法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并進行合理的環(huán)境消毒

        加強飼養(yǎng)管理,重點是飼養(yǎng)密度適當,通風良好,飼喂優(yōu)質全價飼料,適當增加維生素用量,以增強雞的體質,提高抗病力;同時嚴格執(zhí)行消毒制度,做到臨時消毒與定期消毒相結合,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

        發(fā)病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疫情并嚴格隔離病雞,將病死雞進行深埋或焚燒,對污染的場地、物品、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同時用新城疫Ⅳ系疫苗緊急接種。

        病雞十二指腸腺體腫脹,有潰瘍

        病雞腸道內多處可見棗核樣壞死灶

        ·合理選擇疫苗,確保接種質量

        疫苗接種是預防新城疫的重要措施,而接種質量尤為關鍵。可根據HI抗體的測定結果,確定首免和次免時間,并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接種(免疫程序參見本書“八、開放式雞場的免疫程序”)。

        ·治療方案

        僅限于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療,治療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第一,肌內注射抗新城疫高免血清1毫升或抗新城疫卵黃抗體1~2毫升。

        第二,抗生素飲水或拌料,如恩諾沙星、沙拉沙星、氟苯尼考、頭孢噻肟鈉、阿莫西林、強力霉素、硫酸新霉素、壯觀霉素。

        第三,中藥以清瘟敗毒、涼血止痢、開竅為原則。

        【處方1】清瘟敗毒散

        石膏120克,地黃30克,水牛角60克,黃連20克,梔子30克,牡丹皮20克,黃芩25克,赤芍25克,玄參25克,知母30克,連翹30克,桔梗25克,甘草15克,淡竹葉25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處方2】普濟消毒散

        大黃30克,黃芩25克,黃連20克,甘草15克,馬勃20克,薄荷25克,玄參25克,牛蒡子45克,升麻25克,柴胡25克,桔梗25克,陳皮20克,連翹30克,荊芥25克,板藍根30克,青黛25克,滑石80克。

        病雞盲腸扁桃體出血

        病雞腸道多處腫大、出血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處方3】

        金銀花120克,連翹120克,板藍根120克,蒲公英120克,青黛120克,甘草120克。

        用法與用量:水煎取汁,100只雞一次飲服,1天1劑,連用3~5天。

        病雞受到刺激后表現的系列神經癥狀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多種家禽及野生禽類發(fā)病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又名歐洲雞瘟或真性雞瘟,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定為A類傳染病,是目前嚴重危害養(yǎng)禽業(yè)的一種傳染病。

        根據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流行病學

        傳染源:發(fā)病家禽和帶毒禽是主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如通過病毒粒子污染空氣傳播。

        易感家禽:各種禽類均可感染。

        流行特點:本病四季均可發(fā)生,以冬季和春季較為嚴重,具有流行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發(fā)病迅速的特點。低致病性禽流感目前呈現流行趨勢,常與新城疫、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混合感染。

        雞冠發(fā)紫及面部腫脹

        眼結膜潮紅、出血

        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不等,最長可達21天,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數量、禽體的抵抗力、日齡大小和品種、飼養(yǎng)管理情況、營養(yǎng)狀況、環(huán)境衛(wèi)生、并發(fā)癥及應急條件。

        下頜腫脹、變硬

        肉髯水腫、發(fā)紺

        ★臨床癥狀

        ·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程多為1~3天,伴隨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100%。

        雞突然發(fā)病,體溫升高,精神委靡或沉郁,昏睡,采食量明顯減少,甚至食欲廢絕。

        病雞雞冠和肉髯淤血、腫脹,呈紫色,頭頸部水腫,拉黃綠色或黃白色糞便。

        病雞鼻竇腫脹,鼻腔分泌物增多,流鼻液,眼結膜充血,流淚。

        高致病性禽流感腿部鱗片下出血

        大腦和小腦腦膜下有細小的出血點

        氣管嚴重出血

        甲狀腺腫大、出血

        病雞腳鱗片出血,出現運動失調、震顫、扭頸等神經癥狀。

        病母雞產蛋率大幅度下降或停產。

        ·低致病性禽流感

        高產蛋雞多發(fā),具有發(fā)病慢、傳播快、低死亡率的特點。

        大部分雞精神較正常,采食量、飲水量稍有下降,拉灰色或黃綠色稀糞,個別雞打呼嚕,咳嗽。

        法氏囊出血呈紫色,漿膜水腫

        脾臟有灰白色的壞死灶

        產蛋率緩慢下降,當產蛋率降至最低點時,在最低點停留7~10天后開始緩慢上升,一般產蛋恢復需要15~30天,少數雞出現絕產;畸形蛋和白殼蛋較少,軟皮蛋、砂殼蛋、薄皮蛋相對較多。

        腎臟腫大、蒼白、出血

        腹膜有奶油狀乳白色炎性滲出物附著

        胸肌淤血,胸骨滑液囊組織黃色膠凍樣浸潤

        心肌及心冠脂肪出血

        腹部脂肪點狀出血

        腸系膜脂肪點狀出血

        腺胃乳頭出血,腺體開口處出血

        腺胃乳頭水腫、出血,肌胃角質層潰爛

        ★病理變化

        ·高致病性禽流感

        雞冠發(fā)紫,腳鱗片出血,頭面部腫脹,肌肉或其他組織器官廣泛性、嚴重性出血并伴隨呼吸道和腸道感染。

        病雞內臟漿膜面、黏膜出血。

        病雞腹部脂肪、心冠脂肪、腸系膜脂肪及胃部脂肪有點狀出血。

        病雞胰臟散在黃白色壞死斑點或出血點,或邊緣出血,甚至變性。

        心外膜有出血斑

        心肌呈條紋狀變性和壞死

        心內膜出血

        胰臟點狀出血

        病雞脾臟有大小如針尖的灰白色壞死灶;腎臟腫大或呈花斑腎。

        病雞氣管充血、出血,內有大量黏性分泌物。

        病雞腺胃腫脹,腺胃乳頭出血,內有膿性分泌物,肌胃角質層潰爛。

        病雞腸黏膜有環(huán)狀或條狀出血,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或潰瘍,泄殖腔出血。

        病雞法氏囊出血,漿膜水腫;胸肌淤血,胸骨滑液囊組織黃色膠凍樣;腹膜有奶油狀乳白色炎性滲出物附著。

        病雞輸卵管及系膜水腫、萎縮,輸卵管內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或干酪樣物;卵泡充血、出血,呈紫黑色,有的卵泡變性,破裂后掉到腹腔。

        胰臟邊緣出血

        胰臟有褐色點狀半透明樣變性

        盲腸扁桃體出血或潰瘍

        輸卵管水腫

        ·低致病性禽流感

        病雞喉頭及氣管充血、出血,內有黏稠狀黏液;個別氣管及支氣管被黃色干酪樣物阻塞。

        病雞氣囊囊壁增厚,混濁。

        病雞腸黏膜充血或輕度出血。

        病雞輸卵管及系膜水腫,卵泡充血、出血、壞死。

        ★防治方法

        ·建立完善的免疫體系并確保接種質量

        ·疫苗免疫是控制本病發(fā)生的關鍵措施,因此建立完善的免疫體系并確保接種質量是重中之重。首先選用與本地流行一致的血清亞型進行免疫,可以產生較好的保護效果。免疫程序見“八、開放式雞場的免疫程序”。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雞體對外界的抗病力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時清除糞便,保持空氣新鮮,飼養(yǎng)密度適中,飼喂優(yōu)質全價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高含量的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中藥散劑(如荊防敗毒散或銀翹散)等,可提高雞體抵抗力。

        ·堅持定期消毒和臨時消毒相結合的原則

        平時輪流使用不同成分的消毒劑進行定期消毒,流行的季節(jié)要不定期地對舍內外進行噴霧消毒。

        ·治療方案

        發(fā)現高致病性禽流感,要立即報告疫情,封鎖雞場,銷毀病雞和可疑病雞,使用消毒劑對養(yǎng)殖場進行徹底消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試治。

        第一,選擇高敏的抗生素如左旋氧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強力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等飲水或拌料控制細菌病。另外,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和安乃近或撲熱息痛(依據維C銀翹片)。

