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起碼講三次,最好講一個星期,小一些的孩子聽一個星期都聽不夠。我們給孩子講故事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一個故事重復上幾遍,越小的孩子重復的頻率越高。故事講得自己都煩了,熟到什么地步呢?講重復性的、可預見的、沒有意義的故事,可以輔助孩子建立呼吸和心跳的規(guī)律,尤其是對非常小的孩子。
◎講故事重質量而非數量
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起碼講三次,最好講一個星期,小一些的孩子聽一個星期都聽不夠。重復的故事形成一種天然的韻律,輔助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多數家長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候孩子一本書看不夠,看了一百遍,你都膩透了,他還要看。其實大人也一樣,書要是好看,咱們也看不止一遍。《紅樓夢》我都看了好幾十遍了。
我們給孩子講故事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一個故事重復上幾遍,越小的孩子重復的頻率越高。故事講得自己都煩了,熟到什么地步呢?講到上一個情節(jié)的時候,孩子馬上就能想到下一個情節(jié)。你可能覺得好無聊啊,都講得滾瓜爛熟了,孩子怎么還要聽?但是這給了孩子健康的身體、心靈以及安全感,是有意義的,因為在0~12歲之間,尤其是剛生下來的時候,兒童的心跳和呼吸是不規(guī)律的。小嬰兒有可能在睡覺的時候忘了喘氣,心跳也是亂的,跳得非常快。孩子12歲以前,身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調整心跳和呼吸的頻率,讓呼吸、心跳變得規(guī)律。
講重復性的、可預見的、沒有意義的故事,可以輔助孩子建立呼吸和心跳的規(guī)律,尤其是對非常小的孩子。除了故事以外,還要有規(guī)律的生活,每天按時按點起床、吃飯、睡覺,并進行有規(guī)律的睡前儀式,比如講故事、唱歌、按摩、親吻說晚安,等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