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譯文
大道虛空而變幻莫測,它是博大無邊、無所不能、永恒不滅的,它不僅深遠無限而且更是崇高偉大的母性。
天地萬物從它那里誕生,所以說它是天地萬物的根源。
浩瀚無際的萬物仿佛早已存在于這崇高偉大的母親的懷抱之中,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和享用不盡的養(yǎng)料。
■ 活學活用:立身應以孝為先
“道”具有偉大而崇高的母性,天地萬物從它那里誕生,并從它那里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和享用不盡的養(yǎng)料。
它養(yǎng)育卻不占有,給予卻不自恃有功。這種奉獻而不索取的品質恰似一位母親。母親了解自己的孩子,可又有幾個孩子真正了解母親。一位叫泠子的作家曾寫過一本名為《領悟》的書,其中有一篇寫道:
從懵懂孩童到為人師表,我讀過一些書,但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屬于母親的書。
母親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大字不識,她的書放在農閑時與她作伴的針線筐里,當然這書是不允許我亂翻的。
我第一次看這書,還在念初中。一個晚上,明亮而溫暖的油燈下,母親靜靜地坐在床頭,納著鞋底,針線筐靜靜守在旁邊,只有鞋繩吱吱聲和母親的呼吸聲交織著,墻上靜映著一幅畫“跳躍的火焰下,一位母親低著頭納著鞋底,她的孩子坐在被頭看著”——一幅渾然天成的黑白剪影。我悄悄地望著那本書,那本令我好奇神往的書,母親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在含著笑意的目光下,我打開了它,這是一本紙張都發(fā)黃了的雜志,里邊依次夾著大大小小的鞋底鞋幫的紙樣。母親指著說:“這虎頭鞋,是你過周歲時穿的;這是你3歲時穿的;這是你8歲上小學時穿的;這是你13歲上初中穿的……”望著一個比一個大的鞋樣,我感到一驚。母親關心和珍藏的是我成長的足跡啊。
最使我震撼的,在一個寒假中,我回到離別很久的老家,白發(fā)鬢鬢的母親坐在門口,曬著太陽,身邊還是那個跟隨她大半輩子的發(fā)黑發(fā)亮的針線筐。她在翻那本書,端詳著一張一張鞋樣,那樣專注,那樣執(zhí)著……
我眼睛濕潤了,母親是在看兒子成長的足跡,還是看兒子所走過的路?鞋樣到我23歲時就沒有了,布鞋已很少有人穿了,我的腳到42碼也就定型了,我的一切是否也都停滯了呢?
年邁的母親閑暇就讀那本屬于她自己的書——記載她的兒子從小到大的成長的足跡,你在想什么呢?我樸素的媽媽。
你的書,我能讀懂嗎?
母親的書,有幾個孩子能真正讀懂?年少時懵懂無知,自不去理會;到自己長大后,又說太忙,無暇顧及。最后,到自己失去了才后悔。
老子說“道”,我們這里借本章來引起自己的思考,問一問自已是否能讀懂母親的那本書。而后,謹記一句:立身應以孝為先。
斷章取義:
人們常常將大地比喻母親,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無限的包容。因為包容,地更廣博;因為包容,母親更偉大。母愛深深讓人為之動情,在你動情之時,千萬別忘了對母親說一句“媽媽,我也愛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