        第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中藥方劑。

        【處方1】荊防敗毒散

        荊芥45克,防風30克,羌活25克,獨活25克,柴胡30克,前胡25克,枳殼30克,茯苓45克,桔梗30克,川芎25克,甘草15克,薄荷15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輸卵管內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

        輸卵管系膜水腫

        【處方2】銀翹散

        金銀花60克,連翹45克,薄荷30克,荊芥30克,淡豆豉30克,牛蒡子45克,桔梗45克,淡竹葉20克,甘草15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若呼吸不暢伴有發(fā)熱配合麻杏石甘散效果更佳)。

        【處方3】清瘟敗毒散

        石膏120克,地黃30克,水牛角60克,黃連20克,梔子30克,牡丹皮20克,黃芩25克,赤芍25克,玄參25克,知母30克,連翹30克,桔梗25克,甘草15克,淡竹葉25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處方4】茵陳金花散

        茵陳70克,金銀花50克,黃芩60克,黃柏40克,柴胡40克,龍膽草60克,防風60克,荊芥60克,甘草40克,板藍根120克。

        用法與用量:一次量,每千克體重0.5克,1天2次,連用3天。

        卵泡充血、出血、液化,最終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壞雞的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為主要發(fā)病機制的病毒性傳染病,本病以突然發(fā)病、傳播迅速、病程短、發(fā)病率高、呈尖峰狀死亡曲線為特征。

        目前本病已成為嚴重危害養(yǎng)雞業(yè)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本病因法氏囊受損傷導致免疫抑制,造成馬立克病、新城疫等免疫失敗,更易與大腸桿菌病、沙門桿菌病、球蟲病、曲霉菌病、新城疫及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造成死亡率增加,甚至雞群全部淘汰,治療更為困難。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和帶毒雞是本病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通過被雞排泄物污染的飼料、飲水和墊料等經消化道傳染,也可通過呼吸道和眼結膜等傳播。

        易感家禽:2~6周齡的雞易感。

        病原特性:病毒主要存在于法氏囊和脾臟等器官內,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極強,外界環(huán)境一旦被病毒污染可長期傳播病毒。

        流行特點:本病的高發(fā)期為4~6月,具有發(fā)病日齡范圍廣、病程長、免疫雞群仍可發(fā)病的特點。雞舍一旦發(fā)現有被感染雞時,在短時間內該雞舍所有雞都可被感染。

        本病的潛伏期為2~3天,病程一般7天左右,感染3天后開始出現死亡,5~7天達到高峰,以后逐漸停息,死亡曲線呈尖峰狀。

        ★臨床癥狀

        最初有些病雞啄自己的泄殖腔,精神委靡,羽毛蓬松,翅下垂,顫抖,采食量下降,閉目打盹呈昏睡狀,1~2天內可波及全群。

        病雞食欲下降或廢絕,飲水量劇增,拉白色糞便或水樣糞便,泄殖腔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污染。

        發(fā)病后期,病雞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體溫下降,嚴重脫水,極度衰弱而死。

        病雞精神委靡,閉目打盹

        ★病理變化

        病雞脫水,雞爪發(fā)干,肌肉暗淡、無光澤。

        病雞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

        病雞腎臟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因尿酸鹽沉積而呈紅白相間的“花斑腎”。

        病雞法氏囊水腫、出血,比正常腫大2倍以上;法氏囊囊內黏液增多,嚴重時囊內有奶油樣或干酪樣滲出物;黏膜皺褶多混濁不清,表面有點狀出血或彌漫性出血,嚴重時外觀呈紫黑色葡萄狀。

        病雞肌胃與腺胃交界處有條狀出血。

        病雞肝臟呈黃灰色或土灰色。

        ★防治方法

        ·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的實施

        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制度,科學處理病死雞、雞糞等;加強日常管理,提供優(yōu)質的全價飼料,給雞群創(chuàng)造適宜的小環(huán)境,盡量減少應激;同時搞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消滅環(huán)境中的病毒,減少或杜絕強毒的感染機會,雞群發(fā)病后,隔離病雞,用福爾馬林、強堿或酚制劑等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確定最佳的免疫時間

        合理的免疫程序應根據當地的疫情狀況、飼養(yǎng)管理條件、疫苗毒株的特點、雞群母源抗體水平等來決定。

        病雞拉白色糞便

        免疫時間確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用瓊脂擴散試驗測定,通過1日齡雛雞母源抗體水平,推算合適的首免日齡。如果陽性率低于80%,雞群應在10~17日齡進行首免;若陽性率達80%~100%,在7~10日齡再采血測定一次,如陽性率低于50%,雞群應在14~21日齡首免,若超過50%,雞群應在17~24日齡首免。另一種方法是根據種雞的免疫情況確定首免時間。種雞開產前和產蛋期注射過滅活疫苗的,雛雞應在14~18日齡首免;種雞沒有注射滅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體一般比較低或沒有,雛雞應在1~5日齡首免。

        胸肌和腿肌出血

        胸肌出血

        腎臟腫大、出血呈花斑樣

        法氏囊膠凍樣水腫、變性,呈黃色

        ·治療方案

        第一,全群注射高免卵黃液或血清。注射劑量:20日齡以內的雞,高免卵黃液0.5毫升/只;20日齡以上的雞,1~2毫升/只。治療8~10天后使用中等毒力的疫苗兩倍量進行免疫接種。

        第二,抗生素飲水,目的是控制細菌的繼發(fā)感染。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及氟苯尼考等拌料或飲水,同時添加多種維生素電解質(尤其是添加足夠量的維生素C),可促進病雞的康復。

        第三,中藥進行輔助治療,效果更好。

        【處方1】扶正解毒散

        板藍根60克,黃芪60克,淫羊藿30克。

        用法與用量:0.5~1.5克/只。

        【處方2】法氏寧散

        黃芪150克,板藍根150克,大青葉100克,豬芩100克,金銀花80克,黨參70克,蒼術60克,茯苓80克,當歸70克,紅花30克,梔子70克,甘草4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100千克飼料2千克拌料,重癥雞每千克體重2克。預防用量酌減。使用時也可以按上述用量將藥用開水適量浸泡1小時,取上清液供雞飲用,藥渣拌料飼喂。

        法氏囊皺褶出血,內有乳白色液體

        嚴重時,法氏囊皺褶呈紫葡萄色樣出血

        【處方3】金翹敗毒散

        金銀花40克,連翹40克,黃芩40克,梔子40克,板藍根40克,知母40克,丹參40克,綿馬貫仲30克,大青葉40克,赤芍30克,石膏100克,黃連20克,玄參40克,地黃40克,黃柏40克,牡丹皮40克,甘草30克。

        法氏囊漿膜外有膠樣滲出,嚴重時呈紫葡萄狀

        用法與用量:一次量,每千克體重0.4~0.5克,1天1~2次,連用3~5天。

        【處方4】板二黃散

        黃芪600克,白術450克,淫羊藿400克,板藍根600克,連翹300克,黃柏(鹽炙)350克,山楂300克,地黃350克。

        用法與用量:一次量,每千克體重0.6~0.8克,1天2次,連用2天。

        【處方5】

        大青葉100克,板藍根100克,蒲公英100克,金銀花50克,黃芩50克,黃柏50克,生石膏20克,生地20克,梔子20克,甘草40克。

        用法與用量:水煎2次,煎至2千克藥液,供200只病雞飲用。

        肝臟呈土黃色

        肌胃與腺胃交界處出血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病。臨床以呼吸困難、喘氣、咯出血痰為特點,病理變化以喉部和氣管黏膜腫脹、糜爛、壞死和大面積出血為特征。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及康復后的帶毒雞。

