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并發(fā)貧血患者如何進行飲食調配
患有影響進食的胃腸道疾病時,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飲食上注意合理搭配,不偏食,貧血是可以防治的。具體飲食原則是:①應注意優(yōu)質蛋白質的供給。飲食中要有足夠的優(yōu)質蛋白質,如動物肝、腎、心、瘦肉、魚、豆腐等。②應補充含鐵和銅豐富的食物。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心、腎、瘦肉、魚等;其次是綠色蔬菜和水果,如紅果、紅棗等;海帶、木耳、芝麻等含鐵量也很高,但吸收率不如動物性食品。含銅多的食物有瘦肉、肝、黃豆、菠菜、白菜等。由于銅的需要量極少,每人每天2毫克,只要能正常進食,一般飲食中都能滿足身體的需要。③維生素要豐富。特別是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是新鮮的綠葉蔬菜、肝、腎等;維生素B12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肝中含量最多,腎、肉類、魚類等次之;維生素C主要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中。④適當限制脂肪攝入。因脂肪過多可抑制造血功能。若伴有消化不良或腹瀉,每日脂肪量應在60克以下。
總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常伴有缺鐵性貧血,飲食中熱能和各種營養(yǎng)素要充足、均衡。對出現(xiàn)貧血或營養(yǎng)不良者,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魚、雞和肝、腎等內臟,并注意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的補充,包括維生素B12和葉酸,適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茄子、紅棗、綠葉菜,以提供維生素C,幫助鐵的吸收。如有營養(yǎng)不良或貧血,應多給蛋類、多食新鮮蔬菜和動物肝臟、腎臟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