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藏書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藏書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時間:2023-05-19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第四節(jié) 藏書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清代前中期的浙東藏書在清代藏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在保存、傳播古籍及護藏家鄉(xiāng)文獻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為編纂大型叢書及各類史書提供了方便,也為造就浙東一代學人和浙東學派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其中有多種關(guān)于杜詩的著作,原書已佚,正是仇兆鰲引錄,得以保留至今。無論是寧波藏書家,還是紹興、臺州的藏書家都作出過應(yīng)有的貢獻。

        第四節(jié) 藏書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清代前中期的浙東藏書在清代藏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在保存、傳播古籍及護藏家鄉(xiāng)文獻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為編纂大型叢書及各類史書提供了方便,也為造就浙東一代學人和浙東學派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

        一、保存、傳播我國古籍

        古籍特藏文獻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浙東官府藏書和私家藏書的古籍特藏文獻,保護了我國不少古籍,使得知識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傳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構(gòu)成了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藏書文化。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歷代有很多學者加以注釋,到宋代已“千家注杜”。這些注釋所以能系統(tǒng)地保存下來,并且整理出版,是得益于鄞縣藏書家仇兆鰲。他花費了20年時間,盡力收集前人的杜詩注釋,不下數(shù)百家,匯集歷代各家注本,輯為《杜詩詳注》,并對杜詩詳加注釋與考訂。其中有多種關(guān)于杜詩的著作,原書已佚,正是仇兆鰲引錄,得以保留至今??滴跄觊g的胡德邁也收藏不少典籍,比如朱刻《揚子法言》就為康熙帝所賞鑒。謝守約《宋刻揚子法言》序云:“吾里胡公鹿亭進宋刻《揚子法言》于廷,圣祖憑幾翻閱,久,完璧于公,賜御書唐諸二截句以答之?!?sup>(55)

        余姚人黃澄量是乾嘉年間的藏書家。他所編的《今文類體》一書(又名《明文類體》),被版本目錄學家顧廷龍、謝國禎贊譽為“稀有的好書”?!督裎念愺w》仿黃宗羲《明文?!敷w例而編纂,全書不分卷,共138冊,全部采用明刻本原書為材料,選輯明代詩文集、奏議等,分門別類,編輯匯錄成冊。全書分為:原書目錄6冊,墓志銘17冊,行狀5冊,祭文6冊,傳5冊,贊1冊,解附雜解1冊,策3冊,記8冊,議附公移3冊,書14冊,詩25冊,題跋1冊,墓表3冊,碑3冊,考附雜考1冊,說1冊。其中保留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議。該書所收明人文集,大部分為《四庫全書》未收本,部分收入存目也多為罕見本,其中有30種是當時禁書,有的還是全毀本。黃澄量收錄、編輯這些文集奏議,保存了這些重要文獻,為后人研究明代文獻、版本目錄學提供了寶貴史料。

        清代藏書家特別看重宋、元舊刻,主要是因為這種圖書隨著時間推移,流傳下來的越來越少,宋、元舊刻本更是成為稀罕之物。浙東私人藏書家也是如此。比如,盧址的藏書中保存了多種宋元珍本秘籍,如宋刻本《開慶四明續(xù)志》12卷,宋乾道刻本《春秋經(jīng)傳集解》30卷,金刻本《經(jīng)史類證大全本草》23卷。