        傳播途徑:經上呼吸道及眼內傳染,也可經消化道傳染,本病雖不垂直傳播,但種蛋及蛋殼上的病毒感染雞胚后,雞胚在出殼前均會出現死亡。

        易感家禽:各日齡的雞都可感染,多發(fā)生于成年蛋雞,青年雞次之,雛雞不明顯。

        傳播媒介:康復雞可長期排毒,被病毒分泌物污染過的墊草、飼料、飲水及用具等可成為本病的傳播媒介。

        誘發(fā)因素:飼養(yǎng)管理不良如雞舍飼養(yǎng)密度過大、擁擠、通風不良,維生素缺乏,存在寄生蟲病等都可以促進本病的發(fā)生與傳播。

        呼吸困難,眼圈周圍腫脹,流淚

        精神不振,羽毛蓬松,呼吸困難,搖頭

        流行特點:本病四季均可發(fā)生,秋、冬季節(jié)多發(fā),發(fā)病后傳播速度快,2~3天可波及全群。

        結膜炎,眼結膜出血

        鼻腔出血,氣管內有卡他性出血性滲出物

        近年來本病逐漸趨于溫和,多與其他呼吸道病混合感染使病癥復雜。

        ★臨床癥狀

        根據病毒的毒力及侵害部位不同,傳染性喉氣管炎在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溫和型。

        ·急性型

        病死雞雞冠及肉髯呈暗紫色,死亡雞體況較好,死亡時多呈仰臥姿勢。

        病雞鼻孔有分泌物,呼吸時發(fā)出濕性音,接著呼吸困難,抬頭伸頸,發(fā)出響亮的喘鳴聲,一呼一吸而呈波浪式的起伏;病雞咳嗽或搖頭時,咳出血痰,血痰常附著于墻壁、水槽、食槽或雞籠上。

        部分病雞腫臉、腫頭、流淚,拉綠色糞便。

        產蛋雞產蛋量急劇下降,畸形蛋、砂皮蛋、軟皮蛋增多。

        ·溫和型

        病程2~3周,病雞精神委頓,生長遲緩,眶下竇腫脹,眼結膜紅腫,發(fā)病1~2天后流眼淚,眼分泌物從漿液性到膿性,最后導致眼盲;蛋雞產蛋量下降。

        ★病理變化

        ·急性型

        典型的病理變化是喉及氣管黏膜充血和出血,炎癥也可擴散到支氣管、肺、氣囊、眶下竇。

        鼻腔滲出物中帶有血凝塊或纖維性干酪樣物,鼻腔和眶下竇黏膜發(fā)生卡他性或纖維素性炎;蛋雞卵巢異常,卵泡充血、出血、變性、壞死等。

        喉頭和氣管黏膜肥厚、高度潮紅、出血或增生;病情嚴重時喉及氣管內有纖維素性干酪樣物,呈灰黃色附著于喉頭周圍,堵塞喉腔,特別是堵塞喉裂部,干酪樣物脫落后,黏膜急劇充血,輕度增厚,散在點狀或斑狀出血。

        ·溫和型

        有些病例單獨侵害眼結膜,結膜充血、水腫,有時有點狀出血或角膜潰瘍;有的則與喉頭、氣管病變合并發(fā)生;有些病雞的眼瞼,特別是下眼瞼發(fā)生水腫等。

        ★防治方法

        喉頭及氣管黏膜肥厚、發(fā)炎,內有大量黏液,嚴重時形成偽膜

        黃色干酪樣物堵塞喉頭

        堅持嚴格的隔離、消毒等措施是防止本病流行的有效辦法;封鎖疫點,禁止可能污染的人員、飼料、設備和雞只的流動是成功控制本病的關鍵;免疫接種是防治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關鍵措施,無論是國產苗還是進口苗,效果都不很理想:一是免疫后反應較強烈,二是免疫保護期短、保護率較低。建議免疫程序:首免35日齡,1頭份點眼;二免80~90日齡,1~2頭份點眼。

        喉頭和氣管腔內充滿黃色柱狀干酪樣物

        喉頭和氣管出血,氣管內有血凝塊

        ·中西醫(yī)治療方案

        第一,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飲水或拌料。目的是控制細菌病或支原體病的繼發(fā)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泰樂菌素、硫氰酸紅霉素、強力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替米考星、環(huán)丙沙星、諾氟沙星等。

        第二,中藥治療以清熱解毒、祛痰、通利咽喉為原則。

        【處方1】喉炎凈散

        板藍根840克,蟾酥80克,合成牛黃60克,膽膏120克,甘草40克,青黛24克,玄明粉40克,冰片28克,雄黃90克。

        用法與用量:0.05~1.5克/只。

        【處方2】鎮(zhèn)喘散

        香附300克,黃連200克,干姜300克,桔梗150克,山豆根100克,皂角40克,甘草100克,合成牛黃40克,蟾酥30克,雄黃30克,明礬50克。

        用法與用量:0.5~1.5克/只。

        【處方3】呼炎康散

        麻黃24克,苦杏仁50克,生石膏90克,甘草60克,板藍根80克,魚腥草80克,黃芩60克,山豆根75克,桔梗50克,連翹50克,射干75克。

        用法與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1克,連用5天。

        【處方4】銀翹清肺散

        金銀花10克,連翹20克,板藍根30克,陳皮20克,紫菀15克,黃芪15克,葶藶子20克,玄參30克,黃柏15克,麻黃20克,甘草1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2克,連用3~6天。

        【處方5】茵陳金花散

        茵陳70克,金銀花50克,黃芩60克,黃柏40克,柴胡40克,龍膽草60克,防風60克,荊芥60克,甘草40克,板藍根120克。

        用法與用量:一次量,每千克體重0.5克,1天2次,連用3天。

        【處方6】桔梗梔黃散

        桔梗60克,山豆根30克,梔子40克,苦參30克,黃芩40克。

        氣管內的血樣黏條

        后期氣管黏膜脫落后形成管狀物

        用法與用量:2~3克/只。

        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雞咳嗽、打噴嚏、氣管音。本病病毒變異頻繁,血清型眾多,不同毒株的免疫原性、致病性和組織嗜性的差異較大,在臨床中分為呼吸道型、腎型、腺胃型和生殖道型。

        目前傳染性支氣管炎已成為嚴重危害養(yǎng)雞業(yè)的幾種主要禽病之一。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和康復后帶毒雞。

        傳播途徑:病雞通過呼吸道排毒,經空氣中的飛沫和塵埃傳染給易感雞,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和器具等媒介經消化道傳播。

        易感家禽:本病只感染雞,不同年齡、品種的雞均易感,以雛雞和產蛋雞最易感,尤其40日齡內的雛雞發(fā)病最為嚴重,死亡率較高。

        流行特點:本病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氣候寒冷的季節(jié)多發(fā),并且傳播迅速,一旦感染,可很快傳播全群。

        誘發(fā)因素:過熱或溫度過低、擁擠、通風不良、營養(yǎng)不均衡、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及其他不良應激因素都會促進本病的發(fā)生。

        病雞呼吸困難,張口伸頸呼吸

        正常的氣管

        氣管末端及支氣管內有黃白色柱狀物

        ★臨床癥狀

        ·呼吸道型

        雛雞:病雞精神委頓,縮頭,閉目沉睡,翅下垂,羽毛松散無光,怕冷擠堆,流鼻液,流淚,打噴嚏,伸頸,張口喘氣,可聽到伴隨呼吸發(fā)出的喘鳴音;個別雞面部腫脹。

        產蛋雞:除有呼吸道癥狀外,產蛋雞開產推遲,產蛋下降25%~50%不等,破殼蛋、薄殼蛋、褪色蛋、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如水,易與蛋黃分離,種蛋孵化率降低,產蛋量不易恢復到原有的水平。

        喉頭和氣管水腫、充血,內有黃白色黏液

        支氣管出血,內有黃白色干酪樣物

        生殖道型:輸卵管水腫,內有黃白色干酪樣物

        蛋殼顏色變淺,質量變差,破殼蛋、焦殼蛋等增多

        ·腺胃型

        本病多發(fā)于20~80日齡雛雞。病死率與飼養(yǎng)管理條件有關,病死率一般為20%~30%,最嚴重雞群或有并發(fā)癥時病死率可達90%以上。

        病雞采食量下降,閉眼嗜睡,前期有呼吸道癥狀如腫眼、流淚、咳嗽、流黏性鼻液,中后期機體極為消瘦,排黃綠色或白色稀薄糞便,終因衰竭死亡。

        ·腎型

        2~4周齡的雛雞多發(fā),病死率高,雛雞最高可達30%以上;育成雞和產蛋雞也有發(fā)生,并發(fā)尿石癥時死亡率增大。

        呼吸道型:病雞鼻腔充血、出血

        呼吸道型:喉頭及氣管出血

        呼吸道型:支氣管內有黃色干酪樣物

        雛雞發(fā)生呼吸道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輸卵管造成永久性損壞,出現囊腫(下圖為正常對照)

