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中,家庭一旦有人生病,需要有額外的人力來護理照顧病人,對家庭成員的心理社會功能與生活各層面均造成許多的影響,尤其是罹患癌癥病人的家屬,從上述癌癥帶給家庭的沖擊、壓力與照顧負荷,護理人員應能深深體會家屬常會面臨治療的不確定性、角色沖突、職責加重、憂慮、害怕獨自應付病人情況等個人的壓力及與病人互動關系不良、無法滿足病人身體的需要,工作經濟和信息的缺乏等人際間和環(huán)境的壓力也不可避免,甚至還必須面臨親人死亡的威脅。家屬常因失落感與預期性哀傷,主要照顧者的負荷與壓力也隨之增加,癌癥患者的家屬也有身心及社會性的整體性護理照顧需求,假如家屬的壓力或需求未能受到重視、解決或滿足,不但家屬本身調適困難,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癌癥末期病人的護理質量。
根據克蘭曼(Kleinman)對臺灣地區(qū)民眾就醫(yī)行為的研究指出(Kleinman,1980):在411次的生病經驗中,73%的人完全依賴家人的照顧及治療,93%先在家自行治療處理,如果病情持續(xù),才去醫(yī)院處置,通常會有家人陪伴。病人住院時,家人也參與照料,因此家屬在照顧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而臺灣地區(qū)癌癥患者主要的護理照顧功能仍由家屬承擔,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女性家屬。由于她們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角色,常常被限制成為無力自行解決事情的人,生活范圍及社會空間又被限制在家庭,社會角色又被期望成為“成功的妻子、母親及媳婦”。這樣的一個隱藏的社會責任,往往不被察覺,久而久之,癌癥患者在家中的照顧工作,便形成婦女們一個沉重的生活壓力,進而產生種種身心及社會性負荷,家屬需要解除的焦慮也就更多。長期承擔主要照顧責任的結果,這些女性護理照顧者的生活質量與基本就業(yè)權益皆受到嚴重的影響。多數(shù)已婚婦女,因家中有人罹患癌癥,被迫要中斷個人工作發(fā)展、承擔子女照顧的責任;同樣的,老殘津貼、醫(yī)療福利照顧系統(tǒng)的不足,也常逼使家庭中的女性(配偶、女兒或媳婦)必須調整工作來負擔照顧責任,也因此更突顯癌癥帶給家庭主要護理照顧者相當?shù)臎_擊以及家屬的護理照顧也是不容忽視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