        二、鄉(xiāng)邦先哲文獻的收藏

        浙東古代文獻能夠得到很好地保存,而且能流傳至今,其中清代前中期浙東藏書對家鄉(xiāng)先哲文獻的保存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清代浙東的私人藏書家,對于家鄉(xiāng)先哲文獻的護藏是十分認真的。無論是寧波藏書家,還是紹興、臺州的藏書家都作出過應(yīng)有的貢獻。浙東的私人藏書家尤好留意桑梓,集刊文獻。全祖望收藏的寧波方志很完整,無論是宋代的《寶慶四明志》《開慶四明續(xù)志》,還是元代的《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續(xù)志》以及明代的永樂、成化、嘉靖等志都有收藏。永樂《寧波府志》是全祖望入京中進士后,入庶常館,以翰林身份借讀皇家藏書《永樂大典》時所抄。全祖望曾輯《續(xù)甬上耆舊詩》,收集甬上近700詩家,選古今體詩15900余首,短文近百篇,約125萬字。此書“于桑海之變征,太平之雅集,凡為鄉(xiāng)黨所恭敬而光芒未闡者畢出,真大有功于名教者”。(56)鄞縣的盧址注重地方文獻的收藏,先后收藏《開慶四明續(xù)志》12卷及全祖望的《四明文獻》32冊,140卷。乾隆年間,鄞縣令錢維喬修纂縣志,內(nèi)容多從抱經(jīng)樓藏書中采集,得益于抱經(jīng)樓藏書頗多。盧址“盡出其家藏書宋元舊志及四明人詩文寫本”。學者錢大昕承認抱經(jīng)樓藏書“于志事多益余者”。同治十一年(1872),鄞縣再次纂修縣志,抱經(jīng)樓中收藏的地方志“幾六百種”,(57)為鄞縣志選舉表和人物傳的編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素材。董沛作詩云:“劫后猶存萬冊書,浙河遺籍此樓孤。”“兩宋麻沙多舊制,上明石庫本仙區(qū)”“縣中近日纂圖經(jīng),屢擬登樓借榻停,……衣冠鼎盛搜人物,架閣書多載地形。卻為鄉(xiāng)邦添故實,傳抄長以府燈青?!?sup>(58)

        臺州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也注重鄉(xiāng)邦文獻收集和整理。在臺州府的藏書中就有不少鄉(xiāng)邦典籍,至于私家收藏鄉(xiāng)邦文獻已成為風尚。臨海宋思犖喜藏書,尤其是喜搜集臺州地方文獻,他于嘉慶、道光年間“分俸刊《臺州叢書》”。(59)《臺州叢書》甲乙集9種90卷,甲集收錄宋戴復(fù)古《石屏詩集》、陳骙《文則》、宋世犖《校語》1卷以及明王士性《廣志繹》、清馮甦《見聞隨筆》等4種。乙集收集宋代陳耆卿《嘉定赤城志》、林表民輯《赤城志》、清馮甦《滇考》、明賁亨《道南書院錄》《臺學源流》等5種。臨海諸生郭協(xié)寅,沒有做過官,在他的“八磚書庫”藏書樓所收藏的書中先哲鄉(xiāng)遺書多達千余卷,編有《八磚書庫目錄》4卷?!睹駠R??h志》稱他“好聚書,尤留心鄉(xiāng)邦文獻”。(60)喻成霖在《臺州府志》中亦說:“博學嗜古,好聚書,家貧不能購,以同里宋,陳借鈔之。尤留心桑梓故實,手錄鄉(xiāng)先賢遺書數(shù)百種?!?sup>(61)正是郭協(xié)寅收藏,為我們保存了一批臺州鄉(xiāng)賢文獻,如臨海洪若皋《左傳正業(yè)》6卷、洪頤煊《孝經(jīng)注補正》1卷(鮑廷博刻入?yún)矔?、明朝臨海包與的《四收題旨》5冊,馮甦《滇考》,臨海陳函輝所撰的《寒喜集》2卷、《寒江集》3卷、《寒玉集》11卷,清朝臨海江豫《四書便蒙辨義》、張應(yīng)倫《樂游軒詩》、何柏章撰輯《續(xù)臺考剩稿》6卷有人物考1冊,陳璜所撰有《陳子枕書》《陳子雨書》各1卷等。

        三、注意明代文獻的收藏和編纂

        清初,浙東的不少志士有反清復(fù)明的情緒,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參加過反清斗爭,如余姚黃宗羲及其弟子曾組織過抗清義軍“世忠營”。全祖望曾說:“公糾合黃竹浦弟子數(shù)百人,隨諸軍于江上,江上人呼之曰世忠營。”(62)鄞縣人李業(yè)嗣曾親身參加過抗清復(fù)明活動。南明政權(quán)滅亡后,他被捕,飽受囹圄之苦。出獄后,以布衣終身,從事著述,拒不與清政府合作。山陰的澹生堂祁氏與慈溪的魏耕曾密謀反清,因“通海案”而遭到清廷鎮(zhèn)壓。