        病雞精神沉郁,雞冠發(fā)暗,雞爪干癟,縮頸垂翅,羽毛蓬松,怕冷,采食量減少甚至食欲廢絕,飲水量增多,拉白色米湯樣稀糞,肛門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

        發(fā)病雞群呈雙相性臨床癥狀,即初期有2~4天的輕微呼吸道癥狀,隨后呼吸道癥狀消失,出現表面上的“康復”狀態(tài),1周左右進入急性腎病階段,出現零星死亡。

        ·生殖道型

        新開產雞發(fā)病后,產蛋徘徊不前或上升緩慢;產蛋高峰期發(fā)病時,蛋殼粗糙、陳舊、變薄,顏色變淺或發(fā)白。產蛋率下降的多少因雞體自身抗病力和感染毒株不同而異,恢復原來產蛋水平需要6周左右,但大多數達不到原來的產蛋水平。

        初期病雞精神委靡,以呼嚕癥狀為主,伴隨張口喘氣、咳嗽、氣管音,有的腫眼流淚,一般持續(xù)5~7天。中后期采食量下降5%~20%,糞便變軟或拉水樣糞便。

        ★病理變化

        ·呼吸道型

        呼吸道型以鼻腔、鼻竇、氣管、支氣管內有漿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樣滲出物為特征。

        病死雞鼻腔、鼻竇內有條狀或干酪樣滲出物。

        病死雞氣管充血、出血,內有黃白色黏液,嚴重時氣管下1/3處及支氣管有時可見到干酪樣的栓子,大支氣管周圍可見小灶性肺炎;氣囊混濁、壞死或含有黃色干酪樣滲出物。

        患病蛋雞輸卵管發(fā)育不良或有囊腫,卵泡充血、出血、壞死,腹膜混濁,終因卵黃性腹膜炎而停止產蛋。

        ·腺胃型

        病死雞消瘦,氣管充血或出血,內有卡他性黏液,30%病雞腎臟腫大呈蒼白色。

        病死雞腺胃顯著腫大如乒乓球狀,腺胃胃壁增厚,黏膜出血或潰瘍,腺胃乳頭腫脹、出血或乳頭消失。

        病雞腸黏膜出血,尤其十二指腸出血最為嚴重。

        ·腎型

        病雞嚴重脫水,肌肉發(fā)紺,皮膚與肌肉難分離。

        雛雞發(fā)生呼吸道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導致輸卵管不發(fā)育或發(fā)育不完善,不能產蛋或低產,但卵泡發(fā)育基本正常

        生殖道型:蛋清稀薄如水

        病死雞腎臟蒼白、腫大、出血,多數表面紅白相間而呈斑駁狀的“花斑腎”,切開后流出石灰樣物質;腎小管和輸尿管因沉積大量尿酸鹽而擴張。

        嚴重時心、肝表面及泄殖腔等組織器官有大量尿酸鹽沉積。

        ·生殖道型

        蛋雞輸卵管水腫或有囊腫,卵泡充血、出血、變性甚至壞死,卵黃掉入腹腔內形成干酪樣物,終因卵黃性腹膜炎而死。

        ★防治方法

        ·控制或降低發(fā)病的重要措施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嚴格執(zhí)行消毒制度等是控制或降低本病發(fā)生的重要措施,如臨時消毒與定期消毒相結合;盡量減少誘發(fā)因素,如防止冷應激,飼養(yǎng)密度合適,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保證采食量及供應優(yōu)質全價飼料等。

        ·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措施

        本病毒變異頻繁,血清型眾多,各型間交叉保護力弱,用當地流行分離株制成的疫苗來免疫種雞和雛雞,效果最好,這是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生殖道型:卵黃破裂掉入腹腔后形成卵黃性腹膜炎

        腎型:腎臟出血,輸尿管內沉積大量尿酸鹽

        腎型:病雞輸尿管堵塞,剪開后,內有石灰樣栓塞

        腺胃型:腺胃腫脹呈白色

        ·治療方案(僅供參考)措施

        本病無特異性療法,發(fā)病時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或磺胺類藥物等對腎臟有害的藥物,并供應充足的清潔飲用水,以防止機體脫水,有利于雞群康復。

        第一,選用適當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噻肟鈉、強力霉素、環(huán)丙沙星、恩諾沙星、泰樂菌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紅霉素等飲水或拌料,控制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等病的繼發(fā)感染,在飲水中添加多種電解質和維生素,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緩解腎炎的癥狀。

        第二,本病由熱毒內蘊,引起痰涎阻塞氣管,導致咳嗽氣喘,故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藥,以下方劑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處方1】白礬散

        白礬60克,浙貝母30克,黃連20克,白芷20克,郁金25克,黃芩45克,大黃25克,葶藶子30克,甘草20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處方2】麻杏石甘散

        麻黃30克,苦杏仁30克,石膏150克,甘草30克。

        用法與用量:1~3克/只。

        【處方3】呼炎康散

        麻黃24克,苦杏仁50克,生石膏90克,甘草60克,板藍根80克,魚腥草80克,黃芩60克,山豆根75克,桔梗50克,連翹50克,射干75克。

        用法與用量:內服,每千克體重1克,連用5天。

        【處方4】復方麻黃散

        麻黃300克,桔梗300克,薄荷120克,黃芪30克,氯化銨300克。

        用法與用量:拌料混飼,每千克飼料8克。

        【處方5】鎮(zhèn)咳滌毒散

        麻黃150克,甘草100克,穿心蓮100克,山豆根100克,蒲公英100克,板藍根100克,石膏100克,連翹70克,黃芩50克,黃連30克。

        用法與用量:拌料混飼,每千克飼料8克。

        【處方6】板青連黃散

        腺胃型:腺胃腫脹,腺胃與肌胃交界處變粗變寬,嚴重時交界處穿孔

        腺胃型:腺胃乳頭消失,腺胃黏膜點狀出血

        板藍根50克,大青葉40克,連翹20克,麻黃20克,甘草2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4克。

        【處方7】銀翹清肺散

        金銀花10克,連翹20克,板藍根30克,陳皮20克,紫菀15克,黃芪15克,葶藶子20克,玄參30克,黃柏15克,麻黃20克,甘草1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2克,連用3~6天。

        【處方8】銀黃板翹散

        黃連50克,金銀花50克,板藍根45克,連翹30克,牡丹皮30克,梔子30克,知母30克,玄參20克,水牛角濃縮粉15克,白礬10克,雄黃10克,甘草15克。

        用法與用量:1~2克/只。

        【處方9】魚枇止咳散

        魚腥草240克,枇杷葉240克,麻黃100克,蒲公英240克,甘草8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5克,連用5~7天。

        雞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痘疹、喉頭和黏膜上形成假膜為特征。分為四種類型:皮膚型、黏膜型(白喉型)、混合型、眼鼻型。目前多是兩種以上類型混合感染,治療難度比較大。

        ★流行病學

        傳播途徑:一般通過蚊蟲叮咬和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感染。

        易感家禽:不同品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雛雞多發(fā)且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傳播媒介:脫落或散落的痘痂是主要的傳播媒介。

        流行特點:本病四季都可發(fā)生,一般來說夏、秋季多發(fā)皮膚型雞痘,冬季以黏膜型為主。我國南方氣候潮濕,蚊蟲多,更易發(fā)病,病情更為嚴重。

        誘發(fā)因素:某些不良環(huán)境如擁擠、通風不良、陰暗、潮濕,體外寄生蟲病,啄癖或外傷,飼養(yǎng)管理不善,營養(yǎng)不均衡等均可促使本病發(fā)生,而且本病常并發(fā)或繼發(fā)傳染性鼻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加重病情,造成死亡增多。

