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纖維的常用性能指標
10.1.2 紡織纖維的常用性能指標
1)長度
纖維的長度一般是指纖維伸直而未伸長時兩端的距離。常用的長度指標有平均長度、主體長度、品質(zhì)長度、短纖維率等。其中,短纖維率是指長度短于某一長度界限的短纖維重量占纖維總重量的百分率,在棉纖維中稱為短絨率(長度界限:細絨棉為15.5mm,長絨棉為19.3mm)。
2)細度
纖維的細度指標分為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兩大類。直接指標有直徑、截面寬度和截面積。其中直徑使用較多,它的量度單位用微米。間接指標有定長制和定重制之分,它們是利用纖維長度和重量間的關系來間接表示纖維細度的。因為長度和重量測試比較方便,所以生產(chǎn)上都采用間接指標來表示纖維的細度。
3)機械性質(zhì)
纖維在各種外力作用下所呈現(xiàn)的特性稱為機械性質(zhì)。
(1)強力 強力是纖維拉伸到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外力,其法定計量單位為牛頓(N)。強力與纖維的粗細有關,所以對不同粗細的纖維,強力沒有可比性。
(2)斷裂長度 斷裂長度可用來比較不同粗細纖維的拉伸斷裂性質(zhì)。它是假設將纖維連續(xù)地懸吊起來,直到因自身重量而斷裂時的長度,也就是纖維本身重量與其斷裂強力相等時的纖維長度,單位為千米。
(3)斷裂伸長率 纖維的伸長能力一般用斷裂伸長率表示,即纖維拉伸至斷裂時產(chǎn)生的伸長占原來長度的百分率。
(4)彈性 纖維及其制品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都要承受外力的作用,并且產(chǎn)生相應的變形。當外力去除后,纖維的一部分變形可以恢復,而另一部分變形則不會恢復。纖維的彈性就是指纖維變形后的恢復能力。
4)吸濕性
纖維在空氣中吸收或放出水蒸氣的能力稱為吸濕性。表示纖維吸濕性的指標有回潮率和含水率兩種。
5)其他性質(zhì)
(1)化學穩(wěn)定性 是指纖維對酸、堿、有機溶劑等化學物質(zhì)具有的抵抗能力。
(2)導熱性和保溫性 紡織材料的導熱性越好,則保溫性越差。纖維集合體中含有空隙和水分,常見紡織纖維的導熱性大于靜止空氣而小于水,因此,纖維集合體中含有的靜止空氣越多,則保溫性越好。
(3)耐熱性 纖維在熱的作用下,隨著溫度的升高,強度下降。一般用纖維受短時間高溫作用回到常溫后,強度能基本上或大部分恢復的溫度或纖維隨溫度升高而強度降低的程度來表示纖維的耐熱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