        正是由于浙東清初的私人藏書家具有這樣經(jīng)歷,決定了他們注意對明代文獻的收藏和編纂。黃宗羲諳熟明史,極意搜求明代尤其是南明歷朝書籍。他除著《明儒學案》外,又歷時8年選輯《明文案》217案,繼而花18年時間,完成《明文?!?82卷。所著《行朝錄》《思舊錄》《海外慟哭記》等書堪稱南明實錄。盡管他拒絕編修《明史》,但他支持學生萬斯同參史局,以黃尊素所著的《大事記》和《三史鈔》等重要史料送明館參考,派其子黃百家隨帶家藏明史資料赴史館修史,并對史館遇到的疑難問題加以指點?!肮m不赴征書,而史局大案必咨于公”。(63)萬斯同其家有明列朝實錄,他還輒就耆宿求明遺書,考問往事,“博通諸史,尤熟明代掌故”。(64)康熙十八年(1679)起,他幾乎竭盡全力參加明史的修纂,攜書10萬卷,為編明史提供大量材料,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當時史臣所撰的文稿,都送萬斯同審定,盡管沒有總裁頭銜,事實上做的是總裁的工作?!睹魇犯濉?00卷,皆為萬斯同所手定。梁啟超說:“《明史》之成,距萬氏之死,已四十年,史館廢弛已久,然《明史》之有相當價值,萬氏力也?!?sup>(65)這一評價是十分恰當?shù)摹?/p>

        由于清初的戰(zhàn)事、遷界及后來的興文字獄,至清代中期,明末清初所留的歷史文獻已經(jīng)不多。全祖望說:“予讀諸家的所作公傳,其事多不核?!醢倌曛?,以言舊事,所聞異詞,所傳聞又異詞,不僅今考證之,將何所待哉?”(66)加之《明史》對南明一些人物加以諱言,致使許多文獻散落,一些史實沒有記載??滴跣蕖睹魇贰?,史臣為錢肅樂立傳,“據(jù)諸家之言,亦不詳也”。(67)為此,全祖望千方百計搜集明史材料。他的《鮚琦亭集》,不少傳記就是他搜集明代材料所寫成的。他的學生蔣學鏞記述他的老師全祖望搜集明代文獻的情況:“先生念自明季迄今又百余年,不亟為搜訪,必盡泯沒。乃遍求之里中故家及諸人后嗣,或悶不肯出者,至為之長跪以請?!?sup>(68)這種不惜一切搜求明末文獻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

        沈復(fù)粲,山陰(今浙江紹興)東浦人,其同里劉宗周,為明末“蕺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黃宗羲、陳確為其學生,曾筑證人書院。為存鄉(xiāng)邦文獻,沈復(fù)粲曾出所藏,與同里杜煦、杜丙杰、杜春生三昆仲共同輯成《蕺山劉子全書》40卷,又自補輯《劉子書補遺》24卷,皆刊行。對于劉宗周弟子祁忠敏,亦與諸杜??吨颐粑募?。而劉宗周之學源來自王守仁,為此又輯《王門弟子淵源錄》。王門私淑弟子以徐文長為最奇,沈復(fù)粲還輯有《徐文長遺事》。以上諸集,皆付梓印,后因沈復(fù)粲生病未果,但畢竟說明,沈復(fù)粲是重視鄉(xiāng)邦先哲文獻的收集。