        ★臨床癥狀

        ·皮膚型

        皮膚型的特征是在身體無毛部位,如冠、肉髯、嘴角、眼瞼、耳球、腿、泄殖腔和翅的內側等部位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最初痘疹為細小的灰色麩皮狀覆蓋物,隨后體積迅速增大,形成如豌豆大灰色或灰白色的結節(jié);痘疹表面凹凸不平,結節(jié)堅硬而干燥,內含黃脂狀糊塊,有時結節(jié)可相互融合,最后變?yōu)樽睾谏亩火?,突出于皮膚的表面,脫落后形成一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而痊愈。

        ·黏膜型(白喉型)

        病雞前期呈鼻炎癥狀,2~3天后鼻腔、口腔、食道黏膜、咽、喉、氣管及支氣管等部位出現黃白色小結節(jié),逐漸增大相互融合,形成黃白色干酪樣假膜(俗稱白喉,假膜為壞死的黏膜和炎性滲出物凝固組成)。

        皮膚型雞痘:雞冠上形成痘斑

        皮膚型雞痘:雞冠可見黑色痘疹

        皮膚型雞痘:肉髯、鼻端、口、眼等處形成痘斑

        皮膚型雞痘:腹部皮膚出現肉色痘疹

        后期隨著病情的加重,假膜阻塞口腔和咽喉部,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難,最終因饑餓和窒息而死。

        ·眼鼻型

        常伴黏膜型發(fā)生,病雞眼結膜發(fā)炎,眼和鼻孔中流出水樣液體,后變成淡黃色濃稠的膿液,病程稍長些眶下竇有炎性滲出物蓄積,眼瞼腫脹,結膜充滿膿性或纖維性蛋白滲出物,有時可擠出干酪樣凝固物,甚至易引發(fā)角膜炎造成失明。

        ·混合型

        同時發(fā)生以上兩型或三型的雞痘,一般病情嚴重,死亡較多,以上不同類型的癥狀均可出現。

        ★病理變化

        ·皮膚型

        皮膚型特征病變是局部表皮及其下層的毛囊增生形成結節(jié)。痘疹表面凹凸不平,結節(jié)堅硬而干燥,切開結節(jié),內面出血、濕潤,結節(jié)脫落后形成一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

        皮膚型雞痘:雞爪的痘疹嚴重突出

        白喉型雞痘:上腭裂及其喉頭形成痘斑,導致呼吸道阻塞

        ·黏膜型(白喉型)

        病死雞口腔、咽喉、氣管或食道黏膜上有黃白色小結節(jié),后轉化為黃白色干酪樣假膜,假膜可以剝離,剝離后氣管表面呈淺紅色出血,當病情危害到支氣管時,可引起肺炎。

        ·眼鼻型

        病雞眼結膜發(fā)炎、潮紅,切開眶下竇可見炎性滲出物蓄積;切開眼部腫脹部位,可見黃白色干酪樣凝固物。

        ·混合型

        可以出現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理變化。

        ★防治方法

        ·預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

        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最為常用,一般采用羽膜刺種法。操作方法為用消毒過的刺種筆蘸取疫苗,在翅膀內側無血管處皮下刺種1~2下,刺種后7天左右,需要檢查刺種效果,如果刺種部位產生痘痂,說明有效。否則,必須再刺種一次。

        ·建立合理的飼養(yǎng)管理體系和衛(wèi)生管理制度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使用優(yōu)質飼料,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飼養(yǎng)密度適中,通風良好,定期消毒與臨時消毒相結合,減少或盡量避免蚊蟲叮咬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啄癖或機械性外傷等都可以降低發(fā)病率。

        ·中西醫(yī)治療方案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治療,剝離的痘痂、假膜等都要集中銷毀,以防病毒的擴散。

        第一,發(fā)病后用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4倍量緊急刺種或新城疫Ⅰ系2倍量肌內注射。

        第二,疫苗接種24小時后,林可霉素、泰樂菌素、沙拉沙星、強力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替米考星等抗生素配合0.4%的病毒靈飲水、魚肝油拌料。

        第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中藥驗方。

        【處方1】

        龍膽草90克,板藍根60克,升麻50克,金銀花40克,野菊花40克,連翹30克,甘草30克。

        用法與用量:加工成細粉,按每只雞每天1.5克拌入飼料內分上、下午集中喂服。

        應用:用本方治療混合型雞痘。

        白喉型雞痘:黃白色偽膜堵塞喉頭

        白喉型雞痘:假膜布滿喉頭

        白喉型雞痘:氣管內形成假膜,突出于氣管表面

        眼鼻型雞痘:病情嚴重時導致眼睛失明

        【處方2】

        梔子100克,丹皮50克,黃芩50克,金銀花80克,黃柏80克,板藍根80克,山豆根50克,苦參50克,白芷50克,皂角50克,防風50克,甘草100克。

        用法與用量:按每只雞每天0.5~2克水煎取汁,拌料混飼,連用3~5天。

        應用:此方適用于皮膚型雞痘。

        【處方3】

        板藍根75克,麥冬50克,生地50克,丹皮50克,連翹50克,萊菔子50克,知母25克,甘草15克。

        用法與用量:水煎制成1 000毫升藥液,供500只雞拌料混飼或灌服。

        應用:用本方治療雞痘效果顯著,適用于黏膜型雞痘。

        雞傳染性腺胃炎的病因目前尚未確定,一般認為傳染性腺胃炎是一種以雞生長不良、消瘦、整齊度差,腺胃腫大如乳白色球狀,腺胃增厚,乳頭凹陷、出血、潰瘍,肌胃角質層脫落為主要特征的禽病。本書只作描述,不做任何定論。

        ★流行病學

        本病的病原說法不一,有報道稱,在腺胃病變中觀察及分離到的病毒有多種,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呼腸孤病毒及網狀內皮增生病毒等。

        各種日齡的雞群均可感染,蛋雞很少感染,多發(fā)生于20~60日齡肉雞。

        病程不等,一般為10~15天,長者可達35天,發(fā)病后5~8天為死亡高峰,耐過雞生長速度緩慢,死淘率高,給養(yǎng)殖業(yè)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縮頭垂尾,翅下垂,羽毛蓬亂不整,采食量及飲水量減少。

        病雞機體蒼白,生長遲緩或停滯,極度消瘦,有的體重僅為正常雞的50%或更少。

        有些雞流淚、腫眼、咳嗽,排白色或綠色稀糞,糞便中常常有未消化的飼料。

        ★病理變化

        腺胃腫大如球,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格狀外觀;腺胃壁增厚、水腫,指壓可流出漿液性液體;腺胃黏膜腫脹、變厚,乳頭腫脹、出血、潰瘍,部分乳頭已融合,界限不清。

        嚴重時,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出現潰瘍,肌胃萎縮,角質層易脫落;胸腺、脾臟和法氏囊萎縮,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癥。

        病雞消瘦,羽毛蓬亂,精神差

        ★病因分析

        ·傳染性因素

        雞痘(尤其是眼鼻型雞痘)是腺胃炎發(fā)病的重要誘因。

        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各種細菌病或通風不良引起的眼炎等都會誘發(fā)腺胃炎。

        垂直傳播的某些疾病如網狀內皮增生癥、雞貧血因子、馬立克病等也可能是該病的誘因。

        ·非傳染性因素

        飼糧中所含的生物胺對機體有毒害作用,會誘發(fā)本病。

        飼料營養(yǎng)不平衡,蛋白低、維生素缺乏等都是發(fā)病的誘因。

        各種毒素尤其T2毒素、腎毒素、圓弧酸等均可造成腺胃腫大、黏膜增生或潰瘍,肌胃角質層脫落等。

        ★防治方法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環(huán)境消毒,針對主要病原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有助于將該病發(fā)病率控制在最低。

        消除日糧中各種霉菌、真菌及其毒素、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組胺、組氨酸、尸胺等),是防治腺胃炎發(fā)生的關鍵措施。

