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茯苓劑量30克
一、醫(yī) 囑
二、用藥說明
(一)西醫(yī)對癥處理
1.抗菌藥物治療,選用的抗菌藥物與急性腎盂腎炎(見尿路感染)基本相似??咕委熢瓌t是:①常需聯(lián)合用藥;②療程宜適當(dāng)延長,亦可采用長程抑菌療法每晚睡前排尿后口服1種抗生素,劑量為每日劑量的1/3~1/2,可交替使用復(fù)方磺胺甲唑(復(fù)方新諾明)、阿莫西林(羥氨芐青霉素)、呋喃妥因、頭孢菌素等,每2~3周變換1種,維持6~12個(gè)月;③急性發(fā)作期的用藥同急性腎盂腎炎。
2.去除尿路阻塞或易感因素。
3.對于重癥頑固病例,可采用多種抗菌藥物輪替治療,可采用靜滴或肌注,待病情緩解后可改用口服藥物。
(二)中醫(yī)辨證用藥
1.膀胱濕熱 治則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方藥選用石韋散加減:石韋15g,冬葵子15g,車前子30g(包),生地黃20g,甘草梢6g,瞿麥12g,滑石30g,白茅根30g。
2.肝膽郁熱 治則和解郁熱,利濕通淋。方藥選用小柴胡湯合豬苓湯加減:柴胡12g,黃芩9g,滑石30g,豬苓12g,茯苓15g,澤瀉9g,半夏6g,黨參6g,生甘草6g,龍膽草9g,梔子9g,大棗12枚。
3.腎陰虧虛,濕熱留戀 治則滋陰益腎,清熱利濕。方藥選用知柏地黃湯合豬苓湯加減:熟地黃20g,山茱萸12g,牡丹皮6g,山藥20g,茯苓15g,澤瀉9g,豬苓12g,滑石20g,阿膠12g(烊化),知母6g,黃柏6g。
4.氣陰兩虛,濕熱未盡 治則滋陰益氣,清利濕熱。方藥選用參芪麥味地黃湯加減:熟地黃18g,山茱萸12g,山藥12g,茯苓9g,牡丹皮9g,澤瀉9g,黨參15g,黃芪18g,麥冬10g,五味子6g,白茅根30g。
5.脾腎陽虛,濕邪留戀 治則溫腎健脾利濕。方藥選用無比山藥丸加減:山藥25g,茯苓12g,澤瀉9g,菟絲子12g,巴戟天12g,杜仲9g,懷牛膝12g,熟地黃15g,山茱萸9g,滑石20g,車前子9g(包)。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