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要求(儀表、態(tài)度)
規(guī)范洗手,戴口罩
病人準備
查看病人血小板計數(shù)、出凝血時間、穿刺點皮膚有無異常,征得病人或家屬同意,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
用物準備及質量檢查
碘伏、酒精、壓脈帶、膠布、無菌敷貼、污物杯、銳器盒、30毫升注射器、無菌生理鹽水、肝素生理鹽水、靜脈穿刺包(棉球、鑷子、彎盤2只、小藥杯2只、紗布、洞巾、治療巾)、PICC管配套盒(以后修剪導管為例)、污物桶、無菌手套、尺、無菌手術衣。
解釋
穿刺前準備
1)選擇靜脈,依次為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確定穿刺點,盡量避開肘關節(jié)橫紋處。測量送管長度(病人平臥,穿刺側上臂外展,與軀干成90°角,測量自穿刺點至右胸鎖關節(jié)然后下行至第三肋間的長度,導管末端位于上腔靜脈的中下1/3處),測雙側上臂周長(肘窩上四橫指處)。
2)消毒:
①打開靜脈穿刺包、PICC配套盒,戴無菌手套。
②取一無菌治療巾墊在病人手臂下。
③以穿刺點為中心,先用75%酒精消毒3遍,再用碘伏消毒3遍,范圍為穿刺點上下10cm兩側至臂緣。
3)穿無菌手術衣。
4)更換無菌手套: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手套上的滑石粉,用無菌紗布擦干。
5)鋪巾:暴露穿刺點鋪無菌孔巾,根據(jù)需要鋪無菌治療巾,保證足夠大的無菌區(qū)。
6)肝素液沖管:用肝素生理鹽水預沖PICC導管、連接器、肝素帽、穿刺針。
穿刺置管
1)扎止血帶:讓助手在無菌區(qū)域外預定穿刺點上方扎止血帶,使靜脈充盈。
2)靜脈穿刺:穿刺者一手固定皮膚,一手以15~30度角行靜脈穿刺,見回血,減小穿刺角度,推進1~2mm,保持鋼針針芯位置,單獨向前推進,外插套管鞘。
3)拔出針芯:松開止血帶,一拇指固定插管鞘,食指或中指壓插管鞘末端處靜脈以防止出血,另一手拔出針芯。
4)置PICC管:一手固定插管鞘,一手緩慢勻速推進導管,PICC管頂端至腋靜脈時囑病人向靜脈穿刺側轉頭并將下頜壓肩膀(以防導管誤入頸靜脈),送管到所需長度,拔出管鞘,穿刺點壓迫止血(由內導絲緩慢拔導絲)。修正導管長度,保留5cm導管以便安裝連接器。
5)安裝連接器。
6)抽回血沖管:用注射器抽回血,然后用生理鹽水20mL脈沖式沖管,接肝素帽,再用生理鹽水或肝素生理鹽水正壓封管。
導管固定
1)碘伏消毒穿刺點。
2)導管固定方法:先用無菌膠布固定PICC導管連接器,穿刺點置無菌紗布(或明膠海綿),透明無菌貼膜加壓粘貼;透明敷貼蓋住連接器的翼形部分一半,然后用抗過敏膠布交叉固定連接器和肝素帽。
宣教
宣教注意事項。
整理用物,處理污物
記錄
穿刺時間、導管型號、置管長度、穿刺位置、導管頂端到達位置、雙臂周長。
確定導管位置
X線檢查確定導管頂端位置。
附:護理要點
1)更換敷料:每3~7天更換無菌薄膜敷貼,有下列情況應縮短更換時間,必要時隨時更換:出汗;穿刺處局部皮膚感染;油性皮膚;敷料松脫、污染、破損。
2)沖管:
①抽血、輸血或輸注其他黏滯性藥物,應立即用20mL無菌生理鹽水用脈沖方式沖洗導管后,再接其他液體。
②下列情況需要沖管:輸血制品、TPN;采血后;輸注不相容的液體;輸注藥物;持續(xù)性治療結束,進入治療間隙期。
3)封管:
①液量:封管液量應兩倍于導管及輔助裝置的容積,通常為1~2mL。
②肝素鈉濃度及頻率:
濃度:25u/mL;
頻率:輸液結束時封管,如在治療間隙期則隔天一次,有凝血功能障礙病人根據(jù)醫(yī)囑(Bard管不需要用肝素抗凝,只需生理鹽水正壓封管即可)。
4)注意事項:
①嚴禁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否則如遇導管阻塞可導致導管破裂。
②未見回血或遇有阻力,不可強行推注。
③不可以用靜滴方式代替脈沖方式沖管。
④更換肝素帽:至少每7天1次;肝素帽破損、經肝素帽采血,以及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的情況都須更換。PICC置管后有哪些并發(fā)癥?如何預防?
PICC置管質量管理標準及方法
目的:減輕病人痛苦,減少長期靜脈治療和高滲靜脈輸液或有刺激性液體對血管壁的損傷;減少護理工作量;保持靜脈通暢,便于搶救。
檢查方法:詢問、觀察、檢查記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