        因病因復雜,病原無統(tǒng)一定論,發(fā)病后應采取對癥治療的原則。

        腺胃腫脹如球狀,呈乳白色,肌胃與腺胃交界處變薄

        腺胃與肌胃交界處變薄,嚴重時穿孔

        腺胃胃壁增厚,乳頭凹陷、出血

        腺胃乳頭出血、壞死,形成潰瘍,嚴重時胃穿孔

        ·中西醫(yī)治療方案

        目前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試治效果顯著,僅供參考。

        頭孢噻肟鈉10克,鹽酸左旋氧氟沙星10克,兌水150千克,混合均勻后飲用,連用4~5天,同時配合復合維生素B飲水。

        自擬藥方:生地45克、白頭翁45克、蒲公英45克、黃連45克、板藍根45克、黃芩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45克、甘草15克、魚腥草35克、焦山楂45克、炒麥芽45克,浸泡30分鐘,水煎2次至2 000毫升,供200只雞飲用,每天1副,連用5副。

        產蛋下降綜合征是由腺病毒Ⅲ群中的病毒引起的,以產蛋率下降、蛋殼異常、無殼蛋增多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本病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本病特點是在飼養(yǎng)管理條件正常的情況下,蛋雞產蛋率達到高峰時,產蛋量突然下降或蛋雞不能達到產蛋高峰,短期內出現大量的軟殼蛋、無殼蛋、薄殼蛋及畸形蛋,蛋殼表面不光滑,沉淀有大量灰白色或灰黃色粉狀物。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帶毒雞、帶毒的水禽。

        傳播途徑:實驗證明,感染母雞所產蛋孵出的雞苗,在肝臟中可回收到EDS-76病毒;病雞的輸卵管、泄殖腔、糞便、腸道內容物都能分泌病毒,并向外排毒傳染給易感雞,因此水平傳播也是很重要的傳播方式。

        易感家禽:任何年齡的雞均可感染,產蛋高峰的雞最易受感染,其中褐殼蛋品系產蛋雞比白殼蛋品系更為嚴重。

        傳播媒介:病毒污染過的雞蛋、水源、飼料、人員及工具等都是本病的傳播媒介。

        ★臨床癥狀

        患病母雞所產蛋的蛋殼褪色、粗糙、變薄、易破碎

        常見26~36周齡產蛋雞突然全群產蛋量下降,比正常下降20%~50%。病初蛋殼的色澤變淡,接著伴隨薄殼蛋、軟殼蛋、無殼蛋、小蛋和畸形蛋增多,蛋的破損率可達40%,蛋質低劣,蛋殼表面粗糙等。

        產蛋下降持續(xù)4~10周后逐漸恢復正常,但受精率和孵化率不受影響,部分病雞精神呆滯,羽毛蓬亂,減食,貧血,腹瀉等。

        ★病理變化

        病雞輸卵管黏膜出血,呈卡他性炎癥,部分病雞輸卵管水腫、萎縮;卵巢萎縮或出血,子宮黏膜發(fā)炎;蛋殼表面粗糙,蛋白如水,蛋黃色淡,或蛋中混有血液等。

        ★防治方法

        疫苗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措施。建議免疫程序見“八、開放式雞場的免疫程序”。

        病雞輸卵管出血

        病雞子宮水腫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環(huán)境消毒(尤其是種蛋和孵坊要嚴格消毒),建立無疫病雞場等綜合防治方案。

        ·治療方案

        第一,選用敏感藥物如頭孢噻肟鈉、阿莫西林-舒巴坦、氟苯尼考、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強力霉素、硫酸新霉素等飲水或拌料,控制細菌的繼發(fā)感染,消除輸卵管炎癥,配合維生素或魚肝油和蛋氨酸效果更佳。

        第二,選擇清熱解毒、益氣健脾、活血祛痰、補腎強體的中藥制劑,調整生殖系統(tǒng),促進產蛋恢復。

        【處方1】激蛋散

        虎杖100克,丹參80克,菟絲子60克,當歸60克,川芎60克,牡蠣60克,地榆50克,肉蓯蓉60克,丁香20克,白芍5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10克。

        【處方2】健雞散

        黨參20克,黃芪20克,茯苓20克,六神曲10克,麥芽10克,炒山楂10克,甘草5克,炒檳榔5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20克。

        【處方3】降脂增蛋散

        刺五加50克,仙茅50克,何首烏50克,當歸50克,艾葉50克,黨參80克,白術80克,山楂40克,六神曲40克,麥芽40克,松針200克。

        用法與用量:混飼,每千克飼料5~10克。

        【處方4】

        病雞泄殖腔嚴重出血

        黃連30克,黃柏30克,黃芩30克,金銀花3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黃藥子30克,白藥子30克,甘草50克。

        用法與用量:將上藥加水5 000毫升煎汁,加白糖1 000克,供500只雞一次飲服。每天1劑,連用3~5劑。

        應用:用本方治療雞減蛋綜合征收到滿意療效,可有效恢復產蛋率。

        馬立克?。∕D)是最常見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本病以內臟器官、肌肉、皮膚腫瘤形成和周圍神經的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本病分為神經型、內臟型、眼型和皮膚型。

        ★流行病學

        本病雛雞階段感染,育成期以后發(fā)病,2~5月齡的雞多發(fā),一般來說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幾乎相等,一旦發(fā)病立即淘汰。

        傳染源:病雞和帶毒雞。

        傳播途徑:病毒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經氣源傳播。

        易感家禽:自然宿主是雞,其他禽很少發(fā)生馬立克病,不同品種或品系的雞都能感染,但對發(fā)生馬立克病的抵抗力差異很大,依莎、羅曼、海塞等蛋雞品種和國內的北京油雞及狼山雞高度易感。

        本病流行的原因:感染雞的不斷排毒(使污染的雞舍灰塵長期具有傳染性)以及病毒對環(huán)境的抵抗力增強是本病不斷流行的原因。

        流行新動向: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相繼發(fā)現毒力極強的馬立克病病毒,發(fā)病日齡提前,最早在30~50日齡就開始發(fā)?。ǘ嘁娐槿怆u),給本病防治帶來新的問題。

        ★臨床癥狀

        ·內臟型

        病雞精神委頓,冠蒼白,蹲伏,不食,脫水,腹瀉,消瘦,甚至昏迷,單側或雙側肢體麻痹,觸摸腹部有堅實的塊狀感。

        ·神經型

        內臟型:腸道、腺胃及脾臟形成腫瘤

        內臟型:腸系膜形成腫瘤

        病初步態(tài)不穩(wěn),不完全麻痹,后期則完全麻痹,蹲伏或一腿前伸另一腿后伸。頸部神經受侵害時,頭下垂或頭頸歪斜;臂神經受侵害時則翅膀下垂;迷走神經受侵害時,可引起失聲、呼吸困難和嗉囊擴張,病雞終因饑餓、腹瀉、脫水、消瘦,衰竭而死。

        內臟型:腸道多處形成腫瘤

        內臟型:盲腸和直腸可見白色腫瘤

        ·皮膚型

        病雞翅膀、頸部、背部、尾上方和腿的皮膚上羽囊腫大,形成米粒至蠶豆大的結節(jié)及瘤狀物。

        ·眼型

        病雞虹膜色素褪色,由橘紅變?yōu)榛野咨?,稱為“灰眼病”;瞳孔邊緣不整齊,瞳孔縮小,視力喪失;單眼失明的病程較長,最后衰竭而死。

        內臟型:胸肌末端可見腫瘤病灶

        內臟型:睪丸高度腫大

        內臟型:喉頭形成腫瘤

        內臟型:支氣管形成腫瘤

        內臟型:肺臟形成腫瘤

        內臟型:腎臟形成白色的腫瘤

        內臟型:初期肝臟表面可見稀疏分布的、大小不一的腫瘤病灶

        內臟型:病雞肝臟可見大小不一的腫瘤,并且肝臟的體積明顯增大

        內臟型:后期肝臟可見大小不一的白色腫瘤

        內臟型:心臟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腫瘤

        ★病理變化

        ·內臟型

        病雞卵巢、肝、脾、腎、腸、心、肺、腸系膜及腺胃等部位形成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腫瘤結節(jié),腫瘤結節(jié)質地較硬,切面呈灰白色;部分病例為彌漫性腫瘤,即無明顯的腫瘤結節(jié),但受害器官高度腫大。

