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學心理學教授說:“一個人發(fā)展成熟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是他樂于承擔起由于自己的錯誤而造成過失的責任。有勇氣和智慧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不簡單的,尤其是在他們很固執(zhí)和愚蠢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做錯事,我想我一生幾乎都會是這樣。然而,我力圖在一天里不把同一件事情做錯兩次,但要想在大部分時間里都避免這種錯誤,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可是,當我看見一支鉛筆的時候,我就會得到一些寬慰。我想,當人們不犯錯誤的時候,人們也就用不著制造帶有橡皮頭的鉛筆了?!?/p>
“不要問你的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而要問一問你為國家做了什么?!边@是約翰·肯尼迪當年競選總統(tǒng)的演說詞。
事實上,不僅年輕人,包括許多中老年人仍有這種心態(tài)??偸遣煌5匕l(fā)牢騷,卻很少反問自己。公民抱怨國家,職員報怨公司,卻不去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先別問社會給你了多少,先問問你自己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那些不從自身找問題,卻終日抱怨的人,只不過是一些高齡兒童在撒嬌而已。
在職場上,有許多員工學會了找借口,尤其是那些“老油條”。一遇到比較麻煩的事情不是推說自己忙,就是干脆推說自己病了,不來上班,或者把本來屬于自己的問題推給別的同事去處理。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種風氣。
不愿承擔責任的人會想:我開始就沒答應做這件事情,所以出了問題不是我的責任;做事拖沓的人會想:這個星期我很忙,我盡量吧;沒有開拓精神的會想:我們以前從沒那么做過,或這不是我們這里的做事方式;態(tài)度悲觀的人會想:我們從沒想趕上競爭對手,在許多方面他們都超出我們一大截。在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隱藏著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懦弱與惰性,是扶不起的阿斗的托詞。
你喜歡找借口,但是你喜歡那些找借口的人嗎?如果你和某人約好時間見面,而他遲到了,見面張口就說:路上車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門口迷路了等等,你會怎樣想?生活中只有兩種行動:要么努力地表現(xiàn),要么就是不停地辯解。沒有人喜歡辯解,那些動輒就說“我以為、我猜、我想、大概是”的人,想想吧,你們從這些話中得到了什么?
當然,我們并不能解決“路上堵車”的問題,我們也不太可能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工作,但就是在這種既定的環(huán)境中,就是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我們無法改變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變自己對借口的態(tài)度——遠離借口的羈絆,抵制借口對自己的影響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越是環(huán)境艱難,越是敢于承擔責任,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就一定能消除借口這條“寄生蟲”的侵擾。
【公司物語】
沒有責任的生活就輕松嗎?有時候逃避責任的代價可能還會更高。不必背負責任的生活看起來似乎很輕松、很舒服,但是我們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我們會成為別人手上的球,必須依照別人為我們寫出的劇本生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