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教。”這是我對一位遠道而來的教育學者威廉斯所說的一句話。
只要看看動物世界,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了。鳥在教導幼鳥學習飛行的時候,一段時間之后,鳥就不會再去管它了,而是任由它拍打著使用得還不熟練的翅膀從高處往低處飛,從一個草垛飛向另一個草垛,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幼鳥可能會摔在地上,也可能會掛在樹枝上,但是它總有一天要獨立飛翔。如果一只幼鳥在長大之后,仍然需要其他的鳥來幫助它才能起飛,那么這種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同樣的,我認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他的自助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然而,威廉斯卻認為,這樣做很可能會成為那些不負責任的教育者的借口。不過,我完全不這樣認為。
從小斯賓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自助學習的能力。為什么燕子在春天飛來,深秋的時候又飛走?為什么太陽白天升起,黃昏又落下?為什么夏天下雨而冬天下雪?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從來不會簡單地告訴他答案,而是給他指出尋找答案的途徑,鼓勵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每當小斯賓塞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了一點點知識的時候,他就會驚喜地瞪大眼睛,他的那份專注和快樂是做其他事情所無法獲得的。對于孩子來說,哪怕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點點知識,他也是快樂無比的。其實,這一點是成長的人和其他動物所共有的特點。
當然,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助能力,是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在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從來都不吝嗇購買一些書籍和實驗用品。在小斯賓塞能夠簡單地閱讀的時候,我就經(jīng)常把一些能夠解答他疑惑的書籍放在他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或者是把一些簡單的實驗用具放在桌子上,以方便他隨時取用。
小斯賓塞經(jīng)常去鎮(zhèn)上的小書店,每當他從書店里買回來一本他喜歡的書籍時,他就會欣喜若狂。有一次,他買回來一本關于植物方面的書籍,隨后的整整一個夏天,他都在收集各種植物葉子,并弄清不同植物的名稱,這項活動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后來,當他上小學的時候,他掌握的植物學知識遠遠超過同齡人,這令校長都大吃一驚。
在最開始的時候,盡管我為了培養(yǎng)小斯賓塞的自助能力花費了很多心思,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每一次都要經(jīng)過苦心的設計,比直接告訴他答案要費心得多,但是我的苦心并沒有白費,小斯賓塞逐漸形成了自助學習能力。這就是對我付出的那些勞動的最好回報。因此,這絕不是威廉斯所說的“這是一件偷懶的事情”。
在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方面,自助教育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這會讓孩子理解因果的概念,明白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第二,這會讓孩子形成自己的認知,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找事實真相,而不是完全將某個人、某本書上所說的觀點當成權威,更不會隨便接受這些觀點。
事實證明,通過自助教育所獲得的知識,往往要比單純傳授的知識記得更牢固。而且獲得這些知識涉及的所有細節(jié),都會成為孩子最鮮活和最深刻的人生經(jīng)驗。
有一次,小斯賓塞看了一本帶有插圖的物理書,然后就去觀察德文特河畔的磨坊。輪盤被急速的水流帶動起來,接著又通過豎軸帶動磨坊的碾石,碾石將麥粒磨成了面粉,從漏斗里面出來的面粉還冒著熱氣……小斯賓塞仔細地觀察著面粉制成的全過程,還把手伸進發(fā)熱的面粉里。
就這樣,小斯賓塞通過自助教育獲得了關于力的傳遞和能量轉移的一些知識。而這一次經(jīng)歷竟然成了他一生的記憶。
此外,自助教育對小斯賓塞的寫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他是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和查找而獲得知識的,所以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觀察能力。
不過,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自助教育的一個不利影響。當小斯賓塞上小學一年級之后,半學期下來,他就發(fā)現(xiàn)一年級已經(jīng)完全用不著念了。后來,經(jīng)過學校允許,他直接蹦到了二年級。然而,就他的知識水平來看,他依舊得不到滿足,干脆就直接蹦到了三年級。
這樣一來,我不免有些擔心,不知道這種過早地在心智上的開發(fā)是否會影響他的身體。直到后來,我發(fā)現(xiàn)小斯賓塞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我才真正放下心來。
關于自助教育,從一開始就在英國教育界引起爭論,就如同威廉斯先生和我的爭論一樣。最后,教育界的官員和學者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教育方法是值得在全英國推廣的。我很高興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很多學校都已經(jīng)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助教育了。
令人遺憾的是,自助教育的教材和教具開發(fā)還是太少了,很多家庭由于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父母的時間并不充足,實施起來還是會有一定難度的。以至于有的父母專門從倫敦跑過來向我咨詢,請教有關自助教育的問題。
此外,很多父母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教育問題就可以完全交給老師了。
這是對教育的極大誤解。自助教育并不是孩子進入學校就可以終止了,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的教育活動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只不過意味著另一種教育的開始。
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除了傳授給他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他的自助能力。事實上,比起一個有機生命體通過自我完善、求知,再綜合為生命、思維,知識傳授的過程要簡單多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