        ·神經型

        內臟型:脾臟腫大,豌豆粒大小的白色腫瘤

        內臟型:卵巢腫瘤呈菜花狀

        最恒定的病理變化是外周神經,以腹腔神經叢、前腸系膜神經叢、臂神經叢、坐骨神經群和內臟大神經最常見。受侵害的神經比正常腫大2~3倍,呈水煮樣,神經上面有小的結節(jié),使同一條神經變得粗細不勻,神經紋消失,神經的顏色也由正常的銀白色變?yōu)榛野谆蚧尹S色。

        神經型:坐骨神經腫脹變粗,神經纖維橫紋消失,呈白色或黃白色

        眼型:虹膜呈灰黃色,瞳孔邊緣不整齊

        ·皮膚型

        皮膚上有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腫瘤結節(jié),有的破潰、壞死。

        ·眼型

        馬立克病雞的病變與生前所見相同。

        ★防治方法

        疫苗接種是防治本病的關鍵,以防止出雛室和育雛室早期感染為中心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對提高免疫效果和減少損失起到重要作用。

        選生產性能好的抗病品系雞是未來防治本病的一個重要方面。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消毒等措施,一旦發(fā)病沒有任何治療價值,病雞應及早淘汰。

        病毒性關節(jié)炎,又名傳染性腱鞘炎、腱滑膜炎等,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雞的以關節(jié)炎和腱滑膜炎為特征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多發(fā)生于肉仔雞,病雞因運動障礙導致生長遲緩,淘汰率增加,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流行病學

        傳染源:病雞和帶病毒的雞。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墊料和周圍環(huán)境,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易感雛雞。

        易感家禽:雞是本病唯一的宿主,火雞和鳥類也可感染,各日齡的雞均可能發(fā)生本病,4~6周齡雞多發(fā);肉用型或肉蛋兼用型等體型較大的雞相對于蛋雞多發(fā)。

        病原特性:病毒可長期存在于帶毒雞的盲腸扁桃體和關節(jié)腱鞘內,病毒進入呼吸道和消化道后,便迅速復制,24~48小時后出現病毒血癥,隨后即向體內各組織器官擴散;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強,耐熱,抗pH3的酸性環(huán)境,抗過氧化氫和3%福爾馬林等。

        ★臨床癥狀

        臨床中分為腱鞘炎型和敗血型兩種類型。

        ·腱鞘炎型

        本型以關節(jié)炎、腱鞘炎為特征。急性發(fā)病雞可見單側或雙側性跖、跗關節(jié)腫脹;慢性病例跖骨歪曲,趾向后屈曲,步態(tài)不穩(wěn),跛行或單側跳躍,不愿走動,喜坐在關節(jié)上,導致頑固性跛行,病雞終因運動障礙,缺乏營養(yǎng)和水分,陸續(xù)衰竭而死。

        病雞運動障礙,如癱瘓

        病雞跗關節(jié)腫脹

        病雞跗關節(jié)、趾關節(jié)形成隆起的結節(jié)

        ·敗血型

        病雞精神委頓,雞冠齒端軟而下垂,呈紫色,全身發(fā)紺,脫水;產蛋雞群發(fā)病后產蛋率下降10%~20%。

        ★病理變化

        急性患病雞的跗關節(jié)周圍腫脹,切開皮膚可見關節(jié)上部腓腸肌腱水腫,趾屈腱和腓腸肌腱周圍水腫,關節(jié)腔有混濁的滲出液或充滿淡紅色透明黏液。

        病雞跗關節(jié)水腫、出血

        病雞肌腱腫脹、出血、壞死和斷裂

        慢性患病雞腓腸肌腱增厚、硬化、纖維化或關節(jié)周圍組織與滑膜脫離,發(fā)生腓腸肌腱斷裂。因肌腱斷裂,局部組織可見明顯的血液浸潤;關節(jié)腔中淡紅色關節(jié)液增加或關節(jié)腔內滲出物較少;關節(jié)軟骨糜爛,滑膜出血、壞死等。

        ★防治要點

        病毒性關節(jié)炎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方法。若發(fā)現病情,可將病雞挑出集中隔離飼養(yǎng),癥狀嚴重的應淘汰,以免擴大感染面,同時做好獸醫(yī)衛(wèi)生工作。在換群的間歇期,對雞舍進行徹底清掃和嚴格消毒,以免下一次進雛后再次感染本病。

        禽腦脊髓炎(AE)又名流行性震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地方流行性傳染病,以腿軟無力、運動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征。

        目前大多數養(yǎng)雞場存在本病,大多數雞群最終會感染該病毒,但發(fā)生率很低,若種雞群沒有進行防疫,則可以通過種蛋傳染給子代而導致雛雞發(fā)病。

        康復雞眼晶狀體顏色變淺,瞳孔擴大,失明

        病雞強烈痙攣,頭向后仰,頭頸偏扭,共濟失調

        ★流行病學

        本病發(fā)病率一般在60%~80%,病死率在30%~60%。1~6周齡雛雞多發(fā),火雞也感染但癥狀不明顯,蛋雞產蛋率下降,畸形蛋、小蛋增多等。

        本病垂直傳播的雛雞潛伏期為1~7天,水平傳播的潛伏期為12~30天,若出殼前雞胚階段感染,則出殼后發(fā)病。另外,育雛階段可通過糞便排毒,造成水平傳播。

        在自然條件下,本病實質上是一種腸道感染,糞便排毒可持續(xù)數天,且病毒對環(huán)境的抵抗力極強,傳染性可保持很長時間。

        ★臨床癥狀

        病雛雞以共濟失調、兩腿麻痹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征;蛋雞產蛋率暫時下降,但不出現神經癥狀。

        病初精神沉郁,目光呆滯,步態(tài)不穩(wěn),趾向外側彎曲,拍打翅膀或以跗關節(jié)著地向前移動,隨后倒地側臥,震顫明顯,受驚嚇或人工刺激時可激發(fā)震顫,嚴重時伴有衰弱的呻吟,最后因飲食受困,衰竭而死。

        ★病理變化

        病雞所產種蛋孵化后,死胚多,毛蛋多

        病死雞小腦軟化

        病雞腺胃、肌胃的肌層及胰腺中有許多淋巴細胞團塊浸潤所形成的白色小灶,比針尖略大,個別病雛雞見腦膜充血,小腦水腫、軟化、出血等。

        ★防治要點

        本病無法治療,肉雞腦脊髓炎弱毒苗和滅活苗接種是預防的最佳手段。平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及時消毒,嚴防從疫區(qū)引進雞苗和種蛋。種雞感染本病后1個月內產的蛋不得孵化;對發(fā)病雞應挑出淘汰,全群用抗禽腦脊髓炎的卵黃抗體做肌內注射,每只雛雞0.5~1毫升,1天1次,連用2天。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錄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禽類多種腫瘤性疾病的統(tǒng)稱。在臨床中以淋巴白細胞病最為常見。

        近兩年來,白血病發(fā)病呈上升趨勢,一旦感染,沒有任何治療價值,已經給養(yǎng)雞業(yè)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流行病學

        腿部變粗,呈石灰腿狀,左側為正常對照

        腹部易摩擦部位出現血囊腫,易破裂,常流血不止而死

        本病可引起感染雞的免疫抑制,蛋雞產蛋率下降,雞蛋品質差,死亡率低。病毒感染種雞經蛋排毒感染雞胚,使初生雛雞感染后終身帶毒,AA雞和艾維茵雞易感性高,羅斯雞、新布羅雞和京白雞易感性較低,母雞比公雞易感,通常4~10月齡的雞發(fā)病多,但出現臨床癥狀的病雞數量不多。當患有寄生蟲病、維生素缺乏、管理不良等應激因素時可誘發(fā)本病。

        爪部出現血囊腫

        血囊腫破裂后,流血不止

        ★臨床癥狀

        禽白血病分為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成紅細胞性白血病、成髓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細胞瘤病、骨硬化病等類型,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最為普遍。

        龍骨下末端出現血囊腫

        血囊腫破裂后出血,可見血凝塊

        腸系膜多處出現血囊腫

        肝臟腫大延伸至整個腹腔,肝臟表面可見彌漫性腫瘤,達恥骨前

        ·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病型,14周齡以后開始發(fā)病,在性成熟期發(fā)病率最高。