        四、對編纂?yún)矔呢暙I

        清代前中期藏書家在我國叢書及史書編纂中的貢獻主要是為《四庫全書》修編捐書和直接參與編纂。

        為了弘揚文治,擴充政府藏書,弘歷決定設(shè)立四庫全書館,修纂《四庫全書》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發(fā)布征書詔,次年五月十七日諭旨,令全國各省加意采訪遺書,進呈備用。清初,文字之獄慘烈,乾隆此舉,并沒有全國圖書大清查的意味,因此各地疑慮重重。為了打消藏書家的顧慮,乾隆皇帝在諭旨中信誓旦旦,并多次表明即便有點問題“亦不過下詔訪求遺籍”,與藏書之人無涉,必不肯因此加罪。而且,乾隆還向各地藏書家保證:“所有各家進到之書,俟校辦完竣日,仍行給還原獻之家?!辈⒃谏现I中特別點了浙江的藏書名樓,“遺籍珍藏,固隨地均有”。果能切實搜尋,自無不漸臻美?!奥剸|南從前藏書最富之家,如昆山徐氏之傳是樓,常熟錢氏之述古堂,嘉興瑣氏之天籟閣、朱氏之曝書亭,杭州趙氏之小山堂,寧波范氏之天一閣,皆其著名者?!?sup>(69)范氏天一閣赫然在列。

        此時,范欽八世孫范懋柱當家,圣命難違,他奉獻了當世罕見的大量舊藏珍本638種(一說602種),其中清初人的著作只有7部,后來被收錄在《四庫全書》里的有96種,列入存目的有374種。在《四庫全書》的修纂過程中,天一閣向朝廷獻書最多,總體品質(zhì)最高,得到乾隆皇帝的嘉獎。

        為獎勵范氏進呈之功,乾隆皇帝特頒旨賞給天一閣武英殿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1部、《平定回部得勝圖》16幅、《平定兩金川戰(zhàn)圖》12幅,另外還親筆題詩天一閣進呈本宋魏了翁《周易要義》及唐馬總《意林》5卷。他在《周易要義》上題詩曰:“四庫廣搜羅,懋柱出畛藏……”(70)。次年,乾隆再次派杭州織造寅著查明天一閣藏書樓建筑格式,繪出圖樣。接著,宮廷、官府藏書閣按天一閣藏書樓式樣仿造。

        鄭性的長子鄭大節(jié),字臨之,號籜垞,晚號補牢翁。時為二老閣的主人。其藏書雖不及范氏天一閣,但也被四庫館征書,乾隆三十八年(1773)閏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撫三寶奏折說:“又訪有寧波府慈溪縣鄭大節(jié)家,藏書頗富,亦已飛飭寧波府徐崑親往訪購?!彼脑露巳?,三寶又奏:“又慈溪鄭大節(jié)藏書,雖遠遜于范氏之多,其中亦有未曾習見之書,可備采折者。亦復(fù)抒誠愿獻,現(xiàn)有書八十二種?!?sup>(71)其實,鄭大節(jié)向四庫館貢書94種,《總目》著錄47種。

        不少浙東藏書家還直接參與《四庫全書》的編纂。時屬紹興府的余姚藏書家邵晉涵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征進四庫全書館,參與編纂《四庫全書》。錢大昕曾說:“自四庫館開,而士大夫始重經(jīng)史之學,言經(jīng)學則推戴吉士震,言史學則推君(邵晉涵——引者)。”(72)《南江文鈔》卷三載有邵晉涵為57種書籍撰寫的提要,除其中《趙端肅奏議》21種沒有被《四庫全書總目》收錄外,其余的36種都被《四庫全書總目》收載。在這36種中,其中經(jīng)部4種,史部27種,子部1種,集部4種。正史是史部書中最重要的書籍,而正史中的大部分正史提要由邵晉涵起草,僅《三國志》和《舊五代史》不是他起草。

        五、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的搖籃

        浙東的豐富藏書,推進了浙東人才輩出。僅進士,寧、紹兩府就名列全省前茅。以寧波府為例,從順治到道光,在今天的寧波市境內(nèi)就考取進士212名。出了狀元1名(史大成),榜眼4名(邵瑛、盧文紹、諸重光、楊九畹),探花2名(姜宸英、朱蘭),會元2名(范光陽、邵晉涵)。這些人才的涌現(xiàn),與官府、書院及私家藏書是密切相關(guān)的。

