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吵架頂嘴行為操縱家長的案例
案例一
丁丁 3歲 男孩
丁丁小小年紀就是個小電視迷,只要一看電視,他可以什么都不干,坐上一天。媽媽害怕孩子長期坐著,對身體發(fā)育不好,個子長不高,也擔(dān)心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把孩子的眼睛損壞了。所以媽媽總是在丁丁看半個小時電視后,叫丁丁關(guān)掉電視。
“丁丁,把電視關(guān)了,出來玩!”媽媽對丁丁說了一遍又一遍。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每次都回答同樣的話:“不,我還沒看完呢!讓我再看一會兒嘛……”
“我讓你現(xiàn)在就把電視關(guān)了,聽到?jīng)]有!”媽媽生氣地喊。
“不,我就不關(guān)!我就要看!就要看!你管不著!”丁丁與媽媽飆上了。
媽媽非常生氣喊道:“你這孩子怎么越來越不聽話了?”媽媽跑過去一下關(guān)掉了電視。
“不,不嘛!我就要看!”丁丁跑過去立刻又重新打開了電視。
“不許看!”媽媽又抬手關(guān)掉了電視。
“就要看!”丁丁又踮著腳打開了電視。
就這樣母子倆來來回回地折騰了很久,媽媽非常生氣,心里卻不知道該怎么辦好。
點評:丁丁小小年紀卻聰明異常,他這次與媽媽對著干,目的是想測試媽媽的底線,看自己能不能占上風(fēng),獲得操縱媽媽的權(quán)力。他已經(jīng)在心中打定主意,絕不按照媽媽說的做。而媽媽呢?面對孩子的吵架、頂嘴,完全被氣壞了,與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只要媽媽與孩子對吵,媽媽注定要失敗。孩子無所顧忌,越吵越得意,將媽媽的底線摸得清清楚楚。媽媽呢?越吵越生氣,最后只有由著孩子去了,因為媽媽沒有太多的時間與孩子耗著,而孩子呢,他有的是大把的時間。
案例二
小美 8歲 女孩
小美這個女孩與她的名字完全不同,生活中一點也不講究,外表邋里邋遢的,沒有一點小女孩的樣兒,長得胖乎乎的,什么都喜歡吃,而且還喜歡躺在床上吃,弄得她自己身上和床上都是食物殘渣,油跡斑斑。老師、同學(xué)和媽媽都說她,可她就是不在乎,你們越是說,我越弄得臟,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樣子。
每當(dāng)媽媽說:“小美,不要在床上吃東西,把床弄臟了!”
“我就要在床上吃,我愿意!”小美又拿出她的那個賴皮樣。
“看你的房間,臟得像個豬窩!”
“我就喜歡住在豬窩里,你管得著嗎!”
“你哪里像個女孩子?媽媽每天都要給你收拾好幾遍這些垃圾,把媽媽都累壞了,你能不能稍微注意點啊,改掉你這個壞毛病!”
“誰讓你收拾了!我就這樣了,你怎么著吧!”
“你這孩子說話怎么這樣氣人呢?”媽媽開始發(fā)火了。
“我氣人?是你自找的!”小美扔下這句話,又躺到了床上,順手拿了一包油炸薯條吃起來。
“唉!真是我前世欠你的……”媽媽無奈之下只好由著孩子去了。
……
母女倆你一句我一句唇槍舌劍地吵架,幾乎每天都要爆發(fā)這樣的戰(zhàn)爭。最后都是媽媽吵不過,敗下陣來,一走了之。媽媽氣得半死,女兒優(yōu)哉游哉地繼續(xù)躺在床上吃她的零食。
點評:這是一個典型的不尊重家長勞動的案例,孩子心中對家長的付出沒有半點感激,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而且還惡言相向,惹惱家長,然后繼續(xù)享受自己的嗜好。小美就是這樣,她和媽媽對吵,用話語激怒媽媽。小美的媽媽一生氣竟然忘記了她與小美吵架的初衷,是阻止孩子在床上吃東西這事兒,而這正是小美與媽媽頂嘴吵架的目的。看來她的這招還頗見成效,媽媽果然中招了。
案例三
鼓鼓 10歲 男孩
鼓鼓是一個非常調(diào)皮的男孩,像一匹脫韁的小野馬,父母很難管住他。這個小家伙很聰明,也很任性,凡事要按照他的脾氣來,如有違背,那他便會對著父母大吵,而且那些話之尖刻,足以讓父母背過氣去。吵了這么多年,最后關(guān)頭都是父母讓步,滿足孩子那些不合理的愿望。
鼓鼓放學(xué)回家不是像別的小學(xué)生那樣先寫家庭作業(yè)再玩,而是先玩然后再匆匆忙忙地寫家庭作業(yè)。有時實在寫不完了,太困了,就干脆不完成了。
所以老師多次在家長會上要求家長好好地管管孩子。鼓鼓因為不完成家庭作業(yè)的事,被老師排在差生之列。鼓鼓為此很不服氣,與老師對吵,氣得老師直嚷著見家長。
其實鼓鼓的學(xué)習(xí)成績還是不錯的,基本上是班里前十名之內(nèi)。就是我行我素,吵架頂嘴這個壞毛病無法讓人忍受。
比如,每次放學(xué)回家,媽媽第一句話就是:“鼓鼓,放學(xué)了,要先寫作業(yè)再玩啊!”
“啰啰唆唆的,真煩人!”鼓鼓顯然不打算聽媽媽的話。
“到底是誰煩人呢?你們老師又找媽媽談話了,因為你家庭作業(yè)的問題要我們家長好好抓抓!”
“你有完沒完啊!今天我還就不做家庭作業(yè),看你們拿我怎樣?!一群討厭的家伙!”
“鼓鼓,你說誰討厭啊?媽媽辛辛苦苦地為你好,你卻這樣說媽媽,你對得起媽媽嗎?”媽媽顯然被孩子的話激怒了。
“你自找的!”說完消失得沒了蹤影。
孩子故意用難聽的話來激怒媽媽,媽媽呢?又總是中計,被孩子氣得暈頭轉(zhuǎn)向,當(dāng)然忘記了管理孩子做家庭作業(yè)的事情了。而孩子呢?正高高興興地瘋玩呢!
點評:案例中的鼓鼓是個故意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或老師讓他這樣,他就偏不這樣做,看你們拿他怎樣!他很聰明,有意用難聽的話惹毛媽媽,媽媽只顧生氣了,卻忘記了管教孩子做作業(yè)這件正事。孩子用吵架、頂嘴的方式成功地轉(zhuǎn)移了媽媽的注意力,自己則撒開了歡玩?zhèn)€夠,家庭作業(yè)完不完成,根本不當(dāng)回事。鼓鼓故意氣媽媽,也故意氣老師,因為老師把他劃入了差生之列,而他的學(xué)習(xí)成績卻很好。對于這樣難馴服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的管教顯然不得要領(lǐng)。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