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御寒不宜多飲酒
冬季寒冷的天氣讓很多人都用飲酒來抵御風寒,尤其是各種烈性酒,更是成為一些人冬季的“指定飲品”。他們覺得一杯辣酒下肚,渾身上下都暖洋洋的,所以冬季多喝烈酒,可以暖身暖胃,抵御風寒。其實,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冬季過量飲酒不但不能保暖,反而會傷身。
1.冬季飲酒不保暖
飲酒后,由于酒精對中樞神經產生的興奮作用,使得心跳加快,代謝加快等,所以會有發(fā)熱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但是這種發(fā)熱現(xiàn)象只是暫時性的,而且溫暖程度因酒精對中樞神經的麻醉而放大。因為酒精導致了呼吸中樞和控制心跳的神經中樞的暫時性麻醉,這種麻醉會使人產生錯覺,覺得比食用其他保暖食物更暖和。
但是事實上,酒精的興奮度一般只有2小時左右,酒精刺激神經中樞,使得血管擴張,人體的熱量更容易發(fā)散。還有很多人喝酒以后會有出汗的現(xiàn)象,也是由于血管擴張,代謝加快而造成的。等到酒精的興奮度退去以后,血管不能隨之及時地收縮,仍然保持擴張的狀態(tài),將人體的熱量大量散發(fā),反而令人更容易感到寒冷;另外,酒精刺激中樞神經以后,還會使人體本身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受到影響,使得人體體溫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變弱,對于寒氣的抵抗力減弱。所以冬季飲酒不但不能保暖,反而有可能使人體加倍地受到寒氣的侵襲。
2.冬季飲酒傷害腸胃
人體腸胃中有一層黏膜,可以抵抗外界的侵襲,殺滅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對腸胃起到保護的作用,是人體胃腸道中的第一層免疫組織。但是飲酒以后,過量的酒精不但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還會間接地刺激胃部,引起胃收縮,嚴重的可能引起胃痙攣等癥狀,影響消化功能和腸胃功能。同時酒精有20%左右是在胃中吸收的,其余的大部分進入腸道排出體外,冬季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新陳代謝較慢,腸胃功能也較弱,留在胃中的酒精不能及時吸收,就會形成醉酒等現(xiàn)象,所以冬季比其他季節(jié)更容易醉酒,而醉酒以后酒精不能及時排出,在胃中就會形成堆積,對腸胃刺激的時間加長,更加有傷腸胃。
3.冬季飲酒誘發(fā)腦出血
冬季氣候寒冷,人體血管往往處于收縮的狀態(tài),血流較慢,新陳代謝也較為緩慢,此時如果飲酒使酒精進入體內就會直接刺激神經中樞,使神經中樞興奮,進而刺激血管,使血管舒張,血流加快,引發(fā)血壓急速地升高。血壓驟升有可能使得腦內血管破裂,產生腦出血的現(xiàn)象,對于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患者極其危險。
除了腦出血以外,由于冬季飲酒會直接使得血壓升高,所以可能誘發(fā)一系列由于高血壓而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臟病、腦溢血等,所以冬季不適宜用飲酒這種方法來保暖生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