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財政收入為財政總收入除以年末常住人口數(shù),再按購買力平價(PPP)換算成國際美元。2013年,OECD國家人均財政收入平均水平為14852國際美元,這一水平甚至比中國人均GDP還要高,這一方面表明中國人口基數(shù)高的現(xiàn)實情況,雖然按PPP計算的經(jīng)濟總量已經(jīng)躋身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然很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勞動生產率與OECD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OECD人均財政收入最高的兩個國家是盧森堡和挪威,分別為40295國際美元和36431國際美元。東歐國家人均財政收入相對而言要低一些,均在10000國際美元上下。墨西哥人均財政收入在OECD國家中最低,為4144國際美元。
圖9中國、寧夏人均GDP和財政收入與OECD部分成員國比較(2013年)
2013年,寧夏人均GDP為39210人民幣元,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1805人民幣元。寧夏和全國人均財政收入分別為18863人民幣元和16108人民幣元,寧夏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7.1個百分點。按照PPP法1國際美元=3.52人民幣元的比率,寧夏和中國人均財政收入分別為5359國際美元和4576國際美元。寧夏水平為OECD平均水平的36%,僅比墨西哥稍高,低于OECD倒數(shù)第二的波蘭,還不到韓國的一半。因為本文集中討論財政收入,故不對財政支出展開討論,OECD財政支出結構見腳注[9]。
縱向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寧夏財政收入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和總量的增加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橫向來比,雖然宏觀稅負(全口徑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已經(jīng)達到48.1%,高于全國、世界和OECD平均水平,但人均財政收入僅相當于OECD平均水平的36%,這反映了寧夏勞動生產率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寧夏產業(yè)結構中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業(yè)占主導地位,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水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