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面試十二忌
在求職面試中,沒有人能保證不犯錯誤。只是聰明的求職者會不斷地修正錯誤走向成熟。然而在面試中有些錯誤是一些相當聰明的求職者也會一犯再犯的“高級”錯誤。在這里為同學們一一列出,希望大家在面試時有所注意。
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試開始時,大學生不善于“破冰”(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試官打開話閘。面試中,大學生又出于種種顧慮,不愿主動說話,結果使面試出現冷場。即便能勉強打破沉默,語言語調也極生硬,使場面更顯尷尬。實際上,無論是面試前或面試中,面試者主動致意與交談,會留給面試官熱情和善于與人交談的良好印象。
二、與面試官“套近乎”
具備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的面試官是忌諱與應聘者套近乎的,因為面試中雙方關系過于緊張都會影響面試官的評判。過分“套近乎”亦會在客觀上妨礙求職者在短短的面試時間內,做好專業(yè)經驗與技能的陳述。聰明的同學可以列舉一至兩件有根有據的事情來贊揚招聘單位,從而表現出你對這家公司的興趣。
三、為偏見或成見所左右
有時候,參加面試前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面試官或該單位的負面評價會左右自己面試中的思維。誤認為貌似冷淡的面試官或是嚴厲或是對應聘者不滿意,因此十分緊張。還有些時候,面試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小姐,心中便開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資格面試我呢?”其實,在招聘面試這種特殊的采購關系中,求職者作為供方,需要積極面對不同風格的面試官即客戶。一個真正的銷售員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他的態(tài)度是無法選擇的,唯一可取的是主動應對。
四、慷慨陳詞,卻舉不出例子
有些同學大談個人成就、特長、技能時,聰明的面試官一旦反問:“能舉一兩個例子嗎?”他便無言以對。而面試官恰恰認為,事實勝于雄辯。在面試中,要想以其所謂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舉例。
五、缺乏積極態(tài)勢
面試官常常會提出一些或觸及一些讓應聘者難為情的事情。很多人對此面紅耳赤,或躲躲閃閃,或撒謊敷衍,而不是誠實的回答、正面的解釋。比方說面試官問:你為什么5年換了3次工作?可能有人就會談工作如何困難,上級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訴面試官:雖然工作很難,自己卻因此學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六、喪失專業(yè)風采
有些同學面試時各方面都表現良好,可一旦被問及現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時,就會憤怒地抨擊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謾罵。在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面試官面前,這種行為是非常忌諱的。
七、不善于提問
有些人在不該提問時提問,如面試中打斷面試官談話而提問。也有些人面試前對提問沒有足夠準備,輪到有提問機會時卻不知說什么好。而事實上,一個好的提問,勝過簡歷中的無數筆墨,會讓面試官刮目相看。
八、對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計劃模糊
對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計劃,很多人只有目標,沒有思路。比如當問及“你未來5年事業(yè)發(fā)展計劃如何?”時,很多人都會回答說“我希望5年內做到全國銷售總監(jiān)一職。”如果面試官接著問“為什么”,應試者常常會覺得莫名其妙。其實,任何一個具體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都離不開你對個人目前技能的評估及你為個人職業(yè)目標所需擬定的粗線條的技能發(fā)展計劃。
九、假扮完美
面試官常常會問:“你性格上有什么弱點?你在事業(yè)上受過挫折嗎?”有些同學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其實這種回答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人無完人,世上沒人沒有弱點,沒人沒有受過挫折。只有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也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十、被“引君入甕”
面試官有時會考核同學們的商業(yè)判斷能力及商業(yè)道德方面的素養(yǎng)。比如:面試官在介紹公司誠實守信的企業(yè)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紹,問:“你作為財務經理,如果我(總經理)要求你在一年之內逃稅1000萬元,那你會怎么做?”如果你當場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稅計謀,或文思泉涌,立即列舉出一大堆方案,都證明你上了他們的圈套。實際上,在幾乎所有的國際化大企業(yè)中,遵紀守法是員工行為的最基本要求。
十一、主動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同學會在面試快結束時主動向面試官打聽該職位的薪酬福利等情況,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具備人力資源專業(yè)素養(yǎng)的面試者是忌諱這種行為的。其實,如果招聘單位對某一位求職者感興趣的話,自然會告知其薪酬情況。
十二、不知如何收場
很多求職的同學面試結束時,或因成功的興奮,或因失敗的恐懼,會語無倫次,手足無措。
面試似一個嬌寵慣了的寵兒,稍微一點點不當的表現,都會給面試者帶來沉重的打擊。參加面試的大學生對面試是又愛又怕。愛是因為自己已經闖過了筆試的大關卡,怕是因為面試是一個令人難以把握的考試,它沒有固定的答案,最終分數全靠面試考官“一時的好惡”。
求職,是大學生步入社會,走進職場的第一步,對于大學生來說,必須十分注重自身形象禮儀的塑造,無論是哪個方面,都要按照職場的實際要求認真學習和訓練,為畢業(yè)求職早做準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