        尤其是清代前中期浙東的私人藏書家中,以浙東學術(shù)而聞名于世的人數(shù)頗多,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之所以成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明顯地得益于藏書家的私家藏書。

        書對于從事學術(shù)研究的人是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一代學派的形成也與藏書緊密相關(guān)。大大小小的藏書樓產(chǎn)生了眾多學者,私家藏書成了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的搖籃。浙東清代之所以人才輩出,涌現(xiàn)出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邵晉涵等全國重量級人物,形成清代富有影響的浙東學派,私家藏書是起到十分重大作用的。

        浙東學派的開山祖黃宗羲,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宗羲之所以成為我國清代的著名學者,離不開藏書。康熙十二年(1673)黃宗羲登天一閣看書。曾經(jīng)說:“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樓,悉發(fā)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廣者抄為書目?!?sup>(73)黃宗羲等人正是利用天一閣等藏書樓的藏書,使他們視野開闊,學識大增,從而成為清代的大學問家。著名學者蔡尚思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國文史要論》的增訂本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大學問家黃宗羲,也是和藏書著名的天一閣分不開的?!薄安貢娘L氣大盛,如鈕氏世學樓、祁氏澹生堂、黃氏千傾堂、錢氏絳云樓、鄭氏叢桂樓、徐氏傳是樓,尤其是范堯卿的天一閣,藏書甚富;毛子晉父子的汲古閣,前后積書8.4萬冊。沒有明末這批私人大圖書館,清初黃宗羲等人能博覽群書,廣搜史料嗎?”(74)這里明確指出黃宗羲之所以成為大學問家,與私家藏書有密切的關(guān)系。私家藏書為黃宗羲獲取知識提供方便。蔡尚思所說的“清初黃宗羲等人”,不單單是指黃宗羲一個人,應(yīng)該是指整個浙東學派,包括黃宗羲及其高足萬斯大、萬斯同,他的私淑弟子全祖望和邵廷采、邵晉涵、章學誠等人。上述大家研究成就卓著,這和浙東的私家藏書的豐富是分不開的。

        【注釋】

        (1)傅振照:《紹興史綱》(秦至清代),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頁。

        (2)《乾隆紹興府志》卷七,《坊市》,《紹興叢書》第5冊,中華書局2008年版。

        (3)樂承耀:《寧波經(jīng)濟史》,寧波出版社2010年版,第240頁。

        (4)《嘉靖太平縣志》卷二,《地輿志下·坊市》。

        (5)《嘉靖太平縣志》卷三,《坊市》。

        (6)傅振照:《紹興史綱》(秦至清代),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頁。

        (7)任桂全:《紹興市志》第2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36頁。

        (8)〔清〕萬經(jīng)《理學邵念魯先生傳》,《思復(fù)堂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第535頁。

        (9)〔清〕黃宗羲:《安邑馬云詩序》,《黃宗羲全集》第10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頁。

        (10)俞福海主編:《寧波市志》第38卷,《教育》第4節(jié),《科舉》,中華書局1996年版。

        (11)傅振照:《紹興史綱》(秦至清代),第333—334頁。

        (12)趙任飛、蔡彥:《明清以來紹興藏書家和藏書樓》,《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13)〔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鮚埼亭集》卷一一,《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4頁。

        (14)〔清〕全祖望:《二老閣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3—1064頁。

        (15)〔清〕全祖望:《二老閣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3—1064頁。

        (16)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修訂本),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頁。

        (17)〔清〕全祖望:《雙韭山房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8頁。

        (18)沈元泰:《章學誠傳》,《碑傳集處》卷四七。

        (19)宗稷辰:《躬職齋文鈔》卷十,《沈霞西墓表》。

        (20)《紹興縣志資料》第1輯,《人物列傳》,《紹興叢書》第1輯,第10冊,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725頁。

        (21)沈方知:《粹芬閣珍藏善本書目》自序。

        (22)鄭偉章:《文獻家通考》中冊,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673頁。

        (23)〔清〕阮元:《五桂樓書自序》。

        (24)〔民國〕何奏簧纂、丁及點校:《民國臨海縣志》卷二一,《人物·儒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25)《民國臨海縣志》卷二一,《人物·儒林》。

