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日益昌盛的今天,人們在健康上的主動權愈來愈大,“駕馭生命”的能力愈來愈強,“我命在我不在天”、“生命自我管理”、“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等昔日的向往都可實現,注重心理養(yǎng)生可算是抓住了新世紀養(yǎng)生的牛鼻子。
以前用的“快樂指數”,即主觀感覺快樂的時間占全天的比例也很有用。但這個指標不客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現在可用心靈商作為指標來指導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了。心靈商與靜相關,因為α腦波、腦內嗎啡都要在靜中產生。它也可深化靜養(yǎng)的內涵。
1.學會利導思維 《腦內革命》一書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轟動效應,就在于它提出了“利導思維”這個嶄新概念且可有效地指導行動。它的核心是“遇事向好的方面想”;它的反面——“弊導思想”的核心是“遇事向壞的方面想“。一字之差,效果卻大不相同。這種思維方式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正如春山在書中所說:“心想好事、腦生α波”,“大腦處于α波時,才分泌腦內嗎啡”,α波愈多,腦內嗎啡的分泌也愈多,這是使人愉快,保持積極主動的心理的物質基礎。
我國古代有個故事正可說明利導思維的作用,一嫗有二女,分別嫁給賣傘的與開染房的,老嫗的弊導思維是:她不知是天晴好抑天陰好,天陰,可多賣傘,可染的布曬不干;天晴,染的布易曬干,可傘又不好賣,老嫗整天發(fā)愁。鄰里相勸:你應天天高興才對:天陰,傘好賣;天晴,染布易曬干,你天天有好事。老嫗想想的確如此,便轉愁為喜,進行利導思維天天快樂了。你看,事物還是原來的事物,沒有變,變的只是思維方式,但結果卻大不相同。
被偷盜了,一般人都愁眉苦臉地不愉快,但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卻有利導思維,有一次他被偷去許多東西,他的朋友寫信安慰他,他給朋友回信說:“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還見有報載,妻子在哭,因為被偷去400元,丈夫回家檢查后說:幸虧小偷未找到另一處,那里的兩萬元未被偷去。一人跌倒摔破了臉,卻說幸虧未摔瞎了眼。這種利導思維會使你從不幸中走出,幫助你找到快樂、擺脫憂愁、焦慮。焦慮是什么?是對未發(fā)生的事擔憂,這種擔憂便沒個頭,就更需要利導思維。利導思維可促進α波,腦內嗎啡的生成,從而提高你的心靈商,從而使你壽而康,老而健。
2.多冥想、靜思 不一定如坐禪、瑜珈那樣必須“入靜”,腦子自由想象,盡想好事,甚至做白日夢,想喜愛、憧憬之人、之事,想令人感動、欣慰之事,想美景、音樂、繪畫,潺潺流水,鶯囀鳥鳴、松濤聲等天籟之音均可誘生α波。
3.喜怒反應適度 “遇喜不過喜,遇悲不過悲”,因為過猶不及,遇喜而喜,遇悲而悲是正常心理反應,但遇喜過喜,遇悲過悲則已超出了正常心理反應范圍,即使是喜,若“過”也會造成傷害,誘生的是β快波而不是α波。多遇喜或視平常之事為喜事也可增α波,這又與期望值不過高,善于自我找樂相聯系,凡事不必追求完美,避免生慮、生怨,以減少應激反應,延長α波時間。
4.步行思考 “一走解千愁”,步行不但可健身,還可生愉增智,誘生α波。許多名人都有受益于步行的經歷。歌德說他最好的文思及表達方式都是在步行中出現的。朱自清那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也是在清華園月光下散步后的靈感之作,若沒有那次的散步,就可能沒有《荷塘月色》了。這“百練不如一走”、“運動之王”、“百練之祖”的步行,可為我們帶來多種健康之益,現在人們又發(fā)現它可誘生α波及腦內嗎啡。
5.靜“出”α波 每天保持0.5~1小時“絕對的靜’(體靜腦亦靜),或創(chuàng)造半睡半醒狀態(tài),均可誘生α波。近年來,人們發(fā)現每天平躺(身體在床上是“大”字形)數次,每次5~10分鐘,以及腹式呼吸若干次(二者可同時進行),均可誘生α波。
6.心理養(yǎng)生與α波 高層次的心理養(yǎng)生措施,可更有效地誘生α波。例如,善于發(fā)現并享受人生樂趣、樂觀向上、不斷進取、始終有一顆孩子般的好奇心等。那些長壽、高壽者,包括高齡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都具有這些特征。老年人晚年要講究“個性釋放”——使自己的個性獲得充分的釋放,不斷調動和發(fā)揮個人潛力,并從中享受成就感、滿足感,不時地出現“高峰體驗”——此時心身俱處于極度愉悅狀態(tài),時露笑容,富于幽默感,以及注意開發(fā)自己的右腦潛能等。這些在20世紀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特征及達到的境界,在21世紀將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