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語言比較對翻譯的意義
2.1 英漢語言比較對翻譯的意義
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要認(rèn)識漢語的特點,就要跟非漢語比較?!瓱o論語音、語匯、語法,都可以通過對比來研究”。由此可見,雙語比較對認(rèn)識和掌握語言意義重大。
大多從事翻譯或翻譯教學(xué)的人,也都承認(rèn)雙語比較的重要性。王立弟先生認(rèn)為:“沒有嫻熟的雙語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chǔ),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句空話。”
余光中先生在談到英漢翻譯時曾說到,“一個人如果把英文‘看透’了,又時時留心與中文比較,就會摸清雙方虛實,一旦面對翻譯,就會知道問題何在,并且有法解決。”(余光中2000:42)這里我們想補(bǔ)充一點,即:一個人不光需要把英文看透,也需要把中文看透,才能在英漢互譯中游刃有余。象“泰斗”、“執(zhí)牛耳”、“瓦釜雷鳴”等熟語,如果不理解它們的準(zhǔn)確意思,要想翻譯成適當(dāng)?shù)挠⑽氖遣豢赡艿摹.?dāng)然,要徹底摸清英漢雙方的虛實,就需要從英漢語言文化的各方面進(jìn)行比較,這其中包括語義、語法、語篇、語用、文體、修辭、文化思維習(xí)慣等全方位的比較。所有的這些比較知識都可以為翻譯能力的提高服務(wù),因而它們也構(gòu)成翻譯課程的一部分。
英語和漢語屬不同語系,其書寫習(xí)慣也截然不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信息往往通過言語聲音符號和文字符號的編碼進(jìn)入語言。在解讀文化信息時,人們需要進(jìn)行解碼才能獲得文化信息。在跨語言的文化交流過程中,文化信息的解碼則往往是由譯者來完成的,因此譯者在翻譯時不僅要完成語義信息的傳遞,還要完成文化信息的解碼和再編碼。英語里沒有像漢字這樣的方塊象形字體,難以找到與字形對等的表達(dá),只能采用轉(zhuǎn)化翻譯。例如漢語中的中國象棋中棋子“馬”和“象”的基本走法“馬走日,象走田”,就需要借鑒英語中的block(街區(qū))來翻譯,以幫助譯文讀者理解:“ the knight moves to the opposite corner of two blocks away, the bishop moves to the opposite corner of four blocks away”。這里的“馬”和“象”也沒有簡單地譯作“horse”和“elephant”,而是用譯文讀者所熟知的“knight”和“bishop”來轉(zhuǎn)譯。(李建軍2010)
譚載喜先生說:“翻譯中對原文意思的理解,遠(yuǎn)遠(yuǎn)不是單純的語言理解問題。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受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诜g過程中,譯者對某段文字理解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對有關(guān)文化的了解?!瓕τ谧g者來說,沒有兩種文化的對比知識,就無從談起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與表達(dá)。”
比如,中、英顏色詞的文化涵義就有所不同,簡單直譯會造成習(xí)俗文化內(nèi)涵的缺失。
例1.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城傾國之色……
(《三國演義》第52回)
The woman was dressed entirely in white silk and 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C.H. Brewitt Taylor)
例2.做中人的衛(wèi)老婆子帶她進(jìn)來了,頭上扎著白頭繩……
(魯迅:《祝?!罚?/p>
Old Mrs. Wei, the go-between, brought her along. She had a white band round her hair...
上述兩例中的“縞素”(白色服飾)和“白頭繩”都是具有習(xí)俗內(nèi)涵的文化詞。西方文化中,“白色”表示純潔,而在中國文化中,“白色”還用來表示哀喪情感。在這兩例中,“縞素”和“白頭繩”都是表示哀悼的服飾和頭飾,如果直譯為“ in white silk”和“ white band”就喪失了這一文化信息,從而影響讀者的正確理解;而若分別譯為“ white mourning dress”和“white mourning band”就能較好傳遞原文信息。
再如,漢語重意合(parataxis),句子短小精悍,句間邏輯銜接不明顯,長句常由連串小句組成;而英語重形合,主謂核心明確且必須,強(qiáng)調(diào)語句間的銜接和連貫,結(jié)構(gòu)復(fù)雜、邏輯嚴(yán)密的長句較常見。(祥見第5章)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時常將幾個漢語單句或連串小句,變?yōu)闃錉钣⒄Z長句。
例3.①參與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對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②首先,有利于擴(kuò)大中國在地區(qū)中的經(jīng)濟(jì)利益。③亞太地區(qū)是中國對外經(jīng)濟(jì)利益的主要所在。④中國貿(mào)易額的80%是與亞太地區(qū)國家開展的,90%以上的外資來源于亞太地區(qū)國家。
APEC’s influence on China will become manifest in several aspects. First, it will help to expand China’s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currently takes up 80 perc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90 percent of its foreign investment. [①→②→(③+④)]
漢語中的③、④小句聯(lián)系緊密,④句為③句的補(bǔ)充說明,因而英文中合并為一個定語從句,修飾②句。這樣處理,使用邏輯顯著的樹狀英語長句,更加符合英文表述習(xí)慣。
例4.①5月2日,總理溫家寶離開北京開始對歐洲進(jìn)行首次訪問。②此行訪問的國家有德、英、意、比利時和愛爾蘭。③溫總理將與五國及歐盟的首腦就國際和地區(qū)問題進(jìn)行會談。
Premier Wen Jiabao left Beijing on May 2 on his first official visit to Europe. Wen will visit Germany, the UK, Italy, Belgium, and Ireland and meet leaders of the 5 nations and the EU for talks o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issues. [①→(②+③)]
英譯文中用一個目的性介詞短語將②、③小句合并為一個句子。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