        (26)《民國臨??h志》卷二一,《人物·儒林》。

        (27)《民國臨??h志》卷二一,《人物·儒林》。

        (28)〔清〕翁方綱:《讀碑記序》,《民國臨海縣志》卷二一,《人物·儒林》。

        (29)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上冊),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頁。

        (30)《民國臨??h志》卷二二,《人物·儒林》。

        (31)《民國臨??h志》卷二二,《人物·儒林》。

        (32)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下冊),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557頁。

        (33)虞浩旭:《智者之香:寧波藏書家藏書樓》,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頁。

        (34)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頁。

        (35)〔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鮚埼亭集內(nèi)編》卷一一,《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4頁。

        (36)虞浩旭:《智者之香:寧波藏書家藏書樓》,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頁。

        (37)虞浩旭:《智者之香:寧波藏書家藏書樓》,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頁。

        (38)樂承耀:《清代寧波藏書業(yè)的發(fā)展及其貢獻》,《天一閣文叢》第4期,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頁。

        (39)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頁。

        (40)〔清〕全祖望:《雙韭山房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第1064頁。

        (41)〔清〕全祖望:《雙韭山房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第1068頁。

        (42)〔清〕全祖望:《雙韭山房藏書記》,《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中冊),第1068頁。

        (43)傅璇琮:《寧波通史》清代卷,寧波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頁。

        (44)〔清〕悔堂老人:《越中雜識》,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頁。

        (45)〔民國〕何奏簧纂:民國《臨??h志》卷八,《學?!贰?/p>

        (46)〔民國〕陳漢章總纂:民國《象山縣志》卷一四,《教育考·書籍》。

        (47)《民國象山縣志》卷一四,《教育考》。

        (48)《古今圖書集成·選舉典·學校部》卷十。

        (49)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三八三。

        (50)《清朝文獻通考》卷七○,《學??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1)〔清〕范光陽:《張有斯五十壽序》,《雙云堂文稿》卷三。

        (52)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下冊),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609頁。

        (53)顧志興:《浙江藏書史》(下冊),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頁。

        (54)任桂全:《紹興市志》卷三三,《教育·府縣學書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5)鄭偉章:《文獻家通考》上,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165頁。

        (56)〔清〕董秉純:《全謝山年譜》,《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頁。

        (57)樂永耀:《清代寧波藏書業(yè)的發(fā)展及其貢獻》,《天一閣文叢》第4輯,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195頁。

        (58)同上,第196頁。

        (59)何奏簧:《民國臨??h志》卷二一,《人物·儒林》。

        (60)《民國臨??h志》卷二一,《人物·文苑》。

        (61)〔民國〕喻長霖:《臺州府志》卷一二四。

        (62)〔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鮚埼亭集》卷一一,《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頁。

        (63)〔清〕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鮚埼亭集》卷一一,《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頁。

        (64)《清史稿》卷四八四,《萬斯同傳》。

        (65)〔清〕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66)〔清〕全祖望:《明戶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贈戶部尚書崇明沈光神道碑銘》,《鮚埼亭集外編》卷四,《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04頁。

        (67)〔清〕全祖望:《明故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字贈太保吏部尚書謚忠介錢公神道神第二碑銘》,《鮚埼亭集》卷七,《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頁。

        (68)〔清〕蔣雪鏞:《續(xù)鏞舊集題辭》,《樗庵存稿》卷二,《四明叢書》第4冊,廣陵書社2006年版,第1809頁。

        (69)《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上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0)樂永耀:《清代寧波藏書業(yè)的發(fā)展及其貢獻》,《天一閣文叢》第4輯,寧波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頁。

        (71)鄭偉章:《書林叢考》(增訂本),岳麓書社2008年版,第642頁。

        (72)〔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四三,《日講起居注官翰林侍講學士邵君墓志銘》,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版。

        (73)〔清〕黃宗羲:《天一閣藏書記》,《南雷文約》卷四。

        (74)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