        病雞精神委頓,全身衰弱,雞冠及肉髯蒼白、皺縮,偶見發(fā)紺,食欲減退或廢絕,腹瀉,進行性消瘦和貧血,腹部常明顯膨大,用手按壓可摸到腫大的肝臟,衰竭而死。

        ·成紅細胞性白血病

        比較少見,分為增生型和貧血型。常發(fā)生于6周齡以上的雞,雞冠稍蒼白或發(fā)紺,全身衰弱,嗜睡,消瘦,下痢,病程從12天到幾個月不等。

        肝臟切開后,切面可見白色腫瘤

        脾臟腫大,形成彌漫性腫瘤

        脾臟腫大,可見灰白色腫瘤

        脾臟色淡,形成淡黃色腫瘤

        ·成髓細胞性白血病

        很少自然發(fā)生,病雞嗜睡,貧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紅細胞性白血病長。

        ·骨髓細胞瘤病

        自然病例極少見。其全身癥狀與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相似。

        ·骨硬化病

        病雞發(fā)育不良,行走拘謹或跛行,晚期病雞的骨呈特征性的“長靴樣”外觀。

        ·其他類型的禽白血病

        如血管瘤、腎瘤、腎胚細胞瘤、肝癌和結締組織瘤等,自然病例均極少見。

        腎臟腫大,褪色,肉樣變

        腎臟腫大,出血

        ★病理變化

        ·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病雞肝、脾、腎、法氏囊、心肌、性腺、骨髓、腸系膜和肺等多處形成腫瘤,腫瘤呈結節(jié)形或彌漫形,灰白色到淡黃白色,大小不一;骨髓褪色呈膠凍樣或黃色脂肪浸潤。

        ·成紅細胞性白血病

        貧血型和增生型都表現為全身性貧血,皮下、肌肉和內臟有點狀出血。

        ·貧血型

        病雞內臟常萎縮,脾臟最嚴重,骨髓色淡呈膠凍樣,血液中僅有少量未成熟細胞。

        ·增生型

        病雞肝、脾、腎呈彌漫性腫大,櫻桃紅色到暗紅色,有的剖面可見灰白色腫瘤結節(jié)。

        ·成髓細胞性白血病

        病雞骨髓堅實,呈紅灰色至灰色,肝臟及其他內臟也可見灰色彌散性腫瘤。

        ·骨髓細胞瘤病

        病雞骨髓細胞瘤呈淡黃色,柔軟質脆或呈干酪狀、彌散或結節(jié)狀,且多兩側對稱。

        腎臟腫大,腎臟及卵巢形成腫瘤

        卵巢萎縮、變性、壞死

        ·骨硬化病

        病雞在骨干或骨干長骨端區(qū)可見均一的或不規(guī)則的增厚。

        ★防治方法

        本病的控制尚無切實可行的方法,而建立無白血病的種雞群是控制本病的最有效措施,但因費時長、成本高、技術復雜,一般種雞場還難以實行。因此平時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雞舍孵化設備、種蛋、育雛環(huán)境等進行科學的消毒,以降低種雞群的感染率。

        驗方僅供參考:

        【處方】

        黃芪、豬苓、薏苡仁、當歸、淫羊藿、麥冬、丹參、郁金、茵陳、木香、艾葉、瓜蔞。

        用法與用量:粉碎過20目(非法定計量單位,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數)篩,按每只每天1.5克拌入飼料內喂服。個別減食雞直接投服,7天為1個療程。

        應用:用本方治療雞淋巴性白血病,連用2個療程治愈,8周后產蛋率恢復至64%。為提高產蛋率,又在原方的基礎上稍作了調整,重用補中益氣類藥,連服7天,產蛋率上升到87%。

        雞傳染性貧血病是由雞傳染性貧血病毒引起的以雛雞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身淋巴組織萎縮、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為特征的傳染病。

        本病感染雞群后可造成免疫抑制,易使雞群對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使某些疫苗的免疫應答力下降,從而導致免疫失敗,尤其是馬立克病疫苗的免疫。

        病雞雞冠蒼白,貧血

        病雞機體消瘦,腿部出血

        ★流行病學

        本病發(fā)病率為20%~60%,殘廢率為5%~10%,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馬立克病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病毒以及其他免疫抑制藥物可增強本病的傳染性,降低母源抗體的抵抗力,從而增加雞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

        易感家禽:雞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各年齡雞都易感,其中1~7日齡雛雞最易感,主要發(fā)生在2~3周齡的雛雞。

        傳播途徑:多為垂直感染,也可經消化道及呼吸道水平傳播,但水平傳播臨床癥狀不顯著。

        病雞腺胃漿膜外出血

        病雞腺胃出血

        病雞肝臟出血

        上為病雞骨髓變淺,造血功能下降,下為正常對照

        ★臨床癥狀

        貧血是病雞典型的臨床特征。

        病雞精神沉郁,皮膚蒼白,喙、肉髯和可視黏膜蒼白,發(fā)育遲緩,消瘦,翅膀皮炎或藍翅,全身點狀出血,可能繼發(fā)壞疽性皮炎,2~3天后開始死亡,瀕死雞可見腹瀉。

        ★病理變化

        骨髓萎縮是傳染性貧血最典型的病理特征。

        病雞大腿骨的骨髓呈淡黃色或淡紅色或脂肪色。

        病雞胸腺萎縮、充血,嚴重時可導致完全退化。

        部分病雞法氏囊萎縮,外觀呈半透明狀,有時重量變輕,體積變小。

        病情嚴重者,肝腫大、質脆,有時黃染或有壞死灶;脾、腎腫大;骨骼肌和腺胃黏膜出血;心肌和皮下出血;腺胃及漿膜外出血。

        ★防治要點

        本病目前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措施,但因價格昂貴,僅用于某些種雞群。對于一般雞群只有平時加強衛(wèi)生防疫,嚴防各種傳染病導致的免疫抑制;加強對種雞檢疫,淘汰感染雞。特別是進雞時,應做雞傳染性貧血病毒抗體檢測,嚴格控制感染本病的雞進入雞場。發(fā)病后,可采用廣譜抗生素控制細菌的繼發(fā)感染。

        雞包涵體肝炎又稱貧血綜合征,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病雞死亡突然增加,貧血,黃疸,肝腫大、有出血點或壞死灶。

        ★流行病學

        本病多發(fā)于4~10周齡的雞,肉雞多發(fā),產蛋雞很少發(fā)病。雞包涵體肝炎若繼發(fā)細小病毒病、雞貧血因子、馬立克病、白血病、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或壞死性腸炎等,致使病情加劇,病死率上升,種禽淘汰率增高。

        傳染源:病雞和帶毒雞。

        傳播途徑:可通過發(fā)育雞胚垂直傳播,一旦傳入,很難消除;也可通過接觸病雞或被病雞污染過的雞舍、飼料、飲水經消化道而傳染。

        易感動物:只有雞易感,5周齡雞最易感。

        ★臨床癥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1~2天,病程一般為10~14天。

        病雞發(fā)病迅速,常突然死雞,病雞精神沉郁、嗜睡,肉髯褪色,皮膚呈黃色,皮下有出血,排水樣稀糞,3~5天達死亡高峰,5天后死亡減少或逐漸停止;蛋雞產蛋率下降,腹瀉。

        ★病理變化

        病雞肝臟腫大,質脆易破裂,呈點狀或斑駁狀出血,并可見隆起壞死灶。

        病雞骨髓變黃,下為正常對照組

        急性出血性腸炎

        病雞腎臟腫脹呈灰白色,有出血點;脾臟有白色斑點狀和環(huán)狀壞死灶散在。

        病雞骨髓呈灰白色或黃色或桃紅色。

        有些病例法氏囊萎縮,胸腺水腫,胸肌和腿肌蒼白并有出血斑點,皮下組織、脂肪組織和腸漿膜、黏膜出血;有些病雞表現為急性出血性腸炎等。

        ★防治要點

        目前對雞包涵體肝炎尚無有效療法,凈化種群是最重要的控制措施。發(fā)病后使用抗生素控制細菌繼發(fā)感染,飼料中添加龍膽草、茵陳等中藥,有一定的療效。

        病雞肝臟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肝臟顏色變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