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見病可每天治療1次(特殊情況下,每天可治療2次),6次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可休息1天。病情較輕和見效快的患者,一般治療幾次就會痊愈或基本痊愈。病情較重和見效慢的患者,可連續(xù)治療幾個療程。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學會自我練習方法,配合治療,療效會更快、更好、更徹底。
每次治療時間的長短,要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和病情而定。小部位的病癥,如落枕、腕關節(jié)扭挫傷等,一般只需幾分鐘便可解決問題。大部位和復雜的病癥,如腰扭傷、類風濕關節(jié)炎、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病、冠心病等,一般需要治療15~30分鐘。
中醫(yī)點穴按摩的補瀉是根據(jù)病人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以及病情的虛實、臟腑功能的盛衰而決定的。
一般來說,對病為虛證和年老體弱者,在治療上應用補法,如輕揉法、輕按法等;對病為實證和年輕體壯者,在治療上應用瀉法,如重按法、重揉法等。對于一些骨傷科疾病與臟腑虛實關系較小者,在治療上可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
中醫(yī)點穴按摩手法的補瀉有以下5個方面。
(1)從經(jīng)絡的循行來說,順經(jīng)絡循行方向的操作手法為補,逆經(jīng)絡循行方向的操作手法為瀉。
(2)從血流方向來說,向心性的手法為補,離心性的手法為瀉。
(3)從手法的旋轉方向來說,順時針方向的手法為補,逆時針方向的手法為瀉。只有掌揉腹部例外,是逆時針方向揉為補,順時針方向揉為瀉。
(4)從手法的刺激強度來說,輕刺激手法為補,重刺激手法為瀉。
(5)從運用手法時間長短來說,時間短者為